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觀眾提前給《樂隊的夏天2》「上價值」。
作者 | 周 矗
編輯 | 楊 晶
等了350天,《樂隊的夏天》終於回來了。
上面這句話,還被許多網友翻譯成「爺的青春回來了」「爺的夏天回來了」「爺又活過來了」。
2019年,這檔「養活了中國大半個樂隊」的綜藝,讓樂隊音樂從小眾走向了大眾,也讓樂隊精神植入了許多人的心臟。
圖源:新浪微博@樂隊的夏天
聽到這檔節目要辦第二季的時候,樂迷們從冬天等到了春天,又從春天等到了夏天。開播之前,《樂隊的夏天2》(以下簡稱「《樂夏2》」)豆瓣頁面熱度第一的短評是:「趕緊播吧,多少人指著這個節目活著呢。」
直到「七月份的尾巴」,《樂夏2》終於「倉促」上線。開播一周前,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在米未傳媒見到了節目總監製牟頔。
牟頔。圖源:百度百科
提到《樂隊的夏天》對整個音樂行業的振興,坐在對面的牟頔連連擺手,一直在重複著四個字,「太嚇人了」。
她直言,《樂隊的夏天》就是一檔好笑、好聽、好看的節目,沒有那麼多「要上價值的東西」,希望觀眾不要期待太高。
就像馬東在節目開頭說的那句,「愛誰誰,先『躁』起來再說」。
意外
《樂夏2》的第一個意外,是去「第一季」化。
這不再只是「搖滾」的夏天。在近一年的籌備中,導演組收到了1500多支樂隊的報名表,還親自去到10個城市,看了260多支樂隊的現場演出,最終選出了33支樂隊。
這些樂隊裡,有玩放客、民謠的,還有玩電子、重金屬和二次元的。舞臺上的樂器從吉他、貝司,延展到了薩克斯風、豎琴。
圖源:新浪微博@樂隊的夏天
前兩期亮相的11支樂隊中,沒有人像痛仰一樣「狂懟馬東」,也沒有人像彭磊一樣玩世不恭
節目不再去呈現什麼是朋克,什麼是土搖。「老炮」不一定就能「SLAY全場」,而「愛豆」一樣可以很「牛」。
不變的是,米未從不提前寫臺本。
牟頔發現,綜藝的「劇情」是最不能提前安排的。現場所有發生的事,一定會與安排好的事與願違。五條人可以在舞臺上臨時換歌,年輕的「福祿壽」竟能贏過場上的一眾「老炮」。
她把這種錄節目的方式叫作「FLOW」,即順其自然,順著當下的情緒走,像「農村拓哉」「郭富縣城」這樣的「綜藝之神」可能就會降臨。
圖源:新浪微博@五條人WUTIAOREN
聽完重塑雕像的權利後,大張偉在後臺特別糾結。「邏輯上我怎麼會喜歡重塑呢?我是這樣一個人,以前還會覺得他們有點裝,但我竟然會喜歡他們,我恨我自己。」
牟頔說,這其實就是Flow,毫無邏輯可言。《樂夏2》要做的,就是把場上發生的事情以更娛樂化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圖源:新浪微博@樂隊的夏天
第二個意外,則是周迅的加入。
第一季結束後,張亞東牽線,讓核心團隊和節目粉絲周迅一起吃了個飯。見面之後,大家發現周迅真的是「圈裡人」,她對樂隊簡直如數家珍。於是便問周迅,第二季要不要來「一起玩」?。
周迅很爽快地答應了,這和很多人想像的「樂夏團隊『死磕』周迅」的情節並不一樣。
一開始,周迅只說來玩一個賽段。沒想到錄完第一期之後,導演組都愛上了迅姐,一口氣跟她談,把一整季都籤了下來。周迅也很開心,專門為節目挪出了所有的檔期。
圖源:新浪微博@馬東
周迅的意外不只是她的出現,而是在於她是大眾心中是閃著光的女神,卻可以在《樂夏2》裡和大張偉插科打諢,向樂隊表達敬意,在舞臺上蹦迪,在「燥熱」中留存著溫暖。
「對於大樂迷,我們不想樹立所謂的權威,即他們能代表什麼,影響什麼。但他們都是相當真實的人,即使大張偉看起來嘻嘻笑笑話不著邊,但他卻活得特別通透。這些人都是被時間證明了的一些人,可以在舞臺上釋放能量。」 牟頔說。
前兩期節目最大的意外,則是水木年華的淘汰。
這是舞臺上大眾認知度最高,作品流傳度最廣的一支樂隊。在很多人心目中,他們甚至不是樂隊,而是和老狼、許巍、樸樹一起用民謠歌唱青春的人。
圖源:新浪微博@樂隊的夏天
這也成了他們最大的瓶頸。在樂評人打分中,水木年華只拿到了4票。這不是他們打給《青春再見》的分數,而是打給水木年華的分數。
在「後輩」們中間,水木年華並沒有給大家帶來想像中的驚喜。他們的離去,反倒成了一種「英雄遲暮」的悲哀。
牟頔覺得,水木年華站在這個舞臺上,已經是一種態度。雖然結果不夠好,但成年人既然做出了選擇,就要去接受那個結果,無論它是振奮的還是殘忍的。
至少在那一刻,所有人對水木年華的不滿、惋惜與懷念集中爆發了出來。這些最真實的情緒,是很多生活在「烏託邦」裡的藝人得不到的。
別給《樂夏》上價,也別給米未上價值
水木年華在舞臺上的困境,也是《樂夏2》自己的困境。
牟頔最擔心的,就是觀眾提前給第二季「上價值」,用上一季的結尾來評判下一季的開頭。
「太嚇人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觀眾愛給我們總結價值和意義。去年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做了一個喜劇節目,你們不覺得彭磊很好笑嗎?但好多人竟然說看節目看哭了,這就是意想不到。」
圖源:新浪微博@娛樂扒皮
他們害怕觀眾期待過高,也擔心自己「自嗨」。《樂夏》第一季的時候,團隊在第一期「自嗨」地剪了30分鐘樂隊的真人秀,自己覺得特別有意思,結果觀眾都不買帳。
第二季開播前,米未召開了多場提前看片會。觀後,每一位觀眾都會有工作人員「1v1」收集意見。據團隊透露,上線的節目和最開始的版本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動。
對於這檔節目,米未團隊自己的預期特別簡單——把人物最好看的東西呈現出來,讓這檔節目變得好笑就夠了。每一季節目應該有自己的生命,第二季的《樂夏》得從「零」開始生長。
播出後,他們的預期似乎達到了。五條人主唱仁科的「塑料英語」「花式插手」和「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風靡全網,#被五條人笑死#在微博熱搜「高位出道」。有網友說,這是一個好笑度超過彭磊的人。
圖源:新浪微博@五條人WUTIAOREN
「快樂」,是「米未出品」最大的目標,也是他們的價值判斷。一旦「拿腔拿調」,團隊自己都會覺得很難受。
「大家老愛說《奇葩說》是個上價值的節目,但我們希望去解構它,讓它變得有趣,變成一個帶有喜劇色彩的辯論節目。」牟頔說。
《奇葩說》火了之後,牟頔經常會提醒團隊「不要膨脹」,因為人的膨脹都是不自知的,更何況聽了一些讚許會控制不住自己。米未歡迎觀眾喜歡這些節目,但不希望他們去「捧殺」節目。
圖源:新浪微博@米未
成立近五年來,米未一直生活在這種自省當中。
疫情期間,所有的拍攝都停止了,米未便開展了一場組織建設。大家開始討論,米未這家公司的願景是什麼。
總結了半天,他們只總結出了一句話——「傳遞正向情緒價值,持續成長」。
「我們相信娛樂本身是有力量的。大家看完我們的節目之後開心一點,高興一點,哪怕感動地哭了一場都行,但是不要把大家變得更沉重、更沮喪、更悲傷、更難過,不要靠這些東西去找自己的存在感。這才是我們節目的內核,音樂、辯論等等都只是手段。」牟頔說。
圖源:攝於米未
Joyside貝斯手劉昊說,「我們不玩樂隊還能幹什麼?」這個問題同樣是米未給自己的,不製造快樂,米未還能幹什麼?
對於這支幾乎全由90後組成的團隊來說,他們不排斥商業化,也不怕被質疑,但最害怕的是忘記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最想做的是什麼。
讓世界更快樂,才是這支團隊最大的價值。
理性與感性
五條人在臺上臨時換歌后,五條人樂隊的Follow PD世傑很崩潰。
微信群裡,這位小哥哥遭到了燈光、舞美、服化道等各個組的「死亡艾特」,因為他是最了解這支樂隊的人。
圖源:新浪微博@樂隊的夏天
入職米未五年,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與五條人的反覆撕扯,也讓他成為了米未內部被「嘲笑」的對象。
牟頔解釋,Follow PD著急不是因為他會受到什麼懲罰,而是因為綜藝錄製是「一環扣一環」,誰都不想讓自己的一環出問題。
圖源:新浪微博@五條人WUTIAOREN
米未雖然是一家帶有感性基因的公司,但內部卻有非常嚴格的流程和制度。
每個人都要「守土有責」,完成績效。適應的人可以飛速成長,適應不了的人就會被淘汰。一旦觸碰到公司的「生死線」,米未的容忍度是「0」。
在「腦暴會」上,員工都可以battle別人,甚至是合伙人。但在需要決策的環節上,製片人的權限一定會大於普通導演。
米未還是一個極其「守時」的團隊,錄製說幾點開始就幾點開始,絕對不會出現讓嘉賓上午來,晚上才上場的情況。所有的流程幾乎都按直播流程做,這是牟頔在CCTV工作時就留下的習慣。
她認為,只要是一家企業,就要追求高效率、高目標,不能因為追求娛樂精神就放棄了規矩。走感受的時候尊重感受,走流程的時候一定要走流程。
圖源:新浪微博@米未女孩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創造力、正向情緒與商業價值從來都不是矛盾的。公司永遠是一個辯證的東西。一旦把情感推到了極致,沒有了規則,或者把規則推到了極致,沒有了情感都是不ok的,一定得是兩隻腳往前走。」
相比之下,馬東代表著米未更加感性的一面。
「悲涼的底色」和強大的感受力,可以讓他快速和人建立起好感和安全感。他的言辭很少帶有攻擊性,但卻能在《奇葩說》裡撫平場上的一切戾氣;他不懂音樂,但卻能在《樂隊的夏天》裡與所有人談笑風生。
圖源:新浪微博@馬東
牟頔透露,馬東是一個可以在北京四環附近的烤串店、烤魚店見到的人。他經常一言不合就約合伙人去吃串。第二天,米未的輿情組就會發現,有人發「在烤串店見到了馬東」的微博。
另外一個「一言不合」,則是發紅包。
在米未的公司群裡,只要有一點小事,員工就會輪番艾特幾位合伙人「發紅包」,紅包總金額經常過萬。如果合伙人不發,大家還會在群裡刷起老闆的醜照、表情包。
圖源:新浪微博@米未女孩
一個「黑臉」,一個「白臉」。牟頔的理性和馬東的感性,組成了米未這家公司的獨特的氣質——用理性的流程和規矩,去指導感性的創作。他們對待自己的公司,和對待自己的節目一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與其說《樂夏》和《奇葩說》成就了米未,不如說正是因為米未有這樣的一群人,才能打造出六季《奇葩說》和兩季《樂隊的夏天》,才能成為一家比變化「走」得更快的公司。
這家讓辯論和樂隊走向「夏天」的公司,正在迎來自己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