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物業逆操作:高管撤股|起底隱形物企

2020-12-23 樂居財經

【編者按】在物企IPO浪潮下,它們仍隱身房企背後,或積極籌劃,或蓄力深耕。它們規模幾何,股東是誰?樂居財經起底系列,挖掘「隱形物企」的成長故事。本期關注德信盛全服務。

樂居財經 範慧茹 發自杭州

兩年前,胡一平人生中的第一個上市公司,德信盛全服務在新三板宣告退市。

沒過幾個月,胡一平迎來了更大的資本平臺,他將德信中國(HK:02019)送上了港交所的舞臺。

但這並沒有抹去他對德信盛全服務上市的初心。

在退市2年後,11月5日,德信盛全服務收到了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發來的關於上市培育的通知。

通知表示,同意德信盛全服務列入餘杭區企業上市培育對象,有效期為三年。「有關申請上市輔導、輔導驗收以及向中國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機構提交的上市申請等文件材料(包括批覆),請及時送我辦備案。」

今年以來,德信盛全服務已悄然進行著多方面布局,公司更名、注資、新成立公司、與第三方企業合作等動作頻頻。

高管持股平臺撤出

今年9月份,公司名稱發生變更,從「盛全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德信盛全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加上了德信的品牌標識,並從「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變更為「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進入11月份,德信盛全服務又從原先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合資)」。

同一時間,德信盛全服務的註冊資本也從「558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5874萬元人民幣」 。

在此期間,德信盛全服務還進行了一系列股權梳理和變更。

據天眼查顯示,2020年10月21日,德信盛全服務在原有股東:盛全控股有限公司、德清凱邦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基礎上,又增加了美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美好控股),其持股比例為7.1246%。

美好控股是一家以從事房地產開發、金融服務為主的企業,其旗下有浙江美好置業有限公司、美好資本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子公司。股權穿透後,其母公司為杭州東穎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沈月華。

盛全控股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即為德信控股集團,其實控人為德信控股集團董事長胡一平。

德清凱邦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則是由17個自然人和一家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共同持有的持股平臺,該持股平臺成立於2014年。據企查查顯示,該持股平臺,此前曾持有德信盛全服務18.2079%股權。

這17個自然人大多都是德信集團的高管或前高管,如,德信系多家公司的監事魏月芬、德信中國執行董事費忠敏、德信盛全服務董事長唐俊傑、副總經理劉義兵、財務負責人朱曉莉、監事會主席陳江錢、職工監事趙麗湘、副總經理鄭明軍以及曾在德信地產擔任財務總監和副總裁長達8年的朱紅。

高管持股平臺撤股比較少見。與之相反,不少物業公司上市前都大手筆封賞高管股權。至於德信高管持股平臺(基金)後來為何要退出德信盛全服務,以及後續在上市前後會否重新入股,尚不得而知。

11月4日,一家於香港成立的公司智大暁瑞(香港)有限公司入股德信盛全服務。

緊接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1月18日,美好控股又退出了對德信盛全服務的持股。同一天,盛全控股有限公司、德清凱邦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也紛紛退出持股。與此同時,浙江盛全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盛全科技)入股德信盛全服務。

股權變更完成後,德信盛全服務最終由智大暁瑞(香港)有限公司和盛全科技分別持有5.01%和94.99%的股權。

樂居財經查閱獲悉,盛全科技於今年11月16日剛剛註冊成立,其法人代表為胡一平,即德信控股集團董事長。而盛全科技的控股股東為盛全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經進一步查閱,該公司在11月2日於香港註冊成立。

業內人士表示,一般在上市前,公司會進行股權、業務、資產、人員等方面的梳理和重組。而這些股權騰挪,或是在為搭建上市架構,實現境外上市創造條件和便利。

新增投資11家公司

12月4日,德信盛全服務新成立一家物業公司,即邳州德田物業有限公司,德信盛全服務持股51%,邳州市隴海城鄉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持股49%,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邳州市財政局。

而這已經是德信盛全服務年內對外投資的第11家公司。

據樂居財經統計,這11家公司中,其中8家是德信盛全服務對外新成立的公司,另外3家是通過股權收購進行的投資,持股情況如下:

在這些新成立的公司中,不乏有和當地政府部門合辦的企業,如山東水發育德城市服務有限公司。其由德信盛全服務持有49%股權,水發上善集團有限公司持有51%,而該公司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而另外的3家收購公司,均是從此前的控股股東盛全控股有限公司或母公司德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手中購得。

除了新增投資外,德信盛全服務還退出了對部分公司的持股,如:舟山盛全中順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杭州盛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盛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聽風商業服務有限公司等。

對於德信盛全服務目前的物業在管面積等情況,官方鮮少對外公布,更多的信息是停留在新三板上市時期。

德信盛全服務創立於2004年,主要從事中高端住宅、城市綜合體、商務辦公樓、城市公建(學校、產業園、醫療機構等)物業的運營管理服務及諮詢。

據2015年公開的資料顯示,德信盛全服務的籤約服務面積已超過4000萬方,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德信盛全服務所管理服務項目數量 156 個,其中住宅項目 79 個,非住宅項目 77 個 。

從新三板上市時期的利潤表來看,營收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淨利潤也逐年提升。與2017年百強企業平均營收7.4億元,毛利率22.3%、淨利率7.7%比較來看,德信盛全服務營收水平偏低,進入2018年後,三季報的淨利率為4.62%,呈下降趨勢。

退市兩年之久的德信盛全服務,再歸來能否實現華麗蛻變?其上市之路讓人尤為期待。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物業K線

相關焦點

  • 俊發物業邁出兩步|起底隱形物企
    俊發集團創始人 李俊【編者按】在物企IPO浪潮下,它們仍隱身房企背後,或積極籌劃,或蓄力深耕。樂居財經起底系列,挖掘「隱形物企」的成長故事。本期關注俊發物業。樂居財經 曾樹佳 發自昆明近年來,許多物企都搭乘浪潮,奔赴港交所;但也有不少企業仍陷於沉寂。比如,戴著「昆明一哥」王冠的俊發集團,它旗下的俊發物業,仍沒有衝擊資本市場的跡象。
  • 爆炒物業股:「最牛物企」一年狂飆256%,騰訊、阿里齊入場
    而2020年物業股的整體表現可以清晰地反應這一特性在不斷加強,物業股短期內仍無法擺脫規模論。但當資金開始集中流向這些規模物企,資本市場上開始出現無實際交易的物業「殭屍股」。數日前,在2021年丁祖昱評樓市發布會上,丁祖昱直接指出,從上市物企表現來看,梯隊分化明顯,近半物業股淪為「殭屍股」,49%上市物企日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下,46%上市物企日成交量在100萬股以下。
  • 高管討薪 掀開萬科物業官司眾生相
    原標題:高管討薪,掀開萬科物業官司眾生相 | 物業K線   「錦旗門」不過三個多月,萬科物業又因一起訴訟再次進入
  • 克而瑞:TOP20物企已投資110家科技公司
    物業行業近期動作頻頻,前有融創、華潤等頭部房企分拆旗下物業板塊上市,後有萬科旗下物業更名為萬物雲,意欲何為?近兩年來,物企上市一直都是熱門話題。2019年至今,物企上市迎來井噴,截止目前已有38家物企上市。就在12月17日,港交所迎來今年最後一家物企遠洋服務上市,收官2020物企上市潮。
  • 藍光嘉寶服務搶灘商管 股東鏡像平移|物業K線
    藍光嘉寶服務在公告中表示,該等人士均具有豐富的商業物業策劃定位、招商運營、營銷推廣、資產管理、工程管理、財務與人力管理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曾在中國商業物業頭部公司任職且主導行業標杆項目。企查查資料顯示,藍光致遠共有15名持股股東。其中,張剛、苟珊分別出資佔比30%,並列為第一大股東;陳峰出資佔比10%,為第二大股東。
  • 明德物業「引戰」中信|物業K線
    明德物業董事長劉德明樂居財經鄧鑫妮 發自濟南註冊資本新增約882萬元的第二天,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明德物業」)背後的戰投揭開面紗。不過,天津鎔嵩的大比例入股,將元谷健康擠到第五位,取代其成為明德物業的第四大股東。明德物業的股東從4家增至7家,根據工商資料了解,這7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均為投資業務。註冊資本變動,先於股權變動。12月19日,明德物業的註冊資本從原來5000萬元增至5882.3528萬元。
  • 10大物業管理軟體排名 物業管理系統排行榜
    如何實現提高物業員工辦公效率?  如果實現物業平臺一站式管人、管錢、管事、管物?  如何實現精細化權限管控?另外,隨著加入的物企客戶越來越多,對於收集真實用戶需求的覆蓋面也會更加的寬泛。另一方面,對於客戶提到的需求,也會更多的考慮使用場景和背後的邏輯關係,從而挖掘更深層次的需求,做到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問題。
  • 明德物業「引戰」中信
    註冊資本新增約882萬元的第二天,山東明德物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明德物業」)背後的戰投揭開面紗。  這意味著,明德物業15%的股權帳面價值882萬元,若按此計算,中信證券10%的股權需投資588萬元,高瓴資本入股4%要花費235.2萬元,念青唐拉創投1%的股權需投資58.8萬元。  明德物業降持增資的意圖明顯,劉德明仍是實控人,不過其最終受益股份已從42%降至35.7%。  對外引入戰投分散持股,對內明德物業的高管持股比例也不低。
  • 最後的48小時,榮萬家「逆襲」了|物業K線
    榮盛發展董事長、榮萬家最終控股股東 耿建明樂居財經 範慧茹 發自廊坊在榮萬家遞交招股書的180天裡,耿建明見證了13家物企上市。在上市之前,耿建明制定了「合伙人計劃」,封賞104位高管和僱員。他拿出榮萬家8.42%股份用作激勵,其中7.68%的股份來自榮盛發展所持有的股份,另外0.74%的股份來自中鴻凱盛所持有的股份。重組前股權架構這合計8.42%的股份由盛繹德商務通過約1.05億元的增資獲得。
  • TVB超多『隱形富二代』曝光!屋企身家過億的港姐亞軍,竟然來自廣東!
    有指她家裡做五金生意,19歲時爸爸已經分別送了兩層位於小西灣藍灣半島和愉景灣物業給她。已為人母,有個幸福家庭的陳凱琳其實本身也是出身於富貴人家。她在2013年成港姐三料冠軍,她家住九龍塘五千呎過億獨立屋。雖然參選時,陳凱琳好謙虛說自己來自中產家庭,但有消息指陳凱琳爸爸陳桂祥是「鋪王」,坐擁十幾個物業,更手持三個超過五千萬的商鋪收租。
  • 上市物企人力成本飆升至六成以上,服務效率亟待提升!
    二服務效能:人均服務規模穩定提升,收併購帶來面積增長的同時短期拉低企業的服務效能2020年中期,25家在港上市物業企業人均服務面積已達7352.6平方米/人,較2019年末增長393平方米/人,漲幅為5.6%;從歷史數據看:2017-2018年,上市物企人均服務面積同比漲幅高達11.4%
  • 敬業、德龍多家鋼企布局海外!盤點那些「走出去」的鋼企
    2020年2月21日10時18分,德龍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在北京遠程下達點火指令,印尼德信鋼鐵公司總經理包建華在項目現場按下1#高爐點火按鈕,煉鐵高爐一次點火成功。至此,德龍鋼鐵在印尼的德信鋼鐵項目全面投產。
  • 興隆湖「鑽石建築」背後,德信的底氣是什麼?
    在準入門坎越發高企的成都,諸多新進開發商進入成都「難如登天」,甚至不得不先布局二圈層「曲線救國」大背景下,德信來了,且陣仗空前,成都業界不禁好奇:德信,是何來頭?是否具備打造高端產品的實力?▲德信全國布局情況圖片由德信提供作為杭派三甲房企之一,成立至今25年的德信,已在全國25座城市布局了數百個項目,並形成了海派系、泊林系、大院系、臻悅系、雲莊系五大產品序列,基本覆蓋從首置到高淨值客群的各階層個性化需求,在已有德信項目呈現的城市,「杭派精工」的品質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 快訊:菱建物業李文仲榮獲「2020中國物業經理人評選東北區域50強」
    樂居財經訊 12月2日,行穩致遠·同頻奮進——2020(第四屆)中國地產&物業經理人評選東北區域-黑龍江地區頒獎典禮成功舉行。活動現場,「2020(第四屆)中國物業經理人評選」東北區域50強結果揭曉。
  • 南京德信煙嵐雲莊:「換殼」又來?美達爛尾往事至今未結
    號稱「杭派三甲」的德信地產,入寧首個項目近日備受爭議:這個名叫德信煙嵐雲莊的疊墅項目,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槽點滿滿。更有不少買房人對開發商的操盤實力頗有疑慮:「這家開發商到底是什麼背景?有沒有做過像樣的項目?畢竟是五、六百萬的房子,萬一栽了可就完蛋了!」此前,江蘇房地產金融已就德信煙嵐雲莊的拿地成本、板塊配套、戶型設計、裝修標準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剖析。
  • 王思聰撤股笑果文化 負面消息不斷綜藝節目收視率下降
    王思聰撤股笑果文化 負面消息不斷綜藝節目收視率下降時間:2020-12-26 13: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思聰撤股笑果文化 負面消息不斷綜藝節目收視率下降 12月25日,據媒體報導,王思聰撤股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分拆物業上市!幕後危機並存
    2:疫情到來,讓原本流行的一句話更顯威力:「好的物業能救命,差的物業要命」。這讓業主們對物業越來越重視。3:近期,港股22家物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度的業績。原因不僅因為興業物聯是2020年第一個上市的物業企業,更是因為興業物聯刷新了上市物企規模的下限。這可以傳遞一個信號,讓很多中小物企覺得:「我也可以」。但是,真的一切都看上去那麼美麗嗎?其實,上市幕後也有諸多值得警惕的方面。
  • ...四宅地齊發,平均溢價率30%,「楊柳郡」回歸拿地,德信顯露長租野心
    杭州主城區四宅地齊發,平均溢價率30%,「楊柳郡」回歸拿地,德信顯露長租野心 2021-01-15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物業公司如何開展開源節流工作?
    一直以來,物業服務行業都是高成本、低利潤的行業。隨著人力、材料等各項成本不斷上漲,而物業費幾乎固定的情況,物業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這導致很多物業企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從而無法持續生存。其次,因追求利潤降低服務質量,從而難以維持企業優質服務,造成惡性循環,物業服務的品牌也得不到保證。這時候,開源節流成為了物業企業自救的關鍵因素,怎麼在保證優質服務的情況下節約成本?怎麼在原有管理與服務內容的情況下拓展其他多種經營?……這都成為諸多物業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一、物業企業如何開源?
  • 窺報⑧|德信中國:競速者的快與久
    3月19日晚,德信中國(以下稱德信)發布了2019年的經營業績。從營銷端數據來看,德信延續了近兩年的穩紮穩打:全年合約銷售額450.8億元,同比增長13.8%;營業收入95.13億元,同比漲約15.8%;淨利潤22.56億元,同比上漲22.6%。用胡一平的「長跑者」思維來看,數據只是企業綜合能力的一個顯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