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最近接診了20多名被蜱蟲咬傷的患者。他們大部分病情較重,身體各項器官出現衰竭,其中4人死亡。
一、不要把蜱蟲叮咬當成蚊子叮咬
今年5月,青島市區一名女童,被蜱蟲咬傷後高燒不退。小孩在野外郊遊,在草叢中玩耍時,被一隻蟲子叮了。媽媽及時將蟲子取下,但一天後小豔出現了發熱、頭痛的症狀。孩子一直高熱不退,怕有意外,就帶她到當地醫院就診。
醫生接診後,一時無法確定病因,根據感冒等症狀治療後效果欠佳,建議到青島婦兒醫院感染科看看。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相關檢查後,婦兒醫院醫生判斷,可能是蜱蟲攜帶的病原體感染,經與小孩父母溝通,最後確定叮咬小孩的蟲子就是蜱蟲。
二、蜱蟲是什麼
蜱蟲為人、家畜及野生動物的體外寄生蟲,無論是幼蟲、若蟲、成蟲均能吸血。蜱蟲又叫草爬子、扁蝨,黃豆大小,呈紅褐色或灰褐色,蜱蟲的嘴上有倒刺,被它叮咬後很難直接取下來。
蜱蟲吸血時口器可牢牢地固定在宿主皮膚上,驚嚇時也不離去,若強行拔除,易將假頭斷折於皮膚內。蜱的嗅覺極為敏感,能在幾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氣味,爬到1米高的樹葉或草尖上等候覓食,當人和動物經過時,突然跳到人和動物的身上,伺機吸血。不僅可咬傷皮膚,而且是螺旋體、立克次體、病毒、細菌感染的媒介。
三、蜱蟲的危害
蜱蟲活動期在4~8月,高峰在5~6月初,蜱蟲身上可能會攜帶各種病毒。比如漢坦病毒侵入人體後直接作用於全身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水腫,從而出現全身皮膚黏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頰、鼻、頸部、前胸、上臂等處發紅或有出血點,並危及心、肺、脾、胃、腎、腦垂體、腎上腺等多處臟器;有些病人還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極易出現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最為嚴重的是損害人的腎臟,重者往往死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嚴重者多系統損害,多於發病後第6~9 天死亡。
蜱蟲可能攜帶Q熱、萊姆病、出血熱…等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32種原蟲性疾病,所以及時處理尤為重要。
四、如何預防和處理
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羅浮山百草油或是驅蚊液,儘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外出回家後先看看身上,有時看著像多了一個「痦子」,有時能直接看到蟲子,如果發現蜱蟲還活著,可以用花生油或酒精,敷在它的身上,讓它窒息。
不要彈打蜱蟲,以免刺激蟲體,觸發更多毒素釋放。
儘量不要自行用鑷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蟲體,這樣容易導致蜱蟲倒鉤留在皮膚內,形成異物性肉芽腫,為後期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倒鉤中攜帶的神經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膚的繼發感染。應該用乙醚、煤油、松節油、旱菸油塗在蜱蟲頭部,或在蜱蟲旁點蚊香,把蜱蟲「麻醉」,讓它自行鬆口;或用液體石蠟、甘油厚塗蜱蟲頭部,使其窒息鬆口。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膚內應行手術取出。
所以,外出旅行,尤其去野外,做好防護,從郊外回來,一定要觀察身體,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