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

2021-01-16 阿力閒談

千百年來,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然現在很多民俗俗語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有一部分還保留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正月佔歲」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

許多地方農村仍保留著「正月佔歲」的習俗,具體而言,就是以月初至正月初八這幾天的天氣狀況來判斷新年伊始的莊稼收成如何,如果這幾天是大晴天,那麼新年伊始就是風調雨順,但如果這幾天天氣不好,又會發生災荒。

雞犬豬羊牛馬,其實都是老鄉們稱之為六畜,早在遠古時代,先民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後挑選了雞、狗、豬、羊、牛、馬,經過馴化,便成為現在的家畜。鄉下諺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就是根據這六種家畜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進行排序,並得出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正月初三是豬日,以此類推,正月初六是馬日。

國之重器之二,無論以前還是現在,雞、狗都是鄉下常見的家畜,之所以會把雞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公雞有「晨露」的習慣,每當太陽升起來,公雞就會高聲提醒人們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新的一天已經來臨,所以人們就把「晨露」定為「晨露」,並且在鄉下有「晨露不能殺雞」的講究。

那麼,為何會有這種結果呢?因為傳說女媧在造人之前,就分別造出了上面所說的這六種動物,所以古代將這六種動物稱為畜日。

另外,古代農村在「畜日」時也有相應的習俗,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

農曆初一的時候是人們吃不到雞的日子,而這天只能說些吉利的話。另外,許多地方在這一天不能掃地,不能動刀子,不能洗衣服,甚至不能倒廁所,總之,要讓家裡那些常用物品好好休息。

還有就是三豬四羊,在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春節後養一、兩隻豬,等到進入臘月以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豬肉不僅可以供自己的家人吃,人們還會賣掉部分豬肉來貼補家用,所以豬排第三。與豬相比,養羊的農民要少得多,因此,羊排在豬之後,是正月初四的羊日。

再來看看五牛六馬,在過去用牛耕人種田的年代,牛和馬可說是農民的好幫手,農民用牛和馬種田更好。看這兒,也許會有人問,為什麼牛和馬對農民的幫助那麼大,卻排在第五和第六位,這是因為月初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農村有月初五送窮神的說法,所以人們把月初五定為牛日,就足以說明牛的重要性了。把臘月初六定為除夕,因為臘月初六是一個家家戶戶把臘月初一到臘月初五的垃圾扔掉,擺脫貧困的重要日子,因此,把馬日定為除夕,是一個很好的祝願。

相關焦點

  • 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有啥說法?
    文/一度歷史觀V據宋高承的《紀原·天生地植·人日》中記載:「東方朔《佔書》曰: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侯,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
  • 提醒大夥:「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數字之外蘊含深意
    作為一種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經驗之談,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雖然看上去有一點晦澀難懂,但是卻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第一、 頭雞二狗要想知道「頭雞二狗」的寓意,就應該先了解一下雞日和狗日,「雞日」指的是大年初一這一天。在古人的心目中,雞的作用就是司晨報曉,實際上雞還有「五德之禽」的譽稱,這一點被記錄在《韓詩外傳》之中。
  • ​老祖宗的智慧:「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智慧高
    老祖宗的智慧:「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什麼意思呢?
  • 今年是寡年,老農說今年是「四分甲田,五牛六馬」,這話啥意思呢?
    要說這個農村的俗語,那是在農村裡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畢竟在歷經了那麼多年以後,農村的俗語依然是傳承至今,畢竟作為俗語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就像以前的時候農民耕種都是需要俗語作為參考,有的俗語都是一些老一輩的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也是和農村的黃曆有著相同之處,像有的景象也是農民通過俗語來傳達給更多的人
  • 正月初一是雞日,老話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一家的院子裡都會養幾隻雞,在吃不起肉的年代,雞蛋就成為農村人眼中最有營養的食品。農村人常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這句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雞是頭呢?為什麼有「頭雞二犬」的說法?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你注意過嗎?
    就比如老一輩人說的「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注意過呢?                                      豬草包                                    中國古代有六畜的說法,指的是雞、犬、豬、羊、牛、馬。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就比如這句俗語「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打轉轉」,這句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蘊涵其中?且聽我一一道來。豬草包牲畜豬,在生活中是常見之物,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頭,在古代也是最先馴養的六畜之一,早在遠古時期,古人根據生活所需和動物的認知,先後選擇了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馴化,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現在的家畜。
  • 農村俗語「家有三喜出能人,宅有四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喜出能忍,宅有四實人富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丨農家養了羊,多出三月糧,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要結合環境和實際情況,才能正確的去理解和詮釋它。從表面來看,農村俗語「農家養了羊,多出三月糧」的意思是:農家養了羊,就能多出三個月的糧食。實際上,以前農民是非常缺糧食的。農民以種植為主,不能外出經商或打工,所以缺少經濟來源。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
    導讀:今日小寒,俗語「小寒寒,六畜安」,啥意思?六畜指哪些?一年最冷的日子到來了,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我們也要準備從二九天迎接三九天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天寒地凍的時節要到來了,我們要做好對身體的防寒保暖。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你懂嗎
    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你懂嗎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很多人對自己的生肖緘口不言,尤其是男女對一些自己覺得不好的生肖更是如此。但是大多數人並不忌諱這些,只是從農村出來的很多人受家中老人的影響,對這些頗為相信,從而更是頗為忌諱。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是什麼意思呢?說得有道理嗎?記得小時候爺爺就教給我「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等十二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是什麼,那時候就覺得屬相好神奇。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屬雞,女怕戴帽屬羊」又是什麼意思呢?「男怕穿靴屬雞」的意思。這句俗語說的是兩個事情,一個是男人怕穿靴,一個是屬雞的男人好不好。這裡的穿靴說的不是普通人穿靴子,而是有更隱喻的意思。一般男人得病之後,尤其是一些不好治的疾病,比如說腎臟等的疾病,到了後期腳很容易發生浮腫的現象。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經常能見到養殖牲畜的農家,像是養點雞鴨鵝,或者貓貓狗狗之類。農民養雞,主要是為了收雞蛋,農民養狗,主要是用在看家護院。現在因為環保的要求高了,所以養豬的少了許多。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是村民最美好的期盼,在過大年的時候,還經常喜愛在水缸上面用紅紙寫上清水滿缸,在豬圈、雞窩等地方貼上六畜興旺,或者是牛羊滿圈,這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的期望,對於六畜來源久長,這種概念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別指的是:牛、馬、羊、豬、狗、雞,這也側面的說明了馴養家畜的悠久歷史,這些原本都是野生動物的六畜,被馴化之後成為了家庭常見之物
  • 農村老人說明年是「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是啥意思?
    這一年馬上就要過去,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隨著新一年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新一年的消息也越來越多。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這是什麼意思呢?農村老人所說的「羊產五羔,雞生七蛋,狗育八崽」這句俗語是來自於《灶馬頭》。過去人們用天幹地支紀日法來記錄時間,天幹地支紀日法是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結合在一起後的產物。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結婚的習俗也有關於結婚日子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呢?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結婚的時日安排也是有很大講究的,其中就有三六月不宜結婚的說法。這種說法有多種的原因所致,並不單單只是傳統,其實還跟實際情況相結合,所以說這種說法其實也並非是純粹的mi信。也是有一些道理存在的,為什麼說三六月不能結婚呢?首先來說一下三月。
  • 農村俗語「三不豪四不富,五不娶六不嫁」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的民間文化成長於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受眾之廣,風格之鮮明,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特別是民間的俗語文化,更是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同,並且在時代的延續中,不斷的融入時代特色文化的元素。我想這也是俗語歷經千年不衰,並散發燦燦金光的原因吧。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