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丈夫遠遊歸家,發現和妻子、妻弟做了同一個夢

2021-01-10 騰訊網

人都會做夢,夢中的世界千奇百怪,一個人可以做很多夢,一個人也可以經常做同一個夢……

但是,幾個人做同一個夢,那就少之又少了。我們知道《盜夢空間》中有過這樣的情節,但是其實我們古代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早就有一個幾個人做了同一個夢的情節了。

話說鳳陽有一個讀書人,出門遠遊,他臨走的時候告訴自己的妻子,半年他就會回來,然而半年又半年,他的妻子等了十幾個月,這個書生都未能回來。

他的妻子日思夜想,以至於結想成夢。

然後一位闖入書生妻子的夢中,麗人聲稱能幫她找到丈夫。書生妻子很高興,於是不管不顧得就跟著那位麗人走了,甚至連鞋子都來不及換。

途中,果然遇見了她的丈夫,妻子很高興,不過因為有旁人在,她並沒有表現出來。

接著,三人就來到了麗人的家裡。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這個書生居然和那個麗人互相敬酒,借酒傳情,然而書生妻子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默默無聞,裝傻充愣。

結果書生妻子的沉默並沒有讓書生和麗人停止,更讓人氣憤的是,他們倆還進屋做苟且之事。

書生妻子雖然怒不可遏,但又無計可施,只能走了出去。

正好遇見自己的兄弟三郎,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兄弟。三郎見此也十分氣憤,怒而拿起巨石就砸麗人家的窗戶。

結果麗人在屋裡高喊書生被砸破了頭,書生妻子聽到後,又急又氣,也埋怨三郎下手太狠,三郎也生氣,自己裡外都不是人了,於是把書生妻子推到在地,書生妻子由此醒過來,方知不過是一場夢而已。

讓人詭異的是,這個鳳陽書生、書生妻子,還有書生的妻弟三郎,居然做了同樣的夢。

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鳳陽士人》。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不過大家都稱他為聊齋先生。

蒲松齡的筆法很好,魯迅先生對《聊齋志異》的筆法做過十分精當的評述,他說:

「《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而又偶見鶻突,知其非人。」

書中還有很多故事電視都沒有拍出來,沒事的時候讀一讀,還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講的這個故事中,這個夢很曲折,作者是以書生妻子為主,把一個妻子離別的愁緒表達得淋漓盡致,一開始不管是妻子的表現還是麗人所唱的小曲,似乎都在提醒士人:早點回家,家中還有人在思念你。

這裡十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婦女的一段遭遇,即丈夫外出不歸,而妻子卻獨守。

其中麗人唱的小曲「黃昏卸得殘妝罷」,也正是故事中妻子的心態。丈夫離了家門,去久不歸,音訊杳然,而妻子又是想他,又是恨他,其酸楚的心情俱落在怕被遺棄這一點上,所以要「手拿著紅繡鞋兒佔鬼卦」。

文中的妻子雖然在夢裡,但是作者對她的描寫很真實,聽到麗人說可以帶她去見丈夫,她什麼都不管不顧就直接去了,連鞋子都忘記穿了,甚至連麗人是誰都沒有問,形象地寫出了妻子對丈夫的思念。

看到這裡,不免讓人想到李清照因為思念丈夫寫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同樣的思念,同樣的期盼。

作者假借麗人來說破妻子的心思,把一個在家的妻子的心念擴大,心中所思化作夢幻,用夢幻中的虛假真實來否定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增加了它的藝術的感染力。

然而文中書生的妻子在見到丈夫後,看到丈夫和麗人只見眉目傳情,她「惟默坐,偽為愚者」,只這幾個字,就寫出了妻子複雜的心情。急切的想見到自己的丈夫,然而丈夫卻冷落她,還和別的女子傳情。

作為妻子的她應該怎麼做?唯有忍耐下去,裝作無知無覺的愚者。一個「偽」字便隱藏著性格中的兩面,能忍且忍,也預示著忍不住時將會發洩心中的憤恨。

而後,果然不忍見麗人與自己的丈夫的苟且之狀,憤然以告三弟,激怒三弟以巨石砸破。但當知郎君腦破,又忍不住大哭,責怪三弟。這前前後後的感情波動,感情發洩,以及又恨又愛的複雜的感情交織,在作者的筆下被刻畫殆盡,細微處也描寫得真切傳神。在語言文字間,明顯地流露出了作者對遭受此種境遇的婦女深刻的同情。

其實文中三郎的表現,也可以說是給那些花心的男人一個警示:你要是敢在外面亂來,妻子和她的娘家不會饒了你的。

這個夢真的很匪夷所思,畢竟三個不同的人,卻做著同樣一個夢。

至於夢中那個麗人究竟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蒲松齡沒有說,但是從麗人唱的那個小曲中,應該能猜出,因為裡面有一個句:「手拿著紅繡鞋兒佔鬼卦。」

或許就因為這樣,清代人在編纂《王刻聊齋志異》時,便將本篇歸入「鬼」類,暗示麗人是鬼。

然而,對於麗人的這個做法十分蹊蹺,其行為、舉止、言談很讓人疑惑,她為何要這樣做?明明是她帶著書生妻子去尋找書生的,為何後來又和那個書生攪合在一起?

其實,在我看來,作者寫出這個麗人來,就是讓大家否定她的,以此說出當時一些被遺棄婦女的現象,並對這些婦女報以同情。

大夢一場,也如實反映出三者之間的真實想法。丈夫內心對美人的渴望,妻子對丈夫三心二意的擔憂和袒護,胞弟對姐姐的愛護……

只是不知,夢醒之後,這種情況會否真實上演。

不過在我看來,作者將此故事創設在夢境之中也許就是為了能給故事中的人物乃至生活中的人們一次「懸崖勒馬」的機會。

文中最後,書生最後說「幸不為巨石所斃」,這個「幸」是慶幸的是什麼?是沒被「巨石所斃」?還是沒有犯錯?

全篇結構精簡,夢前夢後略述,而將奇妙的情節鋪敘放在夢中,寫人物又將筆墨不惜放在寫麗人上,而其真正的用意卻在婦人身上,這樣的寫法,可以增加小說的趣味,同時強烈地襯託出婦人的複雜感情。最後用否定麗人,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是非觀。筆法出奇,使讀者亦如夢醒之人。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為生計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四十二年,直至1709年方才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七十六歲。他創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公認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多年孜孜不倦的寫作、讀書生涯,而不得官位的生活經歷,使得一身書卷氣的蒲松齡閱盡繁華,看透世事滄桑。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在蒲松齡的內心裡,一定是覺得虧欠妻子的,但他從沒有說出口,許是山東男人相對普遍的「大男子主義」在作祟吧。但劉氏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吃穿用度都儘可能地照顧著蒲松齡。家裡偶有葷腥時,她的筷子從來都是繞著走,說什麼都要讓給蒲松齡。為了讓蒲松齡夜裡專心寫作,劉氏經常陪著丈夫熬夜,夏天夜裡,還特地坐到屋外做針線活,以防止野狼闖進院子,驚擾了筆耕不輟挑燈夜「書」的蒲松齡。
  • 《聊齋志異》:丈夫去世許久,妻子卻突然懷孕了,婆婆為何很高興
    古代,有個年輕漂亮的寡婦,父母讓她改嫁,她誓死不嫁,還照著亡夫的樣子做了一個土偶。一天夜裡,土偶突然伸出手抱住了她,寡婦很緊張。沒過多久,她就懷孕了,村裡人都在笑話她家,但婆婆卻特別高興。 這個寡婦叫做王氏,她和丈夫的感情很好,雖然丈夫早早去世,但她還是為他守身如玉一輩子。
  • 石隱園:《聊齋志異》誕生地
    □ 本報記者 楊淑棟   本報通訊員 趙雨  聽老人們講述,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出過不少文人名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蒲松齡和畢自嚴。畢氏一族興衰變遷、《聊齋志異》創作成書都與一座名園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座園子就是石隱園。
  • 老版《聊齋志異》大咖雲集,你們發現了楊冪,卻沒發現他
    老版《聊齋志異》大咖雲集,你們發現了楊冪,卻沒發現他老版的《聊齋志異》是很多80後90後共同的回憶,在這一部《聊齋志異》裡面有很多的大牌明星,當時小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或許是當時他們並沒有那麼出名,但是現在回過頭來你會發現有很多你喜歡的大牌明星都在這部電視劇裡面。
  • 《聊齋志異》:新郎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句:」假作真時真亦假「,《聊齋志異》中的《新郎》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新郎成婚日,發現新娘奇怪的舉動話說德州某一村莊 ,這一天,鑼鼓喧天,喜氣洋洋,極為熱鬧,村中一位姓封的村民,正在為他的兒子舉辦婚禮,親戚朋友,鄉裡鄉親都趕來祝賀,拜過天地後,新娘被送入新房,新郎和父母在外面為眾人敬酒。
  • 《聊齋志異》與西方奇幻文學
    而在中國,人們所說的仙女、魔鬼和幽靈都參與活人生活,以最平常的姿態分享同樣的價值,甚至出現漫畫場景。」雅克·塞爾表示贊同譯者的見解,即強調《聊齋志異》的現實主義本質,這與西方的傳統神奇童話全然不同。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二者既不同質,又明顯異型,不可同日而語。總之,《聊齋志異》並非像法朗士所定性的「幼稚民間故事」。
  • 【聊齋】孫啟新:聊齋志異刪去唐夢賚納婿的篇章
    唐夢賚《志壑堂詩集》卷一O有詩云:"兩詣神仙笑頰生,同聲許我見昇平。
  • 夢到丈夫外遇,結局令人唏噓《聊齋志異》中的外遇故事說明什麼?
    《鳳陽人士》是一個關於深閨少婦,日夜擔心丈夫在外面有情人,於是做了一個夢的故事。如果按照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來說,「夢」是我們潛意識的投射,是一種心理現象。「夢是一個人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 【6月5日】《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出生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著有《聊齋志異》四百九十餘篇,世稱聊齋先生,鬼聖 。自稱異史氏。這是興趣和才華的頑強的表現,也是成就《聊齋志異》這部偉大作品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蒲松齡後來將一腔「孤憤」寄託於神話幻想小說而不是別的形式,是與他早年對民間異聞傳說有特殊感情,對幻想小說形式的特別愛好有密切的關係。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達摩祖師轉世?!
    2017年9月2日至13日,我把25集電視劇《聊齋先生》慢慢看完,這之前有通讀《聊齋志異》的基礎,第一次通讀時間是2013年11月24日到2014年4月18日。這首次的通讀,與我1989年6月18日在廈門新華書店購買《聊齋志異》這本書,竟然相隔25年。我的深切體會是,學佛修行到需要「打開窗戶」看「六道」的時候,通讀《聊齋志異》有助於更深地理解佛法奧妙。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聊齋志異》中有人被惡鬼所殺,輾轉之後得到高人相助而起死回生;也有傷心的鬼魂借屍還魂而復活;還有善良的鬼魂感動奇人,助其起死回生等等。通過蒲松齡的《聊齋》中的幾篇典型故事裡面對於起死回生這些現象的描寫,從中所反映出的是一個時代對於人鬼狐仙等和生死的態度和理解,獨特的敘事、生死觀等等。
  • 民間故事:一場相同的怪夢,三人竟同時夢見,這不禁讓人咋舌
    本篇故事題材源自於蒲松齡老先生所寫的短篇著作《聊齋志異》中的「鳳陽士人」。這本《聊齋志異》筆者也看過幾遍,雖說文章大多寫的是妖狐鬼怪,但故事背後的寓意可不是在宣揚封建迷信。相反,蒲松齡老先生之所以寫這些,不過是在借鬼怪諷現實而已。蒲松齡藉故事詮釋其內心美好的願望,暴打殘酷的社會現實,弘揚世間之美德才是其寫《聊齋志異》的本意所在。
  • 《聊齋志異》與中國狐鬼文化
    [1]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可見《聊齋志異》確實是中國古典小說中的「專集之最有名者」。《聊齋志異》中的狐鬼大多熱情洋溢,蔑視禮教規範,大膽追求愛情,與封建淑女背道而馳。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聊齋志異》
    ——蒲松齡《聊齋志異》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於清朝初年。它的出現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在《聊齋志異》出現之前,也曾有不少志怪傳奇類的小說,但《聊齋志異》卻超越了它們,成為了這一類小說最傑出的文學名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將宗教迷信意識轉化為文學的審美方式。
  • 《聊齋》之鳳陽人士:弟兄夫婦各西東,不同夢夜夢偏同
    妻子這下嚇壞了,不斷埋怨弟弟,三郎心裡窩火,乾脆撒手不管了。書生妻子是又氣又急,一個驚醒,發現竟然是南柯一夢。妻子當時心裡想著,幸好是夢,不然丈夫盼是盼回來了,回來就讓自小舅子砸死了,可如何是好?誰知道第二天丈夫竟然回來了,還跟夢裡一樣騎著白騾,三郎聽說姐夫回來了趕忙過來看看,妻子這時候也就昨晚做的夢講給大家聽,誰知道她丈夫和她弟弟三郎竟然在同一時間做的同樣一個夢,就好像三人演繹了一場夢境一樣,只是三人都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夢中的美豔女子所為何人。不得不佩服蒲松齡對讀者心理的駕馭能力,《鳳陽人士》小說有三奇。
  • I chat, you chat, we chat《聊齋志異》
    這時候就很羨慕《聊齋志異》裡仙女翩翩剪葉為衣的本領,省時省力又省錢。話說在《聊齋志異》的世界裡寒冷雖苦,但多少窮書生不正是因為寒冷所迫才遇到了溫柔貼心的花妖狐仙(?)。唔,小編的腦洞也就這麼大了。不過《聊齋志異》這麼精彩當然值得高手來好好「盤一盤」。
  • 《聊齋志異》:藉助幽冥幻界和鬼怪人物,鞭笞社會陰霾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原標題:《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深度解讀】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
  • 讀不懂《聊齋志異》是幸運的人,因為有的人,比鬼還可怕
    可是細細讀來,卻發現,每一個看似陰森可怕的鬼故事背後,說的都是做人的尺度。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有句評價:「《聊齋志異》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被寧採臣和聶小倩一段人鬼情深深打動。這部電影,取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聶小倩18歲夭亡,幻化成貌美如仙的女子,被樹妖逼迫魅惑年輕後生。幾千年來,不知多少過路的年輕人,因為貪戀美色,被吸食淨血液,失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