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代宗師徐玉蘭「劃重點」(內有視頻)

2021-02-16 藝玩

徐玉蘭有一個早期作品叫《黃金與美人》,觀眾都很喜歡這名字,我也喜歡,對於當年的越劇名角,有一種很貼切的隱喻。

閆小平/文

原載北京晚報、新浪娛樂專欄

原標題《一代宗師徐玉蘭》

《追憶:第一個賈寶玉 銀幕下的驚弓鳥》

「儂走好」

「賈寶玉的形象是我創造的,(其他的)都是模仿。」
說這句話的徐玉蘭,4月19日在上海華東醫院以96歲高齡去世。

弟子錢惠麗仔仔細細給她化了此生最後一個妝,於是她躺在那裡,平靜而餘勢未盡。走廊裡站滿了弟子、同行、領導。更外面站著的,是醫院不能放進來的大隊戲迷。含淚苦等著,只想遺體離開時,能近前說聲「儂走好」,就像徐玉蘭在世時,戲迷排著輪子,以能去她家裡做家務為榮。

《紅樓夢》成書兩百多年,徐玉蘭之前,演過賈寶玉的不知多少,誰成功了?還真沒有。梅蘭芳的搭檔姜妙香有「姜聖人」之稱,登臺演寶玉自己都尷尬。她之後,有林青霞、歐陽奮強等等,從形象到支撐角色的信念感,都多靠她,連李翰祥拍邵氏電影,也把越劇的唱詞、調度、制景從頭到尾模仿了個夠。

徐玉蘭這句話,說得字字不虛,如真金,擲地有聲。

而我,亦尚未遇到不會唱「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的中國人。

但這話放回到徐玉蘭人生中,又變得太普通,一代宗師,要給她「劃重點」,哪裡說起。

歐陽奮強

林青霞

這點苦頭吃勿消,還要啥漂亮?

不知從哪裡說起,於是她去世那晚,我竟說起了她穿過的那些好看衣服,拍過的那些好看照片。
徐玉蘭的扮相本不算頂好,臺上畫眼睛、勒眉毛還差不到哪去,卸了妝,她圓臉、圓鼻頭、還有點不嚴重的鬥雞眼。可是她拍出來照片,氣度魅力,全好極了,是「那個年代」女明星特有的「派兒」——有距離感,明明和氣地笑著,也光芒逼人。

上世紀60年代,《紅樓夢》作為外交力量要去香港演出,政府嚴陣以待,劇組被「關」在廣州半個月,做洋裝、裁旗袍、踩高跟鞋、學應酬,金採鳳、呂瑞娟學得很認真,徐玉蘭開玩笑:「舊社會那一套嘛,我都會。」

她是真「會」,一個個運動、劫難熬過來後,她又開始按她的心意,爽氣地換房子、穿花色衣服、穿高跟鞋,人生最後的年夜飯,也是請醫生從指定館子訂了,送進病房。

她臺上唱小生,臺下愛漂亮,照片裡珠寶名表、貂狐裘氅、綾羅綢緞、刺繡光片樣樣上身,高腰線外搭、廓形大衣、瑪麗珍鞋穿了個遍。她對高跟鞋是真愛,九十歲過了,還向再傳弟子、工作人員、記者許多年輕女孩說:「年輕穿啥平底鞋,麼樣子!穿高跟鞋才登樣,小姑娘這點苦頭吃勿消,還要啥漂亮?」

「漂亮」是要吃苦的, 1959年國慶十周年,《紅樓夢》進京獻禮,懷孕的徐玉蘭肚子已經大起來了,但她為了舞臺形象,用厚腰帶勒勒緊,咬牙演了好些場,結果孩子生下來雞胸,都說是勒壞了。

西裝戲裡的徐玉蘭  英氣逼人

此事徐玉蘭並不諱言,我第一次聽說這故事,就是她親口講的,聽眾有一百多號人。

2006年越劇誕生一百周年,央視老早就開始做各種節目,《藝術人生》請到了徐玉蘭、王文娟兩位老藝術家錄節目,節目組為方便管理,按例從學校組織觀眾,我念大二,正熱愛著京劇老唱片裡那種「破爛聲音」,對「漂亮」的越劇一無所知,但兩個要好的女同學是越劇迷,興奮至極,硬要我作陪。正值暮冬,棚裡實在太暖和,徐玉蘭的「上海普通話」實在太難懂,我在觀眾席裡昏昏欲睡,左倒右仰,同學一左一右,我倒一下,她們就暗中戳我一下,我簡直想溜回校車裡躲著睡覺。而兩位老藝術家在臺上被大燈烤著,卻越來越精神,習慣撥弄嘉賓的主持人,在她們面前淪為配角,徐玉蘭講勒腹登臺的故事時,雙頰紅潤,雙目有光,節奏控制得當,一如演出,她問觀眾「狠心伐?」沒得到回答,所有人都沉浸在敬仰和感動中了,包括暗中瞌睡的我,還包括燈光下的她自己,都被講述中的那股氣勢壓倒。講了許多遍的故事,仍被當事人的光彩照耀得非常純粹,不打折扣。

何況,此前我們還知道了她為能「漂亮」,生了許多病,受了許多氣,睡過稻草,趟過泥地,吃的苦就是再說幾晚上,都說不完,而觀眾們是真心想聽她說啊,是真心憐愛她又佩服她。


而我之所以還沒溜走,留在現場聽到了這個故事,是因為,之前我已經被另一個故事吸引了。

「男阿飛」出來了!

還是在那錄製大廳裡。

徐玉蘭說,她和王文娟(越劇王派創始人,林黛玉飾演者)第一次看到電影版《紅樓夢》,竟然是在批鬥會上。電影拍完,還沒等到上海放映,《紅樓夢》就成了大毒草,徐玉蘭、王文娟文鬥、武鬥嘗遍。徐玉蘭學過武戲,但到了這時候,也只有挨打的份。

不要以為越劇演員的武戲都是花架子,跑碼頭的南方武戲最要功夫,她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

真是黑暗年代!

某天,審問者狠道:「你在舊社會跟多少人困(睡)過?」需要回答嗎?只需要徐玉蘭委屈、發怒,就可以令觀者吃吃偷笑,那份期待,可能就像當時坐在大廳裡,等著為徐玉蘭慨嘆的我們。徐玉蘭決定不去滿足這種猥瑣的期待,她迅速回擊了:「舊社會不當婊子就不能活到新社會了?!」

「女阿飛」

有一天,造反派押徐玉蘭、王文娟到銀幕底下,原來是要邊放《紅樓夢》邊批鬥,林黛玉先進賈府,全場大叫:女阿飛(流氓)!林妹妹見完賈母鳳姐和姊妹們,寶玉回來了,又是一陣大叫:男阿飛出來了!

結果批鬥大會草草收場,因為大喊大叫的造反派們看著看著竟流出了眼淚,頭目覺得形勢不對,不許電影再放下去。

徐玉蘭說自己又好氣又好笑,苦水全往肚子裡咽。這個「寶黛初會」,光一個上場,她想了整整好幾個月才有雛形——有文化的貴族子弟,又是大富大貴的公子哥,年齡才13、4歲,讓他怎麼上場?用書生的形象?演成翩翩公子?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腳步?大搖大擺的少爺?都不對。徐玉蘭從原著裡幾次提到手串展開聯想,讓寶玉搖著手串上場,導演拍案叫好,中國人對賈寶玉從此有了共同的形象認識。

初接寶玉這個角色,當時上海的文化局長徐平羽說,要演賈寶玉,至少要通讀10遍《紅樓夢》。徐玉蘭一聽要「暈過去」,但她不僅讀完了,還給人物關係分組,和父親、母親怎樣,跟老祖宗在一起什麼狀態,與寶釵在一起的變化,與晴雯、襲人她們在一起又怎樣,和黛玉的關係最複雜,徐玉蘭又細緻劃分了數個階段,和編劇多次溝通,做了詳細筆記。下了這樣的功夫,徐玉蘭的寶玉真成為一塊不世出之寶。

珍寶難逢,幸有電影傳世。前文提到他們赴港演出,夜夜爆滿,許多觀眾場場連看,票子越看越貴,18塊的票子被黃牛炒到300塊,仍供不應求。著名影人朱石麟就是她們的忠實觀眾,朱是江蘇人,上海出道做編劇、導演,抗戰結束後赴港,是香港電影拓荒者之一,在業界頗有影響力。朱石麟越看越歡喜,要劇組留下來,長城公司將會給他們拍電影。長城公司有著名的三公主夏夢、石慧、陳思思,團隊以內地影人為主,態度非常積極。上海市委領導認為長城思想左傾,可以合作,但電影一拍幾個月,那麼多女演員在港,萬一滯留、潛逃幾個,釀成政治實踐哪能辦?


但拍電影總歸是好事,最終談妥回上海拍,回來後用了海燕廠四個新棚,所有的設備都是全新的。從成片來看,搭景布光水平很高,「寶玉出走」那開闊的遠景,也是繪景師傅的手筆,而近澗遠湖都是用的自來水。德國進口膠捲由長城公司從香港運來,導演岑範也是「港歸」,當時好幾個名導演爭取拍《紅樓夢》的機會,朱石麟自己沒回來,讓自己的學生岑範掌了鏡。

電影拍出來,簡直成為外交利器,當然也給國家賺了可觀外匯,而上海全面放映《紅樓夢》已經是文革結束,1976年36家電影院同時放映,市民半夜1點排隊買票,散場後從放映廳裡掃出來一堆堆被踩掉的鞋。徐玉蘭已成驚弓之鳥,很長時間裡都認定,放映是因為又要批判她了。

黃金與美人

徐玉蘭有一個早期作品叫《黃金與美人》,觀眾都很喜歡這名字,我也喜歡,對於當年的越劇名角,有一種很貼切的隱喻。

徐玉蘭早期越劇時裝戲扮相  

這部作品對徐玉蘭非常重要。越劇最早的演出形式是「幕表戲」,又叫「提綱戲」「路頭戲」,是跑碼頭班社的一種智慧——人員流動性大,演出條件差,只能在後臺貼出劇目大概內容,讓演員根據師承傳授,自我發揮。徐玉蘭當時在寧波搭檔「女子越劇第一人」施銀花,對方有名有實力,常有意無意地更改唱詞,摜過來什麼韻腳,徐玉蘭必須要接牢,絕不能在臺上無以應對。徐玉蘭大吃其苦,找準機會說服老闆,從上海請編導寫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劇本——《黃金與美人》。先掛出上本,一炮打響,被戲迷追得太緊,無奈打出廣告回應:「積極日夜趕排,一步緊逼一步」。

演出海報上,徐玉蘭三個字和劇院名字並肩同大,被譽為「標準小生」。這家劇院叫「天然舞臺」,座位數是寧波其他劇院的三倍,日夜滿座。

天然舞臺的老闆有位內侄俞則人,沉默寡言,高中剛畢業,做了教書先生,當紅的徐玉蘭默默地和他產生了戀情。

俞則人、徐玉蘭結婚照

俞則人溫和內向,加之年齡也小,一直不敢和大明星訂下婚約,他知難而退時,徐玉蘭主動寫了封信:「幸得相識,不勝欣喜。俞先生的人品、學問都令我欣慕。如蒙不棄,我願做俞先生的終生伴侶。徐玉蘭。」信寄到了,人還是走了,甚至都沒向徐玉蘭辭行。徐玉蘭不洩氣,千方百計打聽到俞則人搬去城外舅舅家,又衝破重重阻力,找到俞則人,終於訂下終身。因為徐玉蘭常年演出,兩人甚至一年都見不了幾次面,到1954年,俞則人從上海財經學院畢業,兩人才完婚,戀愛整整談了12年。並不太長的相伴後,俞則人於70年代自殺,徐玉蘭一直沒有再嫁。

把徐玉蘭帶到寧波的施銀花是「三花一娟」之魁,「三花一娟」是實際意義上的越劇四大名旦,隨後崛起的就是「十姐妹」。這十位女性藝術家奠定了越劇的全盤格局,關係很微妙,是攜手前行的姐妹,又有強烈的競爭意識。

徐玉蘭晚年很高興提到自己把某某某唱贏了,又把某某某唱塌臺了,她所提到的對象,都是「十姐妹」裡人物。到80年代,她們都已是開枝散葉的宗師了,仍處在你化用了蘇州評彈,我馬上就借鑑京韻大鼓的競爭裡。而這種競爭,某種意義上,是對藝術至善的純粹追求,這也是越劇在80年代還能不斷出新的一大原因。

徐玉蘭、王文娟這張照片不是拍著玩 是正經劇照

合一個心肝合一付腸

我曾經完全不懂越劇的好處,比如越劇賈寶玉出走是因為「人間難栽連理枝,世外去結並蒂蓮」,簡直讓我嘆氣,連高鶚續書中的赤腳一拜都比不上。還有那支【枉凝眉】,越劇裡是這樣唱的:「若說今生沒奇緣,為什麼合一個心肝合一付腸」,鏡花水月怎麼變成了心肝肺肚?真是到了許久之後,懂點事了,才被編劇徐進和徐玉蘭、王文娟們的高明所震動,他們是真懂自己的觀眾,也處處照顧著自己的觀眾,把每部戲都唱成一篇甜蜜的女性童話。

徐玉蘭1945年排演的《是我錯》被視為徐派藝術誕生的裡程碑。這是一部家庭喜劇,丈夫嫌棄妻子貧寒,導致妻子不堪婆母凌辱,跳河自盡未遂,卻意外得到了財富、地位,丈夫重新「愛」上妻子。於是高燒紅燭,作小服低,百般討好,而受盡委屈的賢德嬌妻自然端起架子,百般作勢。

而之所以此劇能萌發了徐派唱腔,多少是因為男主角對牢妻子放軟檔,把「是我錯,你不錯」唱了一遍又一遍,徐玉蘭必須對旋律進行調劑。儘管【四工調】的傳統風味仍十分濃厚,但大跨度的音程,豐富的甩腔、拖腔,都已經具有了後來徐派的主要特徵。

唱段結束在「千錯萬錯是我錯」的一跪中,夫妻和好。雖然道歉毫無誠意,絲毫不觸及核心問題,丈夫深刻檢討的都是些皮毛淡話,如「倒來香茶我不喝……眼睛白儂眼睛錯」之類,而妻子已喜滋滋靠在丈夫臂彎,準備同入羅帳,臺下的女性觀眾們也唇綻笑、面含春,達到觀賞高潮。想嘆氣嗎?這個戲目前還在唱,觀眾仍然很喜歡,越劇和它的觀眾就是這樣一種互相縱容的甜蜜關係。

歡快剛強、充滿激情的徐派

徐玉蘭後來排演的人物越來越剛強,高亢有力的唱腔有了越來越合適的承載者。同是傳統戲,較晚錄製的《盤夫》就更適合她——

出場第一個唱段的第一句「奸臣賊子滿金殿」,徐派特有,開門見山,出奇制勝。「冤讎報」三字來了個有力的大跳,除了旋律已富有濃鬱的徐派特徵和韻味,6句唱段「寬—緊—寬—落」的結構,也成為徐派常用形式。至後期的《北地王》、《春香傳》、《關漢卿》等,則歡快剛強、充滿激情的徐派風貌更臻完整燦爛。

也有用得不那麼適宜的。

比如《梁祝-回十八》,旋律、節奏、過門,皆有出新,尤其清板段落,用輕重緩急的變化模仿兩人,惟妙惟肖,生動異常,但就是這份靈活奔放,讓人覺得這個梁兄這麼聰明活躍,憑什麼說他「呆頭鵝」。還有反映階級矛盾的新編戲《亮眼哥》,徐玉蘭吸取了紹劇的某些音調,希望達到富有泥土氣息的效果,但她的音色仍然是華麗的,一點都不像民工。

但巔峰之作《紅樓夢-哭靈》,也有大段清板,也揉入紹劇音調,因為角色適合,就穩穩妥妥成為經典。

哭靈」似驚濤拍岸,是很長的一大段唱,把觀眾情緒推向頂點,接下來的任何唱腔,如果處理不當,勢必成畫蛇添足之累,但徐玉蘭緊跟著一段「問紫鵑」毫不遜色,甚至更為動人。此處的常規做法是唱幾句散的、快的,但徐玉蘭別出心裁,全部設計為抒情性唱腔,避免了旋律的平鋪直敘,音樂過門也比「哭靈」更加精心,棄用了落音加花延續的傳統框架,採用更優美的旋律,帶來了深邃的意境。另外,通過紫鵑的「四答」,產生戲劇效果,不僅動聽,感染力也大大增強。

據說周恩來最喜歡這段,每逢見面總要請她唱。

類似的神來之筆還出現在「只求與妹妹共死生」一段中,這是寶玉發現「調包計「後的哭訴,先在高昂的快節奏裡,連用兩個下句唱腔造成失去常態的不穩定感,末尾竟然是一句舒展、自由、理想化的清唱,這突然的變化、強烈的對比,著實令人難忘。

徐玉蘭眾多代表作中,我個人最偏愛《追魚》「說什麼姻緣本是前生定」一段。

見視頻,05:10開始>>>

這是徐玉蘭從朝鮮歸來後的作品,此時她藝術能力、政治地位都穩定成熟,這種狀態自然會在作品風貌中有所體現。這一段是貧寒書生張珍的自白,只有12句,卻包含了【尺調腔】七字句慢中板、十字句中板、起腔和【弦下腔】緩中板四個層次,並重置了七字句結構,又大手筆地將多姿的旋律,新穎的變化放入穩定自然的節奏中,初聽無奇,咂摸不盡,真是達到了很高的美學境界。

徐玉蘭的這些作品,令人讚嘆。明明白白勾勒出她有如許天才,如許奮進。

越劇誕生的晚,留下音像資料的宗師很多。這對於含淚相送的越劇戲迷而言,不啻是幸福的——這段段錄音就是她們永恆的「羊公碑」。儘管人事代謝,往來不休,金聲玉振流傳,尚能鑄成古今。

下圖為《北京晚報》原文版面

感謝資深編輯孫小寧的用心、專業

用了整整兩個版 紀念徐玉蘭女士


【本文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提供藝術、生活的更多樂趣和可能

合作請發郵件:guanjutuan2009@sina.com

相關焦點

  • 《宗師之路》——《一代宗師》紀錄片
    《一代宗師》是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功夫電影,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等人主演。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兩年前,《一代宗師》2D版本上映,成為了王家衛電影票房最高的一部。兩年後,《一代宗師》3D版本的出爐,再次掀起了一股宗師熱。
  • 一代·宗師
    因此,在3D版上映之前,我一直在好奇,這3D與2D有何不同,是簡單的將2D轉製成3D麼?帶著這個疑問,1月6日我走進了電影院,看完了電影,拍手稱快之餘,不由得對那個所謂的4小時完全版更嚮往了,因為如果說2D版是「一代」,3D版是「宗師」,那麼4個小時的版本,應該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師」吧。先說說2D版和3D版的差異吧。
  • 武林往事《一代宗師》
    八卦掌宗師宮羽田年事已高,承諾隱退。然而其所擔任的中華武士會會長職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關注與覬覦。包括白猿馬三、關東之鬼丁連山、詠春葉問等高手無不將目光聚焦在正氣凜然的宮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會長重任,然這浮世虛名卻引得無數迷亂之人狂醉奔忙,浪擲殘生。生逢亂世,兒女情長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車輪碾作碎泥。
  • 「一代宗師」還是「一袋宗師」?
    對於我這個形式美學迷來說,看《一代宗師》還是很得了一些享受。構圖別致的特寫,光色美輪美奐的場景,找不到切換點、頗有迷離質感的剪輯,挺酷。就連人物的服飾和髮型都讓人看到用心,隨時給人視覺愉悅。武術大師一掌下去,看起來也沒用多大力氣,只一頓,對手就倒退幾丈,破窗飛出去。
  • 《天涯明月刀》手遊一代宗師怎麼玩 一代宗師玩法詳解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大型公平趣味玩法「一代宗師」開放!那麼這個玩法都有什麼具體內容呢?對此,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徐玉蘭《紅樓夢·金玉良緣》
    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廂記》、《春香傳》、《紅樓夢》、《追魚》、《西園記》等。徐玉蘭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學生和傳人有徐小蘭、金美芳、劉麗華、汪秀月、錢惠麗、鄭國鳳,徐持平、翁荔英、錢麗亞、張小君、劉覺、汪濤、李燕等,其中以金美芳、錢惠麗、鄭國鳳、劉覺最具代表性。2017年4月19日17點18分,徐玉蘭同志因病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6歲。
  • 熱點 《一代宗師》,被靈眼覷見便放靈手捉住
    4月13日,章子怡在第33屆香港「金像獎」的領獎臺上鄒靜之告訴本刊記者,他至今記憶猶新的是,2009年冬天他與王家衛的那次見面,那是他們為《一代宗師》劇本的第一次見面,地點就約在王家衛的公寓。「進門就嚇了一跳,堆在地板上資料,足有小一人高,也不是現成的書籍,整整齊齊都是A4複印紙列印的文字圖片。
  • 《一代宗師》影評: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什麼叫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呢?其實我覺得《一代宗師》的主角不是葉問,是宮二。
  • 《一代宗師》:王家衛的內斂之美
    文/魔鬼的讚歌《一代宗師》這部電影很漂亮,很唯美。 儘管它的臺詞過於深沉,氣氛處處是低沉含蓄,完全不帶有同時代其他國產電影的大眾趨向,甚至讓人覺得有一些沉悶,但它作為一部電影來說,是獨樹一幟有著自己獨特味道的。
  • 解讀經典《一代宗師》幕後故事
    王家衛在偶然間看到葉問離世3天前拍的一段視頻,葉問在打拳中的一個停頓引起了王家衛對武術的興趣。在對眾多武術門派了解後,王家衛想通過籌拍《一代宗師》來再現民國武林的生態。一代宗師》的初衷從「詠春」、「葉問」開始,在他「宗師之路」的旅程之中,通過拜訪各路宗師,王家衛對這部電影的想像已經不再局限於「詠春」這一個門派,而是由「一條街」變成「一個時代」。《一代宗師》不僅僅講葉問,而是將與葉問同時代的中國各派宗師都納入鏡中,進行全景式高手掃描。
  • 解讀經典《一代宗師》幕後故事
    2015年1月8日,《一代宗師》3D版於中國內地上映 ,票房超過6000萬,創造了國產影片重映最高票房紀錄。王家衛在偶然間看到葉問離世3天前拍的一段視頻,葉問在打拳中的一個停頓引起了王家衛對武術的興趣。在對眾多武術門派了解後,王家衛想通過籌拍《一代宗師》來再現民國武林的生態。
  • 《一代宗師》紀錄片:《宗師之路》全集
  • 《一代宗師》何不改名《宮二傳》
    可這種卡往往都規定必須在限定的日期內消費完畢,否則,過期作廢。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在規定的日期內走進電影院,從令人眼花繚亂的影訊、海報裡近乎抓鬮似的挑選一部,刷掉電影卡裡的餘額。看電影,這件原本無比浪漫的事情,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那麼浪漫了。這不,上周末,我就被《一代宗師》抑鬱了一把。
  • 高人碟報:華娛香港正版BD《一代宗師》
    、白猿馬三、關東之鬼丁連山、一線天,誰才稱得上一代宗師?《一代宗師》的碟報算是去年的「碟友點播」。那位碟友在留言中說:不僅想看碟報、還想看各區版本對比。為了滿足他的要求,寫這篇碟報前我著實做了功課,但可能還是無法達到要求,只能說盡力了……「王家衛」的電影不是俺強項,雖然《一代宗師》是喜歡的片子,但還沒達到「大愛」程度,所以不會為這部電影購買多個版本。目前手中只有這張「港版BD」,所以在下知之有限。
  • 一代宗師:江湖中的江湖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代宗師》,在看完電影後我如是想,故事講述了民國時期武林的一次大轉身,在時間上以1938年為分界點,就如同葉問的人生四季一樣,1938年以前,雖然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但也是中華武林最繁盛的時期,民間武林派系林立,其中又以四支為主流
  • 在《一代宗師》小故事的幕後
    我認為《一代宗師》是他軟弱的個人風格一部電影。我想是王家衛。恐怕觀眾聽不懂,觀眾會說他講的故事不好,所以才這麼神秘。哦,真的是天妒英才。一代宗師簡介《一代宗師》是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主演的功夫片。
  • 《一代宗師》首次封測深度解析 封測6大事件
    封測大事一:首次發布,流量驚人印象站、官網的上線,以及關於「深層透視分層」的發布,將《一代宗師》正式映入廣大玩家視野!消息公布僅數日,每日光臨訪問的玩家絡繹不絕,遠遠超越了預期。而如此驚人的市場回報,大大鼓舞了士氣!
  • 《一代宗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一代宗師》經典臺詞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站著的才有資格講話。人要往遠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人不辭路,虎不辭山。人生如棋,落子無悔。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中人。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葉裡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
  • 「一代宗師」
    《一代宗師》【2013】 (豆瓣8.0;我的評分10.0)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
  • 《一代宗師》發紀錄片 梁朝偉等眾星苦練片段曝光
    《宗師之路》(上),該紀錄片不僅揭秘了王家衛籌拍《一代宗師》的初衷和3年走訪百餘位民間宗師的心路歷程,而且首次曝光了梁朝偉、章子怡、張震等眾多明星為拍電影多年練功的珍貴視頻。  宗師之路:3年10地遍訪百餘位宗師  《宗師之路》(上)中王家衛首次講述拍攝《一代宗師》的緣起:1996年,王家衛在阿根廷拍攝《春光乍洩》時看到報刊亭中以李小龍為封面的雜誌,引起他的好奇,已經去世20年的人為何還有如此大的魅力?後來,他看到葉問離世3天前拍的一段視頻,葉問在打拳中的一個停頓引起了王家衛的興趣。為何葉問要中途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