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與神對話

2021-01-11 騰訊網

[摘要]擁有5號教宗牌的人,若非出身書香門第,便為學識淵博之人,相貌堂堂有威儀而略帶溫暖的謙和。

作者:陳念萱,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知名作家、影評人,出版並翻譯三十餘本書。

羅馬教廷,掌控了與神對話的利器,教宗專屬的大赦,到十三四世紀轉成贖罪券,終淪為教廷斂財的工具與罪證,而激起中古世紀歐洲的社會動蕩。在今日看來,願意購買一張證明來免去自己的萬惡之源,實在愚不可及。但即便是贖罪券早已撤消,各種朝聖贖罪的名目仍變著花樣地吸引萬民,愚信,似乎是人類惰性的根本,難以徹底消除。

作為學識淵博又肩負教化重責的教宗,難道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嗎?

從十七世紀巴洛克到浪漫古典樂時期,貝多芬的《歡樂頌》、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創世紀》與孟德爾頌的《以利亞》,都曾讚頌上帝的榮耀,莊嚴隆重而氣勢磅礡,大群交響樂與合唱團在大教堂裡唱誦,即便是從頭到尾只唱著「哈利路亞」,都能量十足如千軍萬馬奔騰般振奮人心。在這眾星拱月的氣勢裡,寶座上的位置,萬眾矚目,挑戰著在位者內心的堅毅與篤實。是人是神,一念之間,剎那聚合與崩解。

生於十五世紀末、以「因信稱義的自由與由愛行善的不自由」,來反對教宗的德國基督教改革運動先驅馬丁·路德(MartinLuther)曾提出「人人皆祭司」的聖經(彼得前書第二章與啟示錄第五章)證據,將羅馬教會比喻為擄掠以色列人又不斷被各族統治的巴比倫王國(位於今伊拉克),提倡:「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萬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轄;是全然順服的萬人之僕,受一切人管轄。」

(Martin Luther)

我在坎城影展上看完2003年新版的《馬丁·路德傳》,由衷地敬佩,身為神職人員所要思考與擔負的責任,遠非常人所能想像,知道得越多,經歷的痛苦越深,這幾乎已經是神的工作,卻又時刻承受著魔鬼的試煉。見地超越常人的下場,就是被「普通人」批判、指責、疏離甚至審判,肉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亦難窺全貌。

精通音樂的馬丁·路德曾譜寫許多經典聖樂,並主張:「音樂是神的恩賜而非人的才能」,既然是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理當人人享用,不該成特定神職人員的專屬特權,而開創了平民詩歌由會眾齊唱的聚會方式,人人直接讚美上帝,而不需透過任何特定神職的媒介。

生日裡有數字5的人,多半好學多聞或家學淵源,跟魔術師科技功能性的好學有別,是屬於思考閱讀型的哲學知識,魔術師偏向專注於實驗與手作累積的經驗法則,教宗則偏好鑽研天文地理的浩瀚學識。擁有5號教宗牌的人,若非出身書香門第,便為學識淵博之人,相貌堂堂有威儀而略帶溫暖的謙和,雖不多話,卻能吸引人注目,而牽引出一席漫談。對的,教宗牌特質,喜歡被崇拜的感覺,越被仰慕越能展現長才而受到應有的關注。反之,若遇上逆位時空,這種需要關注的習性,便成阻礙自己前進的絆腳石。

想像一下,作為教宗,處於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怎能在意他人之關切與否?越是不在乎他人看法,而專注於自己靈性與學識成長,越能得到自己渴望的仰慕,這便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理:悖論!有目的的作為,越難達到目的,無目的的努力,反而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金剛經》寫道:真菩薩不住相布施而沒有功德——真正的菩薩,理所當然沒有特定對象與目標地給予布施,不會累積任何功德,更不在乎隨之而來的名聞利養,反而無掛礙地成登地菩薩。拿教宗的處境來對照《金剛經》描述的真菩薩,精準得很。

若以長相來區隔或辨識出生年月日數字,那麼,零號牌的愚人便有某種小丑式的散漫神情,而一號牌的魔術師則像是永遠長不大的好奇寶寶,二號牌女祭司擁有迷人的恍神特質,三號牌女皇則必須金碧輝煌打扮好才會出現,四號牌皇帝始終維持沒有情緒特徵的表情以撐持威嚴,那麼,五號牌教宗,定會擺出溫文爾雅的氣定神閒,即便是心中有萬丈波濤,也得端著,否則,該如何接受萬人膜拜呢?

當然,這都是某種狀態的描述,算是慣性延伸出來的氣質吧!你如果相信輪迴,便能想像人類經過千千萬萬年的生活經驗累積,不論是由基因延續的記憶,還是靈魂磁碟裡的儲存展延,都能摸索到蛛絲馬跡,與自己選擇出生的年月日數字相應。

牌面上,教宗身穿紅袍端坐信眾前,頭戴身心靈三層寶冠,右手指天祈請祝福,左手拿著權杖象徵神權,耳旁垂掛吊飾以示聆聽內心的聲音,象徵著與神對話的狀態。寶座前兩把金銀鑰匙,代表日月內外陰陽交流,以開啟神秘的智慧之門。信眾分別穿著代表熱情與純潔的紅玫瑰和白百合衣飾,呈現出熱烈的虔誠與純粹的相信。而教宗與信眾的服飾都有牛軛Y型符號,以示經由鍛鍊精進而終能彼此服侍。

比較特別之處,是教宗後方雖有女祭司一樣的柱子,卻是需由經驗法則而取得智慧的灰色,不若女祭司般從帷幕裡的潛意識汲取本源,且雙柱上圖案呈現身心結合的肉體圖騰,象徵著同為與神對話,女祭司與教宗的途徑,明顯地截然不同,女祭司的直覺與教宗的理性,深淺輕重有別。

既然身為教宗,便與群眾息息相關,無法像女祭司與隱士那樣離群索居,必須像羅馬教皇、達賴喇嘛、孔子、孟子、玄奘那樣孜孜不倦,既要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同時要教誨群眾傳承法脈,才能餵養身份地位擴展延伸的信仰版圖。與皇帝同為父親的角色,教宗比較像是教育部長,擔負著心靈道德的傳播責任與社會規範,沒有律法的牽制,卻站在靈性滋養的最高點,教化人心。

控制人心,遠比形式上的桎梏,影響深遠而巨大。不論是控制者或受控者,彼此拉扯的力道,有如教宗牌面上的牛軛圖騰,駕馭得當,是最美好的服侍,反之,便成災難。

易卦中第五卦的水天需卦,為龍困淺灘之象,處於等待脫困的時機。卦象內外則上有水險,下為剛健之乾卦,顯示得此卦者身強力健而有能力,卻偏偏遇上水險阻礙,暫時無法前進,而必須等候恰當的時機。且水在天之上為雲而未能成雨,象徵著陰陽不調而未達開花結果之時,需待天時地利條件齊備,才能發揮長才。得此卦者,雖自知擁有涉險的能力,卻仍須等待,而不至於無謂地耗損實力。

需卦在文明初開的屯、蒙卦之後,顯示著百姓教化的需求與生計飽足的飲宴,雙雙不可偏頗的養精蓄銳,恰似一幅安居樂業定期虔誠禮拜的圖像。身心靈的饗宴,始終必需在物質豐足之後,才可能逐漸成形。教宗的存在意義,表面是心靈教化,骨子裡,始終無法擺脫肉體的物質需求,而永遠不可能像2號女祭司那樣,直抵心靈深處的殿堂,純然與神對話。

繫辭需卦說:「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孚為誠信,這卦是說等待期間,累積誠信,便能展現光明坦途的亨通大道,能安居靜謐則吉祥,有助於未來涉險渡大河。教宗身為龐大信眾的信仰領導者,誠信,絕對是誓死捍衛的最後堡壘,也是渡過各種人間試煉的唯一寶劍。而需卦的六爻之變,則步步為營地展現了這條信仰之路的如履薄冰。

有人的地方必有是非,遑論這聚眾成堂的信仰殿堂,絕對是個熱鬧的是非地。作為這殿堂裡唯一坐上寶座的人,如何管理這是非的泥沙或沼澤,除天文地理的學識涵養外,如如不動的堅毅,才能守住這誠信的支柱。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卜得此爻之變,眼前雖涉險而能避開鋒頭,不為所動,堅持與危險保持距離,終能等到脫險時刻而無過。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處於第二爻變,深陷水邊沙地,而遭小人閒言閒語,然因自身堅守中庸之道,終能化解而吉利。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遇上第三爻變,深陷水邊爛泥,因好勝而涉險境,且因此樹敵無數,導致危機四伏,若謹慎地敬而遠之,終能避禍。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進入第四爻變,柔弱無力卻需涉險,而無能脫困,但因柔順的個性而等待救援,終能避難到洞穴,等待離穴脫險的時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到了第五爻變,身處險境,卻能安定飲宴以儲備精力,終能等到應戰之機。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這是需卦的最後一爻,等待即將結束,避難時,竟然遇到不請自來的貴客,終能搭救自己逃離險境。

看這需卦的六爻之變,完整地呈現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路,荊棘遍布卻也有貴人相助,終能化險為夷。在那神權至上的保守年代,能堅持站在芸芸眾生的角度,重新思考與神對話的宗旨,其所需要的能力與定力,遠遠大於已經坐在寶座上的教宗,而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卻是教宗該做的出世與入世之事。

雖被當作基督教革新教派後的創始者,地位等同教宗,馬丁·路德自己戮力致志的始終是教化的工作,而非這至高無上的位置。就像他自己說的,人人都有與神對話的權力,誰都無法取代或奪取這樣的本能,恰似佛陀強調的「眾生平等」而無高下之別。與神對話,其實正是與自己內心深處的神對話,人皆有之,並非特定職能的特權。

塔羅教宗牌面上,教宗與信眾共有的圖騰Y字,便諭示著互相服侍的真相。角色扮演雖不同,其本質無異,都是服侍。地位卑微之人,雖必須服從並服侍在上位者,而位高權重之人,何嘗不汲汲營營地照顧著眾人的需求,以維繫自己的地位?

馬丁·路德絕對深知這道理,卻也超越其上,而直探生命的本質,無懼無畏地邁向服務群眾的大道,雖歷盡艱辛與磨難,仗恃著自身博學多聞的經驗法則,終能扮演好「教宗」的角色,而不謀其位,反而得到了真正的「教宗」地位。這個悖論,《金剛經》裡,佛陀早已用不住相布施來定義真菩薩,度盡眾生而沒有功德,才真正地擁有了無量功德。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與神對話經典》語錄
    《與神對話》的男主很直白告訴大家:嘿,我叫尼爾,我就是能與神對話,這些答案全部不是我,是來自神的。但還是這部電影,通過展現尼爾的真實人生,又告訴大家:嘿,我是神,但我並不是另外一個人,你們都誤解我了。 《與神對話》2.如果你願意聽,我將會與你說話。如果你願意邀請我,我將會來找你。到時我將會讓你看到,我一直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與神對話》3.使你的生命成為禮物,要永遠記得,你是那禮物。成為每個進入你生活的人的禮物。要小心,如果你不能成為禮物,就不要進入那人的生活。
  • 《與神對話》簡介(附電影)
    《與神對話》全集(收藏版)點擊全文下方的「閱讀原文」,收看《與神對話》電影在絕望之中,他拿起筆寫了一封憤怒的信給神,沒想到這信竟得到了回答。尼爾把他和神之間的對話記錄下來,也因此產生了一本驚世之作《與神對話》。這本書曾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兩年半之久,在全球被翻譯成36種語言,銷量超過1200萬本。2010年在臺灣上映同名系列電影。
  • 《與神對話》破解了哪四大迷信?
    《與神對話》的男主很直白告訴大家:嘿,我叫尼爾,我就是能與神對話,這些答案全部不是我,是來自神的。但還是這部電影,通過展現尼爾的真實人生,又告訴大家:嘿,我是神,但我並不是另外一個人,你們都誤解我了。人類如何誤解了「神」?這部電影如何在「與神對話」的同時,破除了「對神的迷信」?
  • 《與神對話》:做最好的自己
    《與神對話》是文友妹妹陌陌送我的書(公號:陌柒柒)。有一天,她在朋友圈拍了這本書裡的一段話。我問書的名字,改天買來讀。結果,陌陌就買了一套送給我了。我們因文字結緣,本來只是普普通通的文友,卻在文字的世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生得此妹妹一枚,餘生便滿是歡喜了。
  • 青少年迷茫時不妨《與神對話》
    青少年是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對事物和自身往往會產生很多好奇和疑問,比如「神是誰?我死後會去哪裡?」、「為什麼我這麼討厭自己的身體?」、「為什麼要有戰爭?」等等。《與神對話:獻給青少年》這本書,能幫助青少年找到答案。當你陷入負面情緒中無法靠自身力量走出來,那麼這本以「青少年對話」的口吻,以簡潔、清晰的語言和青少年談論有關討厭學校、討厭作業、討厭父母、戀愛、人生、交友、成功,以及親人故世、菸酒等所有青少年都會面對的問題的書籍,會教你如何重新以陽光燦爛、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面對世界。
  • 劉德華最鍾愛的書——《與神對話》
    我決定給神寫封信。那是一封含著嗔恨與激憤的信,充滿了惶惑、扭曲、責難,以及一大堆憤怒的問題。我的人生為什麼事事不順?我到底得做什麼才能讓它順?為什麼我無法在親密關係中找到快樂?是否我永遠也不會有夠用的錢?最後——且最終要的——我到底做過些什麼事,活該要有如此不斷掙扎的一生?
  • 《與神對話》宇宙是神的呼吸,會膨脹也會收縮
    剛看《與神對話》的第二部,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一段,真的很震撼!生命是周而復始在運行,一切事物都是周而復始的,包括宇宙本身也是。神說:宇宙就像神的呼吸,目前正以一種你們無法想像的速度在膨脹。
  • 與神對話:泯滅情慾等於殺死神​
    拿起《與神對話》,得到一些觸動我心靈的答案。讓我先分享一下《與神對話》的傳奇書生:211頁,19.95美元,《與神對話》成為1996年美國人最熱衷的聖誕禮物,因為它詳細解答了生活與愛、善與惡、金錢和健康等各種問題,全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令人脫胎換骨。 僅僅憑藉讀者交口稱讚的傳播,《與神對話》悄然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榜時間高達137周。
  • 與神對話青少年版 | 推薦序
    點擊上方「與神對話讀書會」關注我們
  • 喜悅是「生命能」的自由流動——與神對話19
    由於泰莉•寇爾威提克(Terry Cole-Whittaler)的牧師團僱我,所以兩年後我又遷到華盛頓,移居波特蘭,然後到南奧立崗,在那兒我結果變得一窮二白,過著露宿的生涯。接著在廣播的脫口秀主持人,寫了《與神對話》三部曲,從此以後平步青雲,直到如今。好了,我遵守了我的諾言,現在輪到你遵守你的了。神:我想大家想要知道的比那要更多一點吧!
  • 《與神對話》竟然是本非虛構寫作,你都想不到誰推薦了它
    2009年,著名翻譯家李繼宏先生將《與神對話》引進中國。「一生等待的書」是廣大讀者的口碑美譽,各大媒體競相報導。安妮寶貝、餘秋雨、錢文忠、劉德華、李連杰、王菲、伊能靜、金城武、劉亦菲、劉德凱、吳曉波、張汝倫、曹可凡紛紛誠意推薦,著名運動員姚明將《與神對話》作為見面禮贈送隊友,它是「姚之隊」的精神力量。
  • 圍觀話題女王寧靜,乘風破浪節目中的神級對話
    小瓜無可救藥的粉上了靜姐和朵姐,今天小瓜先來圍觀一下氣場兩米八,乘風破浪大姐大寧靜姐姐的神級對話靜姐神對話之一:主持人:請你介紹一下自己寧靜姐姐:還要介紹我是誰,那我這幾十年白幹了,都不知道我是誰!!靜姐神對話二:主持姐姐:大家現在說,都會用一線二線三線這種說法,你現在處在幾線?寧靜:我一直是覺得我一線!
  • 與神對話:湖湘書院(石家莊)分院揭幕及首場讀書會
    她給大家分享的是《與神對話》這本書。書的作者是美國人尼爾,他經歷可以說非常坎坷傳奇,先後經歷過4次失敗的婚姻,每次婚姻失敗都給他推入事業的低谷。他原本有自己的事業,過著富裕的中產階級生活,卻因為一場大火,他失去了所有財產,年過四十,風餐露宿,睡在公園的長椅上,靠撿垃圾為生。後來他又振作起來,找了份電臺的兼職工作。然而沒過多久,他又陷入絕望。
  • 讀《與神對話》心得共享
    與神對話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中與我相遇。。。花了將近兩周時間逐字逐句讀完三部曲,意猶未盡,受益匪淺。由於信息量太大,讀後感就不寫了。把讀書筆記搬出來,就會是一篇長文。《與神對話》的第一部,是關於人生觀,第二部和第三部分別是世界觀和宇宙觀。正如文中所說,這些書是有價值的,但並非絕無錯誤。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靈性書籍,最終不是用來分門別類,而是藉以走進自己的內心。對人來說,最重要的仍是,通過不同途徑而達成自我思考,這才是書籍的力量。
  • 《與神對話Ⅱ》13
  • 黃崗侗寨喊天節與神對話有多靈驗?神了!
    有一年,4個月不下雨,吳為民就對吳萬想說,你不是會搞神嗎?你讓神給我們下點雨吧!吳萬想答應了,但是他要一頭120斤的豬,要豬血。吳為民同意了。(祭天節來歷和祭語網上有很多版本略有不同)求神祈雨是應對惡劣乾旱天氣常見的一種民間祭祀行為,是民眾在大自然面前一種無奈的訴求表達及焦慮情緒的緩解,實現「地上沒有天上求」的理想現實。燒香燒紙祭祀一番後,全寨人開始大規模殺豬,有的一家殺一頭,有的幾家共殺一頭。這些豬肉除了招待來客,每家還要挑選一塊上好的肉,擺放到寨子中間的祭壇,用以祭祀上天。
  • 【上江洲】與神對話
    六個空間也好,七個空間也好,如果你認可這些,就說明你的意識沒有在一元的狀態中。只是說我們在一元的狀態中經歷著各種,感覺到了熱,還感覺到了冷,感覺到了疾病,也感覺到了健康。透過這些經歷,最終我們感受到我們原本就是一元的意識狀態。因為大家的意識老是停留在二元的慣性思維模式中,所以我在告訴大家,我就是神,我就是真理。我希望大家也這樣去意識。
  • 親子英語啟蒙對話-大家一起吃早餐
    大家好,親子英語啟蒙對話又來咯,今天用的材料是《美國萬用家庭親子英語》中的 ch01-05 吃早餐為了讓彤寶更好地掌握,我用這一節的內容組織了一小段對話,今天的角色是媽媽,爸爸和孩子,內容是大家一起吃早餐,以下是慢速的錄音和文本資料分享給大家
  • ——與神對話3-6(2)
  • 《與神對話》|當生活陷入低谷,該如何自我救贖
    心情低落的時候,無意間看到《與神對話》這部電影,它更像是一部淨化心靈的電影。這部影片講述尼爾·唐納德·沃爾什真實的人生故事,然後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構想出了一幅「與神對話」的場面。影片裡他遭遇了車禍和失敗的婚姻,面試工作屢屢被拒之門外,只能餐風宿露,靠著撿易拉罐和別人剩下的食物為生。他的精神和心情都沮喪到了極點,他想知道,為什麼自己會淪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