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三和鮮森超市不到兩個月敗退,是泉州大洋百貨這麼多年來變革的縮影,反覆試錯,淺嘗而止。
大洋百貨對三和鮮森寄予厚望,希望超市能夠幫助百貨引流,還給予百萬扶持資金,換來的確是超市跑路的結局。這種尷尬是大洋百貨多年持續出現的一幕,根結在哪?
下面五個維度探討大洋之困
一、多次變革品類突圍緣何連續失敗
二、專業百貨與社區購物中心之間搖擺
三、大洋百貨能力圈邊際有多寬
四、流量來源與引流之困
五、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一、多次變革品類突圍緣何連續失敗
大概在20年前,泉州市區百貨市場主要由中閩百匯、奇龍百貨構成。隨後中閩百匯率先變革,逐步脫引而出。2002年新華都以百貨 超市模式入駐泉州豐澤廣場,隨後一騎絕塵,成為後來新華都上市的主力旗艦。幾個月後,2003年大洋百貨進軍泉州。大洋百貨主力團隊來自太平洋,萬達領投,在國內聲勢極大。入駐前,市場給予極大的關注。可惜大洋百貨高開低走,進入連續虧損階段,市場被中閩百匯、新華都吃得牢牢的。
大洋百貨主力陣容由化妝品 珠寶 女鞋 女裝構成,其餘品類作為補充業態。
大洋強大的品牌資源,引入了大批首進品牌,可惜水土不服。作為配套類更是動蕩不已。
早期百貨都會配套家電,大洋也不例外。泉州永樂電器首店平時日銷在2-300萬,節假日更加威猛。大洋的結論是家電分離,避開與永樂電器的競爭。這個結論對,也不對。家電市場後來進入爆發性增長,國美、蘇寧都分到市場紅利,泉州永樂更是因為業績更過於兇猛,直接與其它5區並列全國6大分舵。
接著又布局兒童業態,拿一層做兒童百貨 樂園,想要滲透做家庭客層。邏輯基本清晰,現在反推來看,非常具有前瞻性。沒多久,又宣布不想玩了。兒童百貨板塊讓中閩百匯接走,做成當地頭部。
好不容易熬到市場井噴,享受到人口溢出紅利,化妝品、女裝等主力品類全線爆發,綾致、艾格、拉夏、百麗如日中天,帶動其它品類增長。
2012年遭遇萬達廣場進軍泉州。
超市TESCO、快時尚(Z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