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所有人所見到的那樣,手機廠商開始成為智能電視市場上活躍的新玩家,出現了不少代表性產品:高端特性下放到2000元內的Redmi X和榮耀X1系列,在高端市場具備關注度的小米電視大師系列、華為智慧屏X65。智能家居和生態布局一同延伸過來,形成多方位競爭力。
不僅是產品層面有亮點,小米還在2019年成為全國出貨量最大的電視品牌,新玩家風頭正盛之時,難免會出現與傳統電視廠商之間的摩擦。微博認證為「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的唐曉亮,在前日發聲稱小米電視的「天空聲道」名詞與產品頁用途,有抄襲創維嫌疑。
大提琴引發的糾紛
此番引起關注的發聲,建立在小米新近發布的大師系列電視,與半年前發布的創維Q91電視產品頁的圖片素材高度一致上。兩款產品都支持2.1.2聲道,並且在表達聲場意象時都使用了男性演奏大提琴的圖片,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張圖片,僅僅是角度不太相同。
小米電視真的做了錯事嗎?其實我們可以從指控的一部分發現端倪。天空聲道是來自杜比全景聲的營銷名詞,指向上發射從屋頂反射的聲道,得到杜比認證的大師系列電視採用該說法完全合理。此外,杜比、索尼等廠商也都採用過類似聲道視覺圖,沒有原創設計可言。
唐曉亮微博下亦有網友回復稱,他針對小米的發言有失偏頗,海信電視和杜比全景聲的宣傳頁面中也出現過同款大提琴素材。經查證,海信75E3D產品頁使用了同樣的照片,這款產品在2019年10月發布上市,早於2020年春季才正式公開的創維Q91。
今年上市的多款海信電視產品,同樣在宣傳物料中採用提琴演奏指代低音效果意象,但可能為避嫌而改成了女性演奏家照片,與海信75E3D和創維Q91不完全一致。至於杜比全景聲,我們尚未在官網找到相似的素材,但基本上可以確定一個事實。
男性演奏大提琴並不是任一廠商的原創素材,而是來自於圖片素材庫的可以授權給不同客戶的照片。為了提升創作者獲取收益、保護版權的效率,大型圖片素材庫會將個人作品籤約整理並打包授權給下遊客戶,如果沒有籤署獨家授權,難免會出現素材重複的情況。
那麼這張照片是獨家授權的嗎?似乎不是。雷科技經過一番搜尋發現,其來自於俄羅斯藝術家BortN66(Andrey Bortnikov)創作的一組大提琴演奏照片,目前正在shutterstock和Adobe Stock等素材站上公開出售,已經有在2019年5月舉行的摩納哥音樂演出宣傳材料使用過。
所以我們可以給出結論:小米電視只是在表達電視聲音能力時採用了行業通用的圖形化意象,並用了一張早就被多家廠商使用的公共圖片素材,帶給消費者即視感又沒有和競品形成區隔。
作為高端產品的物料而言的確是少了點創意,但其受到的「抄襲」指控的確不成立。
老牌電視廠商怎麼了?
針對小米電視「抄襲」的懷疑,我們已經有了簡單明了的答案。
不過在這一事件背後,能發現正在被更多人所認同的客觀事實:從智慧型手機行業跨界而來,打著網際網路名號的小米電視已成長為電視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並且正在對創維等老牌廠商形成威脅。
幾年前在國內市場表現還不突出的小米電視,這兩年得到快速增長,2019年還以1046萬臺成績成為出貨量最高的廠商。產品層面,定價19999元的Redmi MAX 98英寸單日內售出150臺以上,大師系列高端電視讚譽多過批評,也都是小米電視業務正在穩步前進的側面證明。
作為老牌廠商的創維也沒有懈怠,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動去把握電視行業變化。先是率先推出智能電視系統,還孵化了網際網路電視品牌酷開,而後在中高端電視上轉型OLED屏幕,並引入智能家居和人工智慧等體驗。爭議的另一位主角創維Q91,就是當今創維高端產品的代表之一。
如果你說利用供應鏈現有技術堆料,是誰都可以完成的結果的話,創維對上遊研發的投入則能凸顯出這家廠商的與眾不同。2019年時創維表示上投入了3億預算用於OLED屏幕技術和、屏幕模組自製和形態創新,並在國內投產了唯一的OBM生產線,之前只有LG和索尼有OBM產線。
一邊是小米、華為等新廠商進入到電視市場,另一邊是創維等老牌廠商想要保住增長速度,然而市場環境並不允許兩件事同時發生。根據多家調研機構的數據,中國電視市場每年增長規模不到10%,總體增速慢於廠商增速,因此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從客觀層面上來看,創維成了市場空間被擠壓的角色之一:2018年國內出貨量達到800萬臺位居第一,而2019年僅有671萬臺出貨量。而想要重新獲得市場地位,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向頂尖廠商發起挑戰,證明自身優勢和價值進而轉化成銷售成績。
就像創維打造OBM生產線等動作那樣,老牌電視廠商大都有各自的技術投入和積累,所以都不願見到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的現象。為了在將來的市場變化中保有地位,抓住任何一點機會,讓自己得到更多關注的做法也會在今後越來越多。
電視行業不進則退
產品和品牌本身有了更多關注就能有更多市場份額嗎?恐怕在今天並非如此。
電視行業早已進入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多維度競爭狀態,除了硬體上保證音畫素質,還要有優質的網際網路內容和智能化體驗,並且成為智能家居的關鍵角色——這是電視在當代的定位。
索尼、LG和三星是電視行業的世界領先企業,他們的做法是保證智能等「短板」不太短的同時,讓音畫素質「長板」長到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的水平。於是LG有了LG Display供應的最優質OLED面板,索尼則是坐擁高水準音畫優化引擎,這使得他們能在高端電視領域始終站得住腳。
新廠商們則是在智能化上做文章,小米擁有覆蓋大量品類場景並處於行業前列的智能家居生態,華為則是結合智慧型手機打造了打通大小屏幕的內容體驗。而且從近期體驗來看,有高端面板和畫質引擎加持後,小米和華為的音畫素質都具備值得肯定的部分。
綜合來看,不屬於這兩個陣營的電視廠商應該多加思考,要如何在迴避競爭對手長處的同時儘可能發揚自身特色。積極擁抱變化,並在新的競爭環境下保持優勢,才是傳統電視廠商持續立足於市場的關鍵。
創維的OLED戰略和海信的「觀星屏」,都談得上是尋求進步的典範,而在這之後,可能需要一點點耐心以及在更多層面的改變。環境變化越發活躍的電視市場未來會發生什麼,現在還不能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