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咥面速成指南:下單嗓門大,桌上蒜醋辣! | 一城兩視暢享美食

2021-02-07 鳳凰網旅遊

同一座城市,同一種飲食文化,同一種食材,卻能在不同人手中,演繹出紛繁味道!在廈門、成都、西安這三座新舊文化交融的城市裡,一場關於美食的battle正在進行。鳳凰網旅遊攜手食尚小米、阿滋楠、七色地圖、潘那白、CX滿、瀾曉溪、李雙喜7位大咖兵分三路,透過華為暢享9S 2400萬超廣角AI三攝記錄「一城兩視 傳統味道新IN像」,挖掘獨具當地特色的美食,感受傳統與新派的碰撞!

最後一站,CX滿和瀾曉溪共赴西安,分別尋找老陝鍾愛的傳統和新派麵食。想要了解西安,先咥一口面吧!

文:CX滿

圖:李雙喜、氣流與光、一佳

前幾日,加班到凌晨的我拖著步子往家走,經過建國路一道巷,漆黑巷道裡,唯有張家的牛肉塊扯麵招牌還明晃晃地亮著。三兩食客圍著桌上拌好的面,一邊喝啤酒剝著蒜,一邊諞閒傳聊著天。時逢下雨天,巷子裡夜市攤人不多,在稀鬆細雨間,食客話語聲之外,唯聞呲溜吸面聲,穿過幽暗的小巷聲聲入耳……西安人愛吃麵,早已到了一日三餐甚至宵夜都離不開的程度。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景拍攝

說起西安,不得不提的是麵食,而說起麵食,不得不提的也是西安。一個堅持生酮飲食減肥的朋友告訴我「在西安想要零碳水減肥,簡直比登天還難!」。

這句話確實沒錯,大部分西安人愛吃麵食,也離不開麵食。西安麵食涉及種類繁多,除快要稱霸全國的肉夾饃外,光是泡饃的變化就能多達十幾種,更別說扯麵、麻食、油潑麵、臊子麵、漿水面等眾多麵食,在西安吃麵,每天不重樣可以吃幾個月。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景拍攝

西安人愛麵食近乎到了痴狂地步,這種喜好還要追溯到中國南北方的飲食變化歷程中。我國自農耕文明興盛起,玉米與稻米就成了最主要的農作物,遠古時期的中國已形成北方「粟文化」與南方「稻米文化」雙雄並立的局面。及至秦朝小麥傳入中國,並逐漸滲透到北方的農業區域,過去種植的粟米漸漸被小麥所取代,開啟了西安的麵食文化。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麵食已經發展出了相當多樣式,唐朝更是將其廣泛普及,加上國外匯集於長安的新式食材和香料,麵條也發展出了更多口味。在《齊民要術》、《關中志》等歷史文獻中都有不少麵食及麵條的記載,儘管禮失求諸野,在如今代代相傳的西安本地麵條中依舊能發現歷史的印記與味道。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拍模式拍攝

地域因素也是西安人鍾愛麵食的原因之一,位於祖國中心的陝西因一座秦嶺被分作南北兩地。位於陝北的關中有著悠久的小麥種植史,當地人愛吃麵的風俗習慣自然代代流傳下來。

八百裡秦川埋得了皇上,更長得出好莊稼。西安人捨棄不下這口面,究其根本還是面好吃。一碗好面,除了澆頭與麵條製作方式,製作麵條的麵粉也很講究。特別是關中西府等地,各縣的小麥要經過秋冬春三季與生長期後方可收割,漫長的成長是件為小麥積累了充足的營養物質,也為本地優質麵粉的出產打下了基礎。

西安人對於麵食有自己堅持的信仰,口味上不同於南方清雅、西南麻辣、東北醬香,西安麵食的特色就是直來直往的香辣。麵條最少不了的搭配一定是醋、生蒜、油潑辣子等,要是走進西安某個麵館卻不見桌子上有這幾樣調味料,一定會被老陝說不正宗。

華為暢享9S AI模式拍攝

就用人們最常吃的油潑麵來說,一碗扯麵盛入碗中,調面師傅熟練地將花椒粉、辣椒麵、五香粉、蔥花香菜等調料撒上,同時熱鍋燒上菜籽油,待冒煙的時候澆入碗中,瞬間整個後廚就能被這一碗麵帶動得熱鬧起來,各種調料的香味四處奔流。提氣的「滋啦」聲拖著長長的餘音,對於一個餓著肚子的關中漢子,就算是波士頓龍蝦也換不來他對著一碗油潑麵的渴望。

面上桌了可不能急著開吃,懂吃的人會提前把竹框裡的大蒜剝好,愛吃酸的來些香醋或是陳醋,麵湯早已經從前臺的水壺中倒在了小碗裡。一氣兒攪拌均勻,吸溜著咀嚼著,一邊咬上一口蒜,也不懼怕其中的嗆與辣,不一會兒一碗麵見底,溫熱的麵湯下肚,這一天必定是圓滿的。

華為暢享9S AI模式拍攝

除了口味,麵條的樣子與製作程序也是各有各的講究,面工們當日手工揉壓擀制的麵條像是被揉入了靈魂,口感絕非機器壓制能比。

而從麵條樣式來說,扯的、拉的、切的、揪的不一而足,搭配上不同的澆頭與烹調方式,就能成就一道經典的關中麵食。比如臊子麵得配韭葉面;油潑麵就要扯麵來掛味;吃蒜蘸片片的就是揪面片等,什麼面搭配什麼味道,西安心裡有本明帳,若是亂了陣勢是會被同桌的老陝瞧不起的。

澆頭方面當然也有講究,特別是關中的臊子麵,在過去有些村裡這可是考驗新媳婦能力的重要環節之一。嫁過來的嫂子能夠為一家人或者是客人端上好吃的臊子麵,那一定會給家裡或是男主人長臉。關中臊子麵的臊子一般菜碼比較多樣,土豆、豆角、木耳、胡蘿蔔、攤出來的雞蛋皮等全部切成大小均勻的顆粒狀,提前炒制,湯底若是條件好就用肉湯打底,一鍋臊子做好就煮麵條,乾麵撈出澆上湯底要上兩三湯勺臊子,再滴上幾滴香油就能上桌。小時候,家裡的奶奶擀麵、切面、製作臊子麵,那味道至今我還深深印刻在腦子裡。

西安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商場還是美食城,最少不了的就是麵店。有時候一條背街小巷,光是賣油潑麵扯麵的就能開上三四家,一路都能聽到師傅砰砰有力地甩著麵團,這是西安人認可的硬氣。

華為暢享9S AI模式拍攝

很多臨街的麵店會將大部分後廚直接放在門口,人來人往之間擀麵揉面,煮麵撈麵,一根不知從何處引來的水管放在鍋上方以備隨時加水。當然最多的還是做biángbiáng面的店家,面工扯麵的時候,筋道的麵條與金屬板面相互接觸又分開的響亮聲音,仿佛隨時都在提醒著我身在家鄉行,這是最美味的麵食,也是最正宗的味道。

有人曾說若是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最直觀的方式莫過於觀察他們的飲食生活。過去人們對於食物的基本要求無非是充飢,隨著時代發展,人們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漸漸的,一地風味就會被賦予更多的文化意義。麵食對於西安人來說,代表的是這座城市對於美食文化的熱愛,甚至是很多西安人骨子裡那種豪爽不羈,硬氣又實在。

華為暢享9S超廣角拍攝

只要是老陝們認可的館子,不管麵館招牌是否還能在油煙的燻烤下看得清楚,前腳還沒踏入店門,大嗓門就喊著「來倆三合一,多要辣子,誒!夥計有蒜麼?來一骨碌,麵湯在哪呢?」夥計拿著紫皮大蒜過來,上桌客人吃完剩下的碗筷幹練地一收拾,桌子一抹蒜一放就走了,顧客與夥計還有老闆之間不用多說一句話。因為店裡人多聲音嘈雜,夥計從廚房端出面就扯著嗓子喊「125號,誰滴三合一多要辣子」,一句話就能吸引一票人突然轉頭,幾秒鐘的安靜後麵館又恢復前刻的喧囂。蒼蠅館子的環境,但卻貼合味覺需求的食物,西安人其實並不會過於看重這點,畢竟在西安很多地道美食都來源於這種店面。


華為暢享9S暗光拍攝

柳巷面,一個被很多西安人和外地人推薦的麵館,儘管有部分吃家會吐槽,「這家麵館做的一年不如一年了」,也許是因為物價上漲,也許是因為西安好吃的麵館層出不窮,一成不變的傳統口味讓一些食客「審美疲勞」。儘管如此,柳巷面依舊不乏忠實的擁躉,比如我,前幾年住在西一路,平均每周去兩次,畢竟這裡是西安麵食風味與文化的代表之一。


華為暢享9S 美食特寫拍攝

早些年,柳巷面開在靠近騾馬市的北柳巷,店名不甚起眼。但是面好吃,新老顧客連番光顧,知道這裡的人請客咥飯都會來一句「走,到柳巷吃麵去」,於是就有了柳巷面這個招牌。

會吃的西安人大多默認一個標準:吃麵不吃軟,軟面不頂飽,一如西安人倔強熱辣的性格。西安麵館間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願吃排著隊剛出鍋半生的柳巷面,也不願吃一碗軟面片」。不少外地人第一次吃柳巷面,都會感嘆說「這面怎麼這麼粗硬?」這話可千萬別在餐館裡說出口,說不定被哪位正在吸面的小夥聽到,隔著桌子也會飛來一個白眼。

即便許多人頭一回吃不慣,我依舊會帶外地朋友來這裡,吃麵之外,更多是感受西安原生態的人文風貌。比如麵條滿滿一大老碗上來,菜肉主食都有了——這是西安人的實在;進到館子吃麵從不拖泥帶水,點菜、拿號牌、找空座,但凡見到有人擦嘴準備起身,絕對下一秒就湊到近旁,椅子的溫度還沒涼,人就坐下——這是西安人的麻利。


華為暢享9S超廣角拍攝

西安地道的麵館大多是明廚操作,食客可以看到柳巷面的製作流程。一個夥計抓過麵團,拉扯揉搓,一套動作下來,扯麵直接進了鍋裡,另一個夥計馬上用長筷子攪動,鍋裡的白面綻開成一朵「蓮花」。面熟後即刻撈起,碗裡早已放好了牛肉、木耳紅蘿蔔等臊子,辣子香菜攪和在一起,幾秒鐘的盛面速度快得驚人。夥計從不會放錯調料,多年食客往來,老主顧的口味總有人銘記於心。

這樣的硬氣爽快,當然不止在柳巷面一家。油潑麵的燥熱、臊子麵的實在、扯麵的硬邦、蒜蘸片片的嗆辣……一盤素涼菜,一瓶冰峰或九度,搭配一碗吃到飽的麵食,就能將西安舊時光的味道展現得淋漓盡致。

每一碗麵中,上桌或是入嘴的那一刻,你都能發現西安人的各種性格特點,就好像西安人吃飯有一個專用的字——咥。吃至極致便為咥,基本特徵就是老碗盛食,「狼吞虎咽」的吃著,並且心情很愉悅。


華為暢享9S AI模式拍攝

當你用這種方式在西安吃下一碗麵的時候,便忽覺過去刻板印象裡西安人的「生冷蹭倔」,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極端。畢竟油潑辣子搭配著柔和的麥香,辛辣大蒜搭配著溫熱的麵湯,這個城市的人在硬氣背後還有熱情溫和的一面。若是日後有西安人與你做朋友,邀請你來街邊麵館咥面,那這段友情根本不用懷疑,一定能長久。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景拍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西安人對麵條喜愛的直接表現是一天三頓都放不下。畢竟種類多樣、口味豐富,大街小巷各種麵食怎麼吃都不會重複,但是在眾多的選擇之間,西安人又共同堅持追尋著帶有家鄉記憶的淳樸味道。

幾年前,我在南方某地出差過大半個月,實在是想要在這陌生的地方與關中麵食來個一「面」之緣。最終在某網站上找到一家陝西麵館,坐公交車20多站路,下了車走了10分鐘才尋到。進店收銀臺一站,試探性地用陝西話小聲蹦出一句:「老闆!來碗小滴三合一」。


華為暢享9S AI拍攝

這句話我已不記得在西安麵館重複了多少遍,店裡夥計定會下意識問你:「辣子蔥香菜要不要?」不過幾秒時間,客人吃什麼,廚子做什麼清清楚楚。櫃檯付了錢,入座、剝蒜、倒麵湯,順暢的流程可以檢驗你是否算一個真的西安吃貨。

沒想到,在異鄉之地,方才一句陝西話還沒落音,店裡的老闆立馬抬頭看著我,懵了幾秒後突然笑起來,用地道陝西話反問道:「西安滴?」,我與老闆會心一笑,此前懸著的心終於安頓了下來。

店裡的桌椅雖是現代設計的家具,但桌子上同時擺放的油潑辣子、剁椒醬和一瓶醋,讓我又找回了幾分家鄉的記憶,雖然對於老陝來說還少了一籃點睛的大蒜。打開油潑辣子一瞧,豔麗的紅油上飄著芝麻,沉底的辣椒渣一看就是自家熱油潑出來的,早前違和感瞬間消散了一半。

小碗三合一上來了,白花花的面在上頭,得用筷子攪和之後,才能看見底下的西紅柿雞蛋、炒土豆紅蘿蔔丁、肉臊子、蔥花和香菜,滿滿當當佔了碗的三分之一,確實是西安老字號麵館的做派。諸如西安的柳巷面、羅家面、馬虎麵館都是如此操作,提前炒制的肉臊子放涼了,鋪上保持溫熱的醬料蔬菜,再蓋幾層剛出鍋的熱面,即便在冬天,這碗面也不至於涼得太快。

面子、裡子都到位了,就差一口生蒜,還沒來得及開口,老闆徑直送來半頭大蒜、一小碗麵湯和一瓶易拉罐的冰峰,笑著說:「老鄉,請你滴。」所有元素到位,呼嚕嚕一碗麵下肚,再下最後一口熱湯,感懷在陌生的城市裡找到家的滋味。


華為暢享9S超廣⻆拍攝

陳忠實曾說:「陝西人撂不下那一碗燃面。」確實,這座古城大街小巷,從南到北,最不缺的就是麵館,它們的存在就是這座城市的加油站,或奢華或簡陋,只要有這一碗麵就足夠了。

兜兜轉轉,再次回到文章開頭那家深夜牛肉扯麵。這家麵館在我初中時就是當年的「網紅」鋪子,店老闆姓張,平時帶著金絲眼鏡,後來店名前直接加了「眼鏡張」的前綴。不論早晚,路過店門口總能看到他坐在高凳上,為人客氣,嗓門也大。客人前腳還沒踏進店裡,老張的聲音就傳到了後廚。「兩個大碗,蔥花香菜都要!」、「給這桌女子上點麵湯!」、「來吃麵裡邊坐啊!」,整個麵館都被「攪騰」得熱鬧非凡。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景拍攝

扯麵地道、老張熱情,自然客流不斷。當時,老闆包下三間門面,一氣兒打通,中間是帳房和廚房,兩頭全是用餐的地方。店裡雖不甚敞亮、門面尚算寬敞,但這裡永遠都是擠擠洽洽的狀態。一到中午飯點,旁邊作家協會來的,家長帶學生來的,還有開著寶馬奔馳專門來的,扎堆往麵館裡湊,就為了吃碗牛肉扯麵。就連店外三、四米寬的人行道上都坐滿了人,路過的行人全得扭著身子走。

來這兒的中年男人較多,女人很少,因為他家的麵筋道得實在不太好消化,一碗麵能頂一天。到了下午,店面多少能安靜會兒,其他時間全是男人們吸溜面的聲音,滿屋子山響。

老闆熱情大方,記憶力還特別好,但凡光顧過一次的食客,下回再遇見都能跟你點頭微笑。每回聽著老張大聲問「大碗麼小碗?」的時候,簡單一碗牛肉麵也如冬日裡生起的爐灶,暖著呢。


華為暢享9S超廣角+夜景拍攝

一座城市,一種味道。西安,在很多人心裡便是一碗麵的味道,也許是冬夜自家鍋中溫熱的旗花面,也許是夏日街邊小攤酸辣的漿水面……無論世上多少珍饈,這碗面永遠是老陝戒不掉的味道,也是這座城市深厚的韻味。

想要了解西安,請先咥一碗正宗的西安面吧!

覺得不錯,請點讚

本文由鳳凰網旅遊原創發布

轉載請聯繫後臺,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想勾搭主頁君,可以加我們私人號:

生活家LIFE+

ID:   lifeofwealth2015

我們還為你準備了更多目的地實用指南

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

國內:西藏 | 北京 | 港澳 | 臺灣 | 川渝 | 湖南 | 雲南 | 江浙 | 東北 |內蒙古 | 新疆

| 福建 | 西沙 | 甘肅

國外:日本 | 英國 | 美國 | 法國 | 德國 | 紐西蘭 | 俄羅斯 | 東歐 | 中東 | 非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南亞 | 韓國 | 朝鮮 | 南美 | 東南亞 | 以色列

編輯:向可卿

主編:許玥

投稿:all_travel@ifeng.com

新浪微博:@鳳凰網旅遊

如果想獲取更多最新的旅行資訊,可以下載我們客戶端【鳳凰新聞】並訂閱【旅遊】頻道

相關焦點

  • 在西安,活著就要咥面
    文章來源:旅行家雜誌西安音樂人曹石和朋友創作過一首描寫西安平民美食的說唱,一連串列舉了當地好多種誘人的麵條:「油潑麵夾一口香得發抖,菠菜面營養多絕對很耨,褲帶面粗得很挑戰喉嚨,biangbiang面拌上肉真是筋鬥!」光是聽就已經讓人口水直流,去西安旅行,如果沒有痛痛快快的吃一碗當地的麵條,那真不算來過西安。
  • 要咥面就來古渡驛
    同樣是吃麵,上海人講究湯頭的鮮,配菜有甜有鹹,一招一式,慢工出細活,輕品其中滋味,美名其曰「精緻」。而陝西人的咥面,需提前備好三四瓣蒜,油潑辣子潑的美美滴,坐在路邊的小凳上汗流浹背,管他上班下班先滿足下懷舊的胃。  對,正宗的老陝都不說「吃麵」,而是「咥(dié)面」。以「老碗盛食」,在飢勞餓透之後奮力扒拉碗中的食物。
  • 聽說《裝臺》裡裝了一整個西安的美食?我餓了
    西安,這座城,撩咋咧!這座城市的美食,是更加!撩咋咧!跟緊小可愛的步伐,咱們今天的追劇看美食,準備朝著西安《裝臺》,出發啦!(文字摘錄於網絡)在這部劇裡,導演突出了西安的都市化,用大量的美食與陝普增加了煙火氣,大雁塔、鐘樓、古城牆、大唐不夜城…這些極具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一開篇就一一展現了,要不怎麼有人說這部劇是西安旅遊宣傳片呢。
  • 《裝臺》中的美食,看完讓您食指大動
    熱播電視劇《裝臺》已近尾聲,觀眾大呼不過癮。這部電視劇在西安拍攝,講述了一群從事舞臺裝臺工作的小人物,用自己的勞動和汗水改變生活的故事。除了劇情的跌宕,從第一集起就開始輪番展示西安美食,撩撥觀眾的食慾, 不亞於一檔美食節目。小編匯整了一下,嚴重懷疑看後會增加飢餓感(小編自己收集素材時有切身感受),所以建議慎重選擇閱讀時段。
  • 咥在西安-菠菜涼麵
    但凡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在他或長或短的人生歷程中,沒有品嘗過菠菜面這一美食的,怕是為數極少吧!老少皆宜,貧富都愛,製作簡單,滋味悠長。儘管眾口難調是一種無法抹煞的社會現實,但眾多西安人對菠菜麵條的深愛,卻展現了另外一種社會現實,這就是亞聖孟軻孟夫子之所云:「口之於味,有同嗜焉!」
  • 扒一扒電視劇《裝臺》中的那些西安美食
    最近有沒有被《裝臺》這部大型西安美食紀錄片圈粉呢?反正小編已經被這波美(shen)食(ye)誘(fang)惑(du)香味都能飄出屏幕,讓人越看越餓。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首播,第一集一開篇就把西安美食介紹了個遍。為了更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劇中還大量運用了濃鬱陝西味兒的「陝普」完成對白。
  • 咥正宗戶縣軟面!還有……
    走,咥飯起!為啥這樣說?《裝臺》這部電視劇一開始各種咱大西安的美食就佔滿了整個屏幕羊肉泡饃、biangbiang面、肉夾饃、臊子麵、胡辣湯……>西安發布康康《裝臺》中的西安美食 跟著張嘉益一起乾飯吧視頻號當然咧這部劇出現最多滴美食當屬面了!
  • biang biang面+肉夾饃免費吃!地道西安美食強勢來襲,必打卡~
    一勺熱滾滾的油「滋啦」一聲澆下,辣椒麵、醋和臊子肉的香味散發開,看到這一碗麵,你能受得了?岐山臊子麵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美食,更是摘得中國名面大比拼的桂冠,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臊(sào)子面是中國陝西省特色傳統麵食、著名西府小吃,以岐山臊子麵最為正宗。
  • 納尼,白鍾元竟然在西安吃這個——街頭美食鬥士2西安篇
    #尋找街頭美食#作者:劇能吃DramaEater 【街頭美食鬥士2】跟著老白吃西安劇能吃,您的影視劇吃貨指南來了來了,他來了。老白帶著他的街頭美食鬥士2來了!西安篇就著蒜嗦面,簡直不能再誘人了!不管了,一定要找時間打卡老白同款美食! 接下來,讓我們來盤一下桑切斯在西安吃的是啥。一、油茶!油茶!tea-oil tree打卡點:蒸碗大全燻肉大餅早早起來趕集,一波走動後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油茶,又美味又頂餓,滿滿活力迎接新的一天!學著本地人往油茶裡撕油條,看把老白爽的。
  • 裝臺美食攻略之《裝臺》外的陝西美食,讓無數外地吃貨垂涎欲滴
    滷熟的驢板腸吃著麻辣微鹹、爽滑綿軟,透著一股粘人的肉香,可以拌菜、炒菜、更可以夾著油餅子吃,堪稱「陝北第一味」。肉夾饃的種類在陝西有好幾種,除了西安肉夾饃外,比較有特色還有西府肉臊子夾饃、陝北豬頭肉夾饃、麻辣肝子夾饃。吃一個就能飽。油潑麵家喻戶曉,吃的時候來個四合一,豈不更美。
  • 外省人對陝西美食是怎麼看的,來自35位外地朋友的真實評價!
    -11-來自:浙江寧波對陝西美食的看法:陝西美食和南方最大的區別感覺就是去美食街吃東西,南方是買好多份去好多店才能吃飽,陝西是進一家店點一份就能飽。-17-來自:江蘇徐州對陝西美食的看法:陝西美食大碗盛,大口咥,大大區別於南方美食的精巧花哨,大工不巧,粗獷豪放。口味上大多追求一個油而不膩,實而不花,咥得飽,咥得美。
  • 蒜沾面陝西特色麵食,最有陝西特色的一碗麵,蒜香味濃
    ,當地的同學帶去我吃麵條,當時同學推薦吃蒜沾面,說很符合當地口味,說是吃麵來點蒜,美味又營養。說起吃麵,中國那裡的面最有名了?可能大多數人會說陝西和山西了。今天為大家介紹下陝西蒜沾面,蒜香味濃。去皮大蒜用刀背拍扁,後用刀剁成蒜泥,放入碗中加入鹽,小蔥花,辣椒麵,5:開火,鍋裡面放少許油,燒至少冒煙後澆在準備好的蒜泥碗中,攪拌均勻後,放入香醋和生抽,味精,加少許水可釋稀下即可,蒜香味十足的蒜蘸面調料就好了6:接下來我們做麵條,醒好的麵團揉片刻後,用擀麵杖擀開後,擀成4到5釐米左右厚的麵皮,麵皮切成兩釐米的寬窄麵條後再蓋上溼布醒五分鐘
  • 西安最地道的葫蘆頭都在這兒
  • 西安最全夜宵外賣指南:全城東南西北20家!再也不會餓到心慌!
    不管你住在西安的東南西北,都要恭喜你將擁有一份超精準的宵夜指南,重點是不用出門就能吃得到的美味,完全就是吃貨界懶人的福音~不管是想解解饞兒,或者決定任性嗨吃一頓,這20多家夜宵外賣完全滿足,美團、餓了麼、大眾點評等各大平臺均可下單,哪怕到了凌晨幾點鐘照樣安排!
  • 「這面沒人願意做,太累了」
    ——「我姓王,大家都叫我王姐」——「我們店就三人,一個是我哥哥,一個是我老公」 剛進門,一家子人一邊熱情招呼一邊忙前忙後,老闆王姐說起20多年前來深開店,「現在很少人用傳統手工的方法制面了,因為太累沒人願意做,所以我只好把手藝發揚下去咯」——「後來生意慢慢好轉,我就把隔壁的店面給擴大了,但再忙也沒有請過人手,只有親力親為才能細水長流做著熟客的生意。」
  • 2015年度西安美食33宗「最」!
    本帳號由陝西維真律師事務所安志英律師提供法律服務  2015年過去了,西安都有哪些讓人難忘的美食呢?其實美食是最難說的,百人百味,各人喜好不同,感覺也就不同。所以,本篇文章是以哥的口味集合了過去的一年中那些讓人難忘的西安美食,排名不分先後哦!
  • 西安的煙火氣,還有數不清的西安美食!
    難怪有人說其實這劇的另一個名字叫「舌尖上的西安」。 窩主曾經多次寫過西安的美食,不過以前的文章都趨於大眾。 今天趁著這麼好看的電視劇《裝臺》,再來為大家好好介紹一波西安美食中不算超級有名,但格外有特色的幾種~ 油 潑 面 西安美食中,面是絕對的主角,在各式各樣複雜的麵食中,油潑麵又絕對是最名聲在外的一種。
  • 陝西麵食種類大全,來西安你會愛上了哪款陝西面
    所有吃過這些麵條的人,包括外省人都會讚不絕口,有一些外省朋友現在還念叨著來我這裡吃麵,可謂是魂牽夢繞。陝西的麵條不像其他地方的麵條那樣,滷子單一化,比如北京炸醬麵就是固定的炸醬,到哪裡都是一份炸醬滷搞定;或者武漢的熱乾麵,就是辣椒、醋、芝麻醬、肉末固定搭配;吃來吃去就那樣,比較單調。
  • 看西安吃貨怎樣咥泡饃,掰饃掰到你手抽筋
    在我們西安,泡饃不僅是個美食,吃泡饃更是一種飲食文化。本地人吃泡饃的傳統步驟是先掰饃。西安人一般可以吃兩個饃,有些女孩吃一個饃,有的能吃兩個饃,飯量大的男的可以要三個饃。我曾見過有人吃五個饃的,廚師一碗給煮了三個饃,外帶兩個饃的拖掛。那飯量不是一般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