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生物「薄發」背後 毛晨在60多分鐘專訪裡說了什麼?

2021-01-16 智通財經APP

1.2萬億美元、50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0%、研發服務增長率更是達到20%……

當這些數據堆積在一個行業時,很多投資者會不約而同篤定是製造業,比如飛機、人工智慧,卻很少有人聯想到醫藥領域。事實上,這一連串數字恰巧就是當前生物醫藥市場的寫照。

正是因為市場如此廣闊,一大批醫藥研發外包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但成立於2008年的維亞生物,憑藉其獨特的EFS商業模式和多年經驗沉澱,早已在生物藥研發前端領域佔據有利地位。

「客戶選擇我們主要是看中維亞的名聲、行業的壟斷地位,不是所有CRO企業都具有這個特徵。在高度競爭、進入門檻低的領域,客戶一般傾向於選擇專業技術強、名聲好的公司。」 面對智通財經APP獨家拋出「客戶憑什麼選著維亞」的疑問,維亞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毛晨帶著冷靜、幹練地說道。

而在此後60多分鐘的專訪時間內,毛晨舉手投足間無不洋溢著對生物醫藥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並多次提及生物藥CRO市場前景,反覆比較著業內各家公司的商業模式與維亞的競爭核心。

「在盈利能力、技術水平、區域布局、技術人員的人口紅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想要超越我們,遠遠不僅是錢的問題。」針對別人擔憂的商務模式複製問題時,毛晨更是直截了當地給出強有力地回應。

以下是智通財經APP整理的維亞生物專訪實錄:

國內CRO市場加速發展

智通財經:「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重塑了醫藥行業格局,仿製藥競爭加劇,有實力的藥企轉向創新藥,這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什麼影響?能否為CRO業務帶來新增量?

毛晨:以前國內仿製藥的利潤很可觀,核心競爭力是銷售能力,但在「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之後,成本上升,底部價格向下,兩邊同時受擠壓,仿製藥的毛利空間被大幅壓縮,存活會越來越難,藥企會增加對創新藥的投入,這是一個趨勢,尤其對於中國藥企來說。來自生物技術公司的CRO單子也會增加,我們以創新藥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所以這對我們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國內的訂單量會越來越多,國外仿製藥利潤也有壓力,國際訂單增量也在增加,但主要是國內訂單會大量增加。

智通財經:目前維亞的收入來源海外佔比較大,對發展中國市場有何規劃?

毛晨:公司目前國內收入佔比20%左右,未來的趨勢是這一比例越來越高,主要取決於國內藥企對創新藥的重視程度。我們從全球的定位往國內延伸,從源頭創新藥國家往國內滲透,迎合了國內想趕上國際創新藥潮流的市場需求,所以比較順其自然。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

智通財經:您如何看待整條生產鏈交付的方式?供應鏈工藝上的穩定性有是如何保障的?

毛晨:產業鏈交付效率會更高,這是趨勢。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SBDD)技術貫穿從最初靶標確認到進入臨床的過程,這是目前最有效率的研發策略,越來越變成趨勢。分包牽涉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初創型公司缺乏完整的管理團隊經驗,我們認為把整條產業鏈的交付給CRO公司無疑是趨勢。這方面與我們的發展策略吻合,我們正在布局整條產業鏈的交付。

穩定性方面,中國CRO/CMO有18、19年的發展歷史,所以研發及生產穩定性應該是可靠的,對於新加入的CRO/CMO公司要求在提高,但中國絕大部分CRO/CMO公司交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信譽度越來越高。

我們在這一行耕耘多年,專業運營不是最大的問題,業務本身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在增長,這幾乎是CRO/COM公司發展的極限。我們碰到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快速增加人才培養和布局,及快速增加產能。

智通財經:公司如何培養和獲取人才?

毛晨:經過20多年的培養,中國的人才水平已經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水平,所以可以放心聘用,國內的CRO/CMO產業實際上很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相關公司有幾百家之多,從業人員以十萬計,所以人才資源池也很可觀。我們招聘的人才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直接從海外大藥企、生物技術公司招聘,二是從大學院校相關專業招聘,三從成熟的CRO/CMO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招聘。

吸引人才存在競爭,人才通常會首選知名度高的公司,所以我們在結構生物學、蛋白化學方面的招聘是有優勢的。相對而言,以規模取勝、進入門檻低、技術要求相對低的領域,例如合成化學,會出現搶人才的過度競爭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效應佔主導,工資、福利待遇好的公司自然更容易吸引人才,維亞的僱員人均利潤是業界最高的,比同行高出300%多,這是我們競爭優勢。我們在上海、嘉興、杭州、蘇州、成都、北京6個地方同時啟動人才招聘和培訓,這就解決了區域性限制的問題。

在我們的人才結構中,佔比最大的是化學和生物類的研發人員。除此之外,公司還有人力資源、財務顧問、投資、金融、管理、法務等部門。

維亞生物是一個孵化器

智通財經:維亞還投資了很多公司,運作模式和傳統的VC有何區別?

毛晨:我們是孵化和打造公司,很多公司如果沒有我們的投資,1-3年間可能會因為資金枯竭而死,有些科學團隊如果沒有我們的幫助,可能公司都成立不起來,所以我們是打造的意思,這和傳統的現金換股權的方式有雲泥之別。

具體來說,首先,階段不同,最初的1-3年,在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下,VC不會投資,早期創業人只能自己去琢磨錢的問題,製藥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對資金的需要非常大。

第二,我們以可放大性、可持續性的模式,把它作為市場需求去做,以企業的行為打造企業,與VC每年固定投資的模式不同。

因此,我們並非純粹的財務投資;其次,早期VC無法把控風險,我們靠有經驗的科學家及技術人員,在能夠控制風險的情況下,以將近20挑1的比例對公司進行孵化,而且我們會以服務換股權的模式參與早期研發的過程,我們的業務模式決定了我們可以把控風險,適時止損。

智通財經:維亞會選擇孵化什麼樣的公司?對標的有何標準?

毛晨:我們有5個挑選標準:1)從風險的角度,我們儘量做我們懂的東西。2)創始團隊要靠譜,何為靠譜?我們要判斷出創始團隊在承諾時期內達成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從法律風險的角度,我們杜絕抄襲,不做有利益衝突的事。3)我們有嚴格的時間表,一般要求孵化的公司在2-3年達到可以申報臨床的PCC(臨床前候選化合物)階段,5-6年間有機會被併購或上市。4)研發的藥物要有市場稀缺性,在全球範圍內有強大的競爭力。5)靶標的選擇要有相當大的成藥性。

智通財經:項目退出的機制如何?

毛晨:2.5年內退出50%股權,5.5年退出另外50%股權。我們估計有四分之一的項目會在中途因為被併購、上市而部分退出。剩餘四分之三的情況是,對於市場看好的項目,在每一輪融資中,可能會有新的投資者有意向購買股權,我們可能會賣掉,用得到的收益去孵化其他更多公司。去年我們完全或部分退出了4個項目,預計今年會有更多。

我們是孵化器,若在兩年內以很小的代價拿到上百家的企業股權,這是了不得的事。資本市場對我們可能不夠了解,不知道我們面向的市場需求如此大,不知道我們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及嚴格的項目篩選標準、也不了解所孵化的公司每年都在穩步增值。

龍頭地位難撼動

智通財經:公司站在了大分子生物這條優秀的跑道上,並在積極開展全球化,面對來自各國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客戶為什麼會選擇維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毛晨:我們的業務面向全球範圍,尤其以歐美為主,所以業務全球化本身就是我們的競爭優勢。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已經清晰,我們在藥物研發最前端佔據龍頭地位。因為最前端牽涉最專業的技術,有非常多的行業門檻和技術難關要跨越,其他企業想要在競爭中超越我們佔據龍頭地位幾乎不可能。

客戶選擇我們主要是看中維亞的名聲、行業的壟斷地位,不是所有CRO企業都具有這個特徵。在高度競爭、進入門檻低的領域,客戶不一定看名聲,但在需要克服很多技術難關才跑到第一名的行業,客戶一般傾向於選擇專業技術強、名聲好的公司。

我們進入大分子生物領域有先天優勢,因為SBDD的技術天然要求蛋白做得好,生物醫藥以蛋白為基礎,而我們是專業戶,所以我們進入這條跑道有天然優勢。

最近生物醫藥的專利糾紛很多,最好的保護專利的方式是拍X光照片,這樣能精確知道生物醫藥和靶標相互作用的具體細節,從而起到專利保護的作用,在這過程中用到我們的SBDD技術的藥企就很佔優勢,所以越來越多生物技術公司在研發方面會使用我們的技術平臺。我們擁有四大世界領先的平臺,這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智通財經:您認為未來CRO公司是否更傾向於採用技術服務換取股權(EFS)的模式?

毛晨:肯定會有,其實過去也有,只是沒做成功,歐美企業早在30-40年前就嘗試採用這種模式,但為什麼領先的卻是維亞生物這樣的中國企業?因為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做藥物發現最前端的市場;二技術人員要有5年以上的經驗;三擁有大批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四是公司盈利水平要相當高,因為孵化公司對現金流要求非常高;五是擁有領先的行業地位,用名聲吸引客戶資源。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不會太多,我們預期2-3年內會有很多公司以ETF模式進入藥物研發的前端市場與我們競爭,但不一定能趕上我們,我們畢竟有10年的耕耘和積累,在盈利能力、技術水平、區域布局、技術人員的人口紅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想要超越我們,遠遠不僅是錢的問題。

智通財經:目前維亞主要在藥物研發的最前端布局,是否有計劃順著產業鏈往下走,切入化合物優化、後期臨床研發領域?

毛晨:會,我們會順流而下。

智通財經:上市之後,公司有什麼想法?

毛晨:中國正好處於生物技術的爆發階段,創新藥市場前景廣大,我們希望能支持300-500家公司的發展。估計全球有幾萬家生物技術公司,我們的願望是為其中的7%做出貢獻。

相關焦點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缺乏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為啥突然爆發了
    至於為什麼我每次提維亞生物,一定都要提方達控股,二者細分模塊不同,商業模式上差別也很大,按道理說可比性不高,但是把兩個公司放一起對比的原因的也很簡單,因為在小市值的CRO企業裡頭,方達控股也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無論服務品質還是管理能力都堪稱小市值CRO的標杆,而且,兩家公司主要業務都處於藥物發現的早期階段,只是一個偏於藥物發現,一個偏於臨床前,另外,在商業模式上,維亞生物帶有業務分成的風險投資性質
  • 維亞生物(01873)跌8% 發2.8億美元換股債
    原標題:《異動股》維亞生物(01873)跌8%,發2.8億美元換股債   維亞生物
  • 維亞生物披露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詳情 擬11月9日於股東會上討論該...
    原標題:維亞生物披露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詳情,擬11月9日於股東會上討論該交易   10月19日,資本邦獲悉,
  • [HK]維亞生物:建議發行2.8億美元1.00%於二零二五年到期的有擔保可...
    [HK]維亞生物:建議發行2.8億美元1.00%於二零二五年到期的有擔保可轉換債券 時間:2020年12月18日 08:55:33&nbsp中財網 原標題:維亞生物:建議發行2.8億美元1.00%
  • 大和:維亞生物維持買入評級 目標價維持10.9港元
    來源:新浪港股大和發布研究報告稱,維亞生物(01873)早前公布,發行5年期可換股債券(CB)集資,本金額為2.8億美元,所得款項淨額將為2.76億美元,擬用於業務發展擴張,包括收購浙江朗華製藥80%股權,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 大和:維持維亞生物(1873.HK)買入評級目標價10.9港元
    大和總研發表研究報告指,維亞生物(1873.HK)早前公布,發行5年期可換股債(CB)集資,本金額為2.8億美元,所得款項淨額將為2.76億美元,擬用於業務發展擴張,包括收購浙江朗華製藥80%股權,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 身長約30釐米,科學界研究60多年,仍不知道該生物是什麼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龐大,並且很多生物如今都是以「化石」的模式存在,大多數情況之下,科學家們都是可以分辨出相應的種群或物種,也就是能夠清晰地知道該生物是什麼,然而凡事也有例外,科學家們確實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生物至今未解,
  • 「林小姐,傳聞您背後有薄總當靠山?」她笑:「普通朋友.」薄總點頭:「對,一起吃一起睡,順便生了三個娃的那種普通朋友」
    林時音連忙走上去,將B超的單子從包裡翻出來,擺在辦公桌上。「薄先生,我懷孕了……」  蕭特助拿著文件頓了一下,隨後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把文件放在一旁的柜子裡,迅速離開了辦公室。  「打-掉吧。」  林時音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麼,她本能地捂著肚子往後步步退,「也是你的孩子。」
  • 又香又薄,拉到1米還不斷!海南這種全生物降解塑膠袋到底是什麼來頭?
    跟隨記者走進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工廠一探究竟全生物降解塑膠袋 帶你混個臉熟香 有玉米清香味 薄 厚度0.02毫米 韌 拉伸到1米不斷 解 3個月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生物降解樹脂母料「咔嚓」,伴隨著機器切割聲,
  • 什麼鬼?每分鐘射速350發的謝爾曼M1?
    講到這裡,小編真的想說,在國力軍力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的今天,真希望國內相關媒體及演員在涉及到軍旅題材特別是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時能多突出一點史料的專業性,這其實也是對過往先輩們當年浴血奮戰的一種尊重,莫要讓各類「奇葩劇」誤導了廣大公眾的視線。
  • 腳踝終結者紀錄片60分鐘第二部,視覺盛宴!
    喬丹親述單手抓球的奧秘庫裡招牌動作解析:背運後撤步投籃皮爾斯傾情闡述腳踝終結真諦吉諾比利虛晃教學歐文單挑中國國青特訓隊球員合輯哈登生涯風騷歐洲步剪輯【紀錄片】了解NBA球星背後的成長故事庫裡震撼紀錄片《小身材的大宇宙》微紀錄片揭秘考辛斯加盟勇士始末深度紀錄片揭秘倫納德性格為何如此沉悶歐文親述康復心路歷程探訪勇士籃球裝備中心 【節目秀】做客節目,NBA球星都會聊些什麼呢
  • 臺灣知名心靈導師賴佩霞專訪 生物能呼吸大師— 吉騰
    依照《魅麗雜誌》大師專訪流程,通常我會主動上網看看,近期來臺灣演講或開課的外國老師,或跟一些熟識的老師交流,打聽是否有心理學、精神醫學、作家、研究機構、基金會、靜心中心邀請國際大師來臺開課或分享,當然,有些時候趁著出國期間也會到當地採訪。通常碰到我有興趣的老師,只要時間許可,我也會自掏腰包親身體驗一下課程,或借著出國上課,採訪一些我心中的大師。
  • 人到中年才會明白,《金粉世家》裡,金銓說冷清秋福薄是什麼意思
    金銓道:「這孩子的人品,我看她的相片和詩,都信得過,就是福薄了一點。」道之道:「這是迷信的話了。算命看相的,我就不信,何況在詩上看人。」金銓道:「你知道什麼?古人說,詩言志,大塊之噫氣……」也就是說,金銓並不是看不上清秋,而是覺得她福氣薄。
  • 身長30釐米的生物,科學家研究了60年,還不知道是什麼
    身長30釐米的生物,科學家研究了60年,還不知道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地球從38億年前誕生生物開始,便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生物,但是這些生物大部分最終都走向了滅絕,而我們如今想要去了解這些生物,往往也只能夠通過一些化石去了解,當然,在了解的過程當中,古生物學家們往往還是能夠給這些古生物在現代找到一個近親的,於是也能夠以此來確定這些古生物的物種,以及我們能夠給它們取的名字
  • 做餃子皮別只會用擀麵杖,教你懶人做法,1分鐘出60張,又圓又薄
    10分鐘; 3、10分鐘後再來揉面就變得簡單多了,一分鐘就能把這個麵團兒揉到特別的光滑,簡單又省勁兒; 4、揉好後取出來放砧板上,擀麵之前我們再給它揉3分鐘,多揉一揉做出來的口感會更好,接著砧板上撒些乾麵粉防粘;
  • Glue Up 未來連結助力三大國際知名生物技術企業傳播創新科研成果
    >美國紐英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ew England Biolabs Inc.自動化 CRM 數據收集,及會中會後跟進、反饋收集、評估等工作,Glue Up 全程為紐英倫生物提供雲助力。公司旨在為全球製藥公司和生物技術公司提供新藥靶點驗證,化合物庫篩選,先導化合物發現,以及治療性抗體研發等綜合性技術服務。維亞在基於結構的新藥研發技術(SBDD)、膜蛋白靶點新藥研發技術、以及基於親合力的化合物庫高通量篩選技術(ASMS)等多個技術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每年研究藥物靶蛋白數百個,完成超過5000個蛋白的表達和純化研究,解析超過1500個蛋白質結構,是基於結構的新藥研發的第一品牌。
  • 海底11000米到底有多恐怖?什麼生物能在這裡生存?
    海底11000米有多恐怖?很多人會有深海恐懼症,因為深海確實非常恐怖。我們知道,在陸地表面有大氣壓的存在,海底也有壓強,而深海11000米處的壓強非常強,足以把人類壓扁。水的壓強公式是P=pgh,其中P是壓強,p是液體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h為高度。
  • 國產神劇中那輛每分鐘350發的"德軍謝爾曼M1",我給你們找著了…
    一輛坦克,要達到350發/分鐘的射速是特麼有多恐怖,將軍找個畫面你們感受一下(微信搜索添加:將你一軍)「一分鐘350發,一秒鐘快60發了,是要累死裝填手麼?」「威廉·特庫賽·謝爾曼:什麼?我成了德國人?能逆向活到一戰這事,我怎麼不知道?」  據考證,該劇以山東鄒城孟氏後裔第62代孫孟文祿為原型的故事。
  • 賴佩霞專訪 生物能呼吸律動創始人—吉騰
    依照《魅麗雜誌》大師專訪流程,通常我會主動上網看看,近期來臺灣演講或開課的外國老師,或跟一些熟識的老師交流,打聽是否有心理學、精神醫學、作家、研究機構、基金會、靜心中心邀請國際大師來臺開課或分享,當然,有些時候趁著出國期間也會到當地採訪。通常碰到我有興趣的老師,只要時間許可,我也會自掏腰包親身體驗一下課程,或借著出國上課,採訪一些我心中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