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立秋特別節目]劉翰《立秋》

2021-02-22 棗莊國學教育促進會

提示:點上方↑↑棗莊國學教育促進會一鍵免費關注

小編語:

暑氣似乎正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昨天就是立秋了。鬱達夫在《故都的秋》中說「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不知道南方的朋友是否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一年又一年,秋就是這樣來得悄無聲息,來得毫無痕跡。你只能在些許物的意味中去捕捉它。或深夜歸來,或者清早起來,人行道上鋪得滿地的槐花,淡淡的,如此寂寥而又落寞。

  春女思,秋士悲。「傷春悲秋」是文人深嵌在骨子裡的集體無意識。古往今來,寫秋的詩句那麼多又那麼美,實在令人難以割捨。躊躇再三,選擇了這首知名度並不太高的劉翰的《立秋》,期待在簡潔卻回味無窮的絕句中,與大家一同開啟今年的秋聲。

關於作者

  劉翰,字武子(一說武之),長沙(今屬湖南)人,光宗紹熙中前後在世。曾為高宗憲聖吳皇后侄吳益子琚門客,有詩詞投呈張孝祥、範成大。久客臨安,迄以布衣終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見《兩宋名賢小集》卷三○五、《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三小傳。

 

崔如琢《寒林動秋聲》

範曾《秋聲賦》

黃君璧《山色秋聲》

陸抑非《秋聲》

倪田《望月圖》

潘素《紅葉秋聲》

溥儒《秋聲賦》

齊白石《秋聲》

任預《秋聲圖》

唐雲《且聽秋聲》

王雪濤《秋夕不寐》

吳冠中《團泊窪的秋天》

許麟廬《秋聲圖》

于非闇《高柳秋聲》

張大千《梧桐高士》

《立秋》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詩歌賞析

  古典詩歌可以分兩類,一類詩歌你必須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例如杜甫、李商隱的詩。而另一類,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作者是誰,就能從詩句所滲透的那種普遍人類情感中觸摸到詩歌的精髓。今天的這首《立秋》就屬於第二類: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小烏鴉在院中聒噪了一會兒便飛散了,玉白色的屏風顯得空空蕩蕩。躺在滲透著清新涼意的枕頭上,手上團扇一揮,便是沁人的涼風。睡夢間隱約聽到了秋風在萬物縫隙間留下的蕭瑟聲,醒來卻無處尋覓。走到門外,只見石階上鋪滿了梧桐葉。抬起眼,但見一輪秋月。

  「乳鴉啼散」和「玉屏空」之間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繫的。這要是放到外國人眼裡,必然是匪夷所思、邏輯不通的。就像古龍的書名《天涯明月刀》,一個完全沒有接觸過中國文化的人,恐怕想破腦袋也無法理解「天涯」「明月」「刀」這種毫不相關的東西究竟怎麼可以結合起來成為一個題目的。

  但是放在我們眼裡,這種聯繫是順理成章的,因為這些意象或者情境中所滲透的情緒是一致的。一個「散」,一個「空」,將秋的寂寥與詩意寫得恰到好處,這種難以言說的情緒是秋在人心中所喚起的紐帶,一開篇就在不提「秋」字中給你「秋」的妙感。

  夏天炎熱,容易睏倦,所以很多人習慣在中午小睡一會。「一枕新涼一扇風」,立秋之後,連午睡都變得不一樣了,令人一讀就覺得清涼透骨,不再有密密麻麻的汗珠爬上腦門,睡眠也不再因燥熱而顯得淺且短暫。入睡時「乳鴉啼散」,顯然是傍晚,而醒來時的「月明中」則已經是月過中天的深夜了。

  古人將春夏秋冬與一天中的晨午昏夜相對應,傍晚就相當於一天之中的秋季,所以詩人從傍晚寫起,更讓人覺得兩秋相逢,秋意無限。

  但同是寫秋天傍晚的詩詞,這首小詩卻沒有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樣深秋入骨的悲傷,只是一絲淡淡的落寞。因為這只是「立秋」,是秋天剛剛開始的時候,其間甚至還隱藏著絲絲縷縷夏的餘韻,因為團扇尚在手,因為秋聲尚無處尋覓。

  說起「秋聲」一詞,首先讓人想到的必然是歐陽修那篇著名的《秋聲賦》,「歐陽子方夜讀書」,聽到了秋風在樹梢間所留下的似波濤,似秋雨,似兵革的蕭瑟聲。但此處,「秋聲」是詩人在夢中隱隱約約聽到的,醒來卻無論如何屏息靜氣都無法再次捕捉。但秋到底是來了的,門前的石階上已經有梧桐落下的葉子了。

  據吳自牧的《夢梁錄》記載,在宋代宮廷中,立秋這天要把盆栽的梧桐葉移入大殿之內,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唱到「秋—來—了」,一兩片梧桐葉應聲而落,昭告天下,秋天到了。「梧桐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因為這葉的襯託,頭頂的月亮也和夏天不一樣了。

  經過這樣一番分析會發現「立秋」的全部神韻在這四句詩似有若無的描繪中,滲透進每一個讀詩人的心裡。不需要詩人過多的強調,這秋天已經悄悄地來了。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之間,從這一天開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晝夜溫差比較大,民間有「貼秋膘」的習俗,即在這一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來補充夏季的營養損失。此外還有「咬秋」之說,可以通過吃西瓜、玉米等來體會秋天豐收的喜悅。

  但畢竟現代和古代生活方式有較大區別,隨著生活物資的豐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現代人很少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所以還是想提醒大家「貼秋膘」要適量,多吃些瓜果蔬菜,不然可真是要「秋天不減肥,春天徒傷悲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期再見。

敬請關注我們的關注號

主       編:賈傳強

副  主  編:和志紅

顧       問:閆吉文  黃友龍  邱啟永    韓邦亭  候銘

地       址:棗莊市市中區東盛路臥龍公園內

相關焦點

  • 【聽見詩歌】劉翰《立秋》
    一過立秋,暑氣似乎正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鬱達夫在《故都的秋》中說「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 【名家解讀】劉翰《立秋》
    劉翰《立秋》
  • 「悅背悅美」第145期:《立秋》(劉翰)
    立秋(南宋)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劉翰,字武子,湖南長沙人。曾有詩詞投呈張孝祥、範成大。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它意味著秋天開始、暑去涼來。立秋以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也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今天的具體立秋時間是15點39分58秒,看來是「熱死牛」的節奏啊!大家要做好準備哦!
  • 詩意空間|劉翰《立秋》 朗誦:衛東
    暑氣似乎正盛,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意識到,明天竟是立秋了。鬱達夫在《故都的秋》中說「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不知道南方的朋友是否也會有同樣的感受?一年又一年,北京的秋就是這樣來得悄無聲息,來得毫無痕跡。你只能在些許物的意味中去捕捉它。例如,深夜歸來,或者清早起來,人行道上鋪得滿地的槐花,淡淡的,如此寂寥而又落寞。春女思,秋士悲。
  • 2020立秋時間立秋說說文案推薦 立秋的句子短句唯美立秋最著名的詩
    今日9時6分,立秋。①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②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③立秋後,宜食蓮藕、薏苡仁、紅小豆等食物;早晨氣溫宜人,正是運動的好時節。秋天來啦,一起迎接~
  • 2018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關於立秋有早立秋和晚立秋的說法,說的是立秋具體的時間點是早還是晚,民間有說法「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2018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2018年立秋是晚立秋  因為2018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2018年8月7日21:30:34,這個時間點已經是一天的晚上時間了。
  • 2017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一般情況下,立秋節氣是分早晚的,立秋時間在早上就是早立秋,立秋時間在晚上就是晚立秋。早立秋和晚立秋是有一定區別的。
  • 今日立秋!2020立秋時間幾時幾分立秋具體時間 立秋習俗節氣盤點
    8月7日正式進入「立秋節氣」。立秋分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晝夜溫差加大,去暑轉涼,早晚會感覺到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晝夜溫差大,清晨室外植物容易凝結露珠;「三侯寒蟬鳴」,秋涼後,蟬們發聲困難,因知道生命將近聲音變得悽切。
  • 今日立秋丨三宜三忌,不怕「秋老虎」!
  • 2019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曬死牛」,熬過了皎陽似火的夏季,今天終於立秋了。什麼是早立秋、晚立秋?
  • 立秋
    ——《淮南子·天文訓》《易說》曰:坤,西南也,主立秋。——《太平御覽·立秋》《五行休王論》曰:立秋坤王,兌相,乾胎,坎沒,艮死,震困,巽廢,離休。——《太平御覽·立秋》《淮南子·天文訓》中方位如下圖所示。
  • 2020立秋什麼時間幾點幾分 2020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2020年立秋什麼時間幾點幾分:8月7日09:06:03,星期五。  關於立秋,在民間確實有著「早立秋」和「晚立秋」之說,而且在不同的地區還有不同的說法,不過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看立秋節點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如果是在白天的上午立秋,也就是在中午12點鐘之前立秋,那就是「早立秋」。而如果是在12點鐘以後立秋,那就是「晚立秋」了。
  • 立秋(1450)
    今日立秋,百病皆休,立秋這天,祭祖敬神,祭祀土地神,這天除了要防小人,還要修清淨心,忌往田間走。立秋當天忌出遠門,立秋正值氣候變化的當口,氣場處於混沌未開狀態,應該儘量避免比較重要的活動,例如說結婚、搬家、出遠門等等。
  • 立秋圖片朋友圈立秋說說配圖 2020立秋文案關於秋天唯美句子
    8月7日我們迎來立秋節氣,今年雖然是早立秋,但是還未出三伏天,立秋過後仍然是暑熱一片,立秋來了,我們會相逢在秋天嗎?海峽導報記者 陳巧思 攝  立秋了。立秋之後,暑去涼來,白露降,寒蟬感陰而鳴。  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眼前的暑氣未消,遠方的夜風漸涼,趁綠葉還沒金黃,賞盡夏末風光。  清風拂面來,一葉藏秋意。
  • 今日立秋:願你金秋無恙,百病皆休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三候「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三伏天還未過去,我們迎來了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在落葉知秋中,收斂心神適時而生宋代劉翰亦有詩云: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 2020立秋是哪天農曆是幾月幾號 立秋是不是天氣就涼快了
    當大家受夠了夏天炎熱的天氣之後,就會特別期待秋天涼爽的天氣,立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很多人都認為立秋節氣之後天氣就會變得涼快,正式進入秋天。那麼立秋天氣會涼快點嗎?立秋天氣就不熱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 俗語「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道理嗎?
    今天是大暑節氣,24節氣中的第12個,大暑過後,就到了立秋節氣。以前總以為立秋就是到秋天了,天氣慢慢涼快了,等到長大才知道,原來並不是這樣,即便立秋了,天氣還是會熱一段時間,甚至會出現「秋老虎」。立秋,一般都在每年的陽曆8月7或8號左右。
  • 立秋祝福語說說 發微信好友的立秋祝福句子
    因為你已經立秋了…… 夏天依依惜別,秋意漸漸濃烈。幾度清風朗月,人間換了季節。歲月漸行漸遠,思念不知不覺。千山萬水重疊,難將友情阻截。立秋祝福情切,願你幸福愉悅。 時間過得好快,秋天悄悄走來。儘管桑拿難耐,涼爽秋風已在。白天避暑防曬,晚上小肚要蓋。簡訊留下思念,感悟快樂情懷。立秋祝福眾友,生活快樂精彩!
  • 立秋≠入秋?除了貼秋膘,關於「立秋」你還知道多少?
    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同時,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 古詩詞日曆 | 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
    ‍‍譯文、賞析 / 嚴勇、音頻 / 張佳一切人事都可置之身外,一筆勾銷,一生的旅途都在鏡子裡一一浮現。唯有將兩鬢白髮,和一顆失望的心,去面對明天肅殺的秋風。就這首五絕《立秋前一日覽鏡》,就可看出其功力頗深。短短二十字,就將平生遭遇的憂愁一股腦拋了出來。一見秋風起,愁字便自來。肅殺的秋風,帶來了無限的涼意,也使詩人生出時光已逝,功名未立的感慨。此時的李益,是不得意的,是懷才不遇的,是心懷失望的,也是無能為力的,他只能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的兩鬢白髮,徒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