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即將消失的「手藝活」,很賺錢卻無人接班,老人說出難言之隱

2021-01-13 百家農夫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在以前的農村,個個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活,雖然在當時賺的錢不多,但是可以養家餬口,都有著不外傳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我們農村很多的老手藝漸漸消失,就是想看,也不會看到這麼精湛的手藝了。

農村即將消失的「手藝活」,很賺錢卻無人接班,老人說出難言之隱!

一位80歲的李大爺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去城市裡面打工,很多的農村都成了「空心城」,一些在農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手藝活卻無人接班。在過去的時候,是一個很搶手的職業,而現在卻面臨著失傳的嚴峻挑戰。

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沒有年輕人願意去最這些工作,大家都去城裡面上班!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在過去的農村,常常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掌握一門手藝,相當於鐵飯碗的死工資,也非常的賺錢。

比如:河南的張大爺做了30多年的瓦匠。以前在農村有專門的瓦匠,就是農村有人建房子的時候需要蓋瓦,就會請他們。還有的房子比較久了,需要撿瓦、換瓦,防止家裡漏水。可是隨著農村的發展,現在很少見專門的瓦匠了!

補鍋匠,村裡的王大爺說,十幾年前走村串戶補鍋,運氣好的話一天能夠賺近幾百,差不多相當於現在一天能賺500左右。在以前的農村生活條件比較苦,家裡的鐵鍋、鐵盆啥壞了的都不捨得丟,就會找補鍋匠修補之後繼續使用。可惜,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這個職業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了,手藝也漸漸的失傳了。

裁縫,李大媽做了幾十年的裁縫,之前還把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外孫女,可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發展,服裝廠的發展,裁縫這個職業也漸漸被社會給淘汰了。

根據李大媽的回憶,在以前的農村人們的衣服大多都是量身定製。當時是很火的一個職業,很多的父母都會把自己的子女送去裁縫店做學徒,每天至少能賺幾百元,可現在卻沒有人願意做了。

最主要的原因:社會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曾經靠著手藝活吃飯的匠人們,實在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藝失傳,可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看著這些手藝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無奈啊。

對此,你們怎麼認為呢?如果你們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或關於手藝人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這些農村手藝活,還有多少泉源老鄉會幹?
    要說當年, 相比於鐵飯碗的死工資, 比較賺錢的手藝, 可能就是下面這些了... 第8名:瓦匠
  • 哪些農村手藝活正慢慢被人淡忘?
    八九十年代,農村的手藝活還是很吃香的。那個時候有個手藝在手,人勤快,是足以能夠養活一家大小。下面來說說幾種我以前見過的幾種手藝活。篾匠篾匠現在也是很少見的手工活。篾匠的一些工具現在很難在城市裡面暢銷,在農村銷售也是少量供應,因為大部分篾匠製作出來的東西合適農村用,並且現在隨著很多農民都不以種地為生,所以購買這類工具的比較少,並且很多東西都被塑料,不鏽鋼,鋁合金等材質替代並且工廠化了。
  • 這些中國傳統糕點即將消失,手藝失傳,第四種外國人見都見不到
    但是有的美食,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手藝的失傳逐漸消失的。今天這期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即將消失,手藝失傳的傳統糕點,第四種外國人見都見不到。第一種:太后糕據說2000多年前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喜歡吃這種糕點。
  • 老人病死家中無人知,臉被老鼠啃!子女無力照顧農村老人怎麼辦?
    在吉林省農安縣的一個村莊裡,這位老人因常年獨居生活,平時又很少和別人來往,所以當他在家裡突發疾病時,並無人知曉。一個人病死家中數天之後才被他人發現,當他它被別人發現時,已經有半邊臉被老鼠啃食。雖然說人死不能復生,但是這位老人的情況確實讓家屬無法接受,家人都非常後悔,讓老人常年獨居。
  • 東莞這些傳統手藝即將失傳?和呆狸一起了解東莞傳統手藝吧!
    裡面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它見證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呆狸不希望這些歷史的瑰寶就這樣消失在時代的洪流當中。只剩下兩三家竹器店在苦苦掙扎,呆狸在逛竹器街的時候,聽坐在店門口的老人說起竹器街的輝煌歷史。
  • 70歲老人做1門手藝30多年,生意很「紅火」,看老伴為啥不放心
    在農村,有人說,做一門手藝不難,難的是數十年堅持做一門手藝。在安徽皖西南山區,有一位70歲的老人,他30多年來堅持做一門手藝,且所做的產品都有人買。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老人耳朵聽不見,他是怎樣做到生意「紅火」,不愁銷路的呢?
  • 那些逐漸失傳的民間手藝活
    這些手藝慢慢的,不再有人願意花時間和心血去學習和傳承了。下面和小編一起再次重溫一下,這些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民間手藝活。 瓷胎竹編這個也許在小時候的農村很常見,爺爺奶奶們的菜籃子、筐等很多都是用主編的。然而這種瓷胎竹編要比它們更特別一些。瓷胎竹編工藝品是成都地區的地方獨特手工藝品,起源於清代中葉,當時主要用做貢品。它是用瓷器、漆器作為底胎,讓竹絲依附其上,成為一個「託兒」。
  • 中國有一門傳統手藝,非常賺錢,可惜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面臨失傳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門即將消失的中國傳統工藝就是藤編。藤編是什麼呢?古代在南方地區興起了一種做椅子的方法,他們會用藤類植物為主要原材料,編織成椅子的形狀。這樣的椅子不僅適合南方潮溼的天氣,夏天還可以降暑。南方地區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或多或少會擁有這樣的一把椅子,用個幾十年都還完好無損,陪伴著許多的南方人度過了很多個日日夜夜,可以說是南方特有的情懷之一了。
  • 德雲社無人接班?郭麒麟看得透徹,不想子承父業
    大家好,我是您們的朋友周創創家事,我喜歡和大家分享明星方面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我的作品,也希望小夥伴能夠關注我,給我點讚留言,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德雲社無人接班?為了更好的傳承相聲,德雲社同樣面臨著接班的問題,但作為德雲社少班主的郭麒麟,卻對這個繼承人的位置看得十分透徹,無心子承父業。
  • 高價回收:農村即將消失的4種老物件,木推車上榜,最後一種價值50萬
    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農村即將消失的4種老物件,木推車上榜,最後一種價值50萬。在實驗進行一星期過後。特別是一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腎病。肯定會變得很理智。微信支付分越高。農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提倡不請客、不送禮、不收禮。最近半個月見到東西根本不想吃。養胃什麼時候吃都可以。一與女生聊天就滿臉通紅。還是期待你的手心。不能靠等。C:最近你的喜事可能表現在你的工作上。恐怕力不效。
  • 請你說說,如何讓農村老人活得有幸福感?
    作為我一位土生土長農村人,也見慣了在農村生活當中的身邊事,有不少身體有病老人,生活質量很差,他們完全需要依賴於子女,如果遇到比較孝敬的子女還好,一般遇到鬧心的兒子兒媳婦,那就根本談不上什麼幸福,也只能說是活著。如何能讓老人有幸福感呢?
  • 俗話說天幹餓不死手藝人,現在的農村人學手藝好嗎?學什麼手藝好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這是以前農村的學校老師和孩子家長說的,說的是有學問了到哪兒都有飯吃,餓不住。在農村老話中也有這麼一句,「天幹餓不死手藝人」,其實呢原來老話更狠,說的是「天幹三年餓不死手藝人」,說明啥?有手藝到哪兒餓不住,不像只會種地的農民。
  • 紀錄片《尋找手藝》,一趟真誠的溫暖之旅
    》片頭曲-鍾立風-黑鳥你在哪裡行走於旅途 而忘記行走沉醉在書中 而忘記了書掉進去夢中 而忘記了夢投入到愛裡 而忘記了愛躲過了黑夜的那隻鳥最後還是消失在漆黑裡躲過了黑夜的那隻鳥最後還是消失在黑夜裡黑鳥,你在哪裡黑鳥,你在哪裡這是紀錄片裡的一股清流。
  • 他賣掉北京的房子,拍下中國199個正在消失的手藝,卻被20家電視臺拒播,看哭70萬人
    這個三人的草臺班子歷時126天走遍全中國23個省市拍攝了199位中國傳統手藝人以及他們的144項傳統手工藝這裡面的許多都正在或即將從中國消失最後一個做油紙傘的人也不在了這門手藝也隨之消失了在貴州小黃村真和養號兩位老人正在造紙中國從唐代就開始使用距今已經1500年的宣紙它們中的許多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 親身經歷來聊聊學什麼手藝最賺錢
    我無意間看到大家都在問學什麼手藝最賺錢,以我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一定要選擇IT,因為IT行業人才缺口較大,靠譜些的機構培訓的學生,很快就能夠被企業招走。自身情況解析由於大二的時候比較貪玩,完全堅持不下去學業,最終選擇了休學,但家裡人極度反對碌碌無為的往下混,然後經親戚介紹進了公司學習財務工作,雖然到最後做所有工作都很嫻熟,但是感覺過於枯燥乏味,而且月薪不高;就一直想著學點別的手藝跳個槽。
  • 農村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照相到底賺錢麼?看完之後心裡有數了
    導讀:農村經常有來免費為六十歲老人照相的人,他們免費照相能賺到錢嗎?答案是賺錢的,大家只要記住一句話就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所有的回報都是跟你付出多少努力成正比的,人家照相的老闆人吃馬餵得,又不是做慈善為何要給你免費呢?
  • 農村老人常說,「將軍狗死人弔孝,將軍死後無人埋」,什麼意思?
    在農村,諺語的產生以及其發展,歸根到底是人們生活的縮影。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農村亦然。諺語的通俗以及科學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作為衡量人們行為規範的準則。而且其中有些不乏指導農村生活生產,如「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最近,小編回到農村老家聽到一句這樣的俗語「將軍狗死人弔孝,將軍死後無人埋」,你知道什麼意思嗎?在農村,老人常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是如果有人飛黃騰達了,那麼連他的狗也「名貴」了,也指一人升官,與之有聯繫的人都聲勢大漲!
  • 這四大職業,曾在農村很吃香,養家餬口沒問題,而現在卻逐漸消失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很多農村也正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除了家家戶戶的生活更好了,同時,農村的一些傳統職業,也在逐漸消失。過去,由於農村的條件相對匱乏,出現了一些別具農村風格的職業,以此來滿足農村人日常需求。
  • 農村老人說「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這是為啥?有沒有道理?
    不一定有多麼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很多農村老人也可以說出不少很有指導意義的話語,這就是勞動者們智慧的傳承。曾經通過村裡的老人家講過這樣一句話,「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我聽得不知所云。我不知道什麼樣的磚是溼的、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木材是幹的,不同的含水量對於使用也會有相關的影響嗎?這是還是未曾聽聞的。懷著好奇的心,我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了這個問題。
  • 活羊22、羊肉43,羊販子買活羊屠宰賣肉賺錢嗎
    農村養羊戶大都是進入冬月就開始大量賣羊了,有的農戶為了力量省事,或其它原因就把活羊賣給羊販子了。現在市場上的活羊每斤在22元左右,羊肉在43元一斤左右。活羊與羊肉的差價額為每斤21元,那麼羊販子買活羊屠宰後賣羊肉有錢賺嗎。這個毫無疑問,羊販子肯定是賺錢的。先來看一下羊販子賺錢的手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