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受儒家倫理文化影響,對於孝順之道頗為敏感。在這件事兒上,丁元英自嘲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的一面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親情方面「大逆不道」是沒有的,《天道》編劇用心良苦,加上了這樣一段。我們一起來回顧下:
1.丁元英:醫生,我怎麼做才能讓我的父親死?
醫生:中國沒有安樂死的立法,這裡是醫院,只有病人沒有死,只要病人的帳上還有錢,醫生就必須救人。
2.大哥:上呼吸機已經有11天了,咱們開個會,看爸的事怎麼辦,這錢該怎麼攤?
丁元英:如果是攤錢的事我就不參加了。
大哥:你憑什麼不參加?
丁元英: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爹,他是誰的爹我不知道。大哥說的是攤錢的事,如果我知道我爹不只是我的爹,也是你們的爹。只要是個人,都會想怎麼分攤錢的事。我和大哥都在外面,如果小妹在端茶倒水的時候也這麼想,他們也是你們的爹。那這碗水就端不下去了。結果就是爹都喝不上這口水了。
大哥:小妹照顧父母,將來遺產都是她的。
丁元英:那沒有遺產的父母就該扔牆頭上了,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孝順是個什麼東西,是美德?非得把所有乾淨的地兒都弄髒了才踏實了。
原則上說父親的醫療費和長期的醫護都是我來負擔。為什麼說是原則上呢?因為他們都是你們的爹,這裡有一個感情表達的問題。如果大哥覺得小妹這幾年照顧父母很辛苦,想放幾個錢表達一下心情也可以。
大哥:你要是沒錢呢,你沒錢會這麼說?
丁元英:沒錢的子女多了,辦到哪裡是哪裡。盡心盡力是標準,辦到什麼程度不是標準。
小妹:哥你之前給了老人錢,現在說說眼前怎麼辦嗎?
丁元英:爸現在還在病危階段,先搶救生命。不確定是植物人的最後一刻,還是搶救。如果確定是植物人了,我就去拔管子。
大哥:就算確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是長子,就應該聽我的。我不想讓別人說我們不孝順。別說家裡還有點錢,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氣。
丁元英:注意,我下面說的話只針對我自己。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大哥:你的這個東西是得以爸的命為條件。
媽媽:元英啊,那可是你爸啊。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養兒防老啊,他就落了這個下場。生兒育女還有什麼用。
丁元英:媽啊,如果你養兒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你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
3.小妹:哥,我覺得你不應該這麼說媽,養兒防老,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丁元英: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生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海深比海高,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讓每個人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覺得是養兒防老,就越容易吃虧,覺得心裡苦。
小妹:哥,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已經買鍋砸鐵了,已經借不到錢了但還差一萬就能救活爸了,那你說怎麼辦?
丁元英:那他就死。
小妹: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
各位讀者,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生兒育女與防老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