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為啥突然爆發了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維亞生物之前的市值一直低於有明星投資人加持的方達控股。所以作為維亞生物的投資人,可能一直會覺得比較壓抑。而且由於股價長期表現比較弱,市場關於看不懂維亞生物的業務模式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但是,過去一周,沒有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徹底爆發,一舉超越明星投資經理加持而且管理層優秀而被市場高度關注的方達控股,市值來到百億附近。可以預計下周很可能就會突破百億市值大關,並且不斷向更高處攀升,對於國內方興未艾的藥物發現市場,暫時看不到市值天花板。至於為什麼我每次提維亞生物,一定都要提方達控股,二者細分模塊不同,商業模式上差別也很大,按道理說可比性不高,但是把兩個公司放一起對比的原因的也很簡單,因為在小市值的CRO企業裡頭,方達控股也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無論服務品質還是管理能力都堪稱小市值CRO的標杆,而且,兩家公司主要業務都處於藥物發現的早期階段,只是一個偏於藥物發現,一個偏於臨床前,另外,在商業模式上,維亞生物帶有業務分成的風險投資性質,未來拼的是平臺技術和眼光,方達控股是純服務模式,最終拼的是工程師/科學家人數。

那麼,不顯山不露水的維亞生物為什麼突然就爆發了呢?這種爆發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呢?本文接下來將要回答的就是這兩個問題。

首先,維亞生物突然爆發,並非維亞生物近期業績暴增或是在業務上有什麼突飛猛進,維亞生物還是那個維亞生物,但是近期B字尾的生物科技公司IPO階段認籌踴躍,上市後更被進一步爆炒,同時微創醫療作為醫療器械孵化型平臺公司被市場認可、接納並給予了較高的期望,在這樣的背景下催化了市場對維亞生物的價值發現。原本因為缺乏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而默默無聞的一夜之間被發現也是一家具有孵化器潛力的生物科技平臺公司。所以,本階段維亞生物的爆發,我個人認為,這其實與微創醫療的平臺價值被認可雖然沒有絕對的關聯,但是內在邏輯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次,我想回試圖回答的是這種爆發是可持續的嗎?先說結論,我個人認為,這種爆發具有持續性。關於持續性,我將從兩個方面簡單闡明:

第一,在商業模式上,維亞生物科技開發出了一種獨特的具有拓展性的業務模式,將傳統的服務換現金(CFS)模式與獨有的服務換股權(EFS)模式相結合。之前這種模式其實是被市場質疑的,市場認為,過去維亞生物過於依賴EFS模式下賣股權獲得的一次性收益。市場懷疑這種業務的持續性。但是,這些人顯然忽視了一點,第一,維亞的EFS業務目前佔比上還不是大頭,未來空間依舊很大,第二,即便這個規模的不大的板塊,維亞目前也孵化了將近100多個項目。也許,我們沒辦法根據過往成功賣出極少數項目所收穫的回報去估算這100多個項目的想像空間。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百多個項目其實就是維亞生物未來最大的彈性所在。而且隨著維亞生物服務的持續提供,這類項目將來只會越來越多。

第二,在中國的藥物早期發現階斷的CRO細分領域裡頭(主要分為藥物發現和臨床前兩大塊),藥物發現領域務(包括靶點發現和驗證、化合物篩選、化學合成等業務)未來的成長性無疑是最為驚人最為確定的,原因在於,由於之前中國創新所處的階段,創新的主要投入都放在臨床前,做的更多是FAST FOLLOW,這對藥物發現的服務需求其實相對較低,所以藥物發現階段的價值其實大家都是不太重視的,目前除了藥明康德具備一條龍的服務能力,藥物發現憑藉獨特的平臺技術而佔有一席之地的公司主要有成都先導和維亞生物。但是,隨著中國的藥物創新必然超越ME-TOO而逐步過渡到ME-BETTER 甚至FIRST-IN-CLASS階段,藥物發現平臺的成長性將越來越具有爆發性和持續性。

所以,本文最終的結論是,維亞生物最近的爆發一定程度上是受外圍環境催化的。但是,考慮到維亞生物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和公司藥物發現業務在中國市場所處的萌芽階段,本文認為維亞生物的爆發具有相當持續性。隨著業務的推進和投資邏輯持續被驗證,立足長遠,維亞生物100億市值絕不是頂,未來可能向200億,300億甚至更高市值穩步邁進。

作者:馬拉松之旅獨行者連結:https://xueqiu.com/7994751651/149450307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關於維亞生物人員及設施規劃,維亞生物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吳鷹表示,截至11月,公司員工達到了1000人,人員大幅增長,其中90%為科研人員,50%以上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員,預計2023年達到4000人。維亞生物在上海、杭州、嘉興、成都擴張實驗室及辦公場所,以滿足高速增長的業務需求。
  • 維亞生物「薄發」背後 毛晨在60多分鐘專訪裡說了什麼?
    事實上,這一連串數字恰巧就是當前生物醫藥市場的寫照。正是因為市場如此廣闊,一大批醫藥研發外包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但成立於2008年的維亞生物,憑藉其獨特的EFS商業模式和多年經驗沉澱,早已在生物藥研發前端領域佔據有利地位。「客戶選擇我們主要是看中維亞的名聲、行業的壟斷地位,不是所有CRO企業都具有這個特徵。
  • 維亞生物(01873)跌8% 發2.8億美元換股債
    原標題:《異動股》維亞生物(01873)跌8%,發2.8億美元換股債   維亞生物
  • 大和:維亞生物維持買入評級 目標價維持10.9港元
    來源:新浪港股大和發布研究報告稱,維亞生物(01873)早前公布,發行5年期可換股債券(CB)集資,本金額為2.8億美元,所得款項淨額將為2.76億美元,擬用於業務發展擴張,包括收購浙江朗華製藥80%股權,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 維亞生物披露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詳情 擬11月9日於股東會上討論該...
    原標題:維亞生物披露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詳情,擬11月9日於股東會上討論該交易   10月19日,資本邦獲悉,
  • Glue Up 未來連結助力三大國際知名生物技術企業傳播創新科研成果
    >美國紐英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New England Biolabs Inc.此外,作為B2B2C的企業,安琪酵母對於客戶關係管理CRM的數據尤為重視,但缺乏一體化的管理工具導致活動和聯繫人數據無法統一高效管理,且實時掌握數據更新也比較困難。並且,安琪酵母的品牌推廣通常為購買付費關鍵詞檢索工具的方式,雖然可以短時間內增加品牌影響力,但是無法長期積累品牌的影響力與數位化資產。
  • 大和:維持維亞生物(1873.HK)買入評級目標價10.9港元
    大和總研發表研究報告指,維亞生物(1873.HK)早前公布,發行5年期可換股債(CB)集資,本金額為2.8億美元,所得款項淨額將為2.76億美元,擬用於業務發展擴張,包括收購浙江朗華製藥80%股權,以及一般營運資金。
  • 領投爆發前夜的快手,DCM林欣禾獲「2020年度投資人」獎項
    12月16日至17日,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在北京舉行,DCM中國創始合伙人、董事合伙人林欣禾獲得「2020年度投資人」獎項。2014年7月,DCM作為B輪投資人領投爆發前夜的快手,成為天使五源資本之後,第一家重注快手的早期投資機構。
  • 市值總額1.6千億港元的基石護盤+國配大幅度認購超額 永泰生物會成...
    如此火爆的氣氛,不難想像即將於6月26日開啟招股的細胞治療領域「獨角獸」永泰生物或使得公開發售超額認購倍數再創新高。畢竟相比康基醫療、海吉亞醫療而言,其屬於質地純正的生物醫藥,而且從爭相來投的明星基石、國配數據亦透出端倪。
  • 產業生態投資人王玥:後疫情時代,產業端需擁抱數位化
    此次會議以"數字變革、創新引領"為主題,邀請產業與科技界的投資機構、專家學者與頭部企業,圍繞人工智慧、生物醫藥、5G等諸多創新領域進行主題探討與分享。國內著名的產業生態投資人、連界啟辰資本董事長王玥與連界啟辰資本合伙人陳若溪受邀參與此次會議。9月24日下午,王玥以投資導師的身份受邀出席2020風投圓桌峰會&MIC創業分享。
  • 雙11明星直播團戰 C位出道的為啥是她?
    1明星直播的下半場人類的大部分悲劇,來自於認知不足。明星直播的下半場,拼的是高度專業化的運營水平,也是強大優質的供應鏈系統。這種能力既需要明星團隊的加持,也需要官方平臺賦能。最當紅的愛豆會是直播間裡的帶貨最強音嗎?答案是,呵呵,並不一定。
  • 雙11明星直播團戰 C位出道的為啥是她?
    這種能力既需要明星團隊的加持,也需要官方平臺賦能。在雙十一「C位出道」的秦海璐在聚划算的直播中頻傳捷報,全場下單金額超過了2000萬,直播間瀏覽人數超過605萬,品牌新客佔比接近85%,品牌進店流量爆發平均值達到了
  • 雙11明星直播團戰 C位出道的為啥是她?
    不是在李佳琦和薇婭之間無縫切換,反覆橫跳;就是兢兢業業做筆記蹲點,挨個臨幸明星直播。明星直播的下半場人類的大部分悲劇,來自於認知不足。 明星直播的下半場,拼的是高度專業化的運營水平,也是強大優質的供應鏈系統。這種能力既需要明星團隊的加持,也需要官方平臺賦能。
  • 起底沃森生物「黑歷史」
    沃森生物(SZ:300142)這家公司真的挺神奇。2、上面都是一般操作,最騷的操作在這裡:2013年開始沃森先後收購了寧波普諾、山東實傑、聖泰藥業還有重慶倍寧這幾個疫苗銷售公司,然後把他們整合在山東實傑裡面,2015年12月在新三板上了市,尼瑪剛上市過完年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爆發,山東實傑捲入其中,直接導致吊銷營業執照後退市。收購了公司之後遇到黑天鵝這也算不得啥,可能是運氣背一點。
  • 獵雲網2020「年度新生代投資人TOP30」榜單發布!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投資機構走到臺前功不可沒,更值得鼓勵的是一批批脫穎而出的新生代投資人。與傳統投資人不同,在新生代投資人看來,真正的成功是投出幾家明星企業並且形成自己的投資風格,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不是專業知識,不是機遇,而是人生閱歷——投資人的隱形實力。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遠古生物到底長什麼樣?生命到底是何時形成的?而這一切,依然都還在研究中。5.5億年前生物再現人間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
  • 周末精選 | 俄著名演員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顏值演技雙在線
    2月8日是俄羅斯著名演員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誕辰90周年。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網際網路醫院、康泰醫學、聖湘生物
    專題上,醫藥創新、智慧醫療、醫療投資人3個專題均有更新,億歐大健康在近期內專訪了保諾科技生物部高級副總裁李翔、迪英加創始人兼CEO楊林、道彤投資合伙人黃寧。 企業動態上,上周,創業板註冊制正式開閘,康泰醫學、維康藥業成為其中首批上市公司,同時,因疫情業績大漲的聖湘生物也登陸科創板。
  • 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網友笑了,投資人哭了
    會計出身,網際網路一戰成名,最終帶著「老賴」的名頭遠赴美利堅造車,並堅持「下周回國」的賈躍亭,雖然不混娛樂圈,但比很多一線明星都要出名。想當年,賈躍亭的樂視風光無兩,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餅,套牢了一個又一個投資者。不管是大明星還是小韭菜,都在賈躍亭的PPT中被「生態化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