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門傳統手藝,非常賺錢,可惜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面臨失傳

2020-12-19 無風卻起念

如今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很多器具都已經不用人們手工製作了,這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給中國傳統手工工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門即將消失的中國傳統工藝就是藤編。

藤編是什麼呢?古代在南方地區興起了一種做椅子的方法,他們會用藤類植物為主要原材料,編織成椅子的形狀。這樣的椅子不僅適合南方潮溼的天氣,夏天還可以降暑。南方地區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或多或少會擁有這樣的一把椅子,用個幾十年都還完好無損,陪伴著許多的南方人度過了很多個日日夜夜,可以說是南方特有的情懷之一了。

聽真正擅長藤編的老工藝人說,他可以編出600百多種圖案,只要客人要求的圖案,他幾乎都可以編出來。可就是幾乎每個南方家庭都會用到的藤編椅子,卻越來越少人會做了,其根本原因是這門藤編的手藝正在漸漸失傳,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不是老手藝者不肯教新一代的年輕人,他們十分願意教,但是藤編的技藝十分複雜,要學會多種藤編圖案的編法,更是要花費好多年的時間,才能學會。

其次藤編用的藤子都是溼的,還要把每一個部分編得緊緊的,少不了的會勒到手,這項手藝是很辛苦的。而且像做一把藤椅就要花費差不多五個半小時的時間,雖然說這門手藝現在很賺錢,但是成品花費時間過長,一般人沒有吃苦耐勞的能力,是做不來的。

接著,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代社會的審美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做椅子的方法各式各樣,可以用的材料更是上百種,可以做出款式多樣的椅子。

現在這種古老的藤椅已經漸漸過氣了,南方地區的老人們或許還會購買,年輕一代就已經很少使用了。加上手工藤椅製作時間長,人工成本高,比不上現在社會的大機器的批量生產,毫無競爭力可言。

可是,作為中華優良傳統手藝的藤編,就要這樣被社會淘汰嗎?這可是凝聚了我們老祖宗的心血而成型的手藝,我們又怎麼能說放棄就放棄呢?

如今,藤編的手藝已經列入了「非遺」的行列,有些手藝人會根據現在人的審美,運用藤編的手藝製作各種藤編裝飾品和藝術品,受到了現代消費者的青睞。特別是藤編的起源地板橋鎮還設有「藤編一條街」,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賞。

我們可以悟到,對於中華傳統手藝,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有社會責任感,多去了解中華傳統手藝,感受這些手藝的獨特魅力。而傳統手藝想要更好地傳承下去,還要學會與時俱進,主動融合現在審美要求,確保傳統手藝一直有一定的市場。政府部門更是要重視中華傳統手藝,對這些手藝行業進行一定的扶持,促進傳統手藝的不斷發展。

參考資料:《守好傳統手藝講好中國故事》

相關焦點

  • 清朝「傳統技藝」面臨失傳,全國僅2人在做,失傳原因很現實
    中國傳統手工藝面臨無人傳承、瀕臨失傳的局面,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一、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類的發展,人們的觀念和社會的性質也在日益變化。當今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今天的成功更多的是用金錢來衡量。
  • 東莞這些傳統手藝即將失傳?和呆狸一起了解東莞傳統手藝吧!
    有些文化,正悄無聲息地退出歷史的舞臺,中國傳統手藝是中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習慣了不覺得累,做一做身體又好。」「只要自己還能做就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等到我不幹的時候,恐怕樟木頭就沒有人再會打鐵了」祥叔這話聽得呆狸既感動又心酸,這份手藝也許會失傳,但祥叔這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2. 竹器編織。石龍有一條竹器街。
  • 農村即將消失的「手藝活」,很賺錢卻無人接班,老人說出難言之隱
    在以前的農村,個個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活,雖然在當時賺的錢不多,但是可以養家餬口,都有著不外傳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我們農村很多的老手藝漸漸消失,就是想看,也不會看到這麼精湛的手藝了。農村即將消失的「手藝活」,很賺錢卻無人接班,老人說出難言之隱!
  • 即將失傳的中華絕技,後繼無人,你願意傳承嗎?
    千百年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在中華大地上創造了無數奇蹟,中國因此成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中國,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影響至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傳統技藝的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漸漸沒落,很多年輕人因種種原因不願入行,使得很多「中華絕技」面臨失傳的危險。  No.10編草鞋
  • 新市八旬老人堅守了68年的這門手藝,見證婚姻無數!如今卻面臨失傳……
    每天清晨7點不到,老人就會準時來到小屋,看看柜子上一排排已經落有薄塵的蠟花,點上暖爐。這已經成了他幾十年來的習慣。在傳統婚嫁習俗中,點花燭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花燭通常由龍、鳳、牡丹等圖案組成,代表著龍鳳呈祥的美好祝願,所以人們把拜過堂、成過親、明媒正娶的夫妻稱為「花燭夫妻」。而這門老底子技藝,如今已經鮮有人知了。
  • 何平發:不能讓錫制黃酒壺這門手藝失傳
    而按照傳統習俗,黃酒是要用手工特製的純錫酒壺加熱,喝起來才更有勁道,黃酒壺因而與黃酒結下緣分,從此相伴流傳。甘肅省慶城縣非遺傳承人、玄馬鎮孔橋村的何平發便承襲了這門老手藝,手工製作純錫黃酒壺。2020年58歲的何平發有姐弟5人,父親早年去世,十幾歲的他讀完初中就輟學回家,跟著兩個哥哥學起了手工製作純錫黃酒壺的手藝。
  • 這些中國傳統糕點即將消失,手藝失傳,第四種外國人見都見不到
    吃前讓人有期待,吃完後讓人有回味,沒過幾天就會想。但是有的美食,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手藝的失傳逐漸消失的。今天這期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即將消失,手藝失傳的傳統糕點,第四種外國人見都見不到。第一種:太后糕據說2000多年前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喜歡吃這種糕點。
  • 百年旗袍店:手藝或失傳 給範冰冰做過衣服
    在芙蓉街深處,有一家玉謙旗袍店。這家旗袍店從清代同治年間開始營業,已有百多年歷史,店鋪也從未變換過位置。
  • 八角紫金錘、竹節鋼鞭都能造 揚州木旋藝人愁手藝失傳
    記者親見:一分鐘做出小葫蘆  這名手工藝人名叫李林,今年60歲。記者來到李林師傅的作坊,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木花特有的香氣。一間不大的作坊裡擺放著工具機、刀具及木料。打開機器,一分鐘左右,李林師傅就用刀旋刻出了一隻可愛的小葫蘆,四到五分鐘就加工好了一個精緻的小蘋果,讓人驚嘆不已。
  • 用影像拯救中國失傳手藝丨桂城展映
    用影像拯救中國失傳手藝丨桂城展映 2020-10-29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清朝皇妃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一位老人會做,百年手藝面臨失傳
    在之前的熱播的宮廷劇《延禧攻略》裡面,有這樣一段劇情:當時後宮的妃子吃穿用度十分奢侈浪費,富察皇后為了節源開流,提出要將宮中的珠寶翠玉用通草花來替代。因為珠寶翠玉消耗快,往往用過一次就擱置了,而用精緻的通草花來代替,不僅不失皇家顏面,還達到了節約的效果。
  • 張家兄弟: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
    而張家兄弟手工複製的雲錦織機則更是一絕,今天就讓我們來走近這兩位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記者出像:我現在所在的就是宋埠村張家兄弟的作坊了,在我身後呢擺滿了手工復原出來的雲錦織機,像我身邊的這一臺做工精巧、結構流暢,讓人不得不感嘆咱們中國古代傳統手工藝的偉大。】
  • 唯一會「縮骨奇功」的武學大師,稱:寧可失傳也不收一個弟子
    他們的才藝各有不同,但個個讓人稱讚不已,隨著歷史的車輪滾動,許多的民間絕技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如今的民間藝人是為繼承祖國優秀的民間文化傳統,促進民間文藝事業的發展,他們能夠讓現代人可以窺探古代民間藝人的厲害。
  • 「非遺」寶堰米酒面臨失傳窘境
    當他回到深圳公司後,閒暇時和朋友談起此事,沒想到這些南方的朋友也想嘗一嘗這種土作坊裡人工釀製的米酒。十多天後,這幫南方的朋友相約,專門從廣東深圳來到千裡之外的鎮江寶堰。今年67歲的李柏喜介紹,李家釀製米酒傳到他兒子至少已有四代人。李柏喜的父親叫李兆庚,今年已93歲了,身體還好,釀酒忙的時候還能搭把手。
  • 富察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只剩兩名八旬老人能做,會失傳嗎?
    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 這一段古文描寫的是一種植物名字叫做通草,可能很少人有聽說過這一的植物。但是這一種植物卻是從前有一位皇后佩戴配飾的原料。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貴族,都會帶上通草製作的配飾。老一輩的人可能知道這一配飾的名字叫做通草花,年輕人可能都會覺得通草花是屬於花的一種。
  • 《我在成都做手藝》|帶你尋找傳統手藝的美學記憶
    對手藝和手藝人的關注和記錄,是我們打開國家歷史的另一扇門。記錄手藝就是記錄歷史。記錄歷史,不是局限於過往止步不前,是留存時代的印記,更是傳承和發揚匠人精神。圖:新書實拍日前,《我在成都做手藝》出版。該書一出版,即受到古典藝術愛好者、傳統文化愛好者的喜歡。
  • 30道即將失傳的中國傳統名菜!失可惜了!
    與紅火的邵伯龍蝦相比,因為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願意做燜魚的飯店很少,所以其影響也越來越小。不僅如此,虎頭鯊也因為水質變化越來越稀罕了,用其它魚來代替,做出來口感卻完全不同。金錢雞金錢雞是一款傳統粵菜。它與野雞卷一樣,創自中國廚師之鄉順德。名為「雞」,實為豬肉,因嫩滑如雞而得「雞」的芳名。
  • 楊家將的後人如今處境尷尬,面臨絕學失傳,以後該如何是好
    在中國歷史中,湧現出了許多名留青史的蓋世豪傑,他們的事跡令人敬仰。可生前雖然成就了功名,但後世子孫卻不見得能再出一個能與其比肩的,有的家族甚至泯滅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就比如今天小李子要為大家介紹的名將後代,即將面臨絕學失傳的尷尬境地!
  • 男生最吃香的十大手藝有哪些
    如果你是一名剛畢業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我建議你可以學維修汽車,跟著一個好師傅,學三到五年,你的生活條件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選擇大於努力,當你開始學習一門技術,必須要有肯吃苦,有前途,專業,專注,你的薪資待遇不會差。03三、烘焙。在我周圍,有不少人對烘焙感興趣,都想學習,原因一是愛吃甜點的東西,二是一門手藝,不是只有女生學習這個,男生學的更多。
  • 濟南「微型皮鞋」鞋匠:將瀕臨失傳的老手藝傳承下去
    這隻黑白相間的皮鞋,是一隻長度僅有9釐米的「微型皮鞋」。 孫婷婷 攝「可以說是因為愛情,我開始學習皮鞋製作手藝。」劉睿說,他愛人的腳型有些特殊,前腳掌比較寬,為避免擠腳,只能買大一碼的鞋子。穿「大鞋」很不方便,時常會摔跤。在劉睿待業在家時,愛人鼓勵他去學做鞋,學一門手藝可以養家餬口,還能為家人製作舒適合腳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