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2米高一人睡兩張床的武漢新生,會是馬凡氏症候群嗎?

2021-01-18 金選健康課

武漢科技大學新生夏同學身高1米97,高中時因為寢室的普通床不夠長,他的腳常頂到同學的頭,只好在校外租房居住。大學開學,學校就將寢室的兩張床連通,滿足了他的特殊需求。

網友們紛紛點讚學校人性化的舉措,也異常羨慕這位高人。

然而,看了視頻之後,卻有人擔心這孩子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因為他的高個子和高度近視。

患馬凡氏症候群的名人

喜歡小提琴的人應該聽過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之神的故事,他才華橫溢,演奏技巧極為高超,有時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

帕格尼尼之所以有這樣的天賦,是因為他可以用4根手指在4條弦拉出4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釐米以上,因此他被譽為擁有「魔鬼的手指」。

就在他死後140年,義大利一名醫生撰文確信帕格尼尼患有馬凡氏症候群,正是這個生理畸形使「魔鬼」的手具有一種特殊的靈活性和柔韌性。

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的美國排球運動員海曼(另外兩位是中國的郎平和古巴的路易斯),在賽場上死於馬凡氏症候群引發的心血管疾病。

我國唐代詩人李賀因其外形「細瘦、通眉、長指爪」,只活了27年就去世了。據醫家推測,他也可能患有馬凡氏症候群。

馬凡氏症候群臨床特點

馬凡(Marfan)氏症候群屬於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病,致病原因在FBN1基因突變,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病率約0.04%至0.1%。病變主要累及骨骼、肌肉、心臟、眼睛等。

骨骼肌肉系統中骨骼畸形最常見。主要有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於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上半身比下半身長。體形瘦長,頭小而窄長,顎弓高而深。皮下脂肪少,肌肉不發達,胸、腹、臂皮膚皺紋。肌張力低,呈無力型體質。韌帶、肌腱及關節囊伸長、鬆弛,關節過度伸展。有時見漏鬥胸、雞胸、脊柱後凸、脊柱側凸、脊椎裂等。

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要累及主動脈,表現為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良,主動脈或腹主動脈擴張,形成主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瘤。患者壽命較正常人明顯降低,心血管合併症為主要死因,在青春期突然死於嚴重心律失常,或夾層動脈瘤破裂,突然出現胸痛、心包填塞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眼部問題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藍色鞏膜、開角型青光眼等。男性多於女性。

以往,體育界在招運動員時,由於一度十分重視身高,而忽略了對馬凡氏症候群的篩查,以至於招收了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為運動員,海曼的死就是這麼一個悲劇。

從外形上看,夏同學雖然身材高大和有近視,但四肢、手指並不算特別細長,面容、體形都不典型,不太像馬凡氏症候群。

不幸是患者怎麼辦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多有家族史,患者家族中有瘦高體型、四肢細長等特徵者,自己又有類似特點,就要儘早到醫院進行各項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馬凡氏症候群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變,主要侵犯主動脈、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常合併主動脈瘤,為致死的主要原因。應每半年一次健康體檢,追蹤觀察主動脈擴張情況。

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高熱量富含纖維素的飲食,戒菸酒,避免暴飲暴食,因為進不易消化的食物或進食過多可增加胃腸道血流量而使心臟及大血管負擔加重。

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常因便秘用力排便而誘發猝死。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每天排便一次,避免排便過度用力、屏氣,可以服用蜂蜜、香蕉等,必要時使用開塞露或就醫。病情嚴重者,排便時應有家人在旁邊守護,以便及時救護和呼救。

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不安等。還要積極防治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甲亢等,特別要控制高血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

避免外力打擊、擠壓胸腹腔。禁止從事劇烈的對抗運動。日常生活中避免過度勞累,冬天避免寒冷的剌激,如不吃冷飲,不用冷水洗臉、洗手或洗衣服。洗澡時水溫應與體溫相當,時間不宜過長,控制在15–30分鐘。

當出現胸悶、胸痛、胸骨後壓榨感,劇烈腹痛,抽搐,意識不清要迅速通撥打120,主動告知馬凡氏症候群病史。有條件時儘快吸入高濃度(4–6升/分)氧氣。

患者眼部異常主要表現為晶狀體不全脫位,尤其是向上和向顳側移位。對於沒有併發症的晶體不全脫位,如果晶體透明,偏位不嚴重,可不行手術,可以用眼鏡或接觸鏡矯正部分屈光不正。但對不穩定的晶狀體脫位或伴有嚴重併發症的患者,須及時手術治療。

對於心血管病變,主要侵犯主動脈、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常合併主動脈瘤。人造血管置換術是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的最有效方法。

脊柱畸形中以脊柱側凸最為常見,但支具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大約12%患者的脊柱側凸需要手術治療。但4歲以前的患者不建議手術治療,原因是此年齡之前,患者側凸角度大,並且經常死於心血管合併症。

最後,馬凡氏症候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病,患者生育正常兒和患兒的機率各為50%。對馬凡氏綜合症妊娠患者進行產前診斷非常重要。可於孕18~20周穿刺抽取羊水,抽提DNA,PCR擴增FNB1基因,可以檢測出胎兒是否有突變,以及突變位點和類型。

相關焦點

  • 馬凡氏症候群到底是什麼
    被稱「巨人殺手」「馬凡氏」已奪走多名運動員生命身高1.9米的霍萱曾是河南女排隊長,2009年,曾入選過當時的女排國家隊集訓名單。但因身體不好,她不到25歲便退役。據《北京晚報》稱,霍萱是因罹患了馬凡氏症候群而不幸去世的。
  • 馬凡氏症候群:天才體型後面的隱患
    霍萱身高1.90米,曾是河南女排的絕對主力兼隊長,主攻、副攻、接應多個位置都能打,技術非常全面。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發病率約0.04‰~0.1‰,屬於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
  • 25歲即墨小夥身高1.94米 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
  • 前男排主力早逝 馬凡氏症候群奪走多少體壇巨人
    在中國的體育史上,馬凡氏症候群帶走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1984年,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2001年,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才剛剛年滿30歲;2009年,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2012年,曾經被譽為「小姚明」的原遼寧男籃隊員張佳迪就因此病逝世,去世時年僅24歲。
  • 1.94米小夥患上"馬凡氏症候群" 此病號稱"巨人殺手"
    半島都市報3月17日訊(記者 郭玉華 實習生 劉梅香) 25歲的即墨小夥張元(化名)身高1米94,今年春節期間老是感覺胸悶,到醫院一查竟是主動脈瘤合併夾層,這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這種病也是導致馬凡氏症候群患者死亡的主因。齊魯醫院醫生用了4種手術並行的方式,耗時14個小時救了他一命。
  • 揭秘巨人殺手馬凡氏症候群 體育圈悲劇頻上演
    在中國的體育史上,馬凡氏症候群帶走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1984年,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2001年,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才剛剛年滿30歲;2009年,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2012年,曾經被譽為「小姚明」的原遼寧男籃隊員張佳迪就因此病逝世,去世時年僅24歲。
  • 前中國男排主力38歲早逝,馬凡氏症候群奪走了多少體壇巨人
    在中國的體育史上,馬凡氏症候群帶走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1984年,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2001年,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才剛剛年滿30歲;2009年,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2012年,曾經被譽為
  • 你知道「天才病」嗎?相當可怕-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醫學,科普...
    1988年出生的她,身高1.90米,曾是河南女排的絕對主力兼隊長,主攻、副攻、接應多個位置都能打,技術非常全面。2009年霍萱首次入選國家集訓隊,但並沒有出過場。因身體一直不好,霍萱不到25歲就退役。但是,她還是沒能抗爭過病魔,因心梗不幸去世。據悉,霍萱的疾病與以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是被稱為「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
  • 【警惕】號稱「天才病」的馬凡氏症候群,究竟是什麼?
    霍萱身高1.90米,是一位主攻、副攻、接應多面手,技術非常全面。她曾經在2008至2009賽季加盟北京女排。因為身體原因,霍萱25歲就退役了。據報導,霍萱罹患的疾病與此前去世的四川男排國手朱剛一樣,都是「馬凡氏症候群」。美國著名排球運動員海曼也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猝死在賽場上。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此病  「馬凡氏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人體的許多部位都有表現,尤其是在骨骼、韌帶、眼睛、心血管、肺和神經系統。」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國報介紹,這種病普遍特徵是病人身高高出常人,手指和腳趾特別長,因像蜘蛛腿又細又長,所以該病患者被俗稱為「蜘蛛人」。
  • 一家三人同患「馬凡氏症候群」,大長腿也許是可怕的遺傳病
    交匯點訊 1988年,身高1米96的原美國女排主攻手海曼球場猝死,2012年,身高2米18的前遼寧隊籃球運動員、曾經有著「小姚明」之稱的張佳迪猝死,年僅24歲。
  • 母子同患罕見天才病 馬凡氏症候群無法根治
    世界上有很多的罕見病,馬凡氏症候群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你了解馬凡氏症候群嗎?  母子同患天才病  今年35歲的高唐人張恆芝與10歲的兒子牛牛(化名)同時被診斷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這種相對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已經導致張恆芝體內的主動脈瘤有六七釐米大,如果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 一家「大長腿」,同患馬凡氏症候群!這種遺傳病可能危及生命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章琛 記者 梅書華)2012年,身高2.18米,有著「小姚明」之稱的籃球運動員張佳迪猝死,年僅24歲。2016年,前河南女排隊長、曾入選過中國女排的霍萱猝死,年僅28歲……這些擁有「大長腿」的明星們之所以會英年早逝,都是因為一個共同的原因——馬凡氏症候群。
  • 全家人都是「蜘蛛手」 原為馬凡氏症候群
    一看他的「蜘蛛手」,醫生便告訴他,他患的是馬凡氏症候群。昨日,記者在醫院見到手術後剛拆完線的他。奇怪:一家都是「蜘蛛手」「本來我以為這次肯定活不下去了……」昨日上午,在華西醫院胸外科住院部,周先生說,上月底他就開始莫名胸痛,而這一症狀,在他們家簡直就是「噩耗」!「我的母親、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是因為胸痛了幾天後突然去世的。」
  • 身高超過2米的他,在學校有張「姚明床」可以睡
    「哇,好高啊!」 9月6日,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新生報到現場, 一位新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視頻來源:中新視頻 該校2019級新生邵懌濤, 身高2.03米, 學校為他量身打造了專屬寢室專屬床位。
  • 殺死「小姚明」的殺手——你所不知道的馬凡氏症候群
    在美國籃球訓練營期間,這個身高2米18,明顯比隊友要高一個頭,打比賽時總戴一副酷酷的運動眼鏡的大男孩,讓中國籃球球迷,尤其是一直關注浙江廣廈隊CBA比賽的球迷,記住了張佳迪這個名字。然而,自從2008-09賽季在廣廈隊打了一個賽季後,就杳無音訊。直至2012年5月7日晚,噩耗傳來。張佳迪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24歲。
  • 馬凡氏症候群——是上天的饋贈?還是隱形的「殺手」?
    該患者30歲,是一名籃球運動員,身高2.06米,身材高大,體型細長!        完善相關檢查後,考慮患者「馬凡氏症候群合併Ⅰ型主動脈夾層」,建議急診手術。家屬考慮手術風險,擬去北京手術,但Ⅰ型夾層非常兇險,轉運過程中可能出現夾層破裂,大出血,猝死!與家屬充分溝通後,在我院急行「bentall術+全弓置換+象鼻子術」,手術順利,術後第九天康復出院!
  • 運動員之殤,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悲情天才
    運動員之殤,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悲情天才 1986年,享譽世界的體壇名將——33歲的美國女排名將海曼,在日本的一場賽事中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破裂去世
  •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
    反手摸肚臍是有病嗎?反手摸肚臍對於湘潭的陳女士來說是一個簡單到爆的動作。不過,陳女士是「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合併主動脈根部瘤,若瘤體稍有破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患者除了身高明顯超出常人外,還常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
  • 馬凡氏症候群奪多位巨人生命 平均壽命僅30歲
    誰料昨天傍晚噩耗傳來,張佳迪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24歲,而奪去他年輕生命的,又是這個有點讓人耳熟的名詞「馬凡氏症候群」。效力廣廈期間,訓練一上量就吃不消「真的很遺憾,他還那麼年輕。」浙江廣廈隊總經理葉湘玉回憶起這個在球隊短暫停留的小夥子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