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拍片《我們誕生在中國》正式在美公映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美合拍片《我們誕生在中國》正式在美公映
2017-04-22 13:04: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崔玉英(右二)、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中)接受中國導演陸川(左二)、迪士尼影業副總裁保羅·巴裡鮑特(左一)等中美合作團隊贈送的禮物。 中新社記者 鄧敏 攝

  中新社華盛頓4月21日電 (記者 鄧敏)中美合拍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21日正式在美國公映,中國駐美大使館當晚舉行該片全球公映招待會。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崔玉英表示,這是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在海湖莊園成功會晤後,兩國間的一次重要人文交流活動。

  崔玉英稱,近年來中美兩國人文交流日益加強,不斷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更多活力,《我們誕生在中國》的拍攝是中美兩國加強電影合作、深化人文交流的典範之作。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繼《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後迪士尼推出的又一部動物主題電影。影片從2014年起輾轉中國各地拍攝了大熊貓、金絲猴、雪豹、藏羚羊等各種珍稀野生動物,以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的成長趣事,生動展示了中國的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稱,《我們誕生在中國》的中美雙方團隊都為影片投入很多心血,為將來中美文化交流與合作樹立了很好的範例。不久前中美兩國元首會晤確定建立四個主要對話機制,社會和人文交流是其中之一,在這個機制下,我相信中美雙方將來還會有很多類似的交流活動,也會有更多佳作出現。

  該片導演陸川則表示,電影的國際合作最重要的紐帶是有一個好的故事,中國的電影行業要真正國際化應該採用中國故事、國際製作這種方式。在談及此前在紐約首映與著名導演伍迪·艾倫的相遇時,陸川稱伍迪·艾倫覺得他不像是在看一個紀錄片,而更像是在看一個故事片。

  迪士尼影業副總裁保羅·巴裡鮑特在對中新社記者談及自己的觀影感受時說,這部電影非常壯觀、美麗,展示了奇妙的野生動物之美。「我以前也看過大熊貓,但從未像這部電影一樣,能給人前所未有的體驗,如此近距離地感受這種神奇的動物。」

  此前,《我們誕生在中國》已在美國舉行了多場試映和首映活動,得到觀眾和評論界一致好評,稱其「展示了中國無窮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21日,影片在美國正式公映,隨後會以10多種語言陸續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持續為全球觀眾呈現中國獨樹一幟的自然人文魅力。(完)

相關焦點

  • 2016國片票房前十80%合拍 中美合拍片有所突破
    在中影集團有著十幾年電影進出口經驗,先後任保利博納發行副總經理、樂視影業副總經理、復星集團復逸影業執行總裁的單東炳告訴記者,物質基礎決定了我們的文化價值觀目前還得不到歐美國家的尊重,體現在合拍片方面,話語權的權衡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 自然動物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在華盛頓展映
    新華社華盛頓4月21日電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我們誕生在中國》影片展映活動,在世界地球日前夕,慶祝中外合拍的這一自然動物影片在全球開始公映。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出席展映活動時致辭說,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如果不比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
  • 合拍片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意義
    早幾年,每家電影公司應該都策划過、或者收到過不少,中美合拍、中美共同攝製、中美協拍的電影項目。 儘管它是一部迪士尼的「全球化策略」影片,但《花木蘭》成敗其實和中國電影行業沒有什麼太多的利害關係,但在目前的環境下,包括參考《花木蘭》在國外的口碑,中國自己未來的合拍片協拍片將何去何從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 專訪:如何用「中國故事」打動美國觀眾——訪中美合拍片《雪人奇緣...
    這是2019年9月7日,中美合拍動畫片《雪人奇緣》導演兼編劇吉爾·卡爾頓在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出席該片首映式「我盡力通過這部電影把當代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現給美國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觀眾。」中美合拍動畫片《雪人奇緣》導演兼編劇吉爾·卡爾頓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強調這部影片成功的秘訣。
  • 中美合拍動作片《龍之誕生》導演喬治•諾非中國勘景圓滿結束
    麒麟影業力邀好萊塢豪華班底打造李小龍傳記電影《龍之誕生》作為中美合拍動作電影《龍之誕生》的投資方麒麟影業,在中國知名製片人、麒麟影業總裁龐洪的總體戰略部署下,已經將影視重心放在國際化合作上,率先走在中美合拍片的前列。
  • 《我們誕生在中國》:感受動物世界的親情
    * 對話陸川:《我們誕生在中國》上映 感受動物世界的親情      * 《我們誕生在中國》:拍攝野生動物 卻不是紀錄片       * 中美合拍《我們誕生在中國》填補中國自然動物電影空白    影片公映首周不斷收穫好評,但也有人不滿意周迅的配音,甚至挑刺說「若沒有旁白,這或許是20年來最好的合拍片。」這些聲音陸川一一聽在耳裡,卻沒有改變他的看法。「她的聲音有種陌生感,不是《動物世界》裡趙忠祥老師的聲音,可能我們這麼多年都比較習慣音色上非常完美的、渾厚的男性聲音來配動物主題的片子。但說實話,我個人非常喜歡小周的聲音。
  • IMDB7.5分,北美票房第三,《英倫對決》解鎖了合拍片的正確姿勢嗎?
    10月13日,《英倫對決》正式在北美公映,這句話被許多媒體拿來形容該片在北美所受到的歡迎,2500家影院的北美開畫陣勢(《功夫夢》後首部在北美大規模開畫的成龍影片)也印證了這一點。而電影首周的成績也算不錯,在IMDB上拿下7.5分評分的同時,首周末三天進帳1284萬美元(北美第三),在北美的最終票房預計也將達到3000萬,超過片方預期。
  • 張藝謀攜《長城》再登北美院線,目標超《英雄》,但金主模式下的合拍片不容樂觀
    《長城》於2016年12月16日在內地公映,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以及多個東南亞國家都是在2016年年底公映。部分歐洲國家是在2017年1月公映,2月中旬開始影片登入到澳洲和北美院線,二月下旬影片將開始登入南美和部分北歐國家。
  • 《我們誕生在中國》: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可以預期,《我們誕生在中國》將繼續刷新收視紀錄,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之作。 多維度多層次展示中國魅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紀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講述了中國珍稀動物熊貓YY、金絲猴淘淘、雪豹大娃三個家庭的故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展現了中國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闡釋了「天人合一」「陰陽互生」等中華文化獨有理念的深刻內涵,多維度展示了中國魅力,
  • 《我們誕生在中國》北美上映5天票房568萬美元,「自然電影」大有前景!
    按照目前的趨勢,《我們誕生在中國》最終票房有望超過1000萬美元,從而成為近10年來在北美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 當然,《我們誕生在中國》也有強大的美國基因,它是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品牌下首部以國家地域命名的自然題材電影。
  • 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8月15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周末電影講壇舉辦《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關照與現狀觀察》線上講座,請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 《我們誕生在中國》北美票房破千萬美元排名第8
    共13張 1905電影網訊 由陸川導演執導陸川在這部電影中對於幾個野生動物家庭故事的生動刻畫和中國壯麗河山的呈現,使得電影在美國媒體和影評人中獲得「有趣、深刻而美麗」,「展示了中國無窮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等極高評價。
  • 張燕: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創作的主流
    同時,合拍片也是內地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總榜前十位中,就有《紅海行動》《美人魚》兩部合拍片躋身其中。8月15日下午,由廣東省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周末電影講壇舉辦《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關照與現狀觀察》線上講座,請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燕,剖析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 陸川用《我們誕生在中國》,講一個春夏秋冬輪迴的「中國故事」
    《我們誕生在中國》用類似劇情片的結構方式、擬人化的敘述手法,以中國三個野生動物家庭為主線,串聯起了大熊貓、金絲猴、雪豹等珍稀動物家庭的生存和成長故事。本片以中國代表性的動物為主角,由中國導演主導,配音也是中國明星,可謂不折不扣的中國元素、中國題材電影。同時,影片傳遞的主題也是帶有中國哲學意味的。這部影片的創作初衷是「用四五種動物表達生命的輪迴,傳達東方的生命哲學」。
  • 我們誕生在中國:野生動作主演的紀錄片,這部電影值得點讚!
    雪豹,大熊貓,川金絲猴,這三個野生動物是我們的國寶級野生動物,紀錄片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收穫了很多讚美,導演陸川也在迪士尼的框架下保留了我們中國本土化,中國電影以『國人的觀點』講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故事。
  • 獨家解密:《我們誕生在中國》為什麼這麼火?
    上映第8天,《我們誕生在中國》票房正式突破3000萬,距離打破2015年原創類記錄電影票房總和的3150萬近在咫尺。
  • 合拍片都太商業?中外合作論壇聊聊合拍片市場與文化
    這些成為票房神話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特徵——中外合拍片。  擱置很久的《環太平洋2》因為有了中國的投資才順利開拍,《長城》是一個中外文化碰撞的結果,《功夫熊貓3》則是中國題材的故事與美國先進動畫技術結合的作品。  電影產業上的中外合作,既可以搭建出文化交流的平臺,也可以促進技術的合作,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途徑。
  • 2021,韓國電影的內地「公映」時刻
    在博士論文《中國與朝鮮半島電影交流史研究(1896-1953)》中提到,1896-1925年是中國與朝鮮半島電影交流的準備期。直到1926年,以朝鮮半島的電影人進入中國電影界作為標誌,漫長的準備迎來了合作的契機,有的是以電影技術交流作為目的,有的則是以避難的方式來到中國。總之,兩地展開了電影交流史上的首次合作。中韓兩國的第一部合拍片,其實並非是2014年兩國籤訂合拍協議後才有的。
  • 《電影文學》(2021年第1期)從製片營銷策略看中國主流商業電影「走出去」
    而國外電影想要進入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以獲得更多票房、佔取更多利益,合拍片便成為其不二之選。由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外合拍片不只是在數量上逐年增長,並且從市場佔有率來說,中國電影票房排名前十位的有一多半皆是合拍片,可以說現在正是合拍片的盛世天下,如中美合拍片、中韓合拍片、中法合拍片、中英合拍片、中日合拍片等跨國合拍片都引起受眾的廣泛關注。
  • 《鋼鐵俠3》刪中國拍攝部分 範冰冰僅現中國版
    2012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在光明日報社舉行的「電影頻道電影研討會」上談到中美合拍片問題時表示:「現在有很多國外電影,一個完全的外國故事,(中國方面)投點小錢,加上點中國元素,帶上個中國演員,就叫『合拍片』了,其實這只能算是『貼拍片』」,他指出,如此做法不僅使大量電影投資資金流走,還擠佔了國產片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