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準煤 比上年增長3.3%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8日訊 今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6.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消費量增長1.0%,原油消費量增長6.5%,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7.7%,電力消費量增長8.5%。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22.1%,上升1.3個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燒鹼綜合能耗下降0.5%,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0.7%,噸鋼綜合能耗下降3.3%,單位銅冶煉綜合能耗下降4.7%,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7%。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更多內容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id:ourcecn)

相關焦點

  • 39.7億噸標準煤!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居世界首位
    12月21日下午3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據介紹,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努力保持原油生產穩定,2012年以來原油年產量保持在1.9億-2.1億噸。天然氣產量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110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1762億立方米。
  • 「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達到25%」目標意味著什麼?
    :「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
  • 我國嚴格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我國嚴格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總量將大幅增長記者從22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能源供給革命,供給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電規總院規劃部主任劉世宇介紹,《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指出,2019我國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全國發電裝機20.1億千瓦,同比增長5.8%,全國發電量7.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新能源消納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3%,超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統計局:2020年生產原油1.95億噸 比上年增長1.6%
    12月份,生產原煤3.5億噸,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日產1135萬噸,環比減少23萬噸。2020年,生產原煤38.4億噸,比上年增長0.9%。煤炭進口增加。12月份,進口煤炭3908萬噸,環比增加2732萬噸。2020年,進口煤炭3.04億噸,比上年增長1.5%。港口煤炭綜合交易價格上漲。
  • 浙江加強能源「雙控」:消減煤炭用量 2018~2020新增光伏發電3GW
    意見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能源「雙控」倒逼轉型升級體系;在各市平衡基礎上,累計騰出用能空間600萬噸標準煤以上;完成「十三五」能源「雙控」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任務,全省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以上,能源消耗總量年均增長2.3%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億噸以內。
  • 能源參考:3億噸進口煤衝擊真相 國內運費高過跨國運輸
    能源參考:3億噸進口煤衝擊真相 國內運費高過跨國運輸 來源:新華能源 作者: 編輯:彭雙林 實習生:王瑤 2013-07-12 10:01:22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2)
    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明顯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 建設我國能源網際網路 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上)(暢想能源)
    煤電裝機超過10.4億千瓦,佔全球的一半,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僅4400小時,遠低於韓國的6200小時,按5500小時的設計標準,相當於2億千瓦裝機是無效投資,產能明顯過剩。2019年以來,我國新投產和在建煤電約1.2億千瓦,接近歐盟國家現有煤電總和(1.4億千瓦)。在全球30多個國家都在加快退煤的情況下,我國煤電裝機不降反升,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清潔發展受限。
  • 煤炭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把握三大投資機會
    進口煤政策趨嚴,新增配額有望落實。我國疫情得到控制後,進口煤管控力度持續加大。 2020 年 5 月以來,我國煤炭進口持續收緊,1-9 月我國煤炭進口總量為 2.40 億噸,同比 下降 4.42%。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 2013年至2019年全國單位GDP...
    今天(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2013年以來,全國單位GDP能耗不斷下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白皮書指出,從2013—201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24.4%,折算下來節約能源超過12億噸標準煤,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7億噸。
  • 解讀丨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白皮書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要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源供應保障不僅要跟得上、能滿足,而且要提品質、增效果。」
  • [公告]山煤國際:關於全資子公司山煤國際能源集團晉城有限公司對外...
    1069.10 元/m2×642.40m2=686,790.00 元(取整) (五)成新率 該辦公樓已使用 3.67 年,根據其設計壽命 50 年,尚可使用 46.33 年,故理論成新率= 尚可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100%=46.33/(3.67+46.33)=92.66% 根據現場勘察成新率為 87.4%。
  • 統計局:2020年發電量74170億千瓦時 比上年增長2.7%
    12月份,生產原煤3.5億噸,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日產1135萬噸,環比減少23萬噸。2020年,生產原煤38.4億噸,比上年增長0.9%。煤炭進口增加。12月份,進口煤炭3908萬噸,環比增加2732萬噸。2020年,進口煤炭3.04億噸,比上年增長1.5%。港口煤炭綜合交易價格上漲。
  • 冬「煤」入陽春
    增長,其它幾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數據同比也是大幅增長,對接下來煤炭企業的業績將會大幅提振。  2、地利  由於中國最早擺脫了新冠疫情影響,工業用電恢復較快增長,需求上處於爬坡狀態。而澳洲方面因為疫情和政治因素,其煤炭對中國的出口受到了我方限制。由於煤炭進口供應減少,加上落後產能限制及出清,這無形中也推動了煤炭價格進一步上揚。
  • 10年「三級跳」,泰州港躋身「3億噸大港」
    交匯點訊 12月28日,泰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稱,泰州港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這意味著,泰州港已跨過3億噸這道業界公認的「大港門檻」,成為江蘇省第4個真正的「大港」。更引人注意的是,泰州港吞吐量從1億噸到2億噸歷經整整7年,而從2億噸到3億噸僅用了短短2年時間。
  • 白皮書:我國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白皮書指出,我國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努力保持原油生產穩定,2012年以來原油年產量保持在1.9億-2.1億噸。天然氣產量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110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1762億立方米。
  • 鄒才能等:論中國「能源獨立」戰略的內涵、挑戰及意義
    中國能源發展面臨4大挑戰:人口基數和經濟發展規模決定能源消費「總量大」、「富煤但油氣不足」的資源結構決定能源結構「不清潔」、持續攀升的油氣對外依存度決定能源供應「不安全」、非常規油氣稟賦決定複製美國模式實現能源獨立「不可行」。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 (2020年12月)
    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努力保持原油生產穩定,2012年以來原油年產量保持在1.9億—2.1億噸。天然氣產量明顯提升,從2012年的1106億立方米增長到2019年的1762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