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
有這麼一個性價比「很低」的博物館
去過的人都吐槽
地方真小,票價真貴
但是!去過的人都對它讚不絕口!
博物館存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八音盒
人偶?
不不不,這是八音盒
小小的博物館只夠你參觀一個小時
卻能聽見各種八音盒清澈透亮的聲音
如果你想趁寒假去看看
那還不快來做功課!
《三字經》裡有這樣記載: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就是說這八種原料能製作所有的樂器。所說「八音盒」,這就是一個既形象而又極富色彩的定義了。意思是這個盒子裡包括了所有樂器的聲音。
金,古代稱銅為金,指鉦、鍾、鎛一類打擊樂器。比如編鐘。
石,指石磬一類樂器。一般用石、玉製成,比如編磬。
土,是指缶、壎一類樂器。用陶土製成的樂器。
革,是指用野獸或家畜皮革製成的鼓類樂器。
絲,是指弦樂器。如琴、瑟、箏、琵琶等。因其弦多以絲為之。
木,是指木製類樂器,如拀、木魚、梆子等
匏,是指笙、簧一類樂器。匏是葫蘆科植物的果實,曬乾後作為笙、簧的墊子,可發出共鳴。
竹,是指由竹子製成的簫、笛、竽、築、籥、笳類樂器。
想知道有著千年傳統的民族樂器演奏起來會是多麼震撼嗎?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是由蘇州市和高新區共同成立的職業樂團,為市級公益性文藝團體。樂團由曾經十三次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指揮的著名國家一級指揮彭家鵬任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朱昌耀任藝術指導。由蘇州文聯名譽主席、國家一級藝術監督成從武任總經理。樂團聘請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曲家趙季平,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著名作曲家劉錫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榮譽會長、著名作曲家顧冠仁,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書偉任藝術顧問。樂團擁有演奏員九十餘人,由海內外知名演奏家及中央、中國、上海等十大音樂學院的優秀畢業生組成。
樂團以建設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為己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傳承和弘揚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積極向人民大眾推廣中國民族音樂;樂團繼承和發展蘇州、江南民間音樂,努力挖掘、整理和排演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江南民間音樂,對海內外優秀作曲家創作的具有江南風格特點的優秀作品給予大力支持,以促進具有江南風格及江南絲竹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藝術的全面發展;樂團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擴大樂團的影響力,積極開展國內外民族音樂文化交流,參加國內外賽事和重要交流演出,向世界弘揚、推廣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和蘇州、江南地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
樂團堅持通過長期刻苦的磨礪,打造具有良好藝術修養、優秀表演能力的人才高地,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民族音樂當代氣質和國際表達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具有蘇州品質、江南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音樂品牌。樂團將陸續邀請國內外最優秀的演奏家、指揮家和作曲家加盟,精誠合作,把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精髓用交響化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同時與時俱進、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為把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優秀樂團而不懈努力!
彭家鵬
國家一級指揮,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國家四個一批人才。1996年在荷蘭成為獲得第35屆國際康德拉申指揮大師班獎的亞洲唯一的青年指揮家。2003年榮獲「中國金唱片指揮特別獎」,2004年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他積極倡導中國民族管弦樂作品交響性和中國當代民族樂團交響化的探索與實踐,開創中國內地民族音樂「音樂季」制度的先河。他曾連續13年在世界音樂聖殿—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指揮「中國新春民族音樂會」,轟動歐洲及國際樂壇。他對各種音樂風格的駕馭能力和指揮才華、對中外音樂的獨特詮釋和深刻理解,得到了國際音樂界的廣泛好評,媒體將他的音樂處理與卡拉揚相媲美,被譽為「兼有小澤徵爾和穆蒂的指揮風範」,「有著非常不凡的才華、高度的敏銳和細膩的樂感,這使他的指揮藝術臻於完美」,是「讓中國民族音樂奏響世界舞臺的傑出指揮家」。
朱昌耀
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二胡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江蘇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現為江蘇省演藝集團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朱昌耀創作的《江南春色》、《蘇南小曲》等作品是二胡界公認的優秀二胡作品,《歡慶鑼鼓》獲得由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二等獎。1982年獲「全國民族器樂獨奏比賽」優秀表演獎(二胡第一名),199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2015年獲紫金文化獎章。他創作的二胡協奏曲、二胡獨奏曲等眾多作品分別獲得過國家重大獎項。朱昌耀還曾多次赴歐美、東南亞等地區訪問演出,獲得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稱讚,被譽為「如杯中醇酒,滿而不溢」,「弓弓訴人意,弦弦道世情」,「世界一流的弦樂演奏家」,「人間國寶」。
此次音樂會主題名為《未來的希望》,音樂會選取趙季平、葉小綱等中國著名作曲家的優秀作品,首次委約著名作曲家劉錫津先生創作的《姑蘇印象》、朱昌耀先生編配的崑曲與民族管弦樂《牡丹亭·遊園》都為第一次上演。同時,音樂會將特邀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崑曲表演藝術家王芳及琵琶演奏家江洋共同擔任表演嘉賓。音樂會整體風格獨特,民族氣息濃鬱,是一場傳統經典與時代風尚完美融合的演出。
《慶典序曲》
曲:趙季平
樂曲以熱烈快速的跑句和嗩吶、鑼鼓的齊鳴,構畫出一幅節日慶典的場面,樂曲的對比中段,則以如歌的慢板展現出一派盛世祥和的氣氛。再現段將喜慶的節日氣氛推向高潮,在歡騰激昂的情緒中結束全曲。作品問世將近30年,已為觀眾耳熟能詳,各大樂團上演率最高的民族管弦樂作品之一。
《瑤族舞曲》
曲:劉鐵山、茅沅
改編:彭修文
樂曲採用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為素材,運用管弦樂的技法創作而成。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生動地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情貌。經民族音樂家彭修文以豐富的想像力及表現手法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更具時代特徵。
崑曲與民族管弦樂《牡丹亭·遊園》(世界首演)
編配:朱昌耀
演唱:王芳(特邀表演)
樂曲選自湯顯祖崑劇《牡丹亭》一折「遊園」中的杜麗娘的經典唱段:「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加之民族管弦樂的的編配,使樂曲更為豐富,更加可聽。
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曲: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
琵琶:江洋(特邀表演)
根據蒙古族孩子玉榮和龍梅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動人事跡,摘用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題歌的曲調片斷和阿拉騰奧勒所作的一支內蒙歌曲的曲調片斷作為音樂素材,全曲共分五個部分:1.草原放牧;2、與暴風雪搏鬥;3、在寒夜中前進;4.黨的關懷記心間;5、千萬朵紅花遍地開。是中西交化交融的作品之一。
《絲綢之路》
曲:姜瑩
樂曲是以西漢年代開闢的古絲綢之路為題材創作的民族管弦樂作品,既有幽幽懷古之情,更有著展望未來的寬廣胸懷,是一部聽之使人浮想聯翩、催人奮進的民族管弦樂力作。樂曲運用到了阿拉伯音階和固定節奏,借鑑了印度西塔爾琴的演奏法,富有鮮明的東方阿拉伯音樂風格,成為雅俗共賞的優秀作品。
《姑蘇印象》(世界首演·委約作品)
曲:劉錫津
詩人張繼的千古名篇《楓橋夜泊》使世界知道了名城姑蘇。今天,古老的蘇州城更是青春煥發,日新月異,在崛起的中華大地上,如燦爛的明珠,舉世矚目。樂曲以「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情懷,撫今追夕,感念日月滄桑,驚嘆姑蘇今日之輝煌,謳歌了充滿幸福感的蘇州人—吉祥美麗的家園。
《隨想曲》
曲:王丹紅
樂曲為祝賀澳門回歸十六周年創作的民族管弦樂組曲,全曲共為五個段落:1、教堂之光;2、葡萄牙節日;3、漁歌、4、憧憬;5、焰火。樂曲時而舒緩、時而活潑、時而緊張、時而激烈,充分運用各聲部樂器的音域空間及表現力度的對比,完美表現了澳門回歸祖國後中西多元文化和諧共融的景象。
二胡與樂隊
⑴ 《二泉映月》
曲:華彥鈞
編曲:朱昌耀
江蘇無錫惠山泉,人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描繪出一幅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樂曲的旋律柔中帶剛,抒發了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對飽嘗人間辛酸、痛苦和坎坷不平一生的感慨,及對故鄉山河的無限眷戀之情,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⑵ 《揚州小調》
江蘇民歌
編曲:朱昌耀
樂曲根據流傳很廣的江蘇民歌中兩首情歌《拔根蘆柴花》和《茉莉花》改編而成,以其高亢起伏和委婉優美的旋律音調和節奏對比及純樸濃鬱的山野風格和鄉土氣息,表現出水鄉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及其親切動聽的鄉音鄉情。
敘事曲《未來的希望》
曲:劉長遠
樂曲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而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敘事曲,全曲共為:1、晨曦;2戰爭;3、葬禮;4、為自由而戰;5、未來的希望。樂曲運用極為誇張的強弱對比、快慢對比的手法,充滿著戲劇性的衝擊力,給人帶以極大的觸動和震撼,引人入勝,彰顯出對辛亥革命的緬懷和對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