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人愛看戲!

2021-02-22 大荔之窗網

點擊「大荔城市通」關注我們

-合作推廣(0913-3619111)-

【李世居】我是愛戲的發燒友,這幾年跟上縣劇團沒少跑,什麼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蘇州崑山大劇院、石家莊劇院都去演出過,儘管現在的年輕人不愛看秦腔,而像我這一代的人對戲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雖然說唱不了,只能跟上哼,但熱的程度不亞於咥碗羊肉泡,每天晚上9點,只要沒其它要緊事,都會雷打不動的看陝西電視臺五套的"秦之聲",有時老婆總會問我,你天天晚上把住電視看秦腔,過來過去都是那麼幾段,都能背熟了,煩不煩呀。真的,不煩,有天,和朋友去黃河灘,沒想到朋友更是愛聽戲,一路上我們都是收音機唱,咱跟上哼,陶醉其中。

"祖籍陝西韓城縣,杏花村中有家園……",在有著"八百裡秦川吼秦腔"之說的農村,到處都能聽見群眾"吼秦腔",尤其是到了咱大荔縣的農村,時而都能聽到流曳著秦腔的旋律,聽秦腔、吼秦腔成了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樂事,逢年過節、結婚嫁女、老人過壽、啥事都有秦腔助興,走在路上,你聽那村上的高音喇叭播放的都是高昂秦腔,拉車的、趕路的、幹活的、閒了、乏了、困了、心情美了,一聲秦腔吼得暢快淋漓。

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群眾文化娛樂普遍角角落落,如今你走在大荔縣農村,幾乎村村都有"自樂班""民樂園""老年樂"等業餘文化組織,只要鑼鼓響起、板胡一拉,那一聲高亢的唱腔吼起,就會吸引四面八方看戲的群眾, 你看那,老漢老婆坐上架子車、扛上板凳忙乎乎趕著去看戲,你在往上一瞅,那房上、樹上、牆頭上到處都是攢動的人頭、聚精會神的看演出、仔細的品味,戲唱到高潮時,精彩處,聽的人時而笑的直不起腰,時而眼淚譁譁,當看到奸賊害忠良的情節時,有些戲迷竟然忘了是在看戲,生氣地拿上西瓜皮往臺上扔。喜、怒、哀、樂、悲、愁、歡、笑時而忽現於情和顏,這就是"圖了個美、聽得滋潤"。最熱的秦腔迷,我是見過的,那年,有位秦腔"發燒友"的父親過世,哭的悽悽慘慘,當晚上的自樂班的板胡一響,這夥計一把把眼淚搽幹,一出 "祭靈"為他過世的父親在吼上一遍。

在農村,有不少的秦腔熱家,常常為看戲、品味那個名家唱得好,爭得面紅耳赤,記得咱大荔縣在80年代剛剛恢復唱傳統戲的時候,就有位70多歲老先生、"真真的"戲劇愛好者,就為 "周仁回府"中的唱腔而和人爭得面紅耳赤,一個說你看那李愛琴的"周仁回府"唱腔美的滋潤、一個說任哲中老先生唱腔中的"嗯"的鼻音確有特色,越聽越愛聽,後來,人們也摸著他倆的"毛病",你只要說他崇拜的誰唱得好、拖腔好,這下就成了知音,只要說得來、諞的去,連小酒他都給你管了;最有意思的是,聽朋友講有個"突出"的鐵桿戲迷,從渭南開車拉上朋友到合陽縣看名家唱戲,剛到金水溝,談論起陝西戲曲研究院某個名家的演技,倆人說的不投機,一個說好、一個說不行,當下,司機臉一變,把車一停,把朋友趕下車,哭笑不得,而自己大搖大擺開車進了城看了戲,成為當地的笑談,後來倆人再見面後,都覺得實在為看戲而鬧紅臉不好意思,進的飯店,一個雜盤、一壺"馬拉車",不好意思道了歉。我曾見過有些戲迷熱家,既不能唱戲、又不能拉胡琴,對唱戲啥也不懂,而熱的叫人難以置信,記得1975年的時候,我在跟隨自樂班唱戲時,幾次都碰見大荔縣埝橋鄉同提村的一位60多的老漢,每次村子的紅白大事、誰人家過壽請自樂班唱戲,都有他的身影,戲還未開演之前,他就忙著點汽燈【那時農村的電燈還沒有全普及,電壓低、沒有汽燈光線好】給樂隊掛鈎鑼、擺凳子,又是東跑西跑忙著給樂隊和演員倒茶遞煙,戲開後,他有幫拉大幕,維持秩序把他忙得不亦樂和,一個晚上沒有見他唱一段,後來一打聽,才知道碰上真正的熱家,這老漢平時沒事,不抽菸不喝酒,就是個"愛"戲,跟上自樂班串場子,圖個熱鬧,圖個一樂,總比打牌喝酒強的多,林林總總,可見秦川秦人愛秦腔名不虛傳。

如今,在農村,逢年過節、哪家婚喪嫁娶、都少不了叫上臺大戲或自樂班"吼上"半天,讓喜事增添熱鬧氣氛、喜上加喜;過喪事唱戲給逝去的送去寄託悼念。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農村文化生活、文明建設有有了顯著提高、文藝團體深入農村唱唱大戲已成為宣傳黨的政策、加深黨群關係魚水情的紐帶,給農村戲迷送去歡樂,用演戲"高臺教化",以戲中的"樣"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從戲中的"賢良、報國、奸詐、經驗、教訓"吸取養分、以戲育人,和諧家園,報效國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勇於貢獻的人。

相關焦點

  • 【吃在大荔·餐飲人生】大荔吳兢先生的水果宴席
    他製作的美味菜餚讓人食之有成仙之感,聞之有飄飄之態,觀之有深愛之心,不俗不村,清雅新穎,每一道菜他都可以講一段優美的故事。每每自比為阿衡賢相,雖不能報國於朝堂,卻冀以佳餚強體於國人。這一日,吳兢把多年所悟並結合大荔的四季不斷的水果製作成水果宴席。邀省城專家教授,本地士紳名流齊聚「潤鴻大廈」宴會廳。一時間潤鴻大廈二樓宴會廳高朋雲集暢談,英才執手恨晚。
  • 河圖洛書出大荔
    天物弄人,同在黃河流域卻有兩條洛河的注入,上遊的北洛河發源陝北定邊、西北而東南蜿蜒曲流680公裡,在大荔三河口先注渭河後匯黃河懷抱。北洛河流走的是水積澱的是文化,人文如軒轅黃帝、字聖倉頡,地理如橋山、黑峽谷,人類文明足跡密密實實網狀呈現。下遊的南洛河源出陝南洛南、西南而東北進河南全長467公裡,在偃師納伊河後於鞏義北入黃河。
  • 【陝西美食】大荔九品十三花
    大荔古稱「同州」,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是「天下第一倉」豐圖義倉所建地。有充足的糧食便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美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美食養成了我們胃的飲食習慣,隨著年齡的增大,對家鄉美食的偏好越來越強烈。「九品十三花」是陝西東府宴席大菜一絕,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 大荔名菜:「水磨絲」
    大荔古稱「同州」,位於黃河、渭河、洛河三河匯流之地,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三河匯流,不僅衝刷出了廣袤無垠的大平原,也孕育出了獨具一方特色的飲食文化,「水磨絲」就是大荔頗負盛名的傳統名菜。
  • 【微觀大荔】水利部移民局局長唐傳利一行來大荔調研移民後期扶持工作
    水利部移民局局長唐傳利一行來大荔調研移民後期扶持工作(李世居 田建榮)         10月13日下午,水利部移民局局長唐傳利一行來大荔調研移民後期扶持工作,唐傳利一行先後調研了平羅村現代化設施農業、嚴通村美麗庫區及規範化管理、安仁萬畝有機冬棗園移民產業示範區、趙渡鎮大慶關澇池建設情況和福佑古寨「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情況。
  • 大荔的「滿漢全席」——「九品十三花」
    「九品十三花」源遠流長,它的源地是來自文化底蘊深厚的兩宜鎮高明,流行在大荔民間的請客吃席,到了90年代,黃河賓館、一家春酒樓最早把高明原生態「九碗十三花」引進大荔縣城餐桌。記得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初,縣上有個接待活動,黃河賓館特意請來高明鎮的老廚師,讓九碗十三花第一次在大荔城亮相,讓食客嘗到具有農村大眾特色又不失大雅的美味。
  • 大荔走出的實力派書畫家:張東進把山水畫寫意的淋漓盡致
    東進先生的作品,始終把「水光漣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竹外桃花兩三隻」「春江水暖鴨先知」,「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情畫意寫意在作品中,讓人叫絕。      東晉小我一歲,號小樓居士,大荔兩宜鎮人,我和他認識已經近40多年,記得70年代那時候,我們都在百貨公司幹著臨時工,我照相、他寫字畫畫,在當年解決不了轉正問題的情境下,商業局領導有一條原則,不管怎樣,不放我倆離開,也好,當了17年的臨時工,從此也成了要好的朋友,奔波在商業系統的宣傳事業中。
  • 電影《家在黃河邊》在陝西渭南大荔開拍
    開機儀式現場 攝影 吳宇婷  國際在線陝西報導(吳宇婷):8月26日,由大荔  電影《家在黃河邊》是在《黃河入海流》電影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述大荔深刻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度挖掘大荔黃河文化和黃河故事的又一電影作品。電影《家在黃河邊》旨在全面展示大荔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和非遺文化,塑造大荔城市新形象。
  • 唱過戲的父親和愛看戲的我
    我跟著他看戲,一場一場又一場。那時候我不懂戲,現在慢慢懂了,也同時懂得了父愛,很多東西卻回不去了。父親生了四個孩子,不知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愛戲。父親愛看,也會唱,很多年以前,父親年輕的時候,我們那兒幾乎村村有劇團。我記得,父親飾演《二進宮》裡的老楊波,他生性溫吞,沒啥激情。他也在樂隊裡打小鑼。
  • 聽說大荔師範學校撤併了,我癱坐在沙發上,心禁不住悲涼起來
    原題:嬗變中的大荔師範作者:鄭敏聽說陝西省大荔師範學校一一我的母校撤併了,我被同事們戲稱的「虎軀」微微一震,繼而癱坐在那鬆軟的沙發上,如同一棟大樓轟然倒塌,頭腦中塵土飛揚;如同一頭精神上被徹底擊垮的耕牛,一時間腦子一片空白,只剩下那不知伸向何方的硬梆梆的四肢。
  • 電影《家在黃河邊》開機 聚焦父子兩代人種植大荔冬棗故事
    8月26日,由大荔縣委、縣政府,西安視變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在兩宜鎮舉行開機儀式。電影《家在黃河邊》總製片人史佳,大荔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守印,兩宜鎮黨委書記劉學勇,兩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碧舟,電影出品人胡蝶,以及演員蘇國濤、梁麗、陳欣、王子伊、潘若瑤等參加了此次開機儀式。
  • 許昌愛看戲的朋友,可以來這裡看戲了!
    戲曲年底大狂歡,喜愛看戲的朋友們,邀請您的親朋好友來梨園閣看戲吧!梨園閣劇場為您展示戲曲魅力、傳承戲曲文化、發展戲曲藝術、建設戲曲精神文明力量!4.送環環自由身另選佳婿5.香魂塘月朦朧6.娘的話讓環環又驚又喜7.聽罷奶奶說紅燈8.春風吹得人心醉
  • 大荔公交最新線路圖,附首末班時間、支付方式及外來車輛充電服務...
    ,對於有車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交通還比較便利,但對於沒車的人,或者出遠門、來往高鐵站、汽車站,感覺還不太方便,其實大荔城區公交運行至今已21年,從以前的燃油車、燃氣車,到如今,四條城市線路、四十餘輛營運車輛,所有車輛已升級為節能環保綠色出行的新能源純電動空調車。
  • 【大荔詩詞】李淑慎:在河堤
    作者簡介:李淑慎,七零後,大荔縣韋林鎮人,文學愛好者,作品散見網絡公眾平臺,2015大荔縣馬拉松徵文獲優秀獎,有詩詞散文收錄《詩詠大荔》《沙苑》。
  • 大荔「黃花姐」直播帶貨助農增收
    「我們大荔的黃花菜針長、色佳、肉厚、味香、品質好、營養價值高,鮮菜、乾菜都可以食用,尤其是乾菜,泡發以後的湯汁也是有大用處的……」7月8日,在大荔縣蘇村鎮三裡村電商服務站裡,人稱「黃花姐」的李玉婷與她的團隊正在向屏幕另一端的網友直播介紹大荔黃花菜。
  • 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正式揭牌 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
    渭南日報 記者 單江鵬7月28日,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電影《家在黃河邊》正式啟動,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等專家學者雲集大荔,圍繞「弘揚黃河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據了解,陝西大荔黃河影視文創基地將依託大荔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整合大荔黃河、沙漠、溼地、農耕等文化元素,提供影視文化創作、拍攝、製作、服務、培訓等服務。作為省電影家協會電影拍攝基地,吸引更多影視劇組前來選景拍攝,更多影視機構、文創企業、名人工作室入駐,另外,基地還將通過舉辦各類影視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助力大荔打造「黃河文化先導區」。
  • 黃河大荔段部分河面封凍 流凌密度超30%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連日來,陝西迎來寒潮天氣,黃河大荔段最低溫度降至-13℃左右,流凌密度超過30%。當地水利部門加強監測,謹防冰凌雍塞。1月7日,陝西大荔黃河岸邊寒風凜冽,放眼望去,岸邊部分河面已經封凍,河道中一大片一大片形狀各異的冰凌順流而下,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白蓮花」。從空中俯瞰,大塊冰凌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與如墨蒼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冰水相融、水天一色的壯麗畫卷。 據了解,由於連日來氣溫較低,黃河大荔段流凌密度已達30%~35%,如果持續低溫,有可能發生冰凌雍塞。
  • 【大荔文學·散文·賀西泉】父親的身世
    早亡,有無後人,也沒人知道。她和她的母親一樣,也是李家一個連影子都沒留下的人。印姐只是聽母親說為弟弟生過大姐的氣,我父親小時給大姐家割過草,沒鞋穿,兩腳被刺蒺藜扎得稀爛,跳著腳割草,回到家裡才能挑刺。我生不起大姑的氣了,不是事已隔世,我想,大姑怕也是難以自顧的日子吧。二姑也沒留下名字,嫁到鄰近村子,全家先是移民到寧夏,生有四女,後回遷到富平何地,不詳。印姐聽說二姑和大女兒品已死去多年。
  • 黃河題材電影《家在黃河邊》開機 聚焦父子兩代人種植大荔冬棗故事
    8月26日,由大荔縣委、縣政府,西安視變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在兩宜鎮舉行開機儀式。電影《家在黃河邊》總製片人史佳,大荔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守印,兩宜鎮黨委書記劉學勇,兩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碧舟,電影出品人胡蝶,以及演員蘇國濤、梁麗、陳欣、王子伊、潘若瑤等參加了此次開機儀式。
  • 【視頻】這個大荔人在東莞現場銷毀價值146萬9000餘雙劣質鞋!
    達摩武者品牌創始人趙振鵬先生,陝西大荔兩宜鎮人。大荔體驗店地址:大荔東府廣場西十字口向北華都紅木巷內,電話:13572392150 本次銷毀的9000餘雙品牌運動鞋,都是熱賣款,試做的100雙都通過了審核,在之後的批量生產中卻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