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慧 記者 王明碩 日照報導
脫掉軍裝,不推責任!這是見到孫青雲的時候,他說的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年初疫情期間,在寒風凜凜的日照街頭,他給過往陌生人送口罩的畫面感動了很多人,日照「口罩哥」這個名字也由此傳遍了大街小巷。孫青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退役軍人奉獻社會的精神。
孫青雲於2004年參軍入伍,曾經是陝西武警總隊的一名軍人。奮不顧身的救助落水父子,隻身一人徒手制服數名持刀歹徒等一項項感人事跡被收錄進先進典型選編,成為新兵學習的範本,曾榮獲全軍二等功、陝西省十大傑出青年、西安市優秀青年衛士,他被人親切稱為「雷鋒式的好戰士」。
「那年,我帶著夢想踏上了開往他鄉的列車,到了一座陌生小城穿上綠色的軍裝,從此走進軍營邁進了人生的第一站。時光如水,轉眼間我退伍了,告別了親如兄弟的戰友,往事歷歷在目,心裡真是有無數個捨不得啊!」孫青雲向記者講述著他的軍旅生活,目光深情、聲音哽咽,裡面充滿了不舍,但更多的是對那段軍旅生活美好的回憶和對青春奮鬥的無悔。
來到孫青雲辦公室,陳列櫥裡堆滿了孫青雲在部隊獲得的獎章和榮譽。 孫青雲說,幾年的軍旅生涯雖然很苦,卻練就了他吃苦耐勞、越挫越勇、永不言敗的精神和鐵一樣的意志。也許就是這種精神和意志為他後來的創業路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2009年退伍回到老家的孫青雲,既無創業資金,又無社會資源,只能憑藉退役軍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去拼。退伍初期,孫青雲先後去工地當過搬運工,到餐館做過傳菜員,還幹了三年駕校教練,做過搓澡工,當過冷庫工人,賣過二手車……2014年他的首次創業就賠的血本無歸,有苦不言苦,有難不畏難,幾經磨礪,他最終在餐飲行業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2018年,他懷揣著創業的夢想下決心做一個自己的火鍋品牌,取名「憶清雲」,並先後在在五蓮、東港、莒縣等地開設門店。在菜品管理上,他堅守菜品品質,並嚴格管控供應商產品質量,立志做消費者舌尖上的衛士。憶清雲憑藉優質的服務和貨真價實的品質,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同時,孫青雲始終不忘作為一名退伍軍人的使命,推出「退役軍人8.5折用餐」活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
「老婆子活到83歲,一輩子沒吃過火鍋,真想嘗嘗是個啥滋味……」在一次走訪貧困老人的時候,紅泥崖村一位老奶奶無意間說的一句話卻讓孫青雲記在了心裡。回到家以後,孫青雲立馬開始著手籌備,帶上工具和火鍋食材趕到紅泥崖村生火起灶,免費請村裡的貧困老人吃火鍋,圓了村裡89位老人的火鍋夢。退役以來,孫青雲始終堅持以一名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扶貧助困。先後看望孤寡老人和退役軍人3000餘人上,花費200餘萬元。雖然這89位老人和他沒有血緣關係,但他仍然以孫輩的身份來為他們服務。不僅是因為這是他的定點扶貧村,更在於他和老人之間那份莫名的親近。孫青雲還為環衛工人送上可口的飯菜,開設愛心茶水站……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麼是軍人本色。
近日,孫青雲憑藉自己創立的「紅泥崖模式」互助養老扶貧項目獲得第五屆山東省創業大賽一等獎、山東省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二等獎。立足紅泥崖村實際,結合憶清雲餐飲產業鏈優勢,幾番考證,孫青雲創立了「紅泥崖村互助養老扶貧長效保障項目」。一方面,大力實施產業提升項目。通過與紅泥崖村合作建立村民合作社,扶持帶動貧困戶和村民種植有機蔬菜,打造有機菜園。解決紅泥崖村手工煎餅等特產銷售難題,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同時,企業還拿出銷售利潤的10%納入互助養老扶貧基金,持續保障好、服務好失能半失能貧困老人,推動互助養老長效發展。另一方面,大力實施村莊提升工程。通過建設「脫貧攻堅展館」「紅泥崖脫貧攻堅小劇場」「粗細糧體驗館」「紅泥崖山莊」「精品民宿」等項目,全力打造紅色研學基地,發展鄉村旅遊,進一步壯大紅泥崖村集體經濟收入,為互助養老長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看到公司正在蓬勃發展,孫青雲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份信心源於軍人的執著和永不言棄的精神。脫下戎裝再創業,初露鋒芒顯本色。孫青雲,曾為祖國奉獻過自己的青春,現在又為家鄉人舌尖上的美食努力打拼。他既是一名軍人,更是一名創業者。作為軍人,他把人生最好的歲月獻給了軍旅生活;作為創業者,他在退役後脫下戎裝再出發,為廣大自謀職業的退伍軍人探索了一條自強不息、永葆軍人本色的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