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億噸標準煤!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居世界首位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12月21日下午3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據介紹,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努力保持原油生產穩定,2012年以來原油年產量保持在1.9億-2.1億噸。天然氣產量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110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1762億立方米。電力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累計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2019年發電量7.5萬億千瓦時,較2012年分別增長75%、50%。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國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建立了完備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產業鏈,有力支撐清潔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的綠色發展對碳排放強度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提前實現了2015年提出的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

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正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比2012年降低10.8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5.3%,比2012年提高5.6個百分點,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2019年新增量和保有量分別達120萬輛和380萬輛,均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120萬處,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有效促進了交通領域能效提高和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在能源國際合作方面,我國正堅定不移擴大能源領域對外開放,持續減少能源領域外商投資準入限制。例如,2019年放開了對外資參與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限制。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會上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同時我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源供應保障不僅要跟得上、能滿足,而且要提品質、增效果,特別是當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步伐正在加快,做好能源安全保障方面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挑戰。

圖片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相關焦點

  • 白皮書: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白皮書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努力保持原油生產穩定,2012年以來原油年產量保持在1.9億-2.1億噸。天然氣產量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110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1762億立方米。
  • 能源中國世界之最
    原標題:能源中國世界之最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中國能源發展有多個世界之最  初步核算  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  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截至2019年底  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  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截至2019年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56億千瓦、2.1億千瓦、2.04億千瓦、2369萬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9年底  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
  • 能源中國世界之最_國內新聞_新聞中心_瀋陽網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中國能源發展有多個世界之最  初步核算  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  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截至2019年底  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  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截至2019年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56億千瓦、2.1億千瓦、2.04億千瓦、2369萬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9年底  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
  • 2018年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準煤 比上年增長3.3%
    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消費量增長1.0%,原油消費量增長6.5%,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7.7%,電力消費量增長8.5%。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2.1%,上升1.3個百分點。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白皮書指出,中國能源發展有多個世界之最: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截至2019年底,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56億千瓦、2.1億千瓦、2.04億千瓦、2369萬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
  • 中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白皮書說,中國已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根據白皮書,中國能源發展有多個世界之最: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6593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120萬處,建成世界最大規模充電網絡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2)
    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明顯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目標意味著什麼?
    :「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電規總院副院長徐小東表示,「能源和電力行業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為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增長,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57.7%,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均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白皮書》解讀:做好能源綠色轉型,優先發展平價風電!
    解讀文件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其中,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3.56億千瓦、2.1億千瓦、2.04億千瓦、2369萬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
  • 我國嚴格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我國嚴格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總量將大幅增長記者從22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能源供給革命,供給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
  • 評|我國能源電力「十三五」成就與「十四五」展望
    「十三五」我國能源電力發展取得的成就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再電氣化進一步推進。一是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15-2019年,我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由63.7%降至57.7%,降低了6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由12.1%增至15.3%,增加了3.2個百分點。
  • 解讀丨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加快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確保能源安全供應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品種多,體量大。白皮書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要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源供應保障不僅要跟得上、能滿足,而且要提品質、增效果。」
  • 建設我國能源網際網路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上)(暢想能源)
    我國石油、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約27%,受資源條件限制,生產與消費缺口持續擴大,對外依存度分別達72%、43%,保障油氣安全壓力巨大。特別當前逆全球化抬頭、油價巨幅震蕩、中美摩擦加劇,油氣對外依存度過高將對國家安全帶來重大挑戰。  煤電問題突出。我國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約58%,一半以上用於發電,探明儲量只能開採50年。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 2013年至2019年全國單位GDP...
    今天(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2013年以來,全國單位GDP能耗不斷下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白皮書指出,從2013—201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24.4%,折算下來節約能源超過1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億噸。
  • 能源參考:3億噸進口煤衝擊真相 國內運費高過跨國運輸
    能源參考:3億噸進口煤衝擊真相 國內運費高過跨國運輸 來源:新華能源 作者: 編輯:彭雙林 實習生:王瑤 2013-07-12 10:01:22
  • 山東膠東地區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是我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
    山東膠東地區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是我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 2020-12-24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冬「煤」入陽春
    其中,中國神華市盈率最高,但是也只有7.83,市淨率0.98,股息率(TTM)高達7.15%。從這幾個參數看,以上四隻煤炭股質地良好。  另外,從未來十年周期上看,煤炭使用量只是在能源佔比中下滑,而使用量卻基本不會下滑。參考2016年國家改革委發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該戰略中明確了「到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60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佔比達到15%左右。
  • 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加快自身儲氣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報告稱,由於供應充足且價格持續低迷,隨著世界經濟逐漸復甦,未來兩年需求仍能恢復到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由於需求量持續增長,我國天然氣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LNG貿易正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新熱點,而在中國,LNG產業還是一個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