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裡的壯士們大多來自這裡

2020-09-04 點讚湖北

8月14日,電影《八佰》全球雲首映禮,提前點映。晚7時30分,首場看完電影的觀眾們紛紛評價:震撼、感動、真實。作為劇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這部電影的意義不言而喻。

《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保衛四行倉庫的英勇事跡。鮮為人知的是,「八百壯士」中很多都是湖北人,不少來自湖北通城縣。

從通城出發的「八百壯士」

下面是幾年前採寫的一篇稿子《八百壯士與通城》。 當時和同事一起去了通城文史館,在一張張照片裡看到了年輕戰士們英姿勃發的面容;在通城我們還見到了八百壯士萬連卿的生前好友,聽他講訴了當年慘烈的戰況。有幸的是,我們還見到了「八百壯士」之一的胡夢生遺孀尚鳳英老人,這位老人有著傳奇的一生。淞滬會戰過後,會理髮的胡夢生被押在南京老虎橋日本人的戰俘營裡,每月他都有幾次外出給其他人理髮的機會。一次,胡夢生向素不相識的尚鳳英的父親求救。於是在外出給人理髮時逃到尚家,冒名充當了尚家的女婿——最終促成了一段真姻緣。

尚鳳英老人

記得臨走前尚奶奶在我的手背上輕輕地親了一下,也許這是一位長者對年輕人最真心的祝福。2017年2月8日凌晨3點,尚鳳英老人在湖北省鹹寧市通城縣沙堆鎮港背村去世,享年91歲。

謝晉元將軍

此後,我們去了上海,見到了謝晉元將軍的兒子謝繼民。謝老和父親一生從未謀面,「父親」這個詞讓他覺得「既遙遠又陌生」。他說:「我甚至從沒有覺得自己是什麼英雄的後代,甚至此前很少和外界提起。父親去世後,謝家人就是希望能和普通人一樣,過安寧的日子……」

租界居民圍觀蘇州河對岸戰火

站在蘇州河畔,河水流淌,歲月靜好。對面的四行倉庫的彈孔牆上,炮彈孔、大小槍彈孔清晰可見。這裡曾經是一座孤島,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站在蘇州河的對岸,在炮火聲中只能默默流淚;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4個晝夜,彰顯了中國軍民誓死護衛家園的決心,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希望大家都能走進電影院,體會抗戰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八百壯士與通城

通城,鄂東南的一個小縣,「水道通,地勢順,直注武昌城」,因而得名——通城。78年前,中秋的前一夜,200多個通城人從這裡出發,奔赴上海,打響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淞滬會戰爆發。日軍海陸空強勢進攻,中國軍隊死傷慘重,上海危在旦夕。國難當頭,年輕人們紛紛報名從軍,一批又一批的地方武裝開赴前線參加抗日。

1937年9月18號,第二天就是中秋節。

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湖北通城保安隊一中隊隊長石美豪、唐棣卻突然接到命令,緊急集結,率200多名士兵從通城出發馳援上海。

臨行前,滿城的市民都湧到了縣府門口,老百姓們敲鑼打鼓、鳴放鞭炮夾道歡送。萬連卿是通城縣麥市鄉人,這個不滿20歲的小夥子從未出過遠門,只知道是上前線打鬼子,心中滿是慷慨激昂。明月皎潔,灑滿故鄉的雋水河,來不及抹去離別的酸楚,萬連卿和他的戰友們匆匆踏上了行軍路。

通城縣清水鄉人周福其是在崇陽參的軍。通城保安隊行軍至崇陽大沙坪稍作休整時,正在賣茶葉的周福其聽聞這是一支往上海打日本鬼子的隊伍,來不及和家人商量,血氣方剛的他當即決定參軍入伍,奔赴前線。就這樣一路招兵買馬,200多名官兵在蒲圻火車站上車開往武漢。

通城的兵們都是些窮苦的鄉下孩子,第一次乘上這轟隆隆的火車又新鮮,又激動,而他們並不知道,前方的戰火已是十分地激烈。萬連卿萬連卿晚年好友李斌:

【出音響】那時候上海已經開打,打得很厲害,他們開到武漢,直接開到漢陽。到漢陽有一個九棟營房,部隊就駐紮在這裡,訓練了大概二十來天,訓練完之後就把他們拉到大智門火車站。

出徵前,武漢各界市民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開壯行大會,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陳誠親自送來一麵團旗,旗上印有青天白日圖案,寫有「湖北保安五團」字樣。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官兵們登上火車駛往抗戰前線。

部隊從武漢出發,途徑鄭州轉隴海線到達徐州,再轉津浦路,到南京浦口乘火車輪渡過江,歷時五天五夜,終於抵達上海真如火車站。

【出音響】

他們上了火車之後,那個悶罐子車,因為白天有日本飛機轟炸,白天就停在那個火車站停著不動,晚上就跑,走走停停,晝出夜行,五天五夜。

此時的上海烽火連天。十月上旬,淞滬會戰進入後期,面對日軍海陸空的連續轟炸,上海幾近失守,國民黨決定撤退重慶。考慮到一個月後,在歐洲布魯塞爾將舉行九國公約會,盟國將討論是否支持中國抗日,因此上海絕不能淪陷,必須要讓外國人聽到,中國人抵抗的槍聲。

【出音響】

一定不能在九國公約會開會前上海淪陷,要堅守下去,最起碼要守七天,要打的熱熱鬧鬧,要讓外國人聽到我們還有槍聲,我們還沒有淪陷,我還在反抗。

這個艱巨的任務被交給了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的手中。而此時,五二四團已經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戰鬥了,所剩兵力無幾。通城保安大隊作為兵力補充,被編進了五二四團第一營一、三連,同時抽調部分官兵補充二連、機槍連,石美豪任三連連長。

1937年10月27號凌晨,五二四團接到命令,死守閘北,退守四行倉庫,掩護大軍撤退。通城兵周福其與3個戰友端著輕機槍殿後,邊打邊退,阻止了日本人的圍追,部隊順利進入倉庫陣地。「八百壯士」研究員馮立群:

【出錄音】

打到最激烈的時候,他拿著機槍朝日本人掃射,子彈都打光了,他後來從死了的日本人手裡拿過機槍打,繼續戰鬥。

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滬上四家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出資而建,是一棟七層鋼筋水泥大廈。進入倉庫後,周福其和他的戰友們迅速打通各層樓房的隔牆,將底層門窗全部封死,並用倉庫內堆存的小麥、玉米構築外圍工事。而此時,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蘇州河,對岸也是租界。倉庫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座「孤堡」。

四面被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為鼓舞士氣,謝晉元召集所有戰士進行了宣誓大會,謝晉元的兒子謝繼明:

【壓混電影片段 謝晉元宣誓】

【出音響】他說918以來,日本佔領了我們大片的國土,今天我們作為軍人,有這麼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完成,非常榮耀的事情,我要和你們一同戰鬥在這裡,堅守在這裡,犧牲在這裡,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

剛剛補充來的通城兵都是些生澀的面孔,周福其、萬連卿都還沒褪去鄉下農民的汗氣。他們不知道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留守這個大樓,他們只知道要打入侵的日本兵,有這一句話就夠了。

【出音響】

他們就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堅決完成任務啊,死守陣地,寧死不退,每一個戰士,都抱著同一個信念,跟團長,跟那個營長一起要完成這個任務,哪怕犧牲也在所不惜。

力量懸殊的四行倉庫攻守戰於27日清晨打響。槍聲打破了上海戰場的沉寂,它向日軍,同時也向上海百萬市民和租界裡的洋人宣告:中國軍隊的抵抗仍在繼續!河上有日軍汽艇往來,用機槍、小鋼炮對四行倉庫不斷射擊,最激烈時每秒鐘發炮一響。

只有400多人的隊伍,對外宣稱八百人,面對成千上萬的日軍,「八百壯士」立下遺囑,誓與「四行倉庫」共存亡。一夜未眠的萬連卿眼睛血紅,全力關注著日本鬼子的動靜,一旦日本鬼子來了,他就扣動機槍,向敵人瘋狂的掃射,就像打犲狼虎豹一般,消滅一個是一個。負責把門的三連連長石美豪身負重傷仍不肯下戰場,八百壯士研究員馮立群:

【出錄音】

一顆子彈把他的臉打穿了,這邊進那邊出,牙齒都打掉了,他一聲都不吭,把血牙齒一吐用毛巾把臉一紮,繼續打,營長楊瑞福看他負傷命令他下去養傷,他不下去,繼續打,結果一顆子彈把他的腿打穿了。

一天的鏖戰,「八百壯士」同仇敵愾,英勇還擊,粉碎了日軍輪番的進攻,四行倉庫仍然穩穩屹立。而第二天,排山倒海、席捲而來的浩大攻勢更加慘烈。

密集的槍彈把大樓打得四處冒煙,遍體彈痕。日軍甚至出動了大炮、坦克,在猛烈的攻擊下,外圍工事被摧毀。戰士們退守到樓房內抵抗,他們把手榴彈、炮彈捆在一起,用棉花包裹住往下扔,猛烈的炮火下,日軍一度敗下陣去。

窮兇極惡的日軍並沒有放棄,他們企圖用炸藥炸開四行倉庫的牆體,打開一個突破口。戰士陳樹生情急之下,在身上綁滿手榴彈,從6樓跳了下去,與10多名敵人同歸於盡。日軍又開來了裝甲車,企圖用撞開倉庫的大門,通城兵葛先樓再一次用生命守住了四行倉庫,李斌:

【出錄音】

他就把手榴彈捆一捆,就從二樓往下跳,就把裝甲車炸了,他自己也粉身碎骨了,裝甲車炸了之後日本人就不敢來了,守住了大門。

日軍的封鎖,使得後方的糧食運不到前線,戰士們幾天幾夜沒合過眼,也吃不上飯。此時,租界的市民紛紛伸出援手,將罐頭、麵包等食品送來好多好多,堆在倉庫裡足有1米多高。從來沒有這樣的戰鬥:士兵在前面英勇作戰,百姓在身後助威。敵人從哪裡來,有人用黑板報信;子彈往哪裡打,有人用喇叭指揮:

【出錄音】

「要是日本人悄悄從哪個方向摸過來了,我們戰士沒有發覺,老百姓在對面就有的就大聲喊,我們戰士就趕快用機槍掃射,老百姓就喊打得好,打得好,達到高度的軍民一致、軍民互動。「

孤軍浴血奮戰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擊斃日軍數百人。直到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後,才率部退過蘇州河。這場壯烈的戰鬥不僅讓全國上下為之振奮,也贏得了國際上頗多讚許。

【出八百壯士歌】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

時任租界英軍司令部少將史默萊,目睹了中國軍隊孤軍血戰,甚為驚嘆,他說:「我們都是經歷過歐戰的軍人,但我從來沒有看到過比『中國敢死隊』最後保衛閘北更英勇、更壯烈的事了。」

【出音響】

這就是履歷表,這個是樊城,這個是周福其....【音響壓混】

78年過去了,通城檔案館內,一頁頁照片已經泛黃。年輕的戰士們眼神堅毅,英氣勃發,仿佛即將奔赴前線,保家衛國,作戰沙場。

【出音響】

左前方你看到的是那個牆,就是當時日軍進攻四行倉庫留下的這些炮彈、子彈的彈痕,日軍都是用小鋼炮打的,打出來的,最大的有三米,幾乎把它全部打穿了......

78年過去了,上海蘇州河畔,四行倉庫彈孔牆上,8個炮彈孔、430個大小槍彈孔清晰可見,作為這座城市永久的「傷疤」,它無聲地控訴著侵略者的暴行。

歷史不會被忘卻,英雄永遠值得緬懷。毛澤東曾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的典範」,他們的英雄事跡被廣為傳頌,激勵著廣大中國人民,掀起了全民抗戰的高潮。而今天,「八百壯士」也早已成為通城的驕傲,家鄉人民的自豪,湖北鹹寧師範學院教授丁一:

【出音響】

這些兵,都是山裡的人,都是地方部隊,沒有經過什麼嚴格的訓練。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相當英勇。所以得到了上海人民,全國人民的一致讚揚。【音響至】

上海蘇州河,流水清清,楊柳依依。曾經的戰火硝煙已逝,廢墟上也早已建起了高樓林立。而永不能被忘卻的是那場戰役、那些英雄,因為他們,通城、上海這兩座城市擁有了共同的紅色記憶。閘北區宣傳部副部長姚掌宏:

【出音響】

「為了紀念抗戰70周年,要修建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我們有一塊展區是英烈牆,還有一個跟你們湖北鹹寧通城專門有塊展板,展出你們當時參加戰士的英勇抗日的事跡。緬懷先烈,珍惜和平,讓子孫後代來享受這份和平,讓他們也知道這和平也是來之不易的。

【漸起周曉燕《八百壯士》歌,漸弱】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電影《八佰》裡不能忘的記憶 八百壯士湖北勇士是主力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一曲《八百壯士歌》,傳唱八十餘載,唱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也留下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傳說。
  • 《八佰》與《八百壯士》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疫情過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絕對要數《八佰》,《八佰》上映已經有好幾天的時間了,票房成績也比較樂觀,成為了拯救電影市場的救市作品。《八佰》講述的是在1937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服從於國民黨的800名戰士在蘇州四行倉庫拼盡全力抵擋日本人的襲擊。關於這個故事,其實早在1975年就有一部叫做《八百壯士》的老電影已經拍過這個題材,所以很多網友都會將《八佰》與《八百壯士》用來做對比。
  • 致敬八佰壯士
    圖片來自網絡下午看了八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兩天也看到很多人評論這部電影,甚至有人糾結於影片中一些失實的細節。對於這樣一部來自於史實的作品,我們是否應該從電影的角度去看待是值得商榷的。電影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記住那場戰鬥,更是為了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告訴今人中國在不遠的幾十年前曾經是何等的屈辱,那份屈辱中包含了這部電影中所描述的那場四天四夜的戰鬥,這些都是不爭的真實。對於記住歷史和警醒世人,電影拍攝略加修飾其實是不過分的,更何況它基本屬實,所以這是一部好電影。
  • 《八佰》不如《八百壯士》的,只是缺一個「俠女」徐楓
    《八佰》中的女演員裡,戲份最多的是遊過蘇州河去送旗的楊惠敏的扮演者唐藝昕。而《八佰》的結局也被很多影迷詬病,說有虎頭蛇尾之嫌。但其實《八佰》該拍的都拍了。首先是衝橋過去的士兵,被租界裡的英軍繳械,國軍不解。
  • 看完《八佰》之後,再回顧75年林青霞版的《八百壯士》感觸太深
    由管虎執導拍攝的《八佰》已經成功落幕,該片在播出後,迄今為止,《八佰》累計票房已經達到31億,成為了一部不折不扣的爆款影片。這部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也通過這部電影讓大家熟知。
  • 《八佰》英雄們熱血奮戰,八百壯士守江山,誓守最後防線
    平常關注電影的網友就注意到了,近期《八佰》的消息十分火爆,管虎導演宣布《八佰》的定檔時間為8月21日在全國上映,數據顯示想看的夥伴已超過數電影是以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的抗日戰爭,取材拍攝這部電影,講述歷史戰爭中「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
  • 老兵回家:尋找八佰壯士
    |每一個個體生命都值得被銘記|民族若有記憶,記得親,記得痛;國家若有記憶,識來路,知歸途;隨著下面這張圖的出現,電影《八佰》已經完成了它的最大價值:對公眾進行了歷史的提醒。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終於如電影中的一句臺詞所說「歷史會記住你們的。」但,對民族這段傷痛歷史的銘記還遠沒有結束。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我們希望能找到800壯士成為抗戰記憶守護人。如果你願成為我們尋找的800壯士之一,請聽我們講完接下來的故事。圖:這是四行倉庫前,民眾自發的前去祭拜。
  • 《八佰》壯士們壯懷激烈!
    《八佰》看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灑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電影是講故事,不是事實陳述,《八佰》是管虎導演基於1937年淞滬抗戰中發生在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保衛戰講的電影故事我為電影裡身綁手榴彈一躍而下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陳樹生流淚,感慨。英雄不是天生的,陳樹生、羊拐、老鐵、端午...他們的恐懼、猶豫、害怕、決絕,直至成為英雄!他們不就是無數個你我嗎?
  • 《八佰》壯士,英雄歸來
    《八佰》的上映,為當下仍處於困境的行業帶來曙光。8月2日,華誼兄弟宣布,《八佰》定檔8月21日,此後,電影圈沸騰。 8月14日晚上,隨著《八佰》開啟第一輪點映,這部一波三折的影片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最新數據顯示,《八佰》點映首日大賣近1500萬。
  • 電影《八佰》不會告訴你,成功撤退的壯士,在集中營裡生不如死
    今天,命運多舛的電影《八佰》終於上映了。《八佰》描繪的是國民黨八百壯士堅守4天4夜,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的悲壯故事。如果只看電影的話,我們不知道這場戰爭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演化的,結局又如何?讓這種「逃跑將軍」的兒子站臺,無異於是對八百壯士的侮辱。
  • 電影《八佰》 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多為通城男兒
    在影城取票機前,杜先生取出自己8月15日買好的電影票,他說:「我本來就喜歡戰爭題材片,這個片子拍攝時我就一直關注,片子裡有我們通城的壯士。」黃女士一家四口來看首場點映,「我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我爸爸參加過自衛反擊戰,我帶孩子們來看《八佰》,就是想讓他們知道,我們今天的日子是怎麼來的,並不是所有人一生下來就過著幸福的日子。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八佰》終於上映了,據說國內點映日日新高,好評如潮,票房收入可觀。不過就整個影片的主題和呈現方式,感覺新老「八佰」大同小異,很少突破。《八百壯士》一板一眼從上到下顯示國軍指揮層次的部署意圖;《八佰》則渲染了逃兵的行為,揭露國軍內部的問題;《八百壯士》將童子軍楊惠珊送旗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寫了很長一段,鏡頭裡那面國旗始終高高飄揚,蘇州河對岸百姓和外國人都莊嚴致敬,《八佰》則重點在謝晉元決定掛不掛旗的決策上,和戰士們前僕後繼護旗的壯烈中
  • 電影《八佰》後,撤入英租界的壯士們如何了?
    最近,電影《八佰》上映,因為此前上映的波折,讓我更有興趣一睹為快。《八佰》是一部群像戲,一場在國民政府眼中的「表演」戰,卻看盡了新垃圾橋兩岸的眾生百態。管虎導演說,20歲拍這個故事是少年英雄,熱血抗戰。而50歲的他拍的是人性的勇敢、懦弱、堅強等等。
  • 《八佰》壯士激烈背後的啟示錄
    好在現在電影市場已復工復產,尤其是電影院線的復工,讓很多憋壞了大半年的影迷們,終於有了釋放的機會。而由管虎導演的《八佰》就是釋放的一個引爆點。據相關數據顯示,公演兩天票房就突破了億元。坦率地講,對《八佰》這部描寫戰爭片的期待,我和很多人一樣期待已久。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百科資料【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八佰》中你不知道的事:「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電影《八佰》上映兩個多月,三十多億票房一掃疫情陰霾,更讓我們了解到那個年代,先輩們守護河山的慘烈和悲壯。全世界的圍觀電影《八佰》取材於「八百壯士」於上海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史實。淞滬會戰末期,這場持續數月的大會戰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當局決定戰略性退出,以保障南京安全。
  • 談電影《八佰》 說桂林八佰壯士
    隨著影院的恢復開放,電影《八佰》終於官宣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電影《八佰》由管虎執導,張譯、姜武、王千源、歐豪、李晨、杜淳等主演。400多位國民軍將士為了掩護大軍撤退並迷惑敵人,對外宣稱自己是「八佰壯士」。他們在四行倉庫死守了四天四夜,殲敵200餘人,為淞滬會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八佰」壯士中有一位來自連雲港!
    近期戰爭題材影片《八佰》的熱映再次讓人們回顧那一場
  • 《八佰》:壯士的輓歌
    結果最後撤離時,只留下八十八師五二四團第一營四百多人的兵力,團長謝晉元對外號稱八佰壯士。以個人觀感而言,我認為,《八佰》在敘事方式上,用鏡頭、畫面語言,以強烈的對比,讓整部劇充滿了張力。從戲劇衝突上來講,這種手法會帶給觀眾不小的視覺衝擊。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電影中的核心場景——上海四行倉庫,也迎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四行倉庫是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這裡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毛澤東同志為其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八百壯士」聞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