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村「拉幫套的」,是一種什麼民俗現象?現在還存在嗎?

2021-02-08 村裏白哥黑嫂

關於農村「拉幫套」這種事,過去有不少小說,現在也有電視劇,但很多年輕人對這個詞仍然是陌生的,他們不懂什麼叫拉幫套。

多數人提到這個詞時,會想當然認為這是個貶義詞,但依黑嫂來看,這是個中性詞,它說的是一種人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想出來的辦法。是一種對生活和家庭的無奈。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民俗,其實哪裡有這樣的民俗呢?不過是人們在無奈之下,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形成的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我們在看待拉幫套的問題上,一定得抱有客觀的態度。

那有人會說,你說了這麼多,究竟什麼是拉幫套呢?這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現在還有這樣的現象嗎?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Ⅰ:啥是拉幫套

所謂的拉幫套,以前泛指幾匹馬同拉一輛車,原本是個東北詞彙。我們可以想像成一匹馬拉一輛車,但道路泥濘,一匹馬拉不動,甚至是受傷了也拉不動。於是,就另外再套上一匹馬來拉,兩匹馬同拉一輛車。

這就是拉幫套,車就是家庭、是生活、是人生,而這兩匹馬,則是拉動著家庭、生活、人生的主要工具。

這裡說的是拉幫套的原意,但後來人們把這用到了人身上。

我們可以把兩匹馬想像成兩個男人,一個男人拉不動生活和家庭這輛大車了,於是又增加了一個男人,兩個男人共同拉動這輛大車,使這個家庭不至於停步不前。

這就是拉幫套。

那有人會問,兩個男人拉動家庭這一輛大車,那這個家的女人呢?兩個男人共同擁有。是的,你沒有看錯,是一個女人,兩個男人共同擁有。也就是說,一個家庭中,主心骨是有三個,兩個男人,一個女人,三個人共同生活。

那又有人會不解了,這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陋習啊,三個人共同生活這叫什麼事?這豈不是違背了我們最基本的秩序嗎?

還是那句話,沒人願意這樣,都是無奈之下想出的辦法。凡是拉幫套的家庭,一般情況下都是家裡原本的男人重病了,或者是殘疾了,它們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無法讓這個家庭繼續下去。

可是,女人還不願意離婚,或者是捨不得孩子,或者是不忍心拋棄這個男人。可生活還得繼續啊,那怎麼辦?就再找個男人來使生活能夠繼續下去。

而原本的男人因為自己有病或者是殘疾了,他們也只能同意。

雖然這有點駭人聽聞,但簡單歸為陋習有點太過主觀,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Ⅱ:拉幫套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刻意去了解的話,拉幫套多的地方,集中在東北、山西、陝西等一些地方。

為啥在這樣的地方呢?以前逃荒的就愛去這些地方。以前河南逃荒的人愛去山西,山東逃荒的愛去東北。

大量單身男人逃荒去了這些地方,他們到了那邊後需要生活,由於是一個人,他們會到一些人家裡幫工,如果是有些人家出現了無法使生活繼續的情況,那就會形成拉幫套的形式。

拉幫套的形成是個複雜的原因,但這是個主要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黑嫂在這裡完全沒有針對某些地方的人,因為黑嫂就是河南人,這裡只是說一個客觀事實。

事實上,黑嫂村裡現在就有人在山西給人拉幫套,而且這個人還算是黑嫂的一個朋友,他以前在山西包民房建築,後來出了事賠了錢,媳婦就跟他離婚了,他也沒臉回家,現在在山西呂梁地區某個山裡給人家拉幫套。

其實,拉幫套是種無奈的方法,這樣的人生是沒有保證的,對於男人來說,等於是在養活別人家的家庭和孩子,而這家的孩子也不會跟他們親近。由於黑嫂對這個感興趣,也接觸過這樣的幾個人,對於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不贊成的。

但是黑嫂也絕不鄙視,還是那句話,這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一種無奈之下的選擇,不管對於男人還是女人來說都是如此。

Ⅲ:提到這個拉幫套,很多人就會說這是舊時代的產物,現在肯定是沒有了。其實現在的山村裡面,仍然有很多拉幫套的現象存在。

而且就這種形式來說,過去有,現在有,在未來仍然還會有。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黑嫂認為這並沒有那麼可鄙,一個家庭,男人病了或者殘疾了,女人如果就此離開,這個男人的家庭會陷入絕境,以拉幫套的形式,則要比直接離開的好。

但當事人究竟有多少的心理掙扎和痛苦,這個則是黑嫂無法預估也無法得知的,只有當事人能夠明白,我們不能去胡亂猜測,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情債:拉幫套、典妻、娘妻,舊習下很多女人一出生就註定悲劇一生
    電視劇《情債》是拍攝上映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農村題材電視劇,與現在動輒大成本、大製作號稱布景精良、特效逼真的「大片」相比,這部《情債》顯得很寒酸,好像一隻眼睛瞧上去這部農村題材電視劇就有一股子農村特有的野草、泥土甚至是豬狗圈等所特有的氣息。似乎連篇幅都不好意思加長,只有二十幾集。
  • 拉幫套、典妻如貨和嫁小丈夫娘妻,陋習下女人悲慘的生存境遇
    電視劇《情債》是拍攝上映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部農村題材電視劇,與現在動輒大成本、大製作號稱布景精良、特效逼真的「大片」相比,這部《情債》顯得很寒酸,好像一隻眼睛瞧上去這部農村題材電視劇就有一股子農村特有的野草、泥土甚至是豬狗圈等所特有的氣息。似乎連篇幅都不好意思加長,只有二十幾集。
  • 農村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有一些人一聽就會明白,但是有一些俗語外行人聽到就會產生誤解。比如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句農村俗語:「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後門不是門」,大家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嗎?1. 北方女人不是人,是一句罵人的話嗎?
  • 現在農村還存在「村霸」現象嗎?該如何應對這種人?
    農村的「村霸」,確實很傷腦筋,他們的存在著實讓人害怕,他們的行為可以說是遭人恨,可拿他們又沒辦法!我們村裡的「村霸」,吃「霸王餐」、坐「霸王車」、「調戲良家婦女」等!都是敢怒不敢言!吳二就是村裡的「村霸」,人人見了都害怕,都躲得遠遠的,不惹他。
  • 農村民俗講究,婚禮前天去女方家「催裝」,要帶什麼禮?
    農村民俗婚禮講究確實多,其中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正式去女方家裡「催裝」,該帶啥禮品?都有啥規矩,你知道嗎?正好阿兮閨女2個月前出嫁,經歷過這事,把家鄉的民俗講究同大家分享一下。結婚前一日催裝,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又叫「送粉面」,是結婚前比較重要的一次民俗儀式。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 說說從前的「拉幫套」,兩男一女的世界,受傷的真的總是男人?
    「拉幫套」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在東北鄉間悄悄遊行的一種非法婚姻:因丈夫患重病,不能撫養妻子兒女時,在徵得丈夫同意後,另外招一個體魄健壯的單身男人來家,擔負照料全家生活的重任,同時,也可以與患病男人分享他的婚姻。這個後來被招進家的青壯男子,就是人們俗稱中的「拐子」。
  • 秋分是個啥樣的季節,在農村有什麼民俗?新生代農民看完了就明白
    ~~秋分節的到來,對農業生產什麼意義?秋分的到來,秋天更加秋高氣爽,天氣一天比一天要涼爽,特別是下雨天尤其突出,「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的到來,在水稻主產區中晚稻從灌漿期逐漸成熟,一片金黃,陸續地開始收割。北方的玉米和大豆已經成熟,也開始收穫。
  • 三個人的冬天:拉幫套、一個女人兩個男人,成年人的選擇不是選擇
    文/怕被笑死《三個人的冬天》算是一部比較老的影視劇,該劇圍繞著舊社會東北地區的「拉幫套」舊習俗講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左右發生在東北長白山地區的一段故事。比如老魏,身為一個男人,真是從內心裡願意讓自己的徒弟老黑到家裡給自己拉幫套、成為自己妻子事實上的第二個丈夫嗎?當然不願意。這一點從老魏在雲鳳和老黑逐漸產生感情後嫉妒老黑、折磨雲鳳的劇情上就能看得出來。但老魏沒有選擇。
  • 貓冬,對東北土匪來說是享受的季節,找相好女人「拉幫套」最常見
    過去有句俗話,「誰還沒個三親六故的」,他們都能找到安身的地方。貓冬,對土匪來說,也是享受的季節。腰裡有錢,他們不用出生入死去打仗,去砸窯了。有的光棍去找相好的女人、這類女人也叫「靠人的」。她們一般都有丈夫,往往是小買賣人,隔三差五的不回來;也有的好要錢弄鬼,跳大神,唱小戲,討飯要飯的,老婆和土匪勾搭他們也不在乎。土匪貓冬最願意幹的事情就是去「拉幫套」。
  •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
    中華民俗:民間娛樂遊藝民俗文化有什麼意義?娛樂性它是娛樂的民俗的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我們不能否認娛樂的民俗文化在產生的一開始,他所擁有的一個比較實際的功能,以及蘊含著一個深刻的文化道理,但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一個演變以及舊傳統的逐漸虛擬化,使得原始的民俗文化功能逐漸的變淡,但他還是比較娛樂的形式得到了保留,比如說端午節的龍舟,最開始我們是為了紀念屈原,但是演變到後來,慢慢發展成了一些競技比賽,成為了一種競技的娛樂
  • 為什麼在農村有些家裡過年不貼對聯呢,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
    貼春聯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傳統民俗,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老家都要貼春聯。一般貼春聯的時間是在大年三十下午,給老祖宗上完墳以後,吃年夜飯,以前的空閒時間就是我們老家貼春聯的時間段。以前爺爺在世的時候,我們村裡的春聯幾乎都出自他之手。
  • 情債:拉幫套小夥朱四的一生在他上了七嫂「車」時,就註定了
    鏡頭一轉,給到了牛車上,原來牛車上還躺著個人,七嫂的丈夫、重病的七哥。《情債》劇照七嫂努力無果,這時候,遠處一個身影漸近,正是外出做木工歸來的朱四。從「拉幫套」習俗出現之初,無論背負著多麼曲折、悲慘、無奈的外衣,這種習俗最本質的一點就是拉幫套的和被拉幫套家庭的女主人得有夫妻之實、得是事實上的夫妻。
  • 農村人現在吃什麼最多?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人們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俗話說"北方小麥南方谷,主糧充裕家幸福"。我是北方人,山東銀,俺這裡的主食就是小麥麵食,如大饅頭,俺這裡叫"大餑餑"。現又快過年了,每家每戶都得蒸大餑餑,而且還蒸不少,得連續蒸2-3天。
  • 農村「偷狗人士」反映了社會的什麼現象?
    那天一大早,早起的農村人都還沒起來,就聽到一時間村裡狗叫聲一片,但沒多久又安靜下來。我父母和我趕緊起床看看究竟,才發現我家的白狗躺在十幾米遠的地方,一動不動的,我跑去叫它,它也只是看了我一下又閉上了眼睛,我父親說,嚕嚕應該是不行了。
  • 知道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嗎?咋感覺沒道理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今天是正月二十三,還沒有出正月,昨天我們當地下了好大一場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但是今年開年就不是很順風順水,鼠年的第一個月就發生了好多大事,從大年初一開始,一場肺炎讓人們停下了拜年的腳步,紛紛躲在家裡做好自我隔離。
  • 北方農村院裡,能種活薔薇月季嗎?東北大娘教你一招,照樣爬滿牆
    大家好,我是小莉,在北方愛養花的朋友們有福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南方種植的薔薇月季花,在北方能種植嗎?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是可以的。我是一個花痴,看到花就挪不動步的那種,所以我經常去花市或者網購買花,什麼百合啊、玫瑰啊、蝴蝶蘭啊、鐵線蓮啊、蕨類也買過幾種,在農村養養花是件很開心的是,可是每次買過來養養就死掉了!真的很難過!好好鮮活的花就都養死了!真不是養花的料!還有一些花卉真的好漂亮,人家一種一面牆,我也只有看看的份,愣是不敢買!
  • 你知道關東民俗20怪是什麼嗎?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東北少數民族聚集為主的地區,尤其是東北農村的廣大地區,曾經出現過「東北三大怪」、「東北十大怪」、「東北十八怪」等諸多的民俗諺語及民俗總結。概括總結起來,現在流行的說法主要是「二十」怪,這二十怪的民俗說法,應該是最全面,最完善的,東北一些地區和旅遊景點出現了越土越火,越古老越值錢的勢頭。更有一些景區直接把民俗這二十怪當做一種文化,當成吸引眼球的民俗背景和體驗旅遊的內涵來展現。
  • 大衣哥兒子被曝19歲結婚,與妻子還未領證,農村早婚現象普遍?
    其實在農村,早婚早育現象確實還存在,而且案例不在少數。大衣哥的兒子朱單偉19歲就結婚,確實年齡小了點,自然也會讓大家議論紛紛…… 近日,陳亞男直播中透露與大衣哥兒子朱單偉還沒有領證,也有很多網友爆出朱單偉剛剛19歲,還沒到領結婚證的法定年齡,如果按照現在的年齡來算,或許還有兩年多或三年才能領取結婚證。
  • 農村過年上墳有何習俗?為何現在農村上墳不讓燒紙放炮?你知道嗎
    所以,在我國農村裡面過大年的時候上墳祭祖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是由於農村地區天高地遠,所謂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各個地區的祭祖的風俗習慣有所不同。你們那邊在大年三十上墳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我們老家皖西南地區,農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三十過大年。在小年和大年這兩個重要的節日,都要給祖宗上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