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藝術、社會和政治的視角觀看「人體攝影」

2021-01-12 澎湃新聞
人體攝影到底拿來做什麼?賞心悅目,看一些穿衣服或者是不穿衣服的姣好的身體嗎?人體攝影可不可以是我們通過身體來建立主體意識的方式?這個話語同時是藝術的也是社會的,甚至是政治的。

談人體攝影的一個原因,既然我關切的是攝影,它作為一個藝術表現了它在文化、社會各方面的一些意義,我就會關切人體攝影到底拿來做什麼?賞心悅目,看一些穿衣服或者是不穿衣服的姣好的身體嗎?人體攝影可不可以是我們通過身體來建立主體意識的方式?我們作為觀者,首先我們可不可以通過別人的身體建立我們自己對身體的各方面的意識?如果作為一個拍照者,通過你拍攝的對象、你的材料、你的模特,可不可以傳達這樣一個具有主體意義的話語?這個話語同時是藝術的也是社會的,甚至是政治的。


荒木經惟攝影作品

荒木經惟被認為是天才攝影家,他確實有一種對影像藝術的本能的捕捉能力和感知能力,是相當有才華的。他拍各種各樣的題目,但是他最主要也是最為人所熟悉的是女性的身體。首先,也許在道德的角度,這樣的影像肯定是有爭議的。如果不是在日本國內,在其他的地方,尤其是在西方國家,攝影圈或者是藝術圈或者是評論界或者是美術館、藝廊,在批評他作品的同時,有足夠多的人非常喜歡他的作品。

他這些照片的爭議在哪裡呢?他非常赤裸把異性戀男性的欲望呈現出來,還有更多的東西。隨便挑選幾張採樣,可以看出他的表現手法直接、赤裸、充滿爭議。但是他的表現力也得到巨大的好評,因為不管日本國內還是全球範圍內,都認為他表現的是非常誠實的人的欲望,毫不遮掩,把人性慾望的本質、人的情慾、窺視的欲望、想要去施虐於女體的欲望直接、赤裸而且更強烈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不虛偽的展現。

荒木經惟的照片裡缺了什麼?如果是用這些女體攝影呈現我們最原始欲望的話,什麼樣的欲望在這裡面沒有看到?是的,女人的欲望。女人沒有欲望?女人只能被視為被欲望的客體?他的作品裡基本上沒有一張男人被吊起來讓女人去看的。為什麼不呢?如果你覺得情慾這件事情是健康、開放的,而且是可以被攤到桌面上解釋的話。其實他還是在複製日本父權文化下的那一套情慾話語。情慾只屬於男性,女性只是男性行使情慾的工具或者道具或者一個客體。女性被動也可以達到快感,但是她沒辦法主動以什麼方式去獲得快感,只能等待男性給她一種制式化、規範化的,且常常不是快感只有痛苦。這樣綁起來會很有快感嗎?可能有些人會有快感,但是多半會很難過吧?

喬-彼得·威金攝影作品

關於表現身體的社會化這一方面,一些攝影家專注於去表現一些壞掉的、或者被遺忘的身體和社會,這裡看到的呈現「壞掉的身體」的系列,是一個攝影集裡面不同的西方攝影家拍的。

例如,喬-彼得·威金(Joel-Peter Witkin)是很有名的一位西方攝影家,他的藝術手法特別的細工,做很多美術上的講究和處理。他拍一些身體的殘缺,甚至是死亡的身體,把它拍成像宗教化的表現,或者是用很多西方的、宗教繪畫的典故,以影像攝影方式把它拍出來。

約翰·科普蘭斯攝影作品

約翰·科普蘭斯(John Coplans)的自拍照,則是自己六十來歲拍的,垂垂老矣的身體,充滿了粗糙的皮膚、贅肉跟垮掉的身體,但是他以這樣的畫面看他自己。西方人普遍比較有此勇氣跟意願解釋自己的身體,不管是身體衰老的、有病的、殘缺的,甚至死亡的,以此解釋自己和別人的生命,通過他們的身體來呈現。

有個攝影家拍一些自殘的或者是死掉的身體,這也是身體的狀態。我們看到人體從生老病死,從欲望、醫療到疾病,到性的幻想,各種各樣的題材,都可以是身體攝影。傳統的人體攝影在取材跟想像上顯然是太過狹窄和單一。

我們看一下身體作為政治話語的一些表現和問題。董振良是臺灣的一個人體攝影家,他是金門人。金門在國共敵對的態勢下相互發射炮彈,每個單日發射炮彈過來,單打雙不打。所以金門是一個戰地,在臺灣的角度來說是前線,是一個賦予了軍事政治意義的重要島嶼。董振良作為金門人,在這個歷史情境過去後,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拍攝了《解放戰地》這個專題。他帶兩個裸體女性模特,他自己是這個攝影計劃的導演,設計情境,帶著攝影師執行他的安排。這其實可以是具有政治話語的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可以想像,把女體放在之前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的男性文化,和具有好戰、權力鬥爭象徵的金門,是非常具有顛覆性和政治批判性的。但他沒有做好,非常可惜,他的政治話語弄得輕浮了。大陸攝影家楓翎的《向父親致敬》,有一些過去的政治符號在裡面,比如說紅領巾,顯然是對「文革」、紅衛兵的歷史記憶的一個再現與陳述。也有點像優秀的攝影家王寧德的「有一天」系列,那個是非常表演性的。

索德克(Jan Saudek)是在捷克社會主義時期的優秀攝影家。東歐社會主義時期,當然也是精神上的壓抑,藝術話語在政治壓抑的年代,常常藝術話語會發展得特別好,所以會創作出一些複雜、語義曖昧的好作品。作品的針對性不是非常明顯,魔幻寫實的東西,常見於文學或者是電影上。黑眼伏特加廣告牌裡的一個社會的眼睛,這個社會的眼睛看到有個人在廣告牌上面,這是他早期的作品。索德克更多的作品,是他棚內擺拍的設計性的影像,涉及記憶、愛情、性的身體。大量身體與性的表現裡,我覺得其實隱含了很強的政治性。我們也許沒辦法立刻說它一定指怎樣的政治。他攝影裡的情慾跟身體,光看藝術性已經非常可觀,包括豐富的美術手法來處理他的照片。

索德克攝影作品

屋裡的窗戶,這成為他許多作品共同的場景安排。屋內空無一物,通過窗戶看出去是美麗的陽光與草地,令人有一種期待感,一個敞開有風的窗戶代表一個清新的、有希望的世界。屋內是空洞的,演員面對窗戶望出去,有各種各樣的情境,窗戶外有青年在陽光下昂首闊步地行走,屋內卻看到一個女子吊死自己。很多上彩的照片裡,女子塗了很濃的胭脂,穿著很性感又古典。或者兩個赤裸的身體擁在一起,可以有很多解讀的可能。男女的關係,愛情可能變成一個鎖鏈,同時也可能象徵著政治上的壓抑。他們赤裸自己,身體是解放的,也許象徵著精神上解放,也許根本沒有精神性的層面,可以有很多的解釋角度。如果身體是開放的,靈魂還是被扣住了。這種超現實的、或魔幻寫實的場景,我認為有很強的政治性,不只是對於生命的某種荒謬。很可能他認為生命的荒謬,來自於無法說話的政治處境。

最後看看帝國勢力下關於身體的攝影呈現。「帝國下的身體」常常被當做數據,成為這樣或那樣的帝國主義者,方便統治其殖民地的一種影像的答案。

約翰·湯普遜是一位英國旅行攝影家,在1870年代走遍了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拍了很多照片。他到臺灣拍了很多「原住民」,在19世紀末期「原住民」的一些造型、他們的生活的一些情境、站的或者是坐的姿勢、一些特寫,以及他們的服裝、臉孔的正面與側面。

我們也看到鳥居龍藏的作品。這是1895年臺灣割給日本以後,日本帝國所派遣的一位影像人類學者。我稱其為「殖民人類學者」,是因為他來記錄臺灣原住民的 身體,跟約翰·湯普遜的幾張照片是很像的,鳥居龍藏記錄了臺灣的很多原住民族。1895起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三年後他就來到臺灣,前後進出四次,大量地 採集臺灣各族原住民的影像。

鳥居龍藏攝影作品

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出版了一份鳥居龍藏的攝影作品集,前面有五六篇臺灣漢族人類學家寫的序,他們對鳥居龍藏在臺灣所做的早期人類學影像數據的貢獻大為讚揚,而且認為在臺灣攝影史上是重要的遺產。最後一篇序,是臺灣一位原住民人類學者孫大川寫的,叫做「鳥居龍藏特展罪言」;他說,「我帶著一種歉疚的心情在寫」,但其實孫大川是非常嚴厲地在批判鳥居龍藏的攝影。他說,在這種攝影裡,我們原住民不是人,而是標本,像博物館裡被採集的蝴蝶標本,原住民在鳥居龍藏的攝影裡,就是這種概念,他們以此作為統治、管理我們的數據。

基本上殖民人類學影像都帶這個功能,早期人類學的紀錄片也有這個功能。1920年代西方帝國還有著許多殖民屬地,很多的原住民族、少數民族和人類早期的一些生活方式,以一種搜刮的概念建立。這種拍法,跟拍犯罪照片沒有什麼不一樣:正面、側面、背面。其實,影像對統治者而言,可以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控制的數據。西方帝國主義者喜歡建立數據,這可以是一個很主要的原因。

最後看一組馬丁·帕爾(Martin Parr)的作品,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英國攝影家,善於抓文化符號。他拍很多題材,包括嘲諷英國中產階級可怕的品位這樣的主題。帕爾拍過一個叫做「小世界」的作品,是描述西方觀光工業發達的情況下,觀光客(以西方觀光客為主)到全世界各地,包括非西方國家(常常是西方國家過去的各殖民屬地)的觀光行為。他們過去殖民第三世界,今天繼續實行文化帝國主義,以觀光去消費這些地方的文化,某種殖民心態還是持續存在。他用一個比較細膩的方式拍攝,但是他的抓拍很犀利準確。我們看到一個白人女性的身體穿梭於非洲的場景,我把她看成一個帶有文化政治符號的身體。他們到亞洲來找一個老婆或者臨時的導遊兼性伴侶,這在亞洲國家或西加勒比海一帶非常常見。

馬丁·帕爾攝影作品

也許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張在土耳其拍攝的作品,把所有關於馬丁·帕爾想要說的話,都總結進去了。我們可以看到西方觀光客的身體,穿梭在非西方世界的土耳其風景區裡,進行他觀光客的獵影。帕爾通過景觀或者經濟消費行為,觀看西方社會新的文化殖民方式。因為大量的觀光客到過去這些前殖民地方去,那裡就會生產很多提供這些消費者消費的空間,美式酒吧或者咖啡廳應運而生。當地變得沒有特色,只剩下一些千篇一律的場景,西方觀光客也只是換一空間,過他原來熟悉的生活,旁邊有一些作為背景的海灘等等配件。這是一種新的文化殖民,跟經濟上一種新的入侵,雖然不是通過國家力量支持,但是效果一樣。這個是帕爾在拍觀光客的行徑時,可以把它視為身體的話語,有文化與政治在其中。這些是我分享的關於與性別、社會話語和政治意涵相關的身體攝影實踐。

(郭力昕系臺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攝影與紀錄片評論工作者。本文節選自《攝影與人體:情色、政治與主體性》,文章收錄於即將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攝影的多元化空間》,該書為「瑞象視點·系列活動文集」之一。澎湃新聞經授權發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 攝影 ] 人體不是人肉,世界人體攝影精選
    世界人體攝影:曼·雷(1890—1976)美國著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是一個擅長繪畫,電影,雕刻和攝影的藝術大師。光線魔術師的人體圖像:攝影天生就屬於超現實的藝術,但Man Ray的作品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觀點,那就是攝影處在一個解放超現實和保存日。
  • 評展|機器視角如何想像藝術經典,藝術影片如何關注社會性別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展覽。本期評點的展覽有上海昊美術館的「非對稱考古學:凝視機器」,呈現義大利藝術家誇尤拉是如何藉助科技對經典圖像進行重新想像;北京金杜藝術中心的「國際藝術家電影系列放映1」以藝術影片來體現藝術家對社會性別的另類關注和深入探討;英國泰特不列顛的「邁克·尼爾森: 資產剝離者」則呈現了當代藝術家邁克·尼爾森則以機器裝置作品來呈現英國近代「風景」。
  • 怎樣看待現在的人體攝影?
    人體藝術攝影是以寫實、變形、抽象等多種手段,將人體轉化為超越時間、空間限制的視覺樣式,重現人體外在魅力,內在氣質的技術,同時反映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的關聯,不迴避情慾性感等與人體相關的因素,讓性在人體中得到提煉以及升華。
  • 「人像·人體」工業題材,藝術攝影外拍招募啦!
    喧囂繁華不再,往事光影不逗留,消失的機械轟鳴聲和凋零的廠房訴說著時間的故事。曾經熱火朝天的生產車間,如今鏽跡斑斑的殘壁斷垣。天野攝影家俱樂部帶你接觸後工業時代的藝術「人像·人體」拍攝。藝術「人像·人體」拍攝特訓營,短期外拍班招募開始!
  • 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
    《今日攝影:1960年以來的影像藝術》全書以十一個主題章節作為框架,包含了街拍、肖像、風景和紀實攝影等相關主題,重現了攝影在每個類別中的非線性發展過程,同時通過介紹各個攝影類別之間的聯繫,描述了這一時期重要藝術家和攝影師多樣的實踐方法和形式。第一章  摹仿:原創與複製摹仿與複製引發了很多對攝影藝術身份及藝術地位的討論。
  • 藝術攝影創作方法——5個方面
    第一個例子是長期以勞動、生產作為主線來隱喻一些社會與政治衝突的法國攝影藝術家讓-呂克·穆列內(Jean Luc Moulène)的作品《巴勒斯坦產品》(Palestinian Products)。所以我認為這種光線的特點真的非常符合南格爾丁的攝影主題,包括如何呈現家庭的私密性,以及強烈的身體形象的觀看。
  • 人體攝影-莉莉
    人體攝影藝術精 Weixin ID gh_3d4f60c426f7
  • 張海濤︱攝影與藝術媒介的互動關係史(1826-2000)
    新紀實攝影、新地形攝影、類型攝影和私攝影關注邊緣被忽視的社會題材和生態話題,這個時期也彰顯出攝影的獨立性,然而這個時期60年代超級寫實主義、大地藝術、新敘事藝術、貧窮藝術也是倡導主觀表達、關注社會邊緣視角和自然環境問題,而且新紀實攝影逐漸與後現代主義觀念藝術同步;而後現代時期的攝影(20世紀70年代)則從觀念、方法論上與後現代藝術(20年代60年代)從媒介上更是達到了高度的融合與跨界,如挪用攝影藝術
  • ...火雲 據火 人體攝影藝術 閆鳳嬌 拍攝 發帖人 攝友 大尺度 民警...
    「不得罪人照片不會被貼」  根據發帖人介紹,這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團體,經常會在北京和天津安排一些小型的人體藝術攝影活動。「主要以棚拍為主,兼有外拍。活動都是小規模,一般控制在四到五人」,「模特的工資都是日結,按照模特個人條件不同,工資水平也不完全一樣」。
  • 故宮內拍攝大尺度人體裸照,低俗還是藝術?
    觀察者網對拍攝者WANIMAL進行了獨家採訪。他是一名場景設計師,在美國留學也仍舊是場景設計專業,除了人體藝術攝影,也有別的方面的創作。王動的人體攝影作品,拍攝的主題和場景選擇非常多,除了此次的故宮博物館,還有波士頓藝術博物館、香港街頭...
  • 文獻選登 | 張海濤:《攝影與藝術媒介的互動關係史(1826—2000)》
    新紀實攝影、新地形攝影、類型攝影和私攝影關注邊緣被忽視的社會題材和生態話題,這個時期也彰顯出攝影的獨立性,然而這個時期60年代超級寫實主義、大地藝術、新敘事藝術、貧窮藝術也是倡導主觀表達、關注社會邊緣視角和自然環境問題,而且新紀實攝影逐漸與後現代主義觀念藝術同步;而後現代時期的攝影(20世紀70年代)則從觀念、方法論上與後現代藝術(20年代60年代)從媒介上更是達到了高度的融合與跨界,如挪用攝影藝術
  • [ 攝影 ] 自然、唯美、自然的人體
    Ten Broeke 是荷蘭攝影藝術和商業發展的關鍵人物。生於1944年的Rutger Ten Broeke拍攝了大量的人體和肖像作品。他將女性身體置於大自然中,作品彌散著唯美主義光芒。他為各種時裝品牌工作,並於1985年創辦了F32畫廊,這是荷蘭第一個專門從事攝影的畫廊之一。Ten Broeke還在恩斯赫德的AKI(藝術與工業學院)任教多年,在那裡他培養了多代攝影師。Rutger ten Broeke因其經典的黑白裸照而聞名於世。他對被自然包圍的女性形體的迷戀以及兩者之間的情感聯繫是他作品的中心主題。他創造出永恆和諧的圖像,構圖完美。
  • 人體剪影藝術 | 顛覆你的想像
    點擊標題下『琅沐創意年代』一鍵訂閱Anastasia Mastrakouli是希臘愛奧尼亞大學影音藝術系學生的攝影師和美術和攝影專業的學生
  • 藝術天地 || 論攝影
    攝影對世界的認識之局限,在於儘管它能夠激起良心,但它最終絕不可能成為倫理認識或政治認識。通過靜止照片而獲得的認識,將永遠是某種濫情,不管是犬儒的還是人道主義的濫情。它將是一種折價的認識——貌似認識,貌似智慧;如同拍照貌似佔有,貌似強姦。正是照片中被假設為可理解的東西的那種啞默,構成相片的吸引力和挑釁性。
  • 視角丨《老農民》:政治視角下的「吃飯哲學」
    現當代以來,農民題材小說的代表作主要有趙樹理的《套不住的手》 《小二黑結婚》 ,周立波的《暴風驟雨》 《山鄉巨變》,柳青的《創業史》以及浩然的《豔陽天》 《金光大道》等,這些作品與某些特定歷史階段的意識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繫,無疑都有著鮮明的政治視角,而《老農民》的敘事橫跨了60多年的漫長曆程,聚焦的似乎是土地問題和吃飯問題,似乎與政治視角無關。
  • 是「淫穢」還是藝術?30 年前一場引起美國社會各界爭議的攝影展
    他們分別從梅氏的成長經歷、通過藝術對自己性向的探索、如何發現並選擇攝影作為創作的媒介、攝影風格如何形成、他的肖像和自拍像的重要性,以及他作為同性戀者的生活方式與他的攝影之間的關係等方面來論述梅氏的作品。
  • 中國首屆人體攝影大展遭質疑
    據新快報報導廣州傳媒近日對「中國首屆人體攝影大展」青睞有加,大力讚揚社會對人體攝影的接受姿態,此前更有日本《朝日新聞》也將派員採訪的消息傳出。廣州人真的對「人體攝影」那麼關注嗎?「人體攝影」在廣州展出就能表明廣州比其他城市更加開放嗎?「大墨鏡」快擠死了開幕當日,在規格和檔次都不錯的大展廳裡,100多幅放制精美的巨大的人體照堂皇登場。
  • 中國攝影史上,值得閱讀和收藏的40本書
    」與「攝影愛好者的攝影」之間的不同之處,攝影愛好者應該如何進行攝影實踐;舉了若干個實例,論證了攝影獨特的藝術價值,進一步確立了攝影在藝術大家族裡的地位;探討了攝影美學的基本問題,以自己的攝影實踐,闡述了攝影中的主體與陪體之間的關係,談論了攝影的構圖、用光與曝光。
  • 觀看即是觀點——尤金·阿傑引發的攝影思考
    ,展開如何從觀看的視角表明立場?當它去除道德包袱並不作為變革社會的工具時,它將怎樣去面對現實揭示真相?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可以提示攝影史與當下實踐逐漸被割裂的現狀,在人們不斷的跟隨潮流,盲目的追求攝影語言「當代化」,「藝術化」的今天來重新面對觀看的力量。
  • 人體攝影-瑤瑤
    寫在前面:我們只傳播藝術,保證內容合法、健康!請親要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每一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