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細膩,製作精良,對比明顯,張力十足,代入感強,引人入勝。
自從開始看《動物狂想曲》,我就一直在想,這個劇是在講什麼?
很顯然,透過現象看本質,動物擬人,說的就是我們人類。當然你也可以只把他當動物世界來看(T▽T),不就是一場暴風雨過後,又到了OOXX的季節嘛,都懂!
看完第二季第七集之後,我忽然覺得,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第一層、飲食男女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食慾、肉慾、動物的本能、社會的制約。正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額,copy錯了,是下面這句——
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狼,兔子;老虎,羊;黑市,校園……所有的光明與黑暗的對比,都是為了展現出這一充斥著無數欲望的世界。
欲望可以是需求、需要,也可以是理想、願望。
欲望即是一切。
聖人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凡人。
但僅僅止步於此,就太浮於表面了,《動物狂想曲》絕對不是CCTV上面播出的動物世界。
第二層、食色性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孔子之後,喜歡與孟子爭辯的告子,說過這樣一句話。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我們通常把這句話與孔子的「飲食男女」聯繫在一起,認為他講的是食慾和色慾,這是一個誤解。
食——這裡是動名字,有喜愛的意思;色——這裡為態度、美好的意思,即喜愛美好的東西(也許是食物),是本性使然。
由此我們再回到《動物狂想曲》,一切的一切就有了新的面貌:
格雷西的克制——仁愛,
鋼兵在黑市的堅守——大義,
路易在獅子組——克己復禮,
皮納數次攪場——智勇雙全,
春在格雷西求婚後開始拒絕其他的動物——重拾「信」。
「本性」是在「大欲」之上的東西。劇中的各個主角,正是因為其「本性」的閃光點,才使他們脫穎而出,成為主角,成為超越一般動物的存在。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來看——
一層的大欲——對應著本我
二層的本性——對應著自我
那麼什麼——來對應超我呢?
第三層、賢賢易色子夏曰:賢賢易色。
我個人認為這句話是對《動物狂想曲》主旨的最好闡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易色」,有人對「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賢賢易色」就是看到賢人——有學問道德的人,馬上跟他學,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戀愛中的,把女朋友都丟掉了,如是女方,則把男朋友丟掉。
這是誤解。
這個「色」字,很簡單,就是態度、形色。「賢賢易色」意思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學問好,修養好,本事很大,的確很行,看到他就肅然起敬,態度也自然隨之而轉。
蛇看守對格雷西賢賢易色,
格雷西對鋼兵賢賢易色,
眼鏡獅對路易賢賢易色,
路易對老爹賢賢易色……
為了實現,成為那個「超我」,不斷地學習,進步,改變。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從這部動畫裡面最應該學到的。
許多電影,動畫裡面,最後主角打boss打不過,來點苦情戲,情感上一給刺激,懷中抱妹,戰力翻倍,太龍傲天,太個人英雄主義了。
正確的做法是,像「慎勇」這樣,不斷進步,把他所接觸到的所有強力天神的技能學了個遍,並加以改進創造。這才是打敗魔王的核心力量。
所以啊,好好學習吧,少年!
願你們都有銀河補習班那樣的好老師帶領你們成長!
(看完啦?還不快滾去學習(ノ゚▽゚)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