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8月,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這部由周潤發、狄龍、張國榮主演的影片迅速在香港乃至全亞洲炸開了鍋。全港八成人口走進了影院,影片不僅以3500萬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記錄,同時囊獲了當年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導演、最佳男主等四項大獎,九項提名,和次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兩項大獎,十一項提名。
《英雄本色》不僅雙收了口碑和票房,更開啟了香港電影一個全新的類型片門類。正是這部影片,讓四十歲還在被要求拍喜劇商業片的吳宇森擺脫了喜劇的影子,開始走上了帶有強烈「暴力美學」風格的槍戰動作片殿堂級大師之路。
雖然《英雄本色》成績傲人,吳宇森之後的作品卻依然保持了相當高的製作水準,一系列精品層出不窮,如《縱橫四海》、《喋血雙雄》、《喋血街頭》等,不僅深深影響了華人世界,同時也對好萊塢電影產生了強大衝擊。1993年吳宇森轉戰好萊塢,憑藉《變臉》、《風語戰士》、《斷箭》等佳作進入全球頂尖商業片導演之列。2010年,吳宇森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正如組委會所言,吳宇森對表演和剪輯的革命性觀念徹底改變了動作電影。
在《赤壁》和《太平輪》之後,吳宇森帶著由經典日本電影翻拍的《追捕》,再次為我們呈現他拿手的吳氏動作片。
豆瓣電影有幸對吳宇森進行了一次專訪。雖然被譽為「暴力美學之父」, 導演本人跟「暴力」沾不上半點邊。採訪當日,因為不時有人慕名前來攀談合影,開始時間比約定晚了一些,導演落座前向小編頻頻致歉。除了平和和謙遜,言談中不時流淌出呆萌、儒雅和親切之感。
「我很驚訝這麼多人喜歡《縱橫四海》」
問:您覺得《縱橫四海》和《英雄本色》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是否依然還能成為傳世的經典?
吳宇森:《英雄本色》我可以理解,觀眾會那麼熱愛,因為我寫出了一代人或者是到現在所有的人他們的一份心聲,他們的感情、人生、還有友情、親情的一種感受。加上演員非常非常地精彩也是一個成功的因素。
但是《縱橫四海》我真的是非常驚訝在國內這麼多人喜歡它。到現在,還有人說一個男人要看《縱橫四海》一遍,但是一個女人要看兩遍。我不知道大家能夠熱愛這個電影。這個電影呢,我自己不滿的地方就是前後風格不大統一。前半部是比較像法國式的浪漫,後半部就變成港片式超現實的一種喜劇。如果能夠給我多一些時間,能夠把它弄得更完美就更好。
因為其實這個電影呢,前半部的戲是向法國當年的新浪潮電影致敬。如果有些觀眾還有印象的話,在那個年代有一個導演叫弗朗索瓦·特呂弗,他有一部戲叫《朱爾與吉姆》,就是講兩男一女的關係。那個是全世界有名一部愛情電影。我本來是向那個電影致敬的。那麼因為他才有我這個戲,整個電影連續(在)法國拍外景。從寫劇本到拍攝到剪輯完成。只要兩個月的時間。
我覺得這個電影的成功最主要是因為演員。三位演員都非常可愛,非常漂亮。非常美。我心目中的那些美的人生,還有美的人與人之間那份感情。都通過他們演繹得非常的可愛。那我想感謝豆瓣給我這麼高的一個榮譽啦。但是我希望如果我還有辦法的話,可以把《縱橫四海》做得更好。
「希望能把好萊塢製作大片的經驗介紹給我們的年輕工作人員」
問:在好萊塢拍攝的那段經歷,給您帶來最大的感受和收穫是什麼?
吳宇森:在好萊塢每一個人都非常專業。不管是小製作到大的製作,通常都會花一兩百萬美金到五六百美金在劇本的創作上,他們用很多不同的編劇來寫同樣的一個劇本。戲開拍的時候不能出錯也不能夠有任何延誤,也不能夠有任何改動。因為大家在事前就花了一整年的精力改好這個劇本。
另外好萊塢就是普遍來講,非常尊重專業人才。只要你是人才,不管是從哪一個國家來,是什麼顏色,什麼背景,都是受到相當的尊重和禮遇。外國把電影當做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使命,電影並不是一個邊緣的、可有可無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產業,是對普遍社會環境都是有高度尊敬的行業。其實我很想花多點時間在中國,希望能夠把好萊塢的經驗,尤其是製作大片的經驗介紹給我們的年輕工作人員。讓他們學習好萊塢大片是怎麼做成的?我是從好萊塢裡邊學到,也希望能夠這邊年輕人能夠學到,而且他們學得非常快。
「鴿子什麼的,本來想不用,但又捨不得。」
問:重拍《追捕》這樣一部時代的經典,是否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吳宇森:壓力是有的。但是我也非常有自信來重拍這個經典的電影。我拍這個戲最大的目的就是向當年的日本的經典電影致敬,向高倉健致敬。
問:新片中還可以有經典的白鴿出現嗎?
吳宇森:可以。當然可以看得到。鴿子啦,飛飛啊,打鬥當中有鴿子啦。本來想不用,但是又捨不得。這個到底都是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風格又跟自己的兒女一樣。
《碟中諜2Mission: Impossible II》(2000)拍攝現場
在這位儒雅導演眼中怎樣的動作片才算是好看的動作片?
吳宇森特有的標誌性「暴力美學」影像風格究竟是什麼風格?
對於豆瓣網友最喜歡的《英雄本色》和《縱橫四海》(均入圍TOP250),導演自己怎麼看?
在致力打通東西方電影的隔閡上,吳宇森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
答案統統都在這次的視頻訪談中~
附贈導演兩枚彩蛋~
>>> 「炫耀」福山雅治:演員太紅 (⇀‸↼‶)
「在日本拍電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規矩很多。不能在街道拍任何有開槍或者是汽車追逐的鏡頭。一定要去很隱蔽的一些地方。因為這樣子的話,我們劇本也要改編。有的時候,演員太紅也是一種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福山雅治他一出現的話就有一千多,兩千多影迷包圍在那邊,在那邊看他。所以有那樣的讓一幫人都知道的一些外景地,我們又要改劇情,又要改到另外坐幾個小時的車一個景地去拍。」
>>> 曾為深作欣二(《大逃殺》導演)寫訃文
深作欣二於2003年因癌症辭世,遺作《大逃殺2:鎮魂歌》由其長子深作健太接棒完成。
「在他去世的時候,我非常地傷心,我就寫一篇訃文,寄過去給他的家裡。因為我非常懷念這位好導演。沒有想到喪禮上面,高倉健幫我翻譯了訃文。因為我寫的是英語,他翻譯了念給所有人聽。這充分表示我對他的電影,還有他當代的日本電影的一份紀念和懷念。」
|查看往期「觀影會客廳」傳送門>>
-END-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比心*
向左滑動圖片有驚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