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拿扇子說段子,姜昆穿西裝表演,相聲雅俗之爭大有玄機!

2021-02-08 娛樂大小事
說起相聲界的一對牛人,不能不提郭德綱和姜昆,他們不僅掀起雅俗之爭,引發了相聲界的革命,更在於這兩位大腕在相聲界風生水起,標杆式人物。

姜昆是相聲界的老前輩,又身兼曲協主席,可謂一言九鼎,最近投資一億元的姜昆笑劇場在宜興舉行了奠基儀式,這是相聲史上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郭德綱屬於草根出身,近來異軍突起,成為扭轉相聲沒落的第一功臣,特別是在不久前德雲社舉行的全球相聲巡演,聲勢浩大,所到之處掀起了撲票熱潮,甚至用一票難求形容都不為過。

觀看郭德綱和姜昆的相聲,發現一個奇妙之處,郭德綱和于謙在小劇場擺起龍門陣,談笑風聲不急不緩,令人心情愉悅。

郭德綱一直推崇傳統相聲,穿長袍馬褂,手拿扇子,扇來扇去,一段段即興發揮的相聲脫口而出,簡直妙不可言。

扇子是傳統文化元素,它與曲藝有著不解之緣。

以往相聲是茶館酒樓即興表演的地方,無論臺上臺下,人們拿把扇子絕對是妙趣橫生。

相聲大師姜昆在央視春晚表演《虎口脫險》名氣甚響,姜昆說相聲時,很少見到他穿長袍馬褂,手拿扇子的場景。一般都是穿西裝表演,這中間是不是大有學問?

姜昆的相聲突出時代信息,更多反映時代色彩,穿西裝符合表達主題。《虎口脫險》是他在央視春晚中的經典相聲,經久不衰。熟悉姜昆的人都知道,他表演的相聲突出了強烈的時代符號,這恐怕與他倡導高雅相聲有直接關係。

郭德綱的相聲古今中外無所不談,詼諧幽默,令人笑口常開。郭德綱骨子裡推崇的是傳統藝術,他知道相聲形式上是現代感,底蘊在傳統文化。

這是郭德綱說相聲,喜歡穿長袍,拿扇子的根源所在。

相關焦點

  • 姜昆主張高雅是對的?還是郭德綱主張相聲雅俗共賞是對的?
    那麼請問到底姜老師主張相聲高雅是對的呢?還是郭老師主張相聲雅俗共賞是對的呢?這個直擊靈魂的拷問,真是讓人渾身一顫菊。電視相聲的產生粗略從春晚開始的時候算起,更加精細可能要從侯寶林大師改造相聲說起。那個時候全國文化都在除舊迎新。相聲從市井之間開始走向大雅之堂,從社會底層被鄙視,變成了國家的語言藝術。之前主要活躍在京津一帶,之後要在廣播,電視等媒體上面向全國觀眾,自然要把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刪減掉。
  • 《德雲鬥笑社》郭德綱談「雅俗」:「南咖啡」終敵不過「北大蒜」
    拋開幾位德雲弟子所說的,于謙和郭德綱分別寫下了「戲子」和「雅俗」。但是在近十幾年當中,「雅俗」之爭卻似乎一直是圍繞著德雲社進行的。作為傳統曲藝的一種形式,相聲在新時代非但沒有被淘汰,反而迎來了「第二春」,這恐怕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 又一相聲大師吐槽郭德綱,那個曾批評郭德綱的姜昆,如今怎樣了?
    姜昆因此成為第一屆春晚的「主角」之一。 幾個小時的表演中,姜昆不僅是主持人,還說了幾段相聲,又與李谷一合唱了歌曲。 下了舞臺,又是晚會的策劃,還是節目組的後勤人員。 一場晚會下來,他忙的是不亦樂乎。
  • 姜昆要反三俗,別單單盯著郭德綱,聽聽馬三立先生的這段相聲如何
    從此之後,郭德綱也沒有了震驚寰宇的相聲段子,倒是繼續說著所謂三俗的相聲。郭德綱的青春期,因為這一場會議的無疾而終,斷送了郭德綱的藝術生涯。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你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黃段子,就把它認定為俗;也不能因為相聲段子中說了一個歌頌優秀人物,就把它斷定為雅。如果一個段子中兩者都有,那這直接沒法看了。在社會意義上來說,雅俗都是有存在價值和受眾的。無論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麼,最終的落腳點都是雅俗共賞。
  • 郭德綱尷尬無比!天津相聲節姜昆敲鑼開幕,苗阜發文相聲要有品位
    ,曲協主席姜昆親自敲鑼開場。。可以說這一場開在曲藝重地天津的相聲節,已經舉辦了十年了,可是讓人無語的是,整整十年的天津相聲節,卻總也逃不開的一個人就是郭德綱,因為雖然天津相聲節舉辦了十屆了,可是郭德綱卻一次都沒有參加,甚至這個天津相聲節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用來寒磣郭德綱的存在。
  • 新相聲會取代舊相聲嗎?郭德綱取代姜昆是大勢所趨
    按相聲發展史,姜昆是新派,郭德綱是舊派。很多人以為是郭德綱革姜昆的命,把以姜昆為代表的老舊陳腐清掃出去,其實不對。我們評價任何人,都不應該脫離時代背景和歷史進程。新相聲好不好?大多數人覺得很好,至少在姜昆手裡,嬉笑怒罵皆文章,引人發笑的同時又尖銳地諷刺了許多社會現實。可假如,沒有某些外力幹涉,新相聲會取代舊相聲嗎?我想不會。一旦外力放鬆或者消失,歷史走向恐怕就該重新回到正軌。因此,郭德綱的舊相聲取代姜昆的新相聲,實際上是大勢所趨。
  • 姜昆相聲和郭德綱相聲究竟區別在哪兒?
    姜昆和李文華在表演相聲姜昆的相聲我聽的比較多的,在八十年代時候,家家幾乎是黑白電視,電視上時常播放他和李文華的相聲,他們倆簡直就是一對黃金搭檔,尤其是李文華的蔫巴巴的精彩至極的捧哏,加上姜昆的活潑機智的表演,真是讓人開懷大笑,特別有意思。
  • 僅論藝術成就,郭德綱在相聲領域的成就超過姜昆了嗎?
    但是郭德綱真的有那麼好嗎?姜昆真的有那麼不堪嗎?公平來看,郭德綱是相聲的全才,是麥克斯韋,是百科全書式的表演者。換言之,沒有姜昆的篳路藍縷,在那個不太富裕的年代,讓晚會上堅持出現相聲,甚至以《虎口遐想》掀起一波潮流。相聲,真的能在全國範圍內勾住最後一口氣嗎?然後說正題,姜昆和郭德綱都算是時代驕子,恰逢其會。
  • 起底交大博士相聲夫妻:姜昆讓相聲走向全國,郭德綱卻自娛自樂
    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郭德綱本人也是傳統相聲的革新者,郭德綱曾說,傳統的相聲段子就那麼幾百段。而他經過自己的創作,不僅將相聲段子的數量增加了,更讓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起死回生,這便是郭德綱的功績,誰也抹煞不了。即使是郭德綱的對手,也往往只是在人品上對他有微詞,並無多少人在藝術造詣上攻擊他。如果連你的敵人都不敢在專業上質疑你,那你一定是這麼藝術的權威。
  •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爭吵,馮鞏姜昆笑...
    博士夫妻的"公式相聲"登上了央視舞臺:與郭德綱節目中爭吵,馮鞏姜昆笑而不語!2018年《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中,有一對來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兩人一直沒有從事過這個行業,後來因為個人喜好開始了相聲之路,而且還自創了「公式相聲」這個全新的項目,甚至還有了徒弟,兩人算是自學的,沒有師承,而兩人的「公式相聲」是以公式為框架,填充素材後形成段子。
  • 相聲沒落的原因,郭德綱姜昆各執一詞,郭德綱:不是因為新相聲
    相聲行業在經歷了80年代的輝煌之後,到了90年代迅速的走向沒落,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郭德綱和姜昆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對於真正的相聲迷來講,很短的時間就能全部聽一遍,這樣傳統相聲的魅力很快就喪失殆盡。現在網友質疑姜昆不會傳統相聲,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事實,畢竟很少見到姜昆在舞臺上說一些有難度的傳統作品。不過這件事再往深一層看,就更有意思了。
  • 尷尬的老大師姜昆,挖苦諷刺德雲社,拿公式相聲當寶貝
    尷尬的老大師姜昆,挖苦諷刺德雲社,拿公式相聲當寶貝如果說到相聲,不知道大家會首先想到誰。是老一輩的扛把子馬三立和侯寶林等人,還是中生代的郭德綱和現在最火的德雲社以嶽雲鵬、郭麒麟為代表的新生代相聲演員?但這些都不是今天的主角,今天要說的不是他們,而是作為中戲協會會長的姜昆。之前曾經有網友評論相聲行業,他們說。"相聲界,在郭德綱出現之前,你還可以死,但是郭德綱出現之後,你想死都死不了"。在郭德綱等人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相聲正蒸蒸日上,離回歸巔峰不遠了。
  • 非遺相聲會姜昆為何將C位讓給不怎麼說相聲的馮鞏?德雲社的功勞
    在這個作品中郭德綱說過一個段子,說是當年參加相聲大賽,他在後臺評委休息室門外透過門縫看到了裡面的幾位評委先是對著罵起來了,然後又打起來了。,也不是除了德雲社之外最紅的相聲社團青曲社的班主苗阜,而是很多年都不怎麼說相聲的馮鞏。
  • 德雲社搞團建,郭德綱論雅俗:我們的相聲通俗卻不庸俗
    在團建結束的時候,于謙、郭德綱兩位大佬也寫了一個詞。于謙寫的是「戲子」。于謙認為這個詞是對相聲演員的蔑稱,並提醒在坐的各位相聲演員,要好好說聲,不要被別人說成是「戲子」。郭德綱寫的則是「雅俗」兩個字。郭德綱說:人們為了貶低相聲藝人,就偏偏會說,他們這玩意兒很俗。郭德綱還接著說: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很俗,但我們是通俗,我們不是庸俗。郭德綱還對徒弟們說,外行怎麼說是他們的事,但咱們心裡要有數。
  • 姜昆同郭德綱在相聲的世界裡,誰更勝一籌呢?
    相聲是一種民間說唱曲藝。以說、學、逗、唱為主,從第一個說相聲的藝人張三祿算起(道光、鹹豐年間人,具體年月日不詳,被公認為「第一個說相聲的人」),至今發展已近200年。可以說,凡是能聽懂中國話的人,都能夠聽懂相聲。
  • 姜昆生吃未洗青菜走紅,郭德綱再次神預言,跟相聲裡的于謙一樣
    姜昆無意中幹的一件事,竟然跟郭德綱相聲裡的一個情節完全一樣,郭德綱又神預言了一把,讓人感嘆藝術果然是來源於生活,真是太歡樂了。在郭德綱的相聲裡,有一個經典的段子是說于謙老師的,說于謙老師有一個寵物樂園叫做天打雷劈寵物樂園,裡面不但養了很多小動物,還種了很多的新鮮蔬菜。郭德綱說于謙老師他們從來不吃外面的蔬菜,農藥超標,只吃自己家地裡面出產的黃瓜之類的青菜。
  • 假如姜昆和郭德綱合作,好處多,必將帶領相聲走向國際化
    姜昆郭德綱李金鬥昔日握手姜昆在已故著名主持人趙忠祥的《老趙會客廳》中曾經坦白說:相聲出現了危機,他擔憂相聲的未來但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設姜昆和郭德綱一起創作相聲,會發生什麼情況?一、相聲界空前團結現在的相聲界門派林立、除了有姜昆派和郭德綱派還有著名的楊議派、苗圃派等等。可以說如果郭德綱肯和姜昆合作那麼就會帶動其他派系一起加入。這樣的話就會使所有的相聲團體聯合起來,採百家之長,取長補短,共同創作出大量經典的相聲段子。
  • 論相聲表演人氣,姜昆比不上郭德綱苗阜,但論書法水平他遠超二人
    郭德綱、姜昆和苗阜三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這一次暫且不說,個人的相聲水平也放下不論,這一回專門說說他們的書法水平。論如今的相聲表演,姜昆的人氣在郭德綱和苗阜之下,但如果說書法水平,他卻是在兩人之上的。三人比較書法能力的話,姜昆第一,郭德綱第二,苗阜第三。姜昆書法受父親影響先說姜昆。
  • 姜昆從群眾中來容易,又有幾個郭德綱能到群眾中去
    姜昆是清楚新式相聲的出路的,知道相聲的未來在於創新和與時俱進而不是每個人都說著祖傳的段子和倫理梗。這是姜昆對相聲最大的貢獻。他去東北表演,發現東北群眾說一個叫趙本山的更搞笑,於是他立馬去找了趙本山,發掘了趙本山的同時和趙本山討論相聲/二人轉如何走向高雅。但是姜昆有很嚴重的弊病——創作能力走下坡路了。他雖然懂相聲的出路,但是他扛不起這個大梁。
  •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演員演小品,也就只有侯耀文等了了幾人,馮鞏表演相聲劇(可看作小品),也是在2007年前後,按理說,這時候的相聲已經紅火了。網絡上的專家們倒是有理有據,把時間定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中期,隨後說一堆相聲振興的臭話,說到底沒說出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