不少同學和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有的高校稱之為「大學」,而有的高校稱之為「學院」?「民族大學」是什麼?只有少數民族可以上嗎?
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大學是本科,學院是專科。"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一般的大學裡面都會分成多個學院,可以說學院是大學的子集。 我們平時看見的某某學院或者是某某大學,那也只能理解為:大學綜合性專業比較強,一般有很多種不同行業的專業。而學院就是專業化比較強的,而且一看就比較明顯。
「大學」和「學院」不是隨意取的,我國現行的本科高等院校有大學與學院之分。關於大學與學院的區別,教育部有著非常具體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總的來看,大學比學院的要求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就一定優於學院,在一些專業學科上一些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可能高於某些大學的同一專業。
學科專業
大學與學院在主要學科及其覆蓋專業的設置、學科門類在校生人數的配置、碩士學位授予點數量、普通本科專業總數上有不同的要求。
1.在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學院應有1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而大學應有3個以上。
2.學院的主要學科門類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專業;大學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在校生規模
根據教育部2006年9月28日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發〔2006〕18號),普通本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和大學的主要區別是:
大學: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於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
學院: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
師資隊伍
大學與學院在師資方面的區別主要體現為:專任教師數量,研究生、博士生學歷教師比例,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正教授職務教師數量等。
1.學院在建校初期專任教師總數不少於28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數比例應不低於30%,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人數不低於30%,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應不少於10人。
2.大學的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比例一般應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一般應達到20%以上;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數一般應不低於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職務的專任教師一般應不低於100人。
教學與科研水平
大學與學院都應具有較強的教學力量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教育部組織的教學水平評估中,評估結論應達到「良好」以上。
而大學還需達到以下標準:
1.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2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家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
2.科研水平達到以下標準:
(1)近5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500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3000萬元;
(2)近5年來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獎勵20項,其中至少應有2個國家級獎勵;
(3)至少設有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和重點學科2個;
(4)一般至少應具有10個碩士點,並且有5屆以上碩士畢業生。
基礎設施
大學與學院在校園佔地面積,生均建築面積(稱為學院的學校,建校初期其總建築面積應不低於15萬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適用圖書數量,實習、實訓場所等方面有著大致同樣的要求。
因此,無論是大學還是學院,都能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習與發展的基礎設施。
教育部對於大學和學院在學科、師資、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硬性規定,可作為學生及家長在選擇院校時的重要參考,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就一定優於學院,在一些專業學科上一些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水平可能高於某些大學的同一專業。
例如三大「演藝院校」: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
著名音樂學府: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
著名美術院校: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等;
外交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浙江外國語學院等。
學校的行業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畢業生就業質量這些軟實力同樣值得關注,一些頻頻闖入「行業最強院校榜」、「XX專業最強院校排行榜」的學院便是明證。所以,認清本質區別,綜合評判,才能在填報志願時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外交學院是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是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全國首先設立外交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2017年外交學院成功躋身全國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建校60年來,外交學院本著服務中國外交大局和外交一線的方針,為國家培養了兩萬餘名優秀的畢業生,其中近500人擔任駐外大使,為新中國外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外交學院的畢業生。
知名校友:駐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姜瑜,外交部翻譯司西葡語處處長張璐,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鄧正來,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
浙江傳媒學院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擁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杭州市和江南名城桐鄉市。浙江傳媒學院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國第二大傳媒類專業院校,中國十大影視學院之一。目前全國培養廣播影視及其他傳媒專門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雖然不是「985」「211」,但浙傳的名聲卻是十分響亮的。建校30多年來學校為中央和地方傳媒行業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
知名校友:主持人朱丹、李維嘉、李響,王剛(《非誠勿擾》《最強大腦》金牌製片人),杜昉(《中國好聲音》總策劃、酷六網現任CEO)。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簡稱「北二外」,1964年,由周總理親自創建,是教育部、外交部、國家旅遊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後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碩士學位高校,我國最著名的外國語大學之一,中國旅遊界最高學府。2013年,北二外成功加入CIUTI(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躋身世界頂級語言類大學行列,也是該聯合會目前在中國僅有的四所成員高校之一。
知名校友:外交部部長王毅,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徐綠平,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中國國旅集團董事長蓋志新,中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常振明,美國新生代華裔電影導演胡安。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簡稱「央音」,位於首都北京。學院成立於1949年,是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作為全國赫赫有名的音樂頂尖學府,「央音」是眾多懷揣音樂夢想的高三黨的理想學府。其音樂表演專業是全國排名前三的王牌專業。
知名校友: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香港管樂建基人之一黃日照、著名旅美小提琴家呂思清、歌手汪峰。
北京電影學院被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公辦藝術院校,中國唯一、亞洲最大、世界知名的電影專業院校。建校以來,北電為新中國電影事業培育了2萬餘名電影工作者。小淘相信,喜歡看電視劇,喜歡追星的中學生們對這所大學都不會陌生。因為很多大牌明星都畢業於該校,這所大學更是諸多懷揣「明星夢」的學生黨心中的「象牙塔」。論及專業,導演、攝影、美術、表演等四個專業是該院北京市本科品牌專業,也是國家廣電總局本科重點專業。而動畫專業則是該院王牌專業,想報此專業的考生,需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
知名校友:張藝謀、陳凱歌、婁燁、高希希、唐國強、張豐毅、張鐵林、蔣雯麗、趙薇、黃曉明、陳坤、海清、黃海波、張嘉譯、王志文、姚晨、劉亦菲、楊冪。
上海戲劇學院
簡稱」上戲「,是中國培養演藝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始建於1945年,由上海人民市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共建。
設有表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導演系、電影電視學院、公共教學部、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0個系部。本科專業(方向)20個。
知名校友:著名主持人董卿,著名導演藝術家王扶林,演員潘虹、奚美娟、徐崢、李冰冰、任泉、陸毅、佟大為、韓雪、胡歌、林更新、迪麗熱巴等。
國際關係學院,簡稱國關,地處北京市西郊風景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前身是1949年創建的中央外事幹部學校。國際關係學院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改革開放初期率先完成從單純外語專業向複合型涉外專業的轉型。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國際關係學院的國家級特色專業。
知名校友:商務部前副部長安民、財政部國際司司長鄒加怡、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閆學通。
中華女子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坐落於首都北京,是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教育部批准備案的全國第一所公辦全日制本科女子普通高等學校。該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識、知性高雅的應用型女性人才為目標。學校目前設有21個本科專業,涉及法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工學、藝術學、理學8個學科門類,同時還設有4個高職專業。其中,社會學是女院最好的專業之一,女性學最具特色,而學前教育專業則是女院最好就業的專業,在北京也有一定的名氣。學校堅持開放辦學,2003年獲得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2004年獲得招收港澳臺(僑)留學生資格,2012年成為商務部援外培訓基地。並與日本九州女子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美國密西西比女子大學、瑞典耶夫勒大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等開展交流生項目。
知名校友:宋慶齡、何香凝、蔡暢、鄧穎超、康克清,在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上,擔任女民兵方陣領隊的張曉菲和趙娜,被網友熱捧為「最美隊員」之一。
- THE END -
來源: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原創,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或涉及原創內容,侵害了您的權益,請隨時與我們聯繫,聯繫(QQ):248872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