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我這個公眾號,開了也有好幾年了,一直廣受家人朋友的批評:更新太慢,內容太偏,沒人願意看。微笑。以前一直不當回事。總覺得這些文字只是為了給一個大城市的小人物,我,建構起一個和自己對話的空間。寫作之前的思緒經常非常混沌,經驗世界的諸多線索持續衝擊。我受制於一種想要釐清世界的衝動而提筆。然後,在一種流動的書寫當中,通常是反覆的回溯和校正當中,為經驗的現象闡釋一個回答,並進而建構起自己的身份認同。
這是一種個人的樂趣,但我又進而認識到他的局限。大概在兩年前,我放棄了建築設計師的工作,回到校園,開始自己的學術研究。從龐雜的經驗衝擊轉向海量的知識閱讀,我檢視自己曾經寫過的文字,雖然瑣碎又主觀,但因為他們發生在即時即地,而不可否認的建構起我在世界中的位置。但我的經驗實在是太狹小了。在每一個即時即地,還有那麼多種姿態,沒有被看見,這實在是一種遺憾。當我讀到阿爾都塞《相遇的哲學》,他說物質就是一切,而世界是在物質的偶然相遇中形成的。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偶然性,沒有固定的起源,也沒有必然的結局,而相遇是讓一切發生的原因。
這真是我最近讀到最美的闡釋,並促使我愈發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我想到對話,代替寫作的可能。《十三邀》那樣的敘述方式是比較令人受益的:比起寫作的單向輸出,對話當中的信息是一個流動的,且不斷被修正的狀態。但對話是有前提的,如果雙方的話域互相隔離,對話就難以流動呈現出美感。但如果達成連接,一種多元的,參與的,知識生產應該會讓對話變成可觀賞,且更為有效的傳播。但如何讓對話變得有趣也是值得雙方探索的問題。
進入正題
我想開啟一個對話系列欄目,取名『偷窺聊天室』。聊天室應該是一個網絡時代的用語,專指在線交談。儘管沒有實質的空間,但我們與人的交流確實越來越多地轉移到了社交軟體的虛擬陣地,進而塑造為日常生活的慣習。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利用這個工具,通過打字,重新呈現一種可能不是新的,但是有趣的寫作方式。他和訪談不同,是一種互動交鋒的雙向寫作。另外,我們其實很容易的把微信裡面與不同對象聊天的窗口理解為一個個房間,而且極具隱私性。可能只是很自然的和某人對答,但文字留下了證據,留給錯位了時空坐標的第三視角一種可能,點開他,觀看他,審查他。
翻看他人聊天記錄是一種為人不齒的當代行為,但行為的過程又確實充滿了約定俗成般的僭越,不安,和僥倖。我們把偷窺理解為一種觀看的形式。他試圖連接自我審查而保留文字的私密感呈現。每一篇文字在兩個人的聊天中打字書寫。它可以在QQ,微信,WhatsApp,Facebook,或者任何的奇異聊天軟體平臺。我們倡導日常化的文本敘述,比如今天吃了什麼,去哪裡玩,但他更期待日常中呈現出的某種驚訝,歧異,痛感。以點對點的方式逐步連接,逐漸呈現萬花筒般的異質,多元。最終,塑造公共生活仍然是我們渴望達成的空間目的,但不是尋求共識,而是一種差異共生的完整呈現。
如何參與
1. 你可以向我們投稿。選擇你覺得有趣的,有料的聊天記錄,長短不限,將其截圖,發送到我們的郵箱caocaoji@126.com,成為『偷窺聊天室』的聊天檔案,我們將篩選發表。
2. 你可以和草草集對話。添加微信號xuexuan1991或者alven0527,我們一個在北京時間(GMT+8),一個在洛杉磯時間(GMT-7),連接成功,即可開啟我們的『偷窺聊天室』。我們將通過提問,回答,協商,闡釋等多元敘事方式,就某一話題,共同書寫一段實驗文學。我們的聊天內容將被記錄和保存下來。
3. 草草集也會去主動在線尋訪一些可愛的人。他們經常腦洞大開,隨口奇聞異事,書寫別樣的個人觀點。
最終,我們將在草草集定期發布,通過公眾號這個窗口,點開他,一窺這些隱秘的聊天室故事。
註: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我們將會對聊天記錄的頭像,名字統一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