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說,無論到哪裡,只要有一杯茶,中國人都是快樂的。
圖 | 攝圖網
的確,茶可以溫暖身體,療愈心靈,還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喝茶,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卻又不只是喝茶,而是把美學、文化、精神融入其中。
好茶,解的是心靈之渴;喝一杯好茶,享受的是內心的喜悅。
圖 | 攝圖網
茶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而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更是離不開茶,並且各個地區都有各自的飲茶習慣與文化,杭州品龍井,成都有蓋碗茶,潮汕啜烏龍,廣州人喝早茶,北京人喝大碗茶……中老年人用紫砂壺喝茶養生,職場人士喝的最多的是紅茶or綠茶茶包,年輕人在網紅店排隊買奶茶。
我們幾乎天天都要和茶打交道,卻對它一知半解。而品茶,則需要懂得茶的色、香、味,每一個環節背後的知識、特色都牽動著茶葉的生長環境、採摘技術、泡茶人的手法等因素的影響,其間精彩的趣味就在這「懂茶、品茶」的過程之中。
圖 | 攝圖網
品茶之前,先要懂茶。因為只有懂了,才有更多的選擇,才有機會邂逅真正適合自己的那一杯茶。
我們可以從認識茶葉開始,進而學習如何衝泡一壺好茶,搭配茶點,款待他人、愉悅自己。
點擊圖片,一鍵購買《今天也要喝一杯》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茶的種類繁多,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去概括。行業內,一般會用「六種顏色」給中國茶分類:
· 綠茶:在中國,加工、消費的茶以綠茶為主。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作而成。
· 紅茶:全發酵茶,加工過程中沒有「停止發酵」的工序,這是紅茶不同於綠茶的地方。待茶葉徹底發酵成褐色再烘乾,就大功告成了。
· 白茶:福建的特產,產量不足中國茶葉總產量的1%,非常珍貴。它是唯一無需「揉捻」的茶,因此成品保留著自然原始的形態。因為新芽披滿絨毛,遠看白白的,所以才有了「白茶」這個名字。「白毫銀針」是最高級的白茶。
圖 | 攝圖網
· 黃茶:歷史悠久的貢茶,加工方法明顯不同於其他幾類茶。加工黃茶也需要經過採摘、殺青、揉捻、烘乾這幾個基本步驟,只是中間多了一道費時費力的工序——悶黃。就是用紙把茶葉包起來,稍微悶一下。這是黃茶的關鍵工序,茶多酚會在這個過程中悄然氧化,於是茶葉和泡出來的茶水都會變黃,「黃茶」因此得名。最出名的黃茶叫「君山銀針」。
· 青茶:發酵程度有高有低,有接近綠茶的,也有接近紅茶的,比較難以區分清楚。烏龍茶是其代表。
· 黑茶:就是發酵過的綠茶。最出名的黑茶莫過於普洱茶。
註:①悶黃:用紙裹住茶葉,加蓋溼布悶數十分鐘至數小時,使茶坯在溼熱作用下發酵,而不是藉助酶發酵,於是茶葉就變黃了。
②渥堆:將茶葉堆起來後灑水,打造適宜的溫度和溼度,藉助微生物和氧化酶使茶葉發酵。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六種,我們把用茶和花、香料等「茶以外的東西」組合而成的產品稱作「花茶」,把一遇熱水就會跟花朵一樣綻放的茶稱作「工藝茶」。這兩種都屬於「再加工茶」的範疇。
圖 | 攝圖網
那如何才能泡出一壺充滿清香、令人心醉的茶水呢?
無論是中國茶,還是日本茶、英國茶,泡茶的訣竅無外乎茶葉量、衝泡時間和水溫這三點。茶葉和熱水的比例一般以1∶50(5g茶葉配250ml熱水)為佳,但有人愛喝濃茶,有人愛喝淡茶,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比例。
衝泡時間也會影響茶水的濃度,久則濃,短則淡。倒是水溫明明很重要,卻不太受重視。茶葉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但它們容易釋出的溫度各不相同。所以你得先搞清楚手頭的茶葉以哪種成分見長,然後再用最能吊出這種成分的水溫去衝泡,這就是泡出一杯好茶的訣竅。
給大家幾個簡單的參考標準:
· 綠茶是不發酵茶,用80℃左右的水衝泡就能打造出最棒的風味。
· 紅茶是全發酵茶,水溫越接近100℃越好。
· 青茶是半發酵茶(部分發酵),發酵程度參差不齊。原則就是看茶葉的顏色。如果幹燥狀態的茶葉是接近綠茶的綠色,那就用80℃左右的水。如果是更接近紅茶的褐色,那就用100℃的。介於綠色與褐色之間,就用90℃。
紅茶佔據了全球茶葉市場近八成的份額。在英語中,「black tea」指的就是紅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加工過程中沒有「停止發酵」的工序,這是紅茶不同於綠茶與烏龍茶的地方。待茶葉徹底發酵成褐色再烘乾,紅茶就製成了。
中國是紅茶的發祥地,但印度、斯裡蘭卡、肯亞、土耳其等氣候溫暖、雨水豐沛的國家是現代紅茶的主要產地。
在眾多紅茶中,名氣最響的莫過於「大吉嶺紅茶」了。它產於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這片全球數一數二的紅茶產地,因海拔較高,白天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谷地常年瀰漫雲霧,所以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也難怪大吉嶺能培育出世界頂級品質的紅茶。
圖 | 攝圖網
伯爵茶(EarlGrey)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喝到的,它是一款吸收了佛手柑香味的紅茶。「Grey」取自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首相查爾斯·格雷(Charles Grey)。伯爵茶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最傳奇但也最經不起推敲的一種是:格雷伯爵的手下在中國當差的時候救了一個溺水者,溺水者便傳授了祖傳的紅茶加工方法,以報答救命之恩。
那該用哪種紅茶吸收香味呢?這倒沒有嚴格的規定,中國、印度、斯裡蘭卡等各國出產的紅茶都能用來加工伯爵茶。
伯爵茶的衝泡方法和普通紅茶基本相同,不過做成冰紅茶更能突顯出它的濃香。
那麼,泡好紅茶的訣竅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只要做到這三點就可以了:一要稱茶葉,二要用開水,三和做菜一樣,要多嘗幾次味道。
衝泡1杯140ml的紅茶需要2~3g茶葉。
大多數紅茶都適合用開水衝泡,所以無需費心調節熱水的溫度。先把茶壺燙熱,然後把稱好的茶葉倒進去,加入熱水悶一會兒就行了。
衝泡時間也與茶葉的等級有關。大片茶葉需要3~4分鐘,比較細碎的茶葉更容易泡出茶味,所以2~3分鐘就夠了。
5g茶葉配300ml熱水是比較保險的比例,每悶2分鐘嘗一下味道可以保證萬無一失,覺得淡了就多泡一會兒。
愛喝奶茶的女性朋友,請一定要嘗試自己煮上一壺口感醇厚、回味無窮的DIY奶茶。因為市面上銷售的奶茶都是用低廉的奶精和糖精調製出來的,熱量高,很不健康。奶茶的做法其實很簡單。
將兩大勺紅茶與150ml冷水倒進小奶鍋,用大火加熱。水開始冒泡後,再把火調小一些,耐心等待1分鐘。
等到氣泡冒得越來越多,茶葉都快貼到鍋壁上時,再一次性加入350ml牛奶,調回大火。這時千萬別走開哦,因為奶茶煮著煮著會突然沸騰,溢出來。當鍋和奶茶的分界線處冒出小氣泡時,就說明奶茶快煮沸了。請大家在快要煮沸的時候關火。
最後用茶漏濾去細碎茶葉,倒入茶杯,美味的奶茶就大功告成啦!
圖 | 攝圖網
往奶茶裡加些肉桂和肉豆蔻,就是印度等地的國民飲品「瑪莎拉茶」。香料得在一開始用水煮茶的時候加,用量控制在茶葉的5%即可。
在普通紅茶的基礎上稍作改動,就能收穫各具特色的風味與功效。我們把這種紅茶稱為「調味紅茶」。除了奶茶,俄羅斯紅茶、薑茶、蘋果茶都很容易做,味道也很不錯。
俄羅斯紅茶是一款發源於俄羅斯的紅茶。據說當年俄羅斯人都是一邊舔果醬一邊喝紅茶的,久而久之就乾脆把果醬加進了茶裡。果醬的種類並沒有硬性規定,草莓醬、香橙果醬等都可以。只要把果醬倒進盛著紅茶的杯子就行了,和加奶、加糖一樣簡單。只是果醬可能會加快紅茶變涼的速度,所以喝俄羅斯紅茶的時候請大家提前溫好茶杯。
薑茶有活血暖身的養生效果。在茶壺裡放2~3片生薑和茶葉,加入熱水衝泡即可。覺得甜味不夠的話,可以加點蜂蜜。也可以把攪拌均勻的姜泥和蜂蜜倒進家用製冰盒,凍成若干小塊,如此一來就能隨時享用蜂蜜薑茶了。
蘋果茶的做法也很簡單。把蘋果皮和茶葉一起放進茶壺,用熱水衝泡即可。也可以再提前一步,把蘋果皮直接放進水壺裡煮。這樣泡出來的紅茶有著烤蘋果般的甜香。
往紅茶裡加些洋甘菊、玫瑰之類的乾花也不錯,更有助於舒緩身心。茶葉與花草的比例最好控制在4∶1左右。
中國有句老話叫「口渴喝水,心渴喝茶」。願你能在這個快速的時代裡找到慢下來的契機,為自己、為他人奉上一杯好茶,細細體會茶的清香與醇美。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你不懂茶》一書。
點擊圖片,一鍵購買《今天也要喝一杯》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下圖,一鍵下單
《今天也要喝一杯》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