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逐漸崩塌的那些歲月裡,西班牙人在哥倫布的引導下陸續開發美洲大陸。南美洲出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而同樣被收入囊中的哥倫比亞領土內,也上演緊張的搶奪式擴張。
殖民者在16世紀初來到這裡,滿心歡喜地接受這片土地的饋贈。哥倫比亞盛產的多種礦石,成了未來兩百多年間西班牙人發財的法寶。
而在哥倫比亞東部的亞馬遜河,露比燈還在龐博的水域裡遊蕩,沒日沒夜的煽動透明的胸鰭。它們好幾次跟殖民者擦肩而過,而歐洲人的目光沒有一次聚焦在這些嬌小的身體上。
20世紀是不平凡的一百年,兩次世界大戰吞掉了亞歐大陸絕大多數財富。不管歷史文明還是人口基數,都受到了毀滅性打擊。
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南美洲成了人們的溫床。當大片餘暉灑在水面上,紅彤彤的太陽像喝醉了似的緩緩沉入地平線,草開始窸窸窣窣的唱歌,水面的漣漪像音符一樣跳躍,躲在下層的露比燈提起膽子,小心翼翼的探索更廣闊的領地。
就在這時,它才有了自己的名字:露比燈。如果把這段時間從歷史的長卷裡抽出來,我們會發現那是1966年,那是南美各國逐漸建立的年代。
露比燈體型嬌小可愛,成體大概在2cm上下。它的身體被明亮的橘紅色裹腹,眼輪上有紅色斑圈,魚鰭透明,尾柄上有一塊大黑斑,黑斑上有一道明顯的紅帶,而紅帶上有一個小白點。
發色的露比燈特別好看,甚至有人把它列在「最好看的物種燈魚」之中。但發色之前的樣子並不好看,甚至略顯蒼白。
1970年,露比燈引進國內,如驚鴻般乍然閃現又悄然游離出人們的視線。於是在大片驚嘆跟唏噓中,露比燈的形象變得縹緲不定又神秘莫測。
隨著我國觀賞魚市場快速發展,露比燈開始大量引進、繁殖,現在已經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入手,單價大概在15元上下。資訊時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地域差異越來越小,露比燈奇妙的觀賞性吸引了一大批水族愛好者的目光。
露比燈的遊性不同於我們常見的觀賞魚。它遊動起來並不行雲流水,而像是踩在看不見的臺階上,忽然奮力攀爬,又忽然停下來作思考人生的樣子,當你準備看個究竟,這種小魚又飛快地竄出一段距離,讓你應接不暇。每當它停下來休息,一定是拍照的好時機。
露比燈是脂鯉科小型魚,雖然跟食人魚的血緣關係並不近,但在你偶爾拍到的照片中,或許會捕捉到它鋸齒狀的吻部,跟我們在動物世界裡看到的食人魚幾乎一樣。
這樣的牙齒並沒有給露比燈帶來嗜血的天性。它們天生膽小,害怕陌生的環境。如果你恰好有幾條露比燈,會發現它們總要躲在陰暗處,偷偷看四周,而且這段時間的發色也並不好。
為了讓它們更快適應環境,開燈的時間不要太長。把水溫穩定在25℃上下,酸鹼度始終保持微酸狀態,初期以豐年蝦開口,甚至可以嘗試一下訓食,可以加快它們適應環境的速度。
已經適應環境的露比燈不再長期躲在陰暗處。它們會在水裡獨自跳動,也會追著其他小魚跑,甚至餵食期間也會有幾次不錯的互動。在這種狀態下,人工飼料可以作為替代豐年蝦的主糧,而體色暗淡的露比燈大概也快到發色的時機了。
由於體形太小,露比燈對魚缸的尺寸沒有太大要求。但這種小魚的生存能力不算強,所以用小水體飼養會遇到一些沒必要的麻煩。而在稍大一點的魚缸裡,單純養露比燈未免有點可惜,混養應該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露比燈的混養主要受體型因素影響,它太小了,沒什麼攻擊能力,所以面對同體型的小型魚可以和諧相處,但面對體形稍大一點的觀賞魚,無一例外的會吃虧。體型2-3cm的小魚並不多。即使紅綠燈也有3cm以上,這讓人有點無從下手。
通常像露比燈這種迷你燈魚,可以跟同為迷你魚的觀賞魚混養,比如小丑燈就是比較好的混養對象。
雖然露比燈比較討人喜歡,但不太適合新人。在試錯期間,價格低一點,飼養難度小的觀賞魚才是新人的選擇。斑馬魚、金鯽魚、或者普通鱂魚等,比露比燈更適合新人。而對老魚友來說,要不要養露比燈,並不在於環境限制,而是你對它的興趣有多大。
文章由意品旗下【萌寵解說員】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