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2020-12-24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在自然界,如果說春天代表生命,那夏天就代表成長。洋洋的夏日,給萬物帶來了生長的陽光和溫度。三四月份產卵的鳥兒,過了2個月的孵化期,小鳥們在五六月都爭相破殼而出了。

野外的鳥媽媽們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她們必須每天不停地尋找食物來哺育後代。在家庭裡養的小鸚鵡們,也完成了每年第一次交配產卵。前幾日小編去了我們當地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注意到了各種麻鳥都開始漸漸上市銷售了。

如果你也想養一隻萌萌的鸚鵡或者聰明的八哥鷯哥,那麼現在這個時間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季節。在觀賞鳥中新出殼的能被飼養的幼鳥,又叫」麻鳥「。不同的麻鳥,飼養注意事項都有不同。

對於鳥類愛好者來說,這個季節並不只意味著可以從小飼養一隻稱心如意的麻鳥,更意味著更重要的意義:幼鳥的野外救助。

野外的鳥媽媽在哺育幼鳥的期間,因為頻繁的覓食會遭遇更多危險:會被天敵捕殺、會中毒、會發生「車禍」或者在躲避天敵時撞到高樓大廈,鳥巢裡嗷嗷待哺的幼鳥失去了鳥媽媽,也意味著成長到此結束。所以每年這個時候,也會有一些不幸的幼鳥先天夭折。

如果你走在樹林間,你甚至可以看到因為飢餓掙扎到掉到地面來的幼鳥,這時候,就需要進行人工哺育了。

那麼問題來了:幼鳥茁壯成長的條件是什麼?野外的幼鳥是怎麼長大的?在家庭中,不同的麻鳥有什麼飼養注意事項?怎麼讓你的鸚鵡麻鳥從小就適應家庭口令?

今天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如何收穫一隻軟萌健康的幼鳥。

全文共計3400字,閱讀時間8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

基礎知識:孵化期和留巢期是怎麼回事?麻鳥是哪個階段的鳥?

在介紹麻鳥飼養前,有兩個基礎概念要普及:鳥類的孵化期和留巢期。

孵化期:孵化期簡單理解為就是鳥媽媽「孵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唯一影響因素是溫度,是鳥兒胚胎發育的首要條件。留巢期:留巢期就是幼鳥破殼後到能自主覓食前的這段時間,這個時間幼鳥存活的條件除了溫度還有食物,留巢期就是鳥媽媽最忙的時間。這個階段鳥兒稱為「留巢幼鳥」,也叫「晚成雛」。

我們以鴿子為例,例如上面就是孵化期中的「鴿子蛋」,下面就是小鴿子破殼而出後從孵化期正式進入留巢期。

在這裡我們要留意一件事,你看到的水裡鴨子媽媽帶著小鴨子遊泳的畫面,那此時小鴨子處於什麼階段?其實這時候的小鴨子就已經不算「留巢雛鳥」了,而進入了下一個叫做「離巢雛鳥」的階段。

鳥類的孵化期和留巢期根據鳥兒本身不同的習性,又可以分為【早成性】和【晚成性】。

早成性鳥類:早成性鳥類的特點是孵化期長,破殼後的雛鳥已經充分發育,有基礎的聽覺、視覺和嗅覺,全身有羽絨覆蓋。留巢期短。晚成性鳥類:晚成性鳥類的特點是孵化期短,破殼後未發育完全,幾乎沒有感官,全身光裸或絨毛極少。需要親鳥長期提供能滿足其發育的溫度和食物,留巢期較長。我們用一張圖來說一下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區別。

對於普通人來說,飼養的觀賞鳥大多是晚成鳥,這類鳥比較高級,例如我們長見得雀形目下的鳥、隼形目下的鳥和鸚形目下的鸚鵡等等。如果要把鳥的成長階段更加細分的話,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憶:

雛鳥。指未發育完全沒有離巢的鳥。幼鳥。感官發育完全至第一次換羽之前的鳥。亞成鳥。第一次換羽後至性成熟的階段。成鳥。完全成長已經有生育能力的鳥。

在養鳥界說的【麻鳥】到底是哪個階段的呢?養鳥的時候講究從「麻鳥」養起,其實我們了解了鳥類的生長過程後,就會知道「麻鳥」並非一個特指的階段,它泛指「幼鳥第一次換羽前」的階段。這個階段根據不同的鳥類,也有不同的時間,這個時間是不固定的。

例如常見的手養鸚鵡,其實從破殼當天就開始進行人工哺育也沒問題,大概20天左右可以手養;傳統的鳴鳥,一般在破殼後10-15天開始,就漸漸開始可以人工餵養了。

因為不同的鳥第一次換羽期是不同的,而且初始食物也是不同。我們接下來就要介紹:不同的麻鳥餵食有什麼區別?

以鸚鵡和畫眉為例,了解一下不同的麻鳥的餵食有什麼區別

親鳥哺育雛鳥的方式,和這種鳥類的食性有直接關係,如果我們想按照最正常最符合鳥類天性的方式餵食雛鳥,提高成活率,那麼就應該了解一下不同鳥的食性和親鳥的餵養方式。

例如食蟲鳥和食谷鳥,在雛鳥階段親鳥的餵食方式完全不同。

以鸚鵡為例:食穀類鳥兒的雛鳥食物怎麼製作以鸚鵡為例,鸚鵡是常見的典型的純食穀類觀賞鳥,親鳥餵食方式是【反芻】,它們用嗉囊反芻出軟化的食物,進入口腔中餵食雛鳥。親鳥吐出來的夾雜著食物的類似消化液的東西,叫做【乳糜】

在以前的養鸚鵡家庭中,鸚鵡雛鳥的食物配比是這樣的:

蔬菜泥50%+熟蛋黃40%+玉米粉5%+豌豆(或黃豆)粉5%,研磨成粉狀,加入少量清水混成糊狀。

不過現在有了更簡單的餵食辦法:鸚鵡專用奶粉。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道理,只要能給予充足的養分,是選擇奶粉還是自製食物都無所謂。

這個配方,也適用於大多數家養鳥的雛鳥餵養。

以畫眉為例,食蟲的雛鳥如何餵養畫眉、百靈、繡眼都是古典鳴鳥中對昆蟲和肉類需求較高的。(但是現在不要養啦因為已經被保護了,我們只是通過這幾種鳥了解一下食蟲性的鳥如何餵食雛鳥)。

清明前後正是畫眉發性的時間,畫眉的孵化期是15天,粗略算一下,今年的第一窩小畫眉應該是剛剛破殼沒多久。

到了畫眉這種肉食性鳥兒的時候,我們的雛鳥食物配比就完全不一樣了:

畫眉雛鳥食物比例為60%肉泥(魚肉或牛肉)+30%綠豆面防止上火+10%鈣片,用水調成糊狀。

用一根類似筷子的木棍或者直接用手把食物餵到小畫眉嘴裡或抹到嘴邊即可。

畫眉鳥餵食10天左右,就可以開始餵食昆蟲和生牛肉了,這時候手握麵包蟲餵食,是非常好的和畫眉建立感情的時間。下圖這種餵食方式,是適合八哥鷯哥、百靈、畫眉、靛頦兒、伯勞等各種肉食性鳥兒的。

了解了雛鳥吃什麼,我們還要注意在餵食時候的注意事項。根據時期不同,餵食頻率也有不同。

人工餵養雛鳥的細節:餵食頻率和注意事項

飼養雛鳥最重要的,其實就是2件事:

溫度食物晚成鳥在破殼後是沒有恆溫能力的,野外的雛鳥需要親鳥提供溫度。但是到了家庭中,溫度這件事其實是最容易處理的,所以我們就不需要注意溫度了。

關於食物最重要的是吃什么喝吃多少。上文我們了解了不同食性的鳥該吃什麼以後,我們現在就要了解一下雛鳥餵食的頻率。

雛鳥的餵食頻率非常高,繼續以鸚鵡為例:在破殼後的前7天,每天餵食頻率為2-3小時一次,7-第一次換羽前,每天餵食4-6次。當鳥兒成功度過第一期換羽後,這時候的雛鳥已經正式變成了幼鳥,他們已經有了自行取食的能力。

所以你可以想像:野外的鳥媽媽每天為了餵飽那麼多孩子尋找食物是有多麼辛苦。

鳥兒第一次換羽完成大概在2-3個月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之前,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來保證鳥兒的存活率和適應性。

幼鳥換羽期前後是最適合訓練手養的階段。這個時期的鳥兒,會把主人認為是鳥媽媽,只要把握住這1個多月的時間,多多參與餵食和與幼鳥互動,鳥兒長大後會變得非常親人。幼鳥的食物忌涼。從冰箱裡拿出的冷凍蛋黃和肉類,是不能給幼鳥食用的。首先是因為鳥兒腸胃未發育完全,冰冷食物會造成極大的刺激導致猝死;另外因為大多數鳥兒在雛鳥階段無法自行保持體溫,吃下冰涼的食物後會造成體溫過低喪失生命。餵食的溫度最好是溫熱的。雛鳥最適宜的溫度隨著成長也不同。1-15日齡的雛鳥適宜溫度在36-38攝氏度,15日到第一次換羽完適宜溫度為32攝氏度左右;換羽後到成年適宜溫度為28攝氏度左右。不易上下浮動超過2攝氏度,溫度太低鳥兒怕冷,溫度太高呼吸急促。幼鳥斷奶後,不要立即換成主糧。尤其是鸚鵡,在斷奶後不要直接把食物換成穀類圖省事,要牢記這幾種過渡食物:煮軟的胡蘿蔔、馬鈴薯、芹菜等,和麵包。換羽期完成後,為了保持感情,不要讓他們全部自行取食,最好保持80%手餵+20%自行取食。

因為篇幅有限,關於餵養雛鳥的注意事項也只能暫時羅列這幾種常見的錯誤。相信這幾點,就足以讓各位把自己的小雛鳥照顧妥當了。

其實學會幼鳥的餵食方法,不僅僅是對主人收穫一隻健康的寵物鳥有意義。要知道,在鳥類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當下,可能每一隻鳥都是珍貴的,如果我們在日常中發現孱弱的需要照料的幼鳥,也希望各位朋友能發揮自己的所能,儘量挽救一條生命。

照料幼鳥,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它只需要你付出大概1個月左右的耐心和愛心,待鳥兒羽翼豐滿後,「銜環報恩」的故事也許就會在你的身上上演哦。

相關焦點

  • 幼鳥如何餵養?淺談雛鳥的飼養方法!
    相信很多人對於鸚鵡雛鳥的飼養不陌生了,所以咱們今天來說一下野雛的餵養方法!一、保持飢餓感,前提是在不影響發育的情況下假如一隻幼鳥,索食的頻率是一小時一次,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延長20分鐘進食。當人餵雛鳥的時候,在它眼中,你就是它的親人,它的心思都在怎麼向你索要食物,是沒有心思去思考其它的。我們總看它餓得張嘴時恨不得一口吃個大胖子,只要稍一張嘴就要喂,千萬不要這樣。這對幼鳥的消化也不好,容易導致嗉囊炎。人們對待孩子也是會保持一定的飢餓,不是人們常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 為何飼養者極少能買到真正的虎皮鸚鵡幼鳥?
    虎皮鸚鵡幼鳥顧名思義便是未成年的虎皮鸚鵡,但事實上很多飼養者在各交易平臺上看到的售賣虎皮鸚鵡雛鳥一般指的都是臨近成年或處於亞成年狀態,並非大多飼養者想像中那般的虎皮鸚鵡雛鳥,真正的虎皮鸚鵡雛鳥易訓練卻不易飼養,臨近成年的虎皮鸚鵡易養活卻不易馴化,面對這種反差很多飼養者可能是滿滿的無奈
  • 為什麼太平洋鸚鵡也比較適合從幼鳥養起呢?
    太平洋鸚鵡是一種短尾鸚鵡,其尾羽比其他小型鸚鵡都要更短,至於其他的不同之處,相比虎皮鸚鵡、牡丹鸚鵡以及秋草鸚鵡等除了脾氣比較差之外並無其他,不過太平洋鸚鵡和其他很多小型鸚鵡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年齡越大的太平洋鸚鵡越難親人,並且訓練它們上手的難度也更大,然而從雛鳥開始飼養則為很多想要鸚鵡親人的飼養者開啟了一扇窗
  • 餵養鸚鵡小秘方+雛鳥養育+健康營養
    幼(病)鸚鵡飼養手冊  我們常常看到有朋友在問相同的問題,不外乎是飼料與保溫等問題
  • 太有愛!小姐姐當上「兼職奶媽」,幼鳥成長全紀錄,一起看看吧
    一巢從雨棚抖落的麻雀被慈谿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小姐姐帶回家中,在她的照料下,雛鳥們羽翼漸豐,從她指尖躍向天空,展翅飛翔。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帶來的美麗圖文。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如屋簷、牆洞,有時會佔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築巢於樹洞中。
  • 烏鶇雛鳥救助餵養方法新手指南
    這是因為,一方面並非所有雛鳥都應該撿(或救),錯撿(或錯救)就是害了它(如出窩學飛的幼鳥);另一方面撿鳥都是偶然行為,很多人之前並沒有飼養經驗,匆忙之中撿回家通常沒幾天就養死了。就算僥倖養大了,由於是人飼養出來的,沒有任何野外生存經驗,放生即為殺生,通常很快就會死掉。
  • 畫眉鳥雛鳥難得,學會這招讓你年年都有成窩的雛鳥
    畫眉鳥分打鳥和唱鳥,無論哪種畫眉都有無數的鳥友衷心追捧。比起其他鳥類畫眉鳥的名堂也比較繁多,有老山,老鬼,原毛,窩雛等等。有很多鳥友養畫眉都喜歡從雛鳥開始餵養,因為雛鳥比較容易親人,從小餵大會對人產生依賴感,甚至可以在主人的手上或者肩膀上盡情的鳴叫。
  • 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跟親鳥不同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飼養者會生出疑問,明明虎皮鸚鵡雛鳥的基因都遺傳自虎皮鸚鵡親鳥,即虎皮鸚鵡雛鳥的父母,但是還會出現類似虎皮鸚鵡雛鳥的顏色與其父母的顏色均存在明顯差異的奇怪現象,這又是為何呢?甚至一些鳥友會調侃類似這些雛鳥是否是虎皮鸚鵡親鳥親生的,那麼帶著疑問,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烏鶇幼鳥險成家犬美餐
    救下烏鶇鳥「你這也不像是貓頭鷹啊?」烏鶇幼鳥民警將小烏鶇帶回派出所後,放進一個紙箱,悉心呵護著,向動物保護協會工作人員了解小烏鶇的食性,給小烏鶇餵了蚯蚓和水。
  • 過去我一直以為的「灰鷺」原來是「夜鷺」的幼鳥!
    過去我一直以為的「灰鷺」竟然是「夜鷺」的幼鳥,真沒想到夜鷺幼鳥 和成鳥之間的差別這麼大!
  • 好心救雛鳥,可別幫倒忙
    撿了幼鳥一定是幫它嗎?《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實施以來,撿鳥救鳥的求助電話增多了。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7月3日 《北京晚報》)前兩天,石景山區五裡坨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說市民撿到一隻鳥,不知如何救助。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孵化出的幼鳥飛走前不時地回望窗內,似不舍離去。窗臺外放的有米、水、水果。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兩隻幼鳥飛走了昨天下午,程女士小心翼翼地靠近南側窗臺,只見窗臺上的烏鶇鳥窩裡,兩隻幼鳥先是蹦到窩外側,抖了抖雙翅,不時向四周張望。接著,又跳到了邊上的鋁合金支架上,繼續環顧四周。稍作停留後,兩隻幼鳥突然用力振動雙翅,向天空飛去,盤旋幾周後,再次落回到窗臺上。
  • 灰鸚鵡的介紹、習性、選購、飼養、訓練、繁殖及其它注意事項
    另外觀察幼鳥所吃的食物,正常三個月內的幼鳥,絕對不是吃葵 花子。 八.驗明正身,每隻進口來的鸚鵡,都有腳環作為記號,這些腳環都是合腳,絕 不是快掉落樣,就算是鳥友繁殖的幼鳥,也有腳環以供辨別。 上述八點只是參考參考用,真正要選購一隻健康的灰鸚幼鳥,最好找位有飼養經 驗的朋友一起去,這才是最保險的方法。
  • 皮克斯動畫短片《鷂》預告 萌萌噠幼鳥沙灘捕食
    皮克斯動畫短片《鷂》預告 萌萌噠幼鳥沙灘捕食 時間:2016.06.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比人類還險惡的鳥,在別人巢裡卵產,幼鳥剛出殼就殺死全部小夥伴
    在還沒有飛機的年代,所有人都幻想著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即使在滿天是飛機的今天,依然有無數人想擁有一雙可騰空而起的翅膀。很多人喜歡觀鳥,背著各種望遠鏡、單眼相機,跑到野外去蹲點一整天,就是為了觀察各種鳥兒的美態和生活習慣。在大多人眼中,鳥兒都是可愛的,外形漂亮叫聲悅耳,卻不知道有的鳥兒比人類還險惡!
  • 十次獵取八哥幼鳥173隻 三被告人被判刑賠償生態資源損失並公開道歉
    偏偏有人專門在夜間獵取八哥幼鳥,多達173隻,在朋友圈裡出售獲利。4月9日上午,安徽省肥東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一起非法狩獵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三名被告人被判拘役兩個月到三個月不等刑罰,宣告緩刑,同時賠償非法狩獵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33600元,並在省級以上公開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江蘇淮安:洪澤湖迎來湖鷗育雛高峰,一隻只幼鳥呆萌很可愛!
    2020年7月15日,江蘇淮安,淮安市洪澤區西順河鎮洪澤湖溼地迎來湖鷗繁殖的高峰,自5月份首批湖鷗飛臨溼地育雛以來,近日,又有大批湖鷗陸續抵達溼地繁衍生息,一萬餘畝野生菱角水田裡處處可見幼鳥呆萌的樣子。隨著洪澤湖生態得到有效修復,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了大批珍稀鳥類現身。
  • 鷯哥、八哥雛鳥的選擇
    又到一年一度育雛時,有很多鳥友,特別是新手們,對選出理想的雛鳥,存在有很多的盲目性,為了讓朋友們選好理想的雛鳥,特將以往相關的回覆帖整理、歸納作主題帖發表,給朋友們參考。 在選擇雛鳥時,有人主張看「品相」,有人主張看「投緣」;我認為絕對不能單一來看,要把兩者有機的結合,即以健康與大膽為首選;「品相」者——就包含有「健康」,「投緣」者——就包含有「大膽」。
  • 虎皮鸚鵡雛鳥漸漸成長,但是問題隨之出現!
    ,不過今天的主題也是圍繞虎皮鸚鵡雛鳥,虎皮鸚鵡雛鳥隨著成長也有一些問題開始暴露。,而怕人咬人見人退避三舍,飼養者一摸便尖叫聲連連的虎皮鸚鵡可能很多飼養者都不喜歡,甚至一些飼養者會心生憤怒採取一些手段去懲罰它們,其實吧,虎皮鸚鵡性格的兩極分化從虎皮鸚鵡雛鳥階段便有顯現,只是很多飼養者沒有仔細觀察罷了。
  • 觀鳥故事丨紅尾水鴝添幼鳥,鳥爸鳥媽忙飛天
    遠遠的,看見水裡的石頭上,有兩隻鳥,一隻鳥張大了黃黃的嘴……原來,是鳥爸爸、鳥媽媽在抓蟲子餵幼鳥。我這才想起來,現在正是小鳥育雛的季節啊!幼鳥三號 攝影/老黑大鳥啄著蟲子回來了,鏡頭裡看得清清楚楚,就是紅尾水鴝。鳥爸爸、鳥媽媽,為了三隻幼鳥,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