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道理嗎?

2020-12-23 果樹種植助手

今天是大暑節氣,24節氣中的第12個,大暑過後,就到了立秋節氣。以前總以為立秋就是到秋天了,天氣慢慢涼快了,等到長大才知道,原來並不是這樣,即便立秋了,天氣還是會熱一段時間,甚至會出現「秋老虎」。立秋,一般都在每年的陽曆8月7或8號左右。從陽曆上看,就只差了一天,但是從農曆上看,差的就比較多了。有時候在農曆六月就立秋了,有時也在七月,因此民間也就有了早立秋,晚立秋的說法。

就拿去年來說,去年立秋陽曆是8月8號,農曆是7月8號,而今年,我陽曆在8月7號,而農曆則是6月18號。拋開陽曆不說,只看農曆,今年和去年立秋就相差了20天左右,也就是說去年是7月才立秋,屬於晚立秋,而今年是6月立秋,屬於早立秋。

陽曆,其實是根據太陽的運行規律來定的,它和氣溫的高低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對於傳統農業生產有著直到意義。而農曆呢,則是根據月亮運營規律來定的,不同年份陰曆,陽曆並不對應,有時差別就比較大,或者設置閏月來適應年的長度。因此,農曆所表現出來的立秋早晚,原則上來說其實並不準確,也不能準確反映出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指導意義不大。

但是從俗語字面來理解,農曆六月份立秋,立秋之後溫度下降比較快,不利於作物生長,生育期縮短,不能很好的成熟,豐產比較難,所以就產生了「早立秋,顆粒無收」的說法,這個其實不難理解。而下一句,「晚立秋,早晚都收」,就是說,立秋時間晚,不管是早播種還是晚播種,生長周期都可以滿足,積溫夠,作物正常生長影響不大,冬天到來之前,作物可以很好的成熟,豐收也不是難題。

其實啊,這句俗語表現出了一個時間的混淆概念,畢竟它是根據農曆形成的俗語,並不能反映出「早立秋」,氣溫下降,農作物生長周期不夠。其實從咱們生活中也能很輕易的發現,立秋之後,氣溫並沒有下降或者說並沒有特別大幅度的下降,該熱還是熱。對於作物來說,還是能夠繼續生長,如果管理得當了,豐收也並不是問題。同時,這裡面還有個閏月的問題。雖然說是早立秋,但是作物生長周期內,還應該把閏月也算進來。就拿今年來說,不是有個閏4月嗎,這樣算起來,其實作物的生長周期並沒有縮短。

也就是說,按照陽曆的時間,更能準確指導農業生產。農曆的「早立秋和晚立秋」,對實際生產偏差還是比較大。那麼這句俗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句是「不成立」的,早立秋≠收成不好,晚立秋≠好收成。每個地區的氣候,環境不同,我們都應該根據當地規律,田地實際情況,適時合理進行農作活動,豐產豐收,真的跟早晚立秋關係不大。

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俗語主要還是根據農曆來算的,而二十四節氣其實是根據太陽運行來計算的,這樣更能準確指導農業生產,早還是晚立秋,這個大家就不要太在乎了,想要豐產優產,背後離不開農民的辛勤付出和細緻管理。

但是這句話能流傳下來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我們應該與時俱進,更加科學地去經營和管理自己的田地,這樣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

相關焦點

  • 「早秋丟,晚秋收」,立秋落雨能預測秋糧收成,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一、「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意思是,立秋節氣內若下雨,各類作物將會豐收;若立秋節氣內滴雨不落,農戶們可能會因糧食欠收而擔憂。道理比較簡單,立秋以後很多秋收作物將進入生長後期,灌漿是否徹底將影響顆粒飽滿,這時候不僅需要充足的光照、溫度,更需要水分的保障。保障光照、溫度基本上沒問題,立秋後不會馬上持續降溫,但降雨就說不準了,畢竟現在依舊是「看天吃飯」。如果立秋期間有一兩場降雨,對正在灌漿的作物來說是好事,有利於顆粒飽滿,糧食豐收便水到渠成了。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告別酷熱的夏季,迎來涼爽的秋季。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2017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一般情況下,立秋節氣是分早晚的,立秋時間在早上就是早立秋,立秋時間在晚上就是晚立秋。早立秋和晚立秋是有一定區別的。
  • 立秋將至,「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今年的立秋是在8月7日,也是正值中伏,立秋到來之時肯定會給這個酷暑天增加一絲涼意。特別是在清晨和夜晚,一陣風吹來,讓人感受到一陣涼爽。前面已經說過很多關於三伏天的俗語了,但是關於立秋的諺語也有很多,都是農民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因為在過去我國農民都是通過二十四節氣裡天氣的的變化規律,來進行糧食的種植和農田的耕作的,這些俗語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
  • 立秋馬上到來,農村俗語:「公秋爽,母秋兇」指的啥意思?
    今年的立秋節氣到來是陽曆8月7日,陰曆的六月十八,甲申月 壬午日。而現在還處在潮溼又悶熱的三伏天日,稍微操作下就滿頭大汗。而我們都在期盼著秋天快點到來,人們常說「公秋爽,母秋兇」,這是指什麼意思呢?立秋還分公母嗎?
  • 2018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關於立秋有早立秋和晚立秋的說法,說的是立秋具體的時間點是早還是晚,民間有說法「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2018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2018年立秋是晚立秋  因為2018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2018年8月7日21:30:34,這個時間點已經是一天的晚上時間了。
  • 今日立秋!2020立秋時間幾時幾分立秋具體時間 立秋習俗節氣盤點
    2020年立秋具體時間8月7日09:06:03,星期五立秋後還熱嗎民間有「立秋3日涼風至」的說法,但立秋後大局部地域仍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降雨天氣不分明,氣溫仍可到達但是,由於早晚和午間的溫差變大,一早一晚人們的體感溫度將比前幾日偏低一些。依照以前歷年來的經歷,立秋後天氣還會熱上一段工夫,不長。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地*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比較涼爽兒,那時的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
  • 2020立秋什麼時間幾點幾分 2020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相關新聞立秋:有風有露有蟬鳴  立秋作為進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實在是可愛,在這一天,太陽會突然失去了威力,就連午後的熱浪也藏起了鋒利。一切都圓潤起來。觸摸著秋的開端,不禁深深喜歡上這個嶄新的季節,就像是在酷暑天猛地喝上一杯可口的冷飲。
  • 「公秋爽,母秋兇」,2020年立秋屬於哪種秋?農戶應注意什麼?
    聽村裡老人講,立秋早晚、公母關係到秋糧收成。這主要基於老輩人在長期農耕生活中總結出的幾句俗語所作出的預測,目的是告訴人們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儘量降低相關損失。若提早立秋了,氣溫、降雨、日照等會相應發生變化,反倒不利於玉米、水稻成熟,有可能造成減產。不早不晚立秋,一般對糧食產量影響不大,只不過中伏期間立秋氣溫較高,莊稼戶、耕牛都不願意下地幹活。
  • 2020立秋是哪天農曆是幾月幾號 立秋是不是天氣就涼快了
    當大家受夠了夏天炎熱的天氣之後,就會特別期待秋天涼爽的天氣,立秋節氣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很多人都認為立秋節氣之後天氣就會變得涼快,正式進入秋天。那麼立秋天氣會涼快點嗎?立秋天氣就不熱了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立秋節氣,民間有「貼秋膘」和「啃秋」的民俗,都有什麼講究?
    導語:立秋節氣,民間有「貼秋膘」和「啃秋」的民俗,都有什麼說法?請看!立秋,是幹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暑去秋來之意。每年在陽曆8月7~9號,時間比較固定,今年是8月7日上午9時許;而農曆立秋節氣日子變化較大,有六月和七月早晚立秋,今年是在農曆6月18日。這個節氣,是由暑期到秋季一個逐漸轉涼的過渡性時間段,溫度起伏較大。因此,在民間有講究早晚立秋,以及公秋和母秋之說。無論怎麼講究,到了立秋節氣,民間形成的「貼秋膘」和「啃秋」民俗,很多地區人們都會依照傳統,吃燉肉、餃子和西瓜等美食瓜果,迎接秋天的到來。
  • 今日立秋,如果立秋當天是雨天,往後雨天多還是晴天多?
    今日立秋,關於立秋當天下雨好不好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從農業角度來看,有人說立秋當天下雨好,莊稼能增產,有人說,立秋當天下雨不好,會導致莊稼減產,具體怎麼回事,一起往下看。說法一:立秋當天下雨好在農村,關於立秋當天下雨好的俗語不少,比如「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大概意思是立秋當天有雨的話,不論哪些地方的莊稼都會豐收,而立秋無雨的話,人們比較擔心,預示著收成可能不好,再比如「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大概意思是立秋有雨的話,即使是生長不好的水稻,也能變成大米,雖然有些誇張,但所表達的意思是立秋下雨比較比較好。
  • 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這會都在期盼一個大家希望早點到來的節氣:立秋,立秋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依然很熱,但節氣的到來,對於氣溫還是會有明顯的改善,尤其是早晨和晚上的時候,習習涼風的吹來,會讓人感覺到舒爽了很多。所以都在期盼著立秋的早日到來。
  • 2020立秋時間立秋說說文案推薦 立秋的句子短句唯美立秋最著名的詩
    今日9時6分,立秋。①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②立秋這天,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③立秋後,宜食蓮藕、薏苡仁、紅小豆等食物;早晨氣溫宜人,正是運動的好時節。秋天來啦,一起迎接~
  • 落葉知秋後的丁酉「立秋」,與往年有哪些不同?《易經》分享
    落葉知秋後的丁酉「立秋」,與往年有哪些不同?《易經》分享(一)從熱到涼,落葉知秋。歷代《易經》聖人依大自然陰陽消長盈虛,以十二闢卦代表之。2017年,丁酉雞年的立秋節時間是農曆的閏6月16日15時41分,公曆時間為:8月7日。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昨天是立秋,也就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會在意這些節氣了,因為現在有日曆和天氣預報,其實在以前的這節氣所代表的不單單指是季節或者節氣的變化那麼簡單,它還代表著萬物的的一種演變,比如說秋收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比較悶熱,小到吃什麼大到農民什麼時間收糧食,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啥意思?立秋分公母?
    立公秋扇子丟,立秋馬上要到來了,這種炎熱天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漸漸退去,而秋高氣爽也在不久的將來迎接人們的到來。今年立秋是8月7日,也是農曆六月十八,今年的立秋比去年提前了一天。而立秋馬上到來,人們都說「扇子丟,母秋熱死牛」,這是啥意思?立秋還分公母?
  • 立秋
    圖  |  楚篆「立秋」立秋為孟秋月(夏曆七月)之始。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建始也。
  • 2019年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曬死牛」,熬過了皎陽似火的夏季,今天終於立秋了。什麼是早立秋、晚立秋?
  • 8月7日立秋,立秋下雨好還是不好?立秋後啥時才涼快?答案來了
    時間都去哪了?轉眼之間,立秋節氣就要到了!今年受年後疫情的影響,很多農村人,放慢了外出打工的步伐,不少鄉親4~5月份才出去打工!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今年能找到工作,一年的收入有了指望;發愁的是,時間過得真快,錢還沒賺多少,2020年就「餘額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