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守護生命!速看:地震來了怎麼辦,震後生活該注意什麼…

2020-12-27 澎湃新聞

用知識守護生命!速看:地震來了怎麼辦,震後生活該注意什麼…

2020-05-22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地震後生活小常識

1

震後衛生防疫

地震發生後,在做好人員救護和生活安置的同時,要及時地開展災區衛生防疫工作,主 要包括以下內容:

1、人畜屍體處理。及時對廢墟中的人畜屍體進行清理、消毒,避免產生空氣、水源地等汙染。

2、大力殺滅蚊蠅。對居民點坍塌的建築物、廁所、糞堆、汙水坑垃圾堆以及挖掘、掩埋屍體現場進行噴藥殺滅。噴藥殺滅的方式包括飛機噴藥殺滅、地面噴藥殺滅和煙劑燻殺。

3、搞好環境衛生。設置臨時廁所、垃圾堆集點;做好糞便、垃圾的消毒、清運等衛生管理。

4、突擊治療疾患,防止疾病流行。對已患傳染病的人給予及時治療、隔離,控制傳染源。

5、預防接種。根據季節特點,選擇接種菌苗,如夏天選擇傷寒菌苗、乙腦疫苗,冬天選擇流感疫苗、流腦菌苗等。

2

震後露宿安全

1、避開危樓、高壓線等危險物。

2、選擇乾燥、避風、平坦的地方露宿。

3、儘量注意保暖,如果身體和地面僅隔著薄薄的塑料布和涼蓆,涼風與地表溼氣向上蒸騰,常常會誘發疾病。

3

震後防震棚的安全

1、場地要開闊。在農村要避開危崖、陡坎、河灘等地:在城市要避開危樓 的、水、高壓線等處。

2、不要建在阻礙交通的道口,以確保道路暢通。

3、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燈火、爐火和電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災和煤氣中毒。

4、防震棚頂部不要壓磚頭、石頭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傷人。

4

震後食品安全

1、汙水浸泡的食品,不可食用。

2、死亡時間較長變質的畜禽、水產品,不可食用。

3、壓在地下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不可食用。

4、來源不明、無明確食品標誌的食品,不可食用。

5、嚴重發黴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不可食用。

6、不能辨認的蘑菇及其他黴變食品,不可食用。

7、加工後常溫下放置4小時以上的熟食等,不可食用。

5

震後飲水安全

1、及時對當地水質進行檢驗,確定能否飲用。

2、對暫不適和飲用的水要進行浄化處理,質量合格後才能讓災民飲用。

3、飲用水消毒。煮沸消毒效果可靠、簡便易行:也可用消毒試劑進行消毒:在條件允許時,應採用清潔飲水裝置和設備,以保證飲水安全。

6

震後心理救助

大地震發生後,需要救援的不僅僅是生命,需要治癒的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口,同時需要有效的心理援助。地震災害使原來的生活環境發生改變,很多人身體受到傷害。又目睹了現場的修狀以及親人、朋友的離去,往住會產生恐懼、悲傷、失望、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反應,這些都是人們對於災難得正常反應。所以,除了保障身體上的健康,我們更要學會做自己心靈的按摩師,運用各種方法讓自己積極走出困境。

首先,要學會心理壓力的自我釋放。震後,我們的心理傷痛會停留段時間,這是正常的現象,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不要孤立自己,除了保證基本飲食和充足睡眠外,我們要多和親戚、老師、同學、朋友保持聯繫,多和他們交流,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壓抑自已的痛苦。這樣,我們才能逐步緩解心理壓力,儘快走出心理陰影,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其次,要學會用愛心援助他人。我們要學會用愛心幫助他人更快地渡過心理難關。要多交流,多傾聽,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傷心事,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幫助他們重拾勇氣和信心。此外,還可以運用適度的肢體接觸,對於那些虛弱的人,握著他們的手,或者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都會讓他們脆弱的心靈得到巨大的溫暖。

﹌﹌﹌﹌﹌﹌﹌﹌﹌﹌﹌﹌﹌﹌﹌﹌﹌﹌﹌﹌﹌﹌﹌

文圖/「人民日報」微博、「延邊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用知識守護生命!速看:地震來了怎麼辦,震後生活該注意什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地震來了怎麼辦? 這些地震自救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把客廳當成轉移地帶:現代人生活富裕了,寬敞明亮的新式客廳出現後,其功能也在變,成為日常會客、休閒的區域。客廳是四通八達沒有堆積物的地方,地震中,應把客廳當成安全的轉移地帶。水源很重要:守著水源是衛生間的一大優勢,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維持了很長時間。人莫扎堆:都知道衛生間最安全,但地震發生時,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衛生間,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機率。因為,地震時哪裡最安全並不確定,只是相對的安全,人員分散躲藏意味著總有人在外面以防萬一,可以在震後即時展開救援。
  • 遇到地震怎麼辦?
    客廳是四通八達沒有堆積物的地方,地震中,應把客廳當成安全的轉移地帶。② 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中國人傳統習慣是將逃生用具鎖在柜子深處,一旦用時卻發揮不了作用。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方便各個房間的人拿起就跑。🔻🔻🔻🔻
  • 唐山5.1級地震之後還會不會有餘震?地震時如何自救?解讀來了
    面對地震災難,我們該如何做好應急避險?一起學習和擴散。唐山5.1級地震相當於什麼程度?表示地震大小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震級,二是烈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是有多個烈度。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通常震源深度小於70公裡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裡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裡的叫深源地震。
  • 江西贛州3.3級地震,網友稱崇義營前有震感,地震來了該如何逃生?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8月12日15時30分在江西贛州市上猶縣(北緯25.90度,東經114.29度)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遇到地震時應該怎麼辦?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 當遭遇地震,我們該如何自救和互救呢?
    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發生時,震中附近部分牆面開裂,北京、天津等地很多熟睡的人被震醒。突發的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面對地震災難,我們該如何做好應急避險?
  • 震後首個臺站即可發出地震預警
    震後最短可實現5秒預警 「地震預警不同於地震預報,現在人類還無法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並播報還未發生的地震,目前這依然是世界上未能完全解決的科學難題。」楊江首先糾正了我們對地震預警的誤解。
  • 地震來了怎麼辦?洪山區「應急知識大篷車」走進校園
    「地震啦,同學們不要慌。」11月16日上午9時50分,正在上課的武漢市和平中學的師生們聽到「地震警報」,迅速作出判斷並有序疏散。由洪山區應急管理局、洪山區教育局聯合主辦的「應急知識大篷車」進校園專場活動正式啟動。
  • 剛剛,珠海海域地震了!權威回應來了!
    Q5地震時怎樣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答:迅速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Q6地震時怎樣保護自己?答: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辦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對策。
  • 中國地震局推出疫期中小學生地震安全科普知識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地震局推出疫期中小學生地震安全科普知識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今年的3月30日是中國第25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中國地震局當天組織推出《居家防疫期間如何做好地震安全準備》科普視頻和
  • 包頭市首家地震體驗館 開啟地震科普體驗活動
    地震,帶給人們不僅是傷害,更有對生命的認知,地震雖然屬於天災,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學會自救救人的措施,會大大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傷。  通過虛擬系統了解地震知識,進入地震體驗區,利用地震模擬體驗平臺,感受地震發生時房屋發生傾斜和地面的晃動……  為使廣大中小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地震科普知識,提高防震減災意識,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中小學學生來到位於萬郡大都城的地震體驗館參觀學習。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地震博物館?
    「一回憶地震,我就想起死去的好朋友。以前我總是想『如果不地震……』不過現在我不這麼想了,我開始想,『如果地震來了,我該怎麼辦?』」空無一人的商業街,尚未梳洗的都市,再普通不過的清晨。「5:46, 1995年1月17日」。
  • 震後實拍九寨溝景點 專家:歷史上多次地震塑造出九寨溝獨特的美
    「8·8」九寨溝地震後,一位中國導遊含淚在朋友圈寫到:等著,我深愛的戀人九姑娘。九寨是我們中國人的愛人,她一直安好在流淌,依然美麗動人。地震之中,珍寶是否無恙?地震後,川觀君和所有人一樣深深牽掛著她,數次冒著滑坡和飛石的風險深入九寨溝,一步步、一處處,去細細探訪她的傷口,去見證她震後更加令人震撼、令人熱淚盈眶的美麗與堅強。
  • 日本阪神大地震25周年:影像記錄震後畫面
    1995年1月17日,日本關西地方發生強烈地震,因受災範圍以兵庫縣的神戶市、淡路島、以及神戶至大阪間的都市為主而被稱為阪神大地震。2020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25周年之際,在日本神戶的一個公園裡,當地民眾為地震受害者祈禱。
  • 你有願意用生命守護的人嗎?
    許多時刻,當我安靜下來,獨處的時候,我會思考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這些目標和追求,我們都在努力地生活著,為自己的人生奮鬥。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又自己此生願意用生命來守護的人。有人說,你書寫的文字,像極了愛情。的確,能有一個願意用生命來守護自己,自己也願意用生命去守護的愛人是每個少男少女心中最嚮往的人生。因為難得,才更珍貴,才會容易打動人心,令人心生嚮往。而我更想描述的,卻是我們生活中最為平常,最易見的一種人——母親。
  • 【防災減災】海原地震100周年!你必須知道的地震應急避險十法
    科技點亮生活,創新引領未來!寧夏微科普是寧夏科學技術協會官方科普公眾號,這裡有最權威的科普真相、最前沿的科技動態、最全的科普知識!今天,是海原地震100周年,多少鮮活的生命葬送在那場地震中,令人扼腕痛惜。100年,一個世紀過去,生活的變化天翻地覆,但是,那悲痛不能忘、不敢忘,居安思危,學會地震應急避險十法,知危險、會避險,防患於未然。
  • 科普|防災減災宣傳周系列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科普|防災減災宣傳周系列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為進一步深化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等單位製作了一系列簡單易懂、針對性強的科普聯展、視頻動畫,高新區安委會辦公室將分期為大家編發。現在,就跟隨小編一起看一看,地震發生時的應急避險措施吧。
  • 四川綿陽4.6級地震,成都電視彈出地震預警,網友:太及時了!
    據@中國地震臺網 正式測定:10月21日12時04分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北緯31.84度,東經104.17度)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延伸閱讀:遇到地震時應該怎麼辦?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 一個女孩的震後12年-虎嗅網
    「醫院一直都會有人來採訪,特別是開始那兩年。有一些病友就會比較積極,記者來了會特別主動,會表演吉他啊之類的。」「花季少女」「活潑開朗」「失去雙腿」......震後,橙子和身邊的病友們,被媒體貼上了堅強、樂觀的標籤。蜂擁而至的報導,民眾的鼓勵,陪伴著橙子度過失去雙腿的前兩年。
  • 玉樹震後十天群眾生活改善實現基礎設施應急保障
    新華社青海玉樹4月25日電(記者 駱曉飛)震後第十天,玉樹災區農村公路全部實現暢通,救災人員和物資順利運抵了最偏遠的受災鄉村;一旬的時間,水利水務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分晝夜,鑽井鋪線,把純淨甘甜的地下水送到了每一個受災群眾安置點;這是值得銘記的十天,為了讓災區的夜晚亮堂起來,供電系統有人將生命永遠留在了高原……    這十天,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恢復和保障系統的數千無名英雄心系受災群眾
  • 5·12汶川地震12周年祭 | 緬懷逝者 致敬重生
    地震來臨時,該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呢?01室內避震法點擊上方視頻觀看地震後,百姓如何逃生?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一般地震發生前10-20秒左右時間都會有預警。若是高層樓內的人群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順利進行撤離,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