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孩子的人生「標杆」,父愛缺席的孩子將來難有出息

2020-12-22 瑞文網

01父親影響孩子的人格

在孩子眼中,父親就是一個自己成長中的榜樣。

可以說,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

所以,父親在孩子人格形成中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父親與母親不同,在孩子眼裡父親的形象是高大的,更容易被孩子當做英雄、榜樣。

孩子對父親有一種崇拜的情感,這種情感使得孩子在無形中模仿父親的動作、說話語氣、乃至為人處世方法。

父親性格內向,少言寡語,辦事謹慎沉穩,那孩子就很有可能也是如此;父親活潑開朗,活力四射,那孩子大多也是外向愛鬧的。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人生的看法,關係到孩子人格的形成!

02父親決定孩子的格局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每個父親都是使者,只有使者們不斷進修,端正自己的觀念品行,培養出的孩子才能自立於人群之中。」

電影《銀河補習班》中,父親馬浩文問兒子馬飛,「為什麼要學習?」他回答要考清華北大,這是媽媽說的。

而馬浩文對兒子說:「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呢?」

在父親的引領下,阿飛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成為飛行員,並為之努力,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太空人。

雖然現在我們沒辦法逃離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只能從家庭教育入手,就像劇中馬皓文的教育方式一樣,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去影響孩子。

注重家庭教育,拼的是爹媽的教育方式,拼的是父親的格局,父親有格局有高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3父親決定孩子的眼界

曾看過一個這樣故事:

有兩家人在路邊看見了乞丐,走在前面一家的父母對孩子說:「你不好好讀書的話,將來會像他這樣。」

而後面那家的父母卻對他們的孩子說:」你要好好讀書,將來讓這些人都能有工作。」

非常欽佩後一對父母的眼界與格局,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優秀。

梁啓超給予孩子的正是這種「眼界教育」,他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梁啓超身上這種家國情懷,從小就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孩子,他時常教育子女:

「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不求做大官,唯求做大事、做實事。」

他十分注重對於子女的言傳身教,人們這樣評價梁啓超一家:「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棟梁」。

父親的眼界,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戶,甚至會決定孩子的一生,一位好父親一定要在眼界和格局上為子女做表率。

04父親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空陪伴孩子

生活中,眾多家庭中都是媽媽在教育孩子,爸爸則負責賺錢養家,勞累一天之後,爸爸更不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了。

但是爸爸對孩子的意義和媽媽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缺少爸爸的教育和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一定是缺失的。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遺憾。」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不是單純和孩子待在一個空間,自己在玩手機,孩子在玩玩具!

真正高質量的陪伴,是放下手機,陪孩子讀書、玩遊戲,和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是當孩子需要你時,你能第一時間出現。

很認同《窮爸爸,富爸爸》裡說的一句話: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因為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

爸爸們,不要再說,我負責賺錢養家,我沒時間陪孩子這種話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彌補不回來了。

一個好父親的作用,相當於十個好老師。

學齡前和小學階段的孩子對父母依賴性比較強,也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父親一定不能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相關焦點

  • 《如果父愛缺席》:90%的人生短板,都在父愛缺席裡
    那麼,真實世界的父親的確如此嗎?事實上,大多數的父親達不到這種理想化的父親形象,或者相去甚遠。這不由讓人失望。我們眼中的父親是什麼樣的呢?他不過是如我們一樣,從懵懂的孩童成長起來的一個普通人,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才嘗試做一名父親。
  • 家庭教育誰也不能缺席,父親帶孩子的五個好處,值得擁有
    教育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最起碼可以成為一個有擔當有夢想的人。每個父母都對子女寄予厚望,所以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更是親力親為,希望他們可以出人頭地。只是,父母的期望有時候也會落空,即便他們付出很多的努力,孩子依舊無法成為父母期望的樣子。父親賺錢養家,母親照顧孩子,已經成了社會的常態。
  • 張晉半夜三點起床奶娃:合格的父親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
    不僅如此,半夜爬起來給小兒子餵奶這種事情也是從未缺席。 有了父親的陪伴,孩子的發展會更健康、更全面。一個合格的父親應該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擁有父親的陪伴和愛護的孩子往往發展更加全面,成長更加快速。 一個真正合格的父親,從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強勢的母親,缺席的父親,養出一個問題孩子
    作者 | 張可粒 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唯有父愛不缺席,母愛不越位,孩子才能越走越遠! 不管是參加比賽還是人生理想,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必須被媽媽牢牢掌控在手中。 也正是這份壓力巨大的愛,讓孩子生命中有了無法承受之重。 不出意外,那些以愛為名的控制,到最後都會變成了孩子命運裡的苦果,滲透到孩子人生中的每一個角落。
  • 日本反雞湯繪本大師: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
    「繪本為什麼一定要與孩子的教育相關聯?」「我認為是否上學問題不大,人生不是只有上學一件事。」「剛才有媽媽說想以後孩子有出息。我覺得很狹隘,因為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但一位媽媽還是心有不甘地表示,她認同繪本對孩子的作用,同時還希望家長通過讀繪本也可以改變觀點,掌握點方法讓孩子在「保持童心的同時又能在現實中過渡銜接」。這位媽媽還坦率地說,因為「想以後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她自己在孩子教育上會有焦慮感。不過五味太郎卻直言不諱地告訴這位家長,她的想法很狹隘。「因為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
  • 爸爸越沒本事,身上這「3個特徵」越明顯,孩子將來也難有大出息
    01爸爸越沒本事,身上這「3個特徵」越明顯,孩子將來也難有大出息田先生前幾年工作的公司發生變故,於是他便下崗在家,與妻子商量過後決定由田先生在家負責兒子的飲食起居老師告訴田先生,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暴力行為就是因為平時受到爸爸的影響。田先生這才羞愧不已,明白了越沒本事的爸爸,這「3個特徵」越明顯,孩子長大後難有大出息,田先生也打算一改之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 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反思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說一位日本著名的房間整理歸納大師,在去過無數家庭之後,總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那些有出息的孩子,家裡父母的房間不會顯得特別亂。而那些父母房間特別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那麼,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家長反思。
  • 哈佛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
    當今社會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出息,但是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而那些有出息的孩子一般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家長們只是看到了這些有出息孩子發光的那一刻,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平常的時候,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雖然平時很煩人,但是確實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
  • 缺席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叛逆的孩子:家庭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的模樣
    媽媽便不得不承擔起這一份責任,有很多媽媽,不光有工作,還得承擔家務,再加上孩子的教育難題,硬生生把媽媽逼上焦慮的局面。所以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現狀都是:「總是缺席的爸爸、容易焦慮的媽媽,和不聽話的孩子」。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作為的爸爸越來越被邊緣化,焦慮的媽媽越來越強勢,夾縫裡的孩子越來越辛苦。
  • 90%的人生短板都源於父愛缺席,父愛如山不是說說而已~
    90%的人生短板,可能都源於父愛缺席父愛,本該是孩子成長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席,孩子長大之後會更加需要父愛的陪伴與引導。於孩子而言,父親的愛,會更加深沉,就像是朱自清筆下父親的「背影」。父親的缺席,讓孩子缺乏足夠的社交能力。小時候媽媽陪伴得多、爸爸陪伴少的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聽取別人意見,他們享受被捧在手心的感覺。父親的缺席,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做什麼都畏畏縮縮,哪怕被欺負了也只想息事寧人。
  • 脈脈父親節營銷:父愛也許不在場,但他從未缺席
    脈脈父親節營銷:父愛也許不在場,但他從未缺席 2020-06-22 11:01:00來源:北國網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天下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光宗耀祖。但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父親都是缺位的或者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很多時候,"無能"的父親喜歡說這三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 越沒本事的爸爸,身上的這3個特徵就越明顯,孩子長大也難有出息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孩子長大之後是否優秀,和家長平日的舉動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應該先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或者是否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修正。
  • 爸爸每天5點半起床為女兒做早餐: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親的不缺席
    二、父親不缺席,成長更有力童年只有一次,而被父愛包圍著的童年,便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底氣。前段時間,河南鄭州的一位爸爸給女兒做手工玩具的視頻,把300萬網友羨慕哭了。想必在父愛的滋養下,女兒一定是內心充滿陽光的孩子,確實是,視頻裡玩得不亦樂乎的女兒,滿眼都是她對父親的崇拜,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她驕傲的心情。孩子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親尤為重要。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深以為然!
  • 張晉半夜三點起床奶娃:合格的父親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
    張晉可以說是娛樂圈的模範父親了,微博上日常曬娃,和女兒親密的互動,一起玩耍,一起搞怪,把兩個女兒寵到了天上。不僅如此,半夜爬起來給小兒子餵奶這種事情也是從未缺席。 有了父親的陪伴,孩子的發展會更健康、更全面。
  • 財產分配9億歸兒子,父愛永遠不會缺席
    財產分配9億歸兒子,父愛永遠不會缺席 眾所周知,網絡上一直有謝霆鋒和兩個兒子感情冷淡之說,在接受媒體們的採訪時,謝霆鋒的兒子曾表示:自己與父親溝通十分少,見面也少。更是批霆鋒不配母親。財產分配9億歸兒子,父愛永遠不會缺席 所以很網民們也認為謝霆鋒和兩個孩子的關係不是很好。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北大校長:30年來我閱人無數,這5類孩子,將來想沒出息都難!
    北大校長:30年來我閱人無數,這5類孩子,將來想沒出息都難!對於父母來說, 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學習都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未來。現在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以後的生活做鋪墊,在家長們的認知中,只有學習成績好了,以後才能夠有更多的選擇,以後的人生才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 《美麗人生》:父親是孩子的保護傘
    父親的愛是隱忍而偉大的,我們多數人從父親身上得到愛是非常艱難的,天性使然,尤其中國人又不擅長直接表白,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與父輩之間的交流障礙越來越大,可供交流的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在悠長的歲月中,與母愛的熱切相比,父愛多少會顯得有點疏遠,透露著無奈。我們都想得到父親認可,又有點不願意認可他,我們想要一個可以崇敬的父親,可有時候會對他的人生有所懷疑。
  • 孩子有三種異常表現,說明是缺父愛了,第二種會影響未來感情生活
    「「男主外,女主內」、「慈母嚴父」,不少父親要麼大男子主義,要麼羞於表達,導致很多孩子與父親的關係冷淡,那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愛會有什麼結果? 不少父親認為掙錢養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勞,可是這份「功勞」在孩子眼裡卻遠遠比不上父親對自己的關注,中國父親的社會性和商業性較濃,家庭責任感和教育陪伴感卻很淡,孩子缺少父愛會有哪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