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梅勝 | 做創意菜,他很自信

2021-02-27 紅廚網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上周,第五屆全國分子廚藝烹飪大賽在廣州舉行,餘梅勝作為評委出席。

現場的餘梅勝,更多時候是沉吟不語,安靜地坐在評委席上,只是認真地觀看比賽中的選手和菜品。賽後,餘梅勝和紅廚網記者分享了對分子廚藝的看法:

「分子廚藝就像美食界裡的『巴黎時裝秀』,這個行業需要有這種表達方式。分子廚藝、傳統菜、創意菜,它們都是有存在的價值的。」

創意中國菜烹飪體系創始人

中國烹飪國家標準起草專家

明廚智造廚藝工作室創始人

旅澳中國烹飪大師

法國總統奶酪創意大師

澳大利亞TAFE學校客座教授

2005年,餘梅勝做的菜被認為「老了」,人們告訴做了一年酒店職業經理人的他,說他的菜品創新意識有些脫節了。

「什麼是新?」他問自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他,「你去看看一些烹飪雜誌,現在流行什麼」。

當時,已經入行21年的餘梅勝,走南闖北,川魯粵蘇菜、日料、西餐都做過,「看完那些雜誌後,我終於明白了一些事情。」餘梅勝說。

「中西混搭、中日混搭,這就叫做『融合』,中西方技法或食材的二次搭配、合理對接。」之後,餘梅勝買了當年的中囯烹飪雜誌回家研究。而後,在第二、第三年,出了國內第一本關於融合菜的烹飪書籍。

2006年,餘梅勝參加美國阿拉斯加三文魚比賽得了金獎,這讓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注意到了他。他與邢衛東、陳慶、郝文杰這三人一道,被邊疆譽為「餐飲界的『京城四少』」。

2007年,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投資人,在周遊列國嘗盡美食之後,想在國內開一家代表中國時尚的餐廳,於是他找到了餘梅勝師傅,在把自己的意向提出來後,雙方一拍即合。之後,梧桐餐廳開業了。

然而一開始,餐廳的營業並不盡人意,「開業時只有二十四道菜,在外人看來這個餐廳更像一個西式的酒吧,頭半年沒什麼人來」。

就在餘梅勝彷徨的時候,投資人堅定地說:「咱們定位是準的,咱也不差這點錢。」在眾人的堅持下,一年後,梧桐餐廳開始火起來,而這裡,也成為餘梅勝最早的創意菜研發基地。

2012年,當時已是創意中國菜先行者的餘梅勝,決定走出去,到國際舞臺上展示中餐。然而他在澳大利亞開的餐廳,以失敗告終。

當時,餘梅勝和合伙人花了5000萬人民幣,在澳大利亞開了一家十分豪華的餐廳,堪稱「金碧輝煌」,以致於人們不敢進去消費,最後餐廳倒閉了。

從這次經歷中,餘梅勝總結出一個結論——無論是中餐走出去,還是西餐走進來,都要解決一個問題——「讓人看得懂,吃得明白」。

他發現,國外餐飲品牌能紮根國內並成功的,主要是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品牌,「漢堡包、炸雞、披薩這種簡式的西餐,國人看得懂」。而國內品牌走出國外並被海外市場最早認可和接受的,是廣東的「飲茶」,也是因為外國人看得懂。

餘梅勝在澳大利亞呆了五年,他有一個好哥們,在澳大利亞創業了三次,幾種類型的餐廳都做過,致力於把中國最好的東西呈現出來,但最後都沒有做成。之後,這位好哥們花了兩萬多塊錢,重新接了一家西式的咖啡廳,沒有重新裝修,僅僅做了微調,且只做了20多個產品,當月就賺了,這也是因為「做了讓外國人看得懂的菜」。

「中國有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十分深奧,你怎麼和外國人去說明白?你說不明白,他弄不懂他就不會花錢去買。這就像在國內很多消費者不去米其林餐廳,不是因為吃不起,而是因為吃不懂」。

回國之後,餘梅勝繼續研究創意菜。在此期間,有人慕名找餘梅勝做了一份素食的菜單,之後,這份菜單被一位做素食的餐廳老闆看中,這位老闆便聘請餘梅勝來做菜品設計顧問。之後,餘梅勝便「需要不斷地有新東西丟給他」。

自此,一直研究創意菜的餘梅勝,便開多了一條跑道——植物性創意素食。

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許多人都過上了大魚大肉的日子;與此同時,人們的健康、周邊的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環境問題也無法再被忽視。

「素食」迎來了新機遇。但目前為止,素食對於相當多的消費者而言,依然在經歷一個認知上的考驗,如何度過這一層考驗、並且成為好吃的食物,是餘梅勝在思考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多的廚師即將拓展的領域。

餘梅勝首先要解決的,是好吃的問題。

目前,素食店的人均消費價格與葷菜的價格不相上下,而許多的素食味道並不美味,這就給了消費者一種心理落差,從而不願選擇素食餐廳就餐。

自接觸素食之後,餘梅勝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出更好吃的素食,他認為,熟悉的味道就是好吃的。例如糖醋排骨、紅燒肉、魚香肉絲,如能做出這些熟悉的味道,就容易被市場所接受。

其次,當人們開始喜歡素食,便要慢慢引導他們對素食的認知。

如今,許多的素食店都是用仿生肉做素肉、素雞等。餘梅勝計劃在培養了用戶對素食的喜愛之後,便將素肉都剔除掉,做植物性純素食,用水果蔬菜、三菇六耳、五穀豆類等加上人工的巧手搭配,做成不同的東西。比如猴頭菇做仿雞肉、香菇做素鱔魚等。

餘梅勝十分看好素食的發展:「素食是未來中國烹飪界發展空間最大的一個板塊,現在很多人還沒有關注到它。」

而做過川魯粵蘇菜、日料、西餐的餘梅勝,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我有轉換跑道的能力和信心,我已經有一套我的標尺」。

「當一位廚師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的層次和水平後,如何找到新的技法和調味來表現菜品的時代特點,突破自我已有的烹飪經驗,是多數廚師面臨的大問題。」餘梅勝認為,這就像藝術家們需要尋求新的表達方式,來表達對美的獨特感受。這種新的表達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一定要遵循原則。

「我的菜品是選用市場上容易找到、能駕馭的普通食材,再加上我對中國寫意畫和中國味道的理解去調製它、裝飾它、演繹它。」

從2006年開始到2010年,餘梅勝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做菜標尺——菜品設計的12個關鍵點。

第一層——菜品技術方面:香、味、養、質。

:突出食材本真之味。設計菜品時,保留主料本身獨有的本味;掌握烹調火候,這是食材的香氣得以釋放的保證。如煎烙餅時,烙餅剛出鍋時香氣是最濃鬱的。真正的好廚師,一定要讓食客感受到菜品最好而短暫的香氣。

:每一種食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款菜的味都有其靈魂,廚師對味的理解需要時間去積累,需要學習、實踐後去印證和領悟,從而得出規律性的東西。要確保食材味道的靈魂,必須「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有異使其去」。

而調味的原則,則分為以下四點:

大味必淡(越少放調料越能突出食材本真之味)

大味至真(追求食材本真自然之味)

大味少烹(越簡單的烹調方式,越能保留住食材本真自然之味)

大味至合(調料與食材要搭配合理才能詮釋出食材之美味)

:中國菜以味為中心,以養為目的。現代健康的飲食理念、中醫養生理論,成為菜品營養設計和食材營養搭配的理論基礎,其核心要求食材本身「綠色」。這方面的追求近乎苛刻,所有菜品都不加味精,絕大部分菜品都儘可能少油、少鹽、少澱粉,儘量使用純天然調味料。

:廚師應當為食客提供豐富的口感,使食客入口感到有層次的質感。在烹飪過程中,對立反差成為其基本搭配模式。如:軟配硬、酥配滑等。

第二層——菜品配飾方面:形、意、器、色。

:又分內形、外形。內形是指食材本身經刀工處理或後期烹調後表現出的形狀,好的形狀設計,可以更好地在表達食材質感的同時,保留其本味和均勻入味。

外形是指廚師在裝盤時,找到適合表現菜品特色的裝飾藝術形式,如:繪畫、插花、雕塑、盆景等。

菜品設計時,可從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汲取「留白」的意境,再與西方油畫色彩豐富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另外,強調盤子裡所有的東西要講究錯落有致、高低搭配,且選用的食材大多是要可食用的。

:將「如在眼前」的實境與「見於言外」的意境設計在菜裡。通過調味、烹製、盤飾來傳達菜品的內涵和我對美食的認知。在裝盤中,我以中國寫意畫的意境為基礎,運用虛實、遠近、高低等繪畫構圖的原則,並通過瓷器、書畫、和文化的三結合,使菜品整體達到一個空而不虛、實而不滿的境界。

:選擇有傳統文化品味的盛器作為菜品載體,如石器、陶器、瓷器、木器、竹器、金屬和玻璃。盛器一定要與餐廳的設計風格相互輝映,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菜品本身的氣質。

:整體顏色3種或4種,用色要簡潔,講究使用食材的原始色。菜的配色在設計之初,就要根據餐廳環境、食材色彩來定位好,該菜是選冷色還是暖色,從而進一步設計好一個主色調。只有這樣,菜品設計好後看起來才會「養眼」。

第三層——滿足顧客需求方面:溫、快、新、適口。

:適宜的溫度,保證了菜品應有的質感和香味,也保證了客人稍涼後入口的舒適。最適合的菜品上桌溫度:

一般冷菜(刺身除外)在20℃左右

熱菜必須保持60℃左右

半湯半菜應在70℃左右

湯菜、麵食和點心建議保持在80℃左右

:要能以快速生產為至上原則,設計的菜品要符合便於採購、便於加工、便於儲存、便於製作、便於出菜的原則。食材選擇上,我選的是普通市場上都能見到的大眾食材;食材初加工後,砧板會分量包裝儲存,打荷會將調味汁按標準調製,炒鍋會在烹飪過程中,全部按標準化流程快速、簡易操作。

:即新意。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於創新。如在食材的選擇和處理方式上、新型調味料的使用上、烹調手法的結合上,研發出既符合健康原則、又有良好口感、味道美妙的菜品。

適口:根據餐廳地理區域、市場定位來設計菜品。菜品設計要結合餐廳所在地的市場需求、口味特點,並且要適應並滿足當地客戶的消費需求。這要求產品在設計之初,就要對餐廳定位、服務風格、賣場格調來進行綜合考慮。如確定是面向大眾人群還是面向小眾人群。

餘梅勝認為,以這12個關鍵點為基礎,再加上自身的技術特長和對烹飪技術的偏好,才能設計出時尚、融合的創意中國菜。

最後,在和紅廚網記者說到「如今許多廚師都比較浮躁」時,餘梅勝說,浮躁是會有的,但如果你能克制浮躁,你會突破現在有更大的進步。而他,似乎就是一個知道自己的浮躁、看見自己的浮躁,也能克制自己的浮躁的人。

香脆的辣椒素肉鬆拼盤

<主料

素肉鬆60克。

<輔料

鮮紅辣椒、鮮黃辣椒各3個。

<裝飾

藜麥、三色堇、紫背酸模、狼牙生、碎雨花石。

<做法

1.將辣椒清洗乾淨備用。

2.鮮辣椒用火烤香,稍稍爆虎皮斑點,用刀切開一分為二。

3.將素肉鬆釀入烤香的辣椒中,擺盤點綴花草即可。

香草金姜炒素河蝦

<主料

素河蝦2個。

輔料

薑絲20克、香菜、姜。

<調料

橄欖油、鹽、胡椒粉。

做法

1.將薑絲低溫炸至金黃酥脆,碼放在盤底。

2.香菜、姜、橄欖油、胡椒粉、鹽,用打碎機打碎,製作成香草醬。

3.將素河蝦飛水煮透,倒出。

4.鍋內少許底油,下入香草醬、素河蝦翻炒均勻,擺盤即可。

素東坡肉碎辣烤香菇

<主料

鮮香菇3個,素東坡肉碎60克。

五香豆乾30克,花生碎、香菜末。

<調料

素蠔油、鹽、糖。

<做法

1.鮮香菇去根,中部挖空,清洗乾淨,撒少許鹽、花生油拌勻,入烤箱烤熟。

2.素東坡肉切小粒,豆乾切小粒。

3.鍋內少許底油,下入素肉粒,豆乾炒幹香,下少許素蠔油、鹽調味,撒少許香菜末提香。

4.將炒好的素肉碎釀入烤好的香菇中,再次進烤箱加熱,烤熱後擺盤點綴即可。

昆布水煮汁蒸素蝦卷

<主料

素蝦卷3個。

<輔料

昆布、小米辣、薑片、香菜。

<調料

鹽、糖、么麻子。

<裝飾

鮮花椒、辣椒絲、三色堇。

<做法

1.昆布清洗乾淨,加水、小米辣、香菜、薑片熬製成水煮汁,鹽、糖、么麻子調味。

2.素蝦卷進蒸箱蒸製7分鐘,充分熱透後放入湯碗中。

3.將水煮汁淋入蒸製好的素蝦卷中,點綴裝飾即可。

幹炸藕丁素雞粒丸配燻椒蘋果醬

<主料

素薑母雞丁100克,藕丁50克。

<輔料

胡蘿蔔絲50克,香菜末10克,麵粉70克。

<調料

燻椒蘋果薩拉薩醬、鹽、胡椒粉、五香粉。

<裝飾

三色堇、紅辣椒絲、舞竹葉、紫背酸模。

<做法

1.將藕切丁,素薑母雞切丁,胡蘿蔔細絲,香菜切末備用。

2.將切好的蔬菜及素薑母雞丁放入麵粉一起拌勻,加少許水,鹽,胡椒粉,五香粉調味,攪拌成面丸。

3.把面丸下入油鍋炸熟至表皮金黃酥脆。

4.盤中擠燻椒蘋果薩拉薩醬,將丸子放上,點綴裝飾即可。

歐錦和 古志輝 王海東 李學深 李林生 王希富

吳玉擎 郭元峰 梁志坤 吳天榮 周志強 彭愛光

董玉振 曾耀文 餘瑞填 餘元升 張亞太 盧遠池

譚國輝 何海暉 徐嘉樂 陳伯強 吳漢華 餘建興

梁健宇 麥志雄 梁炳基 溫思恩 吳家泉 劉熾平

莫代泉 李智明 鄧志雄 梁葉桉 何健能 聶金傑

林浩斌 黃惇敏 王英華 曹錦明 金國斌 曾凡敬

岑潤明 周凱芳 葉文健 俞飛鵬 鄒亞雷 餘宗義

蔡錦彪 俞科濱 胡平果 朱上海 包科峰 駱文龍

盧鏡泉 江瑞建 張少偉 陳海星 周明健 浦雲舟

梁漢雄 謝國忠 姚國斌 葉志文 鄭志強 李開明

陳國勳 甄建軍 肖卓恆 張德帆 覃宗展 梁前寬

王春增 王偉卿 周祖旺 紀成龍 胡煒焱 李雪冬

周雲星 李永根 郭先鋒 黃明楊 勞經智 陳月餅

謝鑫鑫 羅建良 韓付忠 劉志明 趙紀贏 米富林

李佳豪 張小軍 朱永傑 張曉航 楊紀勤 翟桂忠

陸國明 鄧耀榮 韓繼鵬 董偉華 張其開 翟丙林

陳太平 黃威瀚 陳加春 麻劍平

蔣露露 劉萍萍 張筱諾

沈巍 劉強 苗凡 周毅 任彬 郭建

楊軍 熊玖 金強 呼崎 胡罡 吳磊

黃河 王然 趙勇 單濤 傅錕 羅林

陳慶 朱菊 劉斌 諶微 魏偉

身為廚師的你,

如果為他們的從廚故事所感動,

請真誠地說出你的故事,

讓他們也為你而感動。

我們希望你:

1、添加我們的記者微信

趙小姐:mengxiang918123

(務必標註姓名+職位+單位名,否則概不回應)。

2、提供個人照片+個人簡介+8道代表菜品

(精美圖片+製作說明)。

3、等待記者預約採訪時間和方式。

4、暢所欲言你的故事吧。

相關焦點

  • 創意菜大師21道素菜菜單分享,賣得比肉貴
    你好,這裡是「廚師菜單」平臺,這裡是專屬於廚師的平臺,不管你是剛入廚的新人,還是幹了多年廚房的老師傅,這裡都有你能借鑑的好菜。我們每天會推薦各類小炒、乾鍋、燒滷、蒸菜、涼菜供大家借鑑,也有大師級別的招牌菜、特色菜供大家學習。
  • 創意中國菜(中餐廳風潮)
    中國廚藝聯盟 優酷網聯合出品(味覺江湖)視頻優酷網搜索(味覺江湖)點擊查看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關注當中餐開始模擬西餐,它已經換了一個模樣,比如從21世紀初才開始流行的創意中國菜。如今這裡的菜品也有點花架子,做一隻烤鴨,也要搭配上文房四寶,搭配了一支毛筆——是用來刷醬,至少在我看來,這活計沒有什麼性感可言。  創意中餐的理念大多來源於廚師,其中翹楚是大董。董振祥是大董的頭牌,這裡的菜品意味濃重,在我看來最有特色的一道菜是「獨釣寒江雪」,幾塊小排,上桌的時候,在其上紛紛洋洋撒上白色粉末,給一道菜下雪,中國古典意味濃重。
  • 西班牙創意菜
    有人說,真正的廚師,不是在研發新菜,就是在創作新菜的路上。優秀的創意菜研發者有個特點,就是視野開闊,總是會吸取各種好的元素來做菜,或是洋為中用,或是融入其它菜系的製作手法,最後就令菜品顯得創意非凡。如今,餐飲市場中也有專門做創意融合菜的餐廳,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年輕廚師加入其中,因為創意菜很符合年輕人不願墨守成規的思維特點。最近,有網友反映金平區的一家餐廳,店主就非常喜歡研究創意菜。
  • 餐廳創意融合菜
    創意融合菜是將各種菜系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形成的一種全新菜系,比如,奇味牛柳,煲汁雪魚條。那麼酒店餐廳創意融合菜有哪些呢?
  • 他做的創意菜品,讓「宴遇」餐廳全國聞名
    8年前,80後小夥傅乙晟,來到他喜愛且有競爭力的城市——廈門,想做一家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餐廳。他給這家餐廳取名為「宴遇」。之後,傅乙晟四處尋找廚師,從粵菜大佬、知名飯店總廚、臺灣鐵板燒名廚……面談了不下30人,有提議做明檔滷水的,也有說做海鮮池的……可是全都非他所要。「我的想法,沒人聽得懂。」就在他懊惱時,有人為他介紹了一位五星級酒店的中餐廚師長,據說平常就愛研究新東西。傅乙晟聽了很是激動,於是馬上約見。這位師傅叫吳嶸。吳嶸不僅聽懂了傅乙晟,還給他帶來分子料理等新奇的東西。
  • 創意菜?「宴遇」大概對他有什麼誤解吧
    杭州大悅城開業廣告刷的最兇的餐飲店當屬「宴遇」,這個廈門品牌主打創意菜,上海也有分店,入選上海人氣餐廳、點評上評論高達2萬多條,各路明星打卡……杭州店的開張,公會粉絲們的期待指數飆漲。宴遇-品測菜品 創意菜 | 杭州餐前水果點完單後不久,服務員端上了贈送的餐前水果——國產晴王,好像很高逼格的樣子。
  • 他換著花樣DIY自助餐菜卡,被客人戲稱[創意菜卡哥]!後來你猜怎麼著?結局我真沒想到...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客人涉及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客人的體驗,自助餐菜卡也不例外,製作精美,創意無限的菜卡能給客人感受到酒店的用心,追求高標準,高質量。自然而然會給客人留下一種深刻的印象。小編最近在瀏覽網站時,發現有一位西餐廳的主管TOM, 有製作西餐廳自助餐菜卡的愛好,並經常曬出來,後來點擊量短短一天點擊量過萬,這個激發了他繼續創作的欲望。
  • 連龍 創意為平民菜增身價
    連龍連龍擅長製作宮廷官府創意菜,師承國際飲食養生研究會張文彥先生,並得到中國烹飪大師胡桃生、張鐵元、周錦等大師的精心指導。他認為,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高端餐飲市場不斷收縮,如果廚師還是按照以前的高端路子做菜肯定行不通。餐廳需要轉型,菜品也需要轉型。官府創意菜有技術上的高度,若想從容地開發出適合老百姓喜歡的大眾創意菜,高端菜的廚師一定要放下架子,改變觀念,要從過去的「做我喜歡的菜」到現在「做客人喜歡的菜」,銷量大、更被市場接受的菜品才是貨真價實的好菜。
  • 【勞動觀察】用邊角料做創意菜,推出「小鳥胃」套餐,獎勵光碟...
    按個買的虎皮蛋、生煎和餛飩,小碗米飯,邊角料開發的創意美食,光碟還能兌換禮品……如何讓學生吃得營養美味的同時,還能不浪費?上海多所高校食堂開動腦筋,想出了不少妙招。你有「小鳥胃」?我有專屬套餐據上海大學後保部部長梁亮介紹,該校在2019年推行垃圾分類時就發現,不少同學吃不完一份飯菜,導致餐廚垃圾的量很大,從去年9月份開始就試點推出小份菜。沒想到,小份菜在食堂火了,提供小份菜的專用窗口常常排長隊。
  • ◑ 大廚教你用蝦做一道廈門特色創意菜!
    ✎ 2017.1.12 天氣·晴下面是對大廚的一小段採訪,一起來看看這道菜的創意點以及大廚對做菜這件事的一些理解:1.這道菜的特點,創意點?答:廈門小吃特別多,但是能上桌的大菜相對比較少,我想抓住廈門小吃最地道的味道,與海鮮進行一個結合,做出一道美觀又好吃的創意菜品。其實創意美食也都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得出的靈感。2.你對這道菜的理解?
  • 中華創意料理,有的菜能瞪到你寒毛直豎
    一時間氣氛十分緊張,警察也努力和他交流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時小夥子發話了,僵持這麼長時間他也餓了,想吃中餐.警察一看機會來了,給他點了中餐外賣——西蘭花炒雞肉。小夥子聞味而來,放下了手中的刀。人們喜歡把這樣的菜品統一叫做「創意菜」、「意境菜」、「概念菜」,專門區別於家常菜。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別人家裡拜訪,和主人說你想吃創意菜,可能會被趕出來。
  • 大廚寶典 李亞:創意融合菜的九大法則(最新珍藏版)
    李亞大師是創意江南菜的創始人,他是一個充滿靈氣,為人真誠、勤奮好學的青年烹飪藝術家,做為飲君子的朋友,今天我在編發文本時,他又特別給飲君子補充了部分最新的作品,其敬業和認真程度,確實值得讚賞。   從06年開始,餐飲界的「融合之風」從沿海一直刮向內地,形成了一股「採多家之長」的風氣。
  • 上海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菜大集合
    再後來:誰不嫌棄我胖我就嫁給誰最後:誰帶我去一起用餐吧,我就跟他生孩子▼▼▼一起用餐吧的創意菜品不僅顏值高,最重要的是味道贊的不要不要的!留住吃貨的最好辦法就是徵服他們的嘴,說了這麼多,還是趕緊來介紹下孔師傅為我們打造的創意菜品吧!>>>一大波徵服你的菜菜來啦!
  • 上海佬開的——上海佬海派創意菜
    雖然在家吃膩了本幫菜但是骨子裡其實還是深愛著本幫菜的,所以看到了創意的本幫菜還是很想嘗試的。老闆也是位上海人,一看就是那種老克勒,非常的熱情ヽ(•̀ω•́ )ゝ所以對這家餐廳的第一印象很好,非常親切。飯店位於楊思地鐵站步行10分鐘不到的長青商城,過了一座小橋就看到這家店拉!
  • 製作「快樂源泉小瓶子」 搜集計算家庭水電費開支 學做創意菜用...
    做家務勞動變身闖關遊戲樂趣滿滿今年暑假,重慶市人民小學為學生們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假期活動,其中,「家務勞動」是學生假期活動的必選項。針對不同年級,學校鼓勵學生進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比如,一年級學生要學習洗襪子、掃地、收拾碗筷;四年級學生要學會用洗衣機洗衣物,會分類收納房間物品,為家人做早餐;五年級學生要能獨自去超市買菜等。
  • 【探店·創意菜】同學,李教授叫你去下他的餐廳
    出山第一餐獻給了Professor Lee 李教授-倍樂,聽名字感覺像是吃分子料理的地方,誰料想是個韓餐,還是創意韓餐。不過無論它叫什麼,這都不影響中國人排隊的熱情,排了1個多小時的隊終於坐進了店裡,來了招牌菜當然都要挨個走一圈啦。
  • 好玩|味道開口跪 創意停不下來的創新菜
    所謂創意菜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改變而求新。
  • 紅樓宴中創意、創新菜--老蚌懷珠
    紅樓宴中菜品,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紅樓夢》書中描述過的,我們姑且稱之為紅樓夢中菜。下面,我們來簡單地分別介紹這些樓宴中的創意或者創新菜品。差不多在所有的紅樓宴中,都有的一道稱為「老蚌懷玉珠」的菜品。這是一道《紅樓夢》中沒有出現過的菜品,應該屬於紅樓宴開發者、創作者所創造的,屬於創新創意的菜品。在揚州「紅樓宴」中有一款菜叫「老蚌懷珠」,是保留菜品。但是翻遍120回《紅樓夢》,並沒有「老蚌懷珠」。為什麼「紅樓宴」要保留呢?
  • 李佳豪:根植川菜做創意,好看好吃好玩!
    在片中,我們看見了很多熟悉的身影,李佳豪便是其中之一,在第三季第二集中花了近十分鐘講了李佳豪以「難登大雅之堂」的川菜為基礎,融合分子美食,西餐,中國菜各大菜系的特色,創作出高雅的創意融合菜。創意菜,在形、神、韻、色都很講究創意。而廚藝界普遍認為,一切創新必須根植傳統,否則再好看都是無根的浮萍。李佳豪的創意菜,根植的「土壤」是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