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菜金湯配方
湯貴如金」是對官府菜中金湯的最佳詮釋,其中的「貴」字不僅指的是製作湯的成本昂貴,也是指所選制湯原料的珍貴。本期紅餐微雜誌冒死曝光官府菜中金湯的配方與詳細做法,速速收藏吧!
官府金湯的特點是濃香四溢、色澤金黃、質地濃稠、製作講究。可以不誇張地說,即使烹調的主料平淡無味,只要往金湯裡一放,自然會有無比鮮美的風味。官府金湯的製作方法之所以一直很「神秘」,主要是因為它有著很多不為大家熟知的烹製技巧。
官府金湯萬元配方
原料:
五趾柴雞(放養了3年的老母雞)30千克,柴鴨2隻(總重約4千克),陳年金華火腿250克,豬棒骨、豬瘦肉各5千克,肘子4千克,鴿子5隻(淨重250克/只),70--80頭的瑤柱150克。
初加工:
1、柴雞、柴鴨分別宰殺治淨,進行排酸處理,洗淨。
2、肘子去皮後斬成大塊,洗淨。
3、豬棒骨、瘦肉同樣切成大塊,洗淨。
4、鴿子一開為二,洗淨。
5、金華火腿蒸透、烤香。
6、瑤柱水發。
吊湯:
1、將處理後的柴雞、柴鴨、肘子、豬棒骨、瘦肉、鴿子放入不鏽鋼桶內,倒入清水100千克,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熬製約4小時。
2、放入處理後的金華火腿和瑤柱,繼續小火熬製4小時。
3、改用大火衝湯90分鐘,過濾料渣即得金湯。
7個秘技不可忽視
看到吊湯的介紹後,你會發現,官府金湯的製作方法也許跟你的相差不大,那麼到底官府金湯製作時都有哪些機密呢?下面總結出7個吊制秘技:
秘技一:雞、鴨、鴿需「掐頭去尾」
掌握好原料的初加工方法,是吊制官府金湯的第一個關鍵,也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地方。對於雞、鴨、鴿子這三種原料來說,不僅僅要去掉內臟,還要去掉頭、脖子、腳和尾部。因為頭部和尾部含有大量的腥味物質,尤其是頭部,帶有少量的毒素,吊出來的湯汁就會比較渾濁,只有去除才能保持湯料有好的風味。而雞腳、鴨腳、鴿子腳均含有很多膠原蛋白,經過熬製後,湯料的口感會有些發粘;但脖子上密布淋巴結,從健康的角度出發,還是不要為好。肘子如果是帶皮的,那麼一定要將肉皮去掉後方可烹調。
秘技二:現殺原料排酸2小時
雞、鴨、鴿子一般都是現宰殺的,殺好後,一定要進行排酸處理方可用來吊湯。排酸的方法非常簡單:原料殺好後放入-1℃—-2℃的冰箱內冷藏2小時,也可以在每天晚上下班前將原料殺好,放入保鮮冰櫃中存放一夜再用。而肘子、棒骨、瘦肉都是已經經過排酸處理的原料,直接加工即可。
秘技三:原料不焯水只清洗
很多廚師在吊湯前,都是將雞、鴨、鴿子、肘子、棒骨、瘦肉等葷料切大塊後焯水,儘量將原料內部的血水和腥味物質去掉,而做官府金湯則只需略微清洗。
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原料內部的血水雖然在加熱過程中容易產生很多血沫,但同時也有清湯的作用,可以保證湯料不會渾濁。
第二,在焯水過程中,原料的呈鮮物質會流失掉一些。
秘技四:火腿烤制更濃香
而金華火腿則是採用先蒸後烤的方法加工,這樣不僅可以祛掉原料本身的異味,還可以讓火腿的香味更加突出。
具體處理方法:
金華火腿洗淨,切成大塊,放入容器內,加入少許蔥段、薑片、料酒、玫瑰露酒,上籠大火蒸1.5小時,取出後放涼,再放入烤箱內(160℃--180℃)烤30--40分鐘。
秘技五:火腿、瑤柱須後放
原料的投放順序是熬製官府金湯的另一個關鍵,一般而言,雞、鴨、鴿子、肘子、棒骨、瘦肉都可以一次下入,熬製4小時後,方可下入火腿、瑤柱。火腿、瑤柱都屬於幹製品,雖然經過了處理,但是本身仍會帶有一定的鹽份,而鹽份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到蛋白質的分解。
秘技六:菊花火加熱8小時
吊湯的大部份時間內,都要採用菊花火來加熱。所謂菊花火,就是用非常小的火使湯麵保持微微發泡的狀態,也就是常說的要保持湯汁似開非開的狀態,使原料中的呈鮮物質和營養成份在慢慢加熱中溶解。
官府金湯的製作要求是一份料出一份湯,所以加熱過程比較長,火一般都較小。
秘技:大火衝湯90分鐘
以前面介紹的比例吊湯時,經過8小時菊花火的加熱後,要改用大火衝湯,衝湯的時間一般要控制在90分鐘左右。在衝湯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兩個細節:一是要將大塊的原料撈出,用擀麵杖等重物將骨頭敲碎後再放入桶內,這樣可以將原料的呈鮮物質更好地「激發」出來。二是要不停地攪拌湯汁。因為原料敲碎後很容易沉底,如果攪拌不及時,大火加熱時會將原料「燒焦」,同時產生苦味。
低成本高利潤的快速「拔絲」菜品絕秘技術
你見過3分鐘就能上桌的拔絲菜嗎?淮安一家私房菜有道「鎮店人氣菜」——拔絲小棗。毛利高,火了四年,為飯店帶來了三百多萬元的利潤。這道拔絲小棗最牛的是每個步驟被分解,實現了批量生產。拔絲菜也可以變得如此簡單、快捷?
菜品創新透露原因
此店老闆原創了一道高毛利旺菜,三個店一天能賣出二百多份,幾乎桌桌必點,此菜的創意來源於一道老菜——香炸湯圓。在淮安這個小城市裡,幾乎家家酒店都在賣炸湯圓,實在太沒特點了,於是老闆就創新出一道當地食客既愛吃又和別人不一樣的菜。最開始,這道菜被改良成了拔絲湯圓,結果特色不夠鮮明,被淘汰了。當時有一道「心太軟」糯米棗賣得非常好,是蜜汁做法,紅棗裡面包著糯米糰,個頭比較小,幾乎家家都在賣。最後老闆就把傳統拔絲菜(拔絲地瓜、拔絲蘋果等)與香炸湯圓結合,創出了這款拔絲小棗,口味好、有特色、售價低、很喜慶,一經推出就吸引了眾多粉絲。這道拔絲小棗成本約4元,售價為16元,毛利高,銷量好,四年來為飯店帶來了一筆不可小覷的利潤。
很多人一提拔絲菜都很頭疼,第一反應就是操作複雜,上菜太慢,而這道拔絲小棗出菜只需3分鐘:小棗初加工、糯米糰和制、成型都在中央廚房裡完成,然後分裝到袋子中,分配到三個店裡。廚師只需炸制、拔絲即可,現點現做非常快捷。
一開始這道菜拔出的糖絲顏色很重且發黃,幾乎蓋住了紅棗的顏色,後來大概升級改良了五六次,試做了不下二百份後,老闆才滿意了。下面就把這道菜的一些製作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無核雞心棗2釐米高
這道菜在選材上很講究,小棗一定要選大小一致的,一般在2釐米左右高,並且選用無核的,拿到廚房加工只需用剪刀從中間剪開即可。小棗在選的時候一定選用光澤度好的,沒有斑的優質棗,初加工時千萬不要碰水,否則後面炸制拔絲時,小棗表皮的顏色會褪掉。
麵團和的要剛好
這個「剛好」指兩方面:一方面,麵團的軟硬度要剛好,不能和的太稀,否則炸制時不成形;也不能和的太硬,否則炸制時容易裂。成型的糯米糰放在手裡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行。
另一方面,麵團和好後與紅棗一起造型,大小要剛好,直徑為2.5釐米至3釐米最佳,這個大小是食客最適口的大小,嘴微張即可咬掉 一半,過大過小都不利於取食(如批量生產糯米棗生坯,最多在冰箱中冷藏兩天,時間久了炸制時小棗會褪色)。
批量炸制四成熱
這道菜的炸制很關鍵,炸一兩份很容易成功,火候控制在2、3成熱即可,但到了飯點,必須同時出菜,一鍋要炸出五份以上(一份約22個糯米棗),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鍋裡的糯米棗數量較多,炸不好就容易黏在一起,整鍋的原料都不能用了。所以經過多次試製後發現,批量炸制時火候要控制在四成左右,溫度稍高一點,並且在糯米棗下鍋後,不能用手勺攪動,而應用平鏟或漏勺攪動。
一勺涼油搞定拔絲
拔絲分為水炒糖、油炒糖、水油炒糖、幹炒糖四種,這道拔絲小棗用的是油炒糖方法。
首先要涼油下鍋,將油燒至90℃時,離火下入白棉糖,加水攪拌,然後發現鍋裡的糖液慢慢起泡,並且越起越大,直至無泡時,糖油便分離了,糖下沉到鍋底,上面浮著一層油,此時下入糯米棗生坯,馬上加一勺涼油下鍋,降低油的溫度,離火不斷翻動,約七八次即可,直至糖液均勻地裹在糯米棗上。
拔絲小棗
糯米棗生坯製作:
1、將無核雞心棗50克用剪刀從中間剪開,一分為二。
2、用350克燒至40℃的溫水和好糯米麵600克,製成糯米糰。
3、將糯米糰搓成直徑3釐米的圓條,按上棗子,搓成糯米棗生坯(此步驟可批量加工,統一配送到各門店)。
炸制:
將色拉油燒至四成熱,下入糯米棗生坯1千克(3份量),待鍋中油冒小泡時,晃下鍋,用平鏟攪動下,防止糯米棗黏連。待糯米棗漂起來後,撈出控油即可。
拔絲:
將200克色拉油下入鍋中燒至90℃,離火(90℃的溫度是下白糖和水前的溫度,過高容易煳),下入250克白綿糖和30克水,迅速攪動起來,待鍋中的泡泡越起越大直至消失後,油糖分離,此時下入炸好的糯米棗,再添250克的涼油,離火不斷翻動,約翻動七八次後,將糖液均勻的裹在糯米棗上,倒出多餘的油份,此時糯米棗身上的糖呈芽黃色時即可。
小貼士:
製作拔絲菜最好選用綿白糖,因為綿白糖中含有20%的轉化糖,而轉化糖能抑止糖漿熬製過程中的晶體形成,最終影響到拔絲菜的出絲效果。
小廚提問:
Q:此菜製作時,紅棗易炸煳,如何避免呢?
A:一定要控制好炸制時的油溫,如果油溫高於五成熱,很容易把紅棗炸糊。
Q:這道菜最難的就是拔絲,拔不好就變成掛霜了,怎麼避免呢?
A:拔絲和掛霜之間就隔著一層窗戶紙,關係非常微妙。拔絲變掛霜是因為糖在熬製時不夠火候,也就是糖液熬得不夠充份時,你就下了原料翻動,那就很容易變成了掛霜。
Q:糯米棗在炸制時個頭挺大的,為什麼上桌後就縮了呢?
A:那是因為糯米棗在炸制時加熱時間過長導致的,裡面的溫度太高被外面的糖包裹住了出不去,迅速膨脹,上桌後溫度降下來,裡面就縮回去了,變得又癟又黑,賣相不好,糯米棗在鍋中炸制時一旦漂起就可以撈出。
Q:為什麼我做出來的拔絲小棗顏色特別重?
A:正常的拔絲顏色應該是淡淡的芽黃色,裡面的糯米棗紅白分明才對。如果顏色變得很重,說明拔絲時沒有加涼油,下糯米棗後加一勺涼油,可以迅速降低油溫,使拔絲的顏色不會因受熱變重,而且還利於糖液裹在原料上。
拔絲小竅門
拔絲分為水炒糖、油炒糖、水油炒糖、幹炒糖四種。
水炒糖
水炒糖是以水為傳熱介質來炒糖,水和糖的比例約為1∶3。
將白糖、水放入鍋內,置小火上,用手勺輕輕地攪炒至白糖溶化並起白色泡沫,然後繼續炒至泡沫消失,待糖漿變稀,色澤呈淡黃色時,可以下原料拔絲。
水炒糖的優點是能有效地減緩糖漿的焦化速度,使所出糖絲色澤較淺,晶瑩透亮,絲細而長,甜味純正,無油膩味。缺點是由於熬糖時間較長,故糖漿容易粘鍋,原料在掛糖漿後,冷卻得也比較快,同時還容易「返砂」,技術不熟練影響「拔絲」的效果。水炒糖適用於表面光滑的原料和一些根莖類原料。
油炒糖
油炒糖是以油作為傳熱介質來炒糖,油和糖的比例為1∶4。
將白糖和油放入鍋內,置小火上,用手勺不停地攪炒,炒至糖液先是由稠變稀,起大泡,再到大泡消失,即可下原料拔絲了。
油炒糖適用於一些含水量大的原料和表面粗糙的原料,如冰棒、葡萄等。油炒糖的優點是炒糖速度快,能縮短炒制時間,延長拔絲時間,出絲綿長,絲油亮,且糖漿不易粘在炒勺上。缺點是由於油脂本身有色澤,加上糖液受熱後易上色,故如果火力過大、油溫過高,糖漿很快會變成褐紅色焦糖,影響成菜的色和味。
水油炒糖
水油炒糖是以水和油為傳熱介質炒製糖漿,比例大約是白糖150克、水25克、油10克。
將白糖和水放入鍋內,置小火上,邊炒邊分幾次淋油,炒至糖溶化變稠,起大泡沫又逐漸消失,中間泛起許多小魚眼泡時,即可下原料拔絲了。
用水油法炒糖漿,可避免水炒法和油炒法的缺陷,是拔絲常用的一種炒糖方法,適用所有拔絲 菜的原料。
幹炒法
不用任何傳熱介質,直接把白糖入鍋中幹炒的一種方法。用這種方法容易把糖炒煳並生出苦味,所以不常用。
炒糖時必須注意的6個關鍵
1、炒糖時鍋必須乾淨,防止煳鍋。
2、炒制前,將淨鍋燒熱,用油炙過鍋後再下糖和水、油。
3、炒糖時,手勺要不停地攪動,以便糖漿受熱均勻。
4、炒糖過程中,可加微量的食醋,可增加糖絲長度、預防「返砂」。
5、要正確掌握炒糖的火候,特別是在燃氣爐具上炒制,可讓鍋離火,或半離火炒制。另外,還要注意糖漿的色澤和稀稠變化,色澤過深時,糖漿已變焦發苦不能出絲;糖漿太嫩,稀而不粘也不能出絲。
6、所炒糖漿的量應與原料份量匹配,糖漿少了,會使原料掛漿不勻,沾裹不均;反之糖漿多了,多餘的糖漿會流到盤底,與盤子粘在一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複製連結發送給您的朋友,因為你的分享會幫助更多的人成功!味道中國餐飲美食感謝您的支持!
●本平臺微信號:"wdzgcyms168" 歡迎關注閱讀,查看歷史消息可得到您更需要的內容,會有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近10萬人的餐飲同行與您一起關注分享,味道中國餐飲美食與您為伴,祝您成功!
● 味道中國餐飲美食協會主辦
● QQ 592034560 微信 18635599929
● 長按指紋3秒可識別二維碼,加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