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居家都帶不動的AI健身,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2020-12-25 虎嗅APP

從一開始「躺著為國做貢獻」,到全民上馬的健身運動,居家鍛鍊已經成為「宅家胖十斤」的最佳解決方案。

尤其是伴隨著北京、上海、哈爾濱等省市體育局相繼發文,倡導防控期間在家健身,頓時有了種「奉旨運動」的使命感啊有木有!

但不同於在醫療領域的發光發熱,AI在居家健身上的貢獻,可以說是乏善足陳。

跟著直播、視頻跳操,成了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各大健身教練、奧運健兒轉行當起了主播,switch健身環也價格猛漲,一躍成為年度最佳理財單品……

而此前熱鬧非凡的「智能健身」「AI私教」等等功能,似乎都沒有派上大用場。全民奉命居家都帶不動的AI,之於健身產業到底是不是偽命題呢?

全民運動,AI失守:健身滑鐵盧是如何煉成的?

新冠疫情不僅讓全民認識到了抵抗力的重要性,封城令也倒逼整個健身行業開啟了一次狂熱的線上大遷徙。

居家、線上、運動……每個詞似乎都直指AI健身,但今時今日,恐怕大家寧肯跟著方艙跳廣場舞,也少有跟著AI老師來運動的。

AI為何慘遭大型滑鐵盧,恐怕還要從此前的應用場景說起。

從2017年AI浪潮開始,將其引入健身行業就已經掀起了不小的水花,總體梳理一下,主要集中在三個場景:

1. 線下智能改造

健身房最大的成本除了房租,就是教練的人工成本了。天大地大,房東最大,AI這把快刀自然就衝著取代人類教練下手了。

這在理論上也證明是可行的。

比如2017年,天貓魔盒的研發者杜武平,就自立門戶打造了一款全息互動訓練系統——魔力智屏(Smart Wall)。通過全觸控的牆屏和地屏,對場內的人實現心率監測、運動檢測、AI評分、牆地屏互動等功能。

類似的人工智慧健身房項目也相繼出現,比如坐落在北京望京區域的VENTO,就通過AI設備會對用戶進行彈跳力、靈敏度、肌群柔韌度測試,然後將數據寫入智能手環,與智能健身器材進行連接,來陪伴客戶的整個運動過程,並實現自動化的調節。

總而言之,就是將健身器材、運動空間等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引入新技術來保障健身效果,不就能夠起到「去教練化」的成果了嗎?

2. 主打個性化、輕量級的虛擬教練

此類項目則將「去教練化」貫徹的徹徹底底,連健身房也不用去了,在家就能擁有千人千面、定製化的專業私教。

比如健康類創業公司WorkSmart Labs就打造了一款AI健身軟體Noom,通過機器學習來給用戶推薦個性化的文章、飲食和鍛鍊項目。

國內的國民健身應用keep也有著類似的野望,2018年就推出了利用TOF(深度攝像頭)來為用戶動作打分的新技術,實時提示完成的標準度,實現居家專業指導。

一些家庭硬體廠商也試圖進來分一杯羹,華為智慧屏的AI健身功能也如法炮製,通過人體骨骼關節識別技術,和專業課程進行動作比對。用戶健身時動作是否標準,家裡的電視就一目了然。

「AI私教」的出現,主要是搶奪居家健身的增量群體。用運動力學素材庫、深度視覺算法,為用戶提供一個標準化、實時的運動反饋,來弱化專業私教、健身房的限制。

3. 器材無人化

僅靠手機App和家庭屏幕,顯然很難滿足一部分健身愛好者擺脫昂貴課時費的壓迫。

一方面,深度傳感器結合算法,也很難對動作、力度有實時的感知,這就讓運動的科學性大打折扣。

而且私教存在一個很關鍵的價值,就是保護鍛鍊者避免受傷,這顯然也是算法所力不能及的。

所以,基於數據交互的智能健身器材就開始「粉末登場」。

其中既有第三方打造的數據監測設備,比如手錶、手環之類的,獲得你鍛鍊的實時數據,針對數據的變化來做出對應的計劃調整。Apple Watch上就附著了大量的傳感器,可以收集人體從行走到心跳到睡眠等更多數據;

還有一種是原生器材的智能化,像是彈力繩健身器,在健身器材加入觸摸、拉力傳感器,識別用戶的手勢和力度,從而識別動作的完成度、標準度等等。

Kickstarter上還出現過名為Enflux的智能健身衣眾籌項目,通過衣服上遍布全身的傳感器對身體運動進行3D追蹤和分析,當發現用戶的動作錯誤時,會通過APP進行提醒。

AI賦能給健身硬體,進而用數據推動指導,達到無人化科學健身的目的。

可以說,上述三種幾乎窮舉了「AI+健身」的各種模式。如果說智能健身房受限於「限宅令」,那麼AI健身平臺、智能健身器材等等,都是可以為居家人群所採納的呀?為什麼大家還是寧肯跟著主播跳廣場舞呢??

AI沒趕上的居家熱,都差了哪些火候?

經此一役,人類教練們應該是短期內不會害怕被AI搶走飯碗了。

畢竟前面什麼智能提醒、AI私教,在大眾健身面前都是渣渣。

首先,此次居家健身熱是以家庭形式點燃的井噴,平素不健身、少有健身習慣的群體佔據了主流,有趣、豐富、科普是基本條件。

對於他們來說,平板支撐、卷腹之類的專業名詞都有認知門檻,更何況智能器材更為高企的學習成本,極易讓新手半途而廢。

與其費勁扒拉去弄清哪種器械更適合自己,跟著主播蹦蹦跳跳它不香嗎?

同時,這也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專業私教送課下鄉」活動。

一方面,實體健身房為了鞏固用戶黏性,如超級猩猩、樂刻運動、一兆韋德、威爾斯等,都紛紛開啟線上直播課程。

而且,在體育總局的號召下,不少奧運冠軍也加入了主播陣營,比如中國女排隊員張常寧、龔翔宇示範拍攝的五集「小動作 大健康 抗疫情」系列短視頻;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射擊奧運冠軍陶璐娜、短道速滑奧運冠軍楊揚等參與製作了「冠軍Jiao你做運動」。

事實證明,只要專業私教夠親民,絕對沒人惦記著靠AI省私教費了。

其三,健身本身就依靠強大的自控能力,營造適當的體驗感與氛圍至關重要。

比如定時直播、實時互動的形式,用戶會感受到及時的反饋,因此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娛樂化的產品,如switch的《健身環大冒險》,則將遊戲的獎勵機制與健身動作相融合,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風靡效果。

這也讓我們對AI改造健身行業,有了另一重體悟——線下復甦之後,AI是否能以另一種面貌重新出發?

在線健身救活健身行業?不如還是看看AI吧

為什麼說,線下健身必將復甦?

首先,專業教練「免費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大多直播和視頻都是免費的,健身房、健身平臺都難以從線上內容獲得足夠收益。舉個例子,「超猩家裡蹲-14天『陪』訓營」,售價399的14天線上培訓,課時費折算下來僅相當於人均100元,這與專業私教的平均時薪相去甚遠。

所以,當居家禁令解除,也就是教練深耕線下的時候了。

而且,「雲健身」已經讓一批人培養出了一定的運動習慣,亦或是購買了一批專業器材。從多個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來看,瑜伽墊、小啞鈴、彈力帶等常見的家用健身器材增幅都不小。

如何將它們的作用保持下去?除了一部分人會轉到線下健身房繼續鍛鍊之外,線上內容結合線下服務,也將成為憑藉私域流量倖存下來的健身房長期堅持的選項。

那麼,這一輪洗牌過後,那些現金流緊張、創新服務意識不強的品牌相繼倒下,留下來的將是一批重視用戶體驗、成果驅動的企業,他們會讓AI在健身領域的尷尬處境發生變化嗎?

我們尚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AI與健身的結合,必將發生路徑轉變。

大膽預測一下:

1. 拋棄「傳統+數位化」的宏觀改造思路。

放棄給房間、手機、電視、器材加上傳感器的簡單思路,而是從切實的體驗場景出發,去解決線上互動可能存在的限制。

比如在線上教課時,一旦遇上地面動作,看手機就變成了「頸椎運動」,能不能通過算法來自動識別和調教顯示角度,提供更好的授課體驗,恐怕是需要「AI私教」去深化、細化的。

再比如,利用AI熱成像測溫,來進行體溫檢測,來幫助健身房在疫情結束後,更高效、安全地實現復工,讓更多用戶放心地進入健身房。

從更加實用、細節的角度賦能健身,將是AI的必要之勢。

2. 用AI管理人性,而非替代人性。

這次「AI滑鐵盧」也證明了,用AI取代人類教練的幻想短時期內是不可能的。其中既有用戶惰性的因素,也有科學運動的必要限制。

號稱國內首家人工智慧健身房VENTO,也相繼關閉了北京和上海的兩家門店,究其原因,單純的智能設備始終無法取代人工,給用戶帶來私教式的指導。儘管節省了人力成本,卻無力吸引到足夠的會員來支撐運營。

所以,人工結合AI來管理人性,實現更好的鍛鍊成效,或許有希望達成更佳的訓練效果。

舉個例子,通過傳感器的數據分享,當學員在家自行鍛鍊時,AI也可以及時分析、鑑別出那些不規範發力點的部位,實時發出提醒,從而避免受傷。而教練也可以通過數據的積累和反饋,來糾正、督促、制定更為合理的運動計劃,未嘗不是更具性價比的一種選擇。

3. 站在智慧爆棚的前夜,尋找數位化的弦音。

目前來看,AI健身相關軟硬體之所以無法風靡,核心原因就在於算法識別的精準度不夠,無法真正達到和私教一樣的專業度。

整個系統的優化,除了依賴於開發者在三維動態捕捉、深度學習建模等領域的技術能力之外,還需要大數據集的訓練和支撐。反觀目前國內的健身企業,傳統實體門店的技術水平略過不表,網際網路代表如keep在AI領域也起步較晚,優勢則是坐擁超過一億的用戶健身數據;超級猩猩等智能健身房也十分重視硬體數據的收集與整合。

Apple Watch 的健康功能,也是經過數年的持續打磨和專利升級,才最終向可用、實用的定位進發。那麼,業界能否在數據基礎上繼續完善核心算法,打磨出根據實戰意義的最優軟硬體,那時恐怕才是AI真正將智能釋放在健身領域的伊始。

AI初敗君莫笑,重入沙場自有期。待到春暖花開之日,大家也將一起重新出發。

相關焦點

  • 2020年深圳市「全市動起來」 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央視網消息 4月28日上午,2020年深圳市「全市動起來」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該系列活動從5月開始,整合社會各界力量,舉行300項以上內容豐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倡導市民走出疫情,參與體育鍛鍊,再次掀起全民健身熱潮。
  • 全民健身日 健康動起來(健身新視野)
    全民健身的內容越發豐富,科學健身的理念深植人心,全民健身日更像一張「邀請函」,邀請人們進入天天都是健身日的廣闊空間。    8月8日,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來到了人們身邊。這個與人們健康息息相關的節日從無到有,壯大了健身隊伍,豐富了健身方式,拓展了健身空間。  時至今日,全民健身的內涵越發豐富,科學健身的理念也早已根植在百姓心中。
  • 無運動,不生活——2020全民健身乘勢而上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無運動,不生活  ——2020全民健身乘勢而上  新華社記者丁文嫻、王恆志、楊帆、王君寶  這是至艱至難的一年,這是催生變革的一年。這是寒冷的冬天,這是溫暖的春天。
  • 近五百妙招指導居家科學健身
    《通知》下發後,得到了各地體育部門的積極響應,全國各地均通過不同渠道、手段宣傳居家健身的重要性,推廣居家健身方法,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截至2020年2月10日,國家體育總局共匯總各地科學健身方法近500條,相關內容已經通過「全民健身」微信公眾號、「中體全民健身」微信公眾號、「青少年體育發展」微信公眾號統一發布,對豐富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生活,增強居家人群防病、抗病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年終稿|無運動,不生活——2020全民健身乘勢而上
    我們都在奔赴未知,我們都在奔向希望。圖為遊客在寧夏銀川市鳴翠湖滑雪場體驗雪上運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2020年,疫情一度讓國內體壇陷於停擺,但全民健身乘勢而上,迸發出別樣的活力。民眾運動熱情高漲,線上健身成為流行,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加深融合。
  • 全民居家「健身」行為尬賞
    但是,宅在家裡實在是太閒了,除了吃飯、睡覺、逗樂子,jio jio都快不會下地了。這不,就在前不久,國家體育總局就發起了」全面居家健身「的活動。為了響應國家快樂宅家的戰疫號召,也為了動一動生了鏽的老胳膊老腿,不少人在家開始了各種」尬練「。有多尬?可以說為了鍛鍊身體,大家在家拼極了,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波。
  • 打卡「全民健身日」 飛利浦「健」設居家清新極淨空間
    今年8月8日是我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而2020年的「全民健身日」與往年註定不同:戶外運動難以和人群保持距離,健身場館開業限流一位難求,並且在外佩戴口罩呼吸不暢幾乎達不到健身效果,於是居家健身便成為大多數人的健身首選。以浙江一省為例,在7月的城鄉居民健身狀況調查中顯示,81.54%的人進行了健身活動,82.5%的人肯定了居家健身的必要性。
  • 多種方法、在線教學……居家科學健身呈現新亮點
    【原標題】多種方法、在線教學……居家科學健身呈現新亮點 居家科學健身呈現新亮點「我悶在家裡也可以有這麼有意義的事情做」這是一名網友在「龍都運動家」全民戰疫·健身達人賽網絡埠的留言。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濮陽市將健身課辦到了網上,極大豐富了居民居家生活,通過學習模仿專業人士的動作,與網友競技比拼,加速了當地全民健身工作科學性。這樣的故事,在全國各地紛紛上演。千種方法 總有一款適合你為了避免疫情期間交叉感染,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儘量減少外出,「宅在家裡」。
  • 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 國家體育總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十四五」時期,圍繞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及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等目標,我們要堅持以不斷滿足人民的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為主線,以提升群眾的體育參與水平和質量為核心,積極倡導運動促進健康理念,拓展公共體育空間,開展科學健身指導,解決好人民群眾去哪兒健身、怎麼健身等問題。  要推進全民健身智慧化。
  • 五年投入三億打造「公眾健身房」,青島居家健身成全國典型
    ,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加快推進「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大力推廣居家健身,積極助力市民防疫抗疫。在疫情防控、居家隔離的關鍵時期,第一時間發起居家健身活動倡議,向市民每日推薦1個室內健身項目,開設空中大講堂、電視教學欄目,開通健身諮詢熱線、網絡公益課堂,推介室內健身器材,開展50餘項線上體育賽事活動。
  • 多種方法居家科學健身,你還不知道就太晚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很多省市將健身課搬到了網上,極大豐富了我們的居家生活,通過學習模仿專業人士的動作,與網友競技比拼,加速了全民網絡同步健身的普及率。這樣的事,在全國各地紛紛上演。◆◆居家健身法◆◆千種方法 總有一款適合你!
  • 全國毽球動起來,助力第十個「全民健身日」
    ,助力第十個「全民健身日」2009年,國家設立了「全民健身日」,今年,「全民健身日」迎來了第十個年頭。今年的「全民健身日」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活動主題,並提出了「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奮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身計劃就是全民幸福計劃」「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等12個宣傳口號。屆時,將在北京舉辦全國「全民健身日」主會場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
  • 【全民健身一卡通】健身場館「探」系列九 羽世界羽毛球館
    今天小編繼續帶盆友們動起來 預約電話:18000715711;       2、全民健身一卡通卡內送金額為專項資金,只可用於指定運動場館消費。具體消費以場館實際結算為準。 傾情奉上,場館實景照「全民健身一卡通」 合作場館 天泉水都(子固路館)羽世界羽毛球館主場籃球氣膜運動中心
  • 居家健身從滿足剛需到自我提升——線上平臺:賦能居家健身
    居家健身從滿足剛需到自我提升——線上平臺:賦能居家健身 發布時間:2020-12-2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馮蕾 字體:
  • 體育人帶火居家健身!奧運冠軍王麗萍談疫情期間網絡授課經歷
    在這場全民居家健身知識大科普活動中,既有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積極參與的身影,也有運動專家的「現身」說法。他們通過圖文介紹、短視頻、線上直播等方式向公眾傳授各種運動健身的方式、方法,幫助人們緩解長期處在室內產生的焦慮情緒,為推動「居家健身 抗擊疫情」起到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 【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科學健身指南來了 科學健身動起來
    來源標題:【防疫科普】青少年居家科學健身指南來了 科學健身動起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持續蔓延,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科學防控,全國億萬家庭響應號召,減少各種外出活動,居家防疫從我做起。
  • 十三五期間健身全民總動員 青島「8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通過舉辦群眾身邊的健身賽事,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逐步實現了全民健身總動員,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了全民健身當中。僅2020年,就藉助「市辦實事」,全年建設以籠式足球場為主的多功能場地102片,加快老城區健身設施改造,更新新建600處健身設施;拓展金邊銀角,建設口袋公園、森林公園、時尚健身公園104處;融合時尚元素,建設社區健身吧26處、建設時尚運動公園4處,建設智能健身設施20套,為20個試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置健身器材,群眾健身更加便利。
  • 2020年全國「全民健身日」北京系列活動通知
    (二)廣泛參與,注重實效  擴大「全民健身日」的品牌效應,在活動內容上下功夫,提高群眾參與熱情,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組織群眾身邊的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讓全體市民動起來,營造濃鬱的健身氛圍。  (三)整合資源,創新發展  充分整合、調動、利用現有資源,與在京體育行業企業深入合作,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活動開展模式,線上、線下同時動起來,促進賽事活動提檔升級,推動我市體育產業復甦。
  • 五年投資3億促進全民健身!青島「8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組織群眾身邊的健身活動,通過舉辦群眾身邊的健身賽事,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組織,提供群眾身邊的健身指導,逐步實現了全民健身總動員,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了全民健身當中。群眾健身更加便利相關數據顯示,近5年來,青島市共計投入約3億元,著力解決市民健身去哪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設施1萬餘處,基本建成了城區「8分鐘健身圈」,農村基本實現了健身設施全覆蓋。
  • 如何居家痛快健身?或許彈力帶能夠幫你解決,了解一下彈力帶健身
    導語:說到健身,每一個人的訓練目的,訓練方式都不太一樣,比如說有的人可能日常工作相對忙碌一些,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健身房健身,因為去健身房的路上是比較耗費時間的,準備活動也是比較耗費時間的。所以居家健身成為了他們的首要選擇,但是居家健身有一個缺點就是健身器械不全面,沒有辦法完成一站式的健身,尤其是到了健身中期,自重訓練似乎很難滿足現有的訓練強度。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訓練方法呢?怎樣才能夠讓你在家中也能痛快健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