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高手在民間」。在以前的農村,個個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活,雖然在當時賺的錢不多,但是可以養家餬口,都有著不外傳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我們農村很多的老手藝漸漸消失,就是想看,也不會看到這麼精湛的手藝了。
農村即將消失的「手藝活」,很賺錢卻無人接班,老人說出難言之隱!
一位80歲的李大爺說: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去城市裡面打工,很多的農村都成了「空心城」,一些在農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手藝活卻無人接班。在過去的時候,是一個很搶手的職業,而現在卻面臨著失傳的嚴峻挑戰。
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沒有年輕人願意去最這些工作,大家都去城裡面上班!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在過去的農村,常常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掌握一門手藝,相當於鐵飯碗的死工資,也非常的賺錢。
比如:河南的張大爺做了30多年的瓦匠。以前在農村有專門的瓦匠,就是農村有人建房子的時候需要蓋瓦,就會請他們。還有的房子比較久了,需要撿瓦、換瓦,防止家裡漏水。可是隨著農村的發展,現在很少見專門的瓦匠了!
補鍋匠,村裡的王大爺說,十幾年前走村串戶補鍋,運氣好的話一天能夠賺近幾百,差不多相當於現在一天能賺500左右。在以前的農村生活條件比較苦,家裡的鐵鍋、鐵盆啥壞了的都不捨得丟,就會找補鍋匠修補之後繼續使用。可惜,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這個職業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了,手藝也漸漸的失傳了。
裁縫,李大媽做了幾十年的裁縫,之前還把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外孫女,可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發展,服裝廠的發展,裁縫這個職業也漸漸被社會給淘汰了。
根據李大媽的回憶,在以前的農村人們的衣服大多都是量身定製。當時是很火的一個職業,很多的父母都會把自己的子女送去裁縫店做學徒,每天至少能賺幾百元,可現在卻沒有人願意做了。
最主要的原因:社會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曾經靠著手藝活吃飯的匠人們,實在不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藝失傳,可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看著這些手藝慢慢的退出歷史的舞臺,無奈啊。
對此,你們怎麼認為呢?如果你們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或關於手藝人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