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學大師的傳奇故事紀錄片《朱熹》4月21日央視科教頻道開播
該片歷時五年精心製作完成,攝製組行程十幾萬千米,幾乎走遍了朱熹生前所有重要活動地點,對眾多珍貴的文化遺蹟和歷史文獻進行了精心拍攝。 攝製組充分運用多維度航拍、移軸攝影、水下攝影、三維動畫、虛擬影像合成等創新表現形式,用精益求精的製作水準和生動鮮活的故事首次向世人講述了南宋儒學大師朱熹傳奇的人生經歷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大貢獻,是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力作。
-
【朱子文化】央視紀錄片《朱熹》聚焦「當下意義」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與武夷山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四集紀錄片《朱熹》,近期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推出。該片歷時五年精心製作完成,攝製組行程十幾萬公裡,幾乎走遍了朱熹生前所有重要活動地點,對眾多珍貴的文化遺蹟和歷史文獻進行了精心拍攝。
-
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以影像表達哲思
11月1日,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學術研討會,在朱熹出生地福建省尤溪縣舉辦。該片以史實為基礎,以朱熹人生歷程為主線,用生動的畫面展現「活著的朱熹、世界的朱熹」。這是2020年福建省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中國向海內外觀眾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大儒朱熹》總策劃—梁建勇) 研討會上,總策劃梁建勇從藝術維度、情感溫度、思想深度、歷史高度、世界廣度五個方面高度讚揚了《大儒朱熹》的製作播出。
-
大型紀錄片《大儒朱熹》研討會召開 打造教科書式文獻片
11月1日,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學術研討會,在朱熹出生地福建省尤溪縣舉辦。該片以史實為基礎,以朱熹人生歷程為主線,用生動的畫面展現「活著的朱熹、世界的朱熹」。這是2020年福建省紀念朱子誕辰89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中國向海內外觀眾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
紀錄片《朱熹》:用歷史細節和精美影像繪就歷史人物真容
可以看到,既有豐富的哲學與史學研究成果都佐證著朱熹在中國哲學史和思想史中的地位,而作為一種特殊的影像載體,當紀錄片要圍繞這一儒學集大成者進行描摹時,應如何把歷史輪廓及其細節以更加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出來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也許能從近日熱播的紀錄片《朱熹》中窺求到一些答案。
-
與儒同行——紀錄片《大儒朱熹》第二集《源頭活水》採訪手記(二)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著名歷史學家、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蔡尚思先生對朱熹的評價如此之高——千古二人而已!然而剛進導演組的我,其實對於朱子學兩眼一抹黑。朱子一生著述兩千餘萬字,影響東亞文化圈數百年,驀然站在他面前,頗讓人有無從下手之感。
-
為有源頭大儒朱熹水
因為席間需要交流的事情比較多,故此老漢我沒有向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領導求教更多的細節,只是主觀臆斷地接茬說:我不僅去過三次尤溪,朱熹故居也曾去走訪過,而且也留下只鱗片爪的文字,所以這次去尤溪的機會我只能忍痛割愛。
-
回顧 | 第二屆國際朱子文化節,首次復原朱熹紹熙州縣釋奠儀
全國首次復原朱熹的紹熙州縣釋奠儀「吉時到,請開殿。」文化節開幕式之前,在廈門朱子書院裡,一場莊嚴而神聖的祭祀活動拉開了帷幕——朱熹誕辰887周年祭祀活動,這也是全國首次復原朱熹的紹熙州縣釋奠儀。 「這是全國首次復原朱熹所著的《紹熙州縣釋奠儀圖》。朱子對釋奠儀的關注始於同安任上。」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博士和溪介紹,本次祭祀活動依據的古禮稱為紹熙州縣釋奠儀,源於朱熹所著的《紹熙州縣釋奠儀圖》。
-
朱熹十大經典語錄,精闢透徹,蘊含人生智慧!
朱熹十大經典語錄,精闢透徹,蘊含人生智慧!朱熹號晦庵,別稱紫陽先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理學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其主要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詩集傳》等等。1、言不妄發,發必當理。出自《朱子語類》。
-
從抗拒 到崇拜——《大儒朱熹》第四集《春風化雨》編導手記
2016年底,我接到東南衛視的任務,讓我參與拍攝關於朱熹的大型紀錄片。記得當時找我談話的是擔任執行總導演和總撰稿的兩位衛視副總監。雖然兩位領導在談話中多番強調《大儒朱熹》紀錄片的重要性,但是說實話,剛接到任務時我心裡是有點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程朱理學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作為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在我們這代不少人心裡,從來就不是一個「正面形象」。
-
從抗拒 到崇拜 ——《大儒朱熹》第四集《春風化雨》編導手記
2016年底,我接到東南衛視的任務,讓我參與拍攝關於朱熹的大型紀錄片。記得當時找我談話的是擔任執行總導演和總撰稿的兩位衛視副總監。雖然兩位領導在談話中多番強調《大儒朱熹》紀錄片的重要性,但是說實話,剛接到任務時我心裡是有點抗拒的。因為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告訴我們,程朱理學是」封建統治」的工具,而作為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在我們這代不少人心裡,從來就不是一個「正面形象」。
-
朱熹與摩尼教新探
通過新資料,揭示朱熹仕泉時與草庵(摩尼教址)之關涉,提出前賢尋覓未果的呼祿法師墓的新線索。學界前輩認為朱熹知漳《勸諭榜》所禁為佛教。通過勾勒摩尼教在中國的流播及其對趙宋王朝的影響,徵諸同時代陸遊、真德秀遺留文獻,辨析朱熹知漳所禁即摩尼教。
-
謝君 | 朱熹《楚辭後語》的編選原則與研究特點
關於首篇《成相》的入選理由,朱熹曰:「今以其詞亦託於楚而作,又頗有補於治道,故錄以附焉。」朱熹看中的就是《成相》雜列古今治亂興亡之效,對君王治國有諷諫作用,同時又有尊君愛民之意,對現實有指導意義。此外,朱熹選《垓下歌》時云:「若其成敗得失,則亦可以為強不義者之深戒雲。」選《烏孫公主歌》時云:「亦以為中國結婚夷狄,自取羞辱之戒雲。」均是強調各篇對現實人生與現實政治的參考意義。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當然,雖然韓愈在改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也不應該對他求全責備,畢竟由於時代條件的種種限制,韓愈自然不可能做的十全十美,他勇於改經,向勢力強大的傳統儒學發出挑戰,已經邁出了不小的一步。雖然人生來之性良莠不齊,但經過教育可以使上品之人更明,宣揚威勢可以使下品之人少過,所以韓愈才致力於重建儒家的道統,並大力提倡儒家的「仁義」之說與勸學思想,其目的大概不僅僅只是為重振儒學,而是在此同時看重了儒學的教化作用,希冀用此去整治當時疲乏麻木的社會。
-
朱熹、甘地與格蕾塔
朱熹自幼就很有讀書的天分,19歲中了進士,活得又夠長,享年70歲,在人均壽命30多歲的當時可謂高壽,一生經歷了四個南宋皇帝。但朱熹中了進士之後的大半輩子,當官的日子也就十來年,他真正做了一輩子的工作是搞教育,創辦書院,著書立說。
-
朱熹《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作者:朱熹 朗誦:張筠英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
全國首次復原朱熹紹熙州縣釋奠儀!今天,數百人在同安共同見證第二屆國際朱子文化節!
「這是全國首次復原朱熹所著的《紹熙州縣釋奠儀圖》。朱子對釋奠儀的關注始於同安任上。」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博士和溪介紹,本次祭祀活動依據的古禮稱為紹熙州縣釋奠儀,源於朱熹所著的《紹熙州縣釋奠儀圖》。突然一陣風夾雨,「鱷魚精」身披金甲出現在舞臺前,百姓們倉皇逃跑……(今天)晚上,在同安縣衙舊址中心廣場,一臺歌仔戲《朱熹點化鱷魚精》吸引了不少觀眾。顧盼間,演員們的眉眼熠熠生輝,一抬手一踏步,韻味十足。再配上精緻的妝容和服飾,引得臺下連連喝彩。歌仔戲《朱熹點化鱷魚精》是以朱熹在同安為民除害的傳說故事改編而成的原創作品。
-
南宋大儒朱熹去世820年,但為什麼不願和家人葬在一起?是感情不合還是……
以上這些知識點,我是在央視正在播出一部最新的紀錄片裡拎出來的。4月21日到4月24日,央視科教頻道開播了全新紀錄片《朱熹》,每晚21點20分,可以說,要了解朱熹的基本生平,今天晚上追看就是了。但是,我今天要從另一個角度說朱熹,那就是他家的墓,還有風水。不要慌。
-
看朱熹的讀書六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南宋大儒,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讀書方法,讓我們看看朱熹對讀書方法有著怎樣的見解,從中窺知一二讀書要義,或能有所裨益。朱子曰:「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
馬自力,郭媛.朱熹辭賦與楚辭關係探微
[1]朱熹畢生致力於著書立說,宣揚理學思想,對屈原之作採取「不敢直以『詞人之賦』視之」[2]2的態度,視楚辭為其思想體系的重要資源。朱熹存有《白鹿洞賦》等11篇辭賦作品,大部分為騷體辭,還提出「理一分殊」等理學觀點,並通過其辭賦體現出來。朱熹辭賦與楚辭之間有著密切聯繫。 目前學界對朱熹辭賦與楚辭關係的研究,大都著眼於辭賦作品本身或《楚辭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