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博物館教育的第二課堂-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1-23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卻詠梅)日前,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明確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要將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內容,鼓勵小學在下午3點半課後時間開設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專題教育活動。與此同時,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北京衛視熱播,不僅在尋找文化命脈的同時展現著故宮的「高光傳奇」,而且以不同主題,圍繞故宮館藏文物進行的創新表達,為中小學踐行「館教結合」「展教並重」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各界對博物館教育的廣泛關注。

眾所周知,博物館因擁有無數經典藝術典藏,及其具有的實物性、經典性和現場感的特點,對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國,故宮博物院是較早開展公眾教育活動的博物館之一,中小學生可以在每星期二集體免費參觀故宮。2016年,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正式啟用,針對不同年齡段觀眾開展教育或研修活動,為常年面向中小學生及家庭觀眾進行的各類專題教育項目,提供了靈活便利的場地空間。在《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中,通過明星的引領與專家的串講,讓原本看起來乾癟、枯燥的歷史文化知識,以真人秀的形式活了起來。還有來自清華美院、中央美院、中國傳媒大學等20所高校的大學生參與文創設計環節,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等率高校文創設計團隊「競爭上崗」,通過文創設計比拼競爭「上新」名額,青年大學生設計團隊則各出絕招,打磨出了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將故宮文化賦予當代價值,普及給更多年輕人。

據了解,有些學校已經把《上新了·故宮》引入課堂,為學生普及歷史文化知識,讓學生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中國頂尖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學生們平日的作業與試題也逐漸多樣化起來:有語言文字運用題,以《上新了·故宮》為例讓孩子們選擇恰當的成語表達;有閱讀理解題,讓學生們分析《上新了·故宮》對增強文化自信的作用;更有化學試題,讓學生們填寫節目裡展現的文物修復過程中涉及的化學變化是哪一種……

可以說,《上新了·故宮》已經不僅僅是一檔文化綜藝節目,而是一本生動的文化「教科書」、一個充滿實踐氣息的第二課堂,並成為中小學博物館教育的重要補充。

相關焦點

  • 龍茂弘熙特約策劃2021《故宮月曆》(少兒版)發力博物館教育
    2021《故宮月曆》(少兒版)正式發布在過去的6年中,龍茂弘熙專注於為優秀的教育機構發聲,其服務囊括了多學科、多賽道的近百家教育機構。此次參與《故宮月曆》(少兒版)製作的全流程,通過對故宮這一IP的準確認識,以及對騰訊開心鼠品牌的長期認知,將兩者連結到一起,將優質的IP與優質的教育公司相匹配,產生社會的正向效益。
  • 「2020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2020年11月16-17日,山東博物館新館開館十周年慶祝活動:「2020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博物館聯盟研學教育培訓」在山東博物館舉行,活動的主題為「『雲』作為賦彩新時代」。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建立社會美育大課堂
    作為以「藝術教育」為內核的主題博物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通過對東西方美術史的梳理與展示,充分展現了古今貫通、中西交融的藝術教育風採。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江表示,劉開渠、賀綠汀、羅工柳三位大師都是紮根於「中國精神」的一代藝術巨匠,他們都參與了新中國高等藝術教育的創始工作,是中國藝術教育事業的「播火者」。「希望通過大師作品的引領與浸潤,能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下藝術的種子,發揮出博物館『美育育人』的作用。」
  • 文博熱的國風浪潮背後,博物館教育該何去何從?
    隨著《國家寶藏》的熱播,央視帶領全國觀眾探索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之後,《遇見天壇》《上新了·故宮》播出,文博類節目再次成為觀眾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探尋歷史的重要途徑。在美國,博物館已經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與中國博物館傳統參觀遊覽不同,國外的這些博物館更多強調的是「體驗」與「互動」的兒童教育理念,並結合博物館自身特點,構建了完善的博物館教育體系。尤其是歐洲國家的兒童博物館教育已經非常成熟,民間組織、校外機構、學校都參與其中。
  • 新英才研學行走課程引入博物館資源,領跑國家美育教育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國博物館事業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近年來,中國各類博物館在場館設施建設、藏品保護研究、陳列展示和免費開放、滿足民眾需求、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 上新了,故宮!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上新了,故宮! 2017年6月29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舉行《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 「教育是博物館的靈魂,文創只是末節」
    周功鑫在2008年到2012年期間擔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如今雖已卸任八年,她還是非常關心兩岸故宮的動態。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著共同的歷史源流,她對二者都有深厚感情。「奔馳開進故宮事件」在大陸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周功鑫認為這體現了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對於網民的憤怒,周功鑫的態度相對樂觀,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覺得民眾被教育得很好,說明民眾的素質在提高。」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
    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了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先驅作品百餘件,系統梳理了百餘年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華茂藝術教育總顧問全山石認為:「在如今的『美育全民時代』背景下,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開館恰逢其時,蘊含著新的時代內涵。」同樣,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文章也表示,「以美育人」理念的提出,在全國文化藝術界、教育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熱烈的探討。「博物館將成為民眾了解中華文化之博大、感知世界文明之精彩的重要窗口,成為全民共享的『社會美育課堂』。」
  • 啟發:STEAM教育走進臺灣故宮博物院
    STEAM教育走進故宮博物院在海峽對岸,故宮博物院在科普文物知識上一直不太「正經」,從Virtual Reality(VR)展示到《嘻哈故宮》,不遺餘力地用時下年輕人最熱衷的新潮話題來吸引他們進館學習。
  • 「雲」作為賦彩新時代——2020 年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培訓暨山東省...
    此次培訓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最大限度發揮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探討博物館如何利用和發揮好自身資源與優勢,創新性的開展多形式的「雲」表達活動,依據《中原五省博物館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精神,確定了「雲」作為賦彩新時代的培訓主題,對如何在新冠疫情下開展「雲」傳播等課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書目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活動於暑期啟動,通過出版社自薦、專家推薦和讀者推薦等形式,徵集了2016年1月1日至今出版的、適合教師閱讀的新書500餘本,在暑期推薦給教師。在此基礎上,通過專家評審、讀者反饋等方式,選出了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 騰訊教育聯合故宮推出故宮月曆,標誌少兒英語已成未來教育必備品
    故宮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之一,擁有著超過6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曾經是明清兩朝的帝王居所,如今則改為面向世人開放的故宮博物館。而在時代的不斷變遷之下,故宮也隨著時代的浪潮不斷做出改變,如今的故宮不單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故宮博物館,同時也是文博界最成功、最出眾的「網紅」之一。
  •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國古兵器》開課
    中國僑網12月9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6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中國古兵器》開課,來自22個國家60278個登錄點的師生跟隨鏡頭前往山西平遙古城,了解中國古代兵器的鍛造方法和不同兵器的作用。
  • 教育服務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近日,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好未來教育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教育服務產業市場分析與就業效應測算報告》。
  • 同學,我們背你去上課-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葉思瑤)12月21日上午7點30分,溫州市洞頭區職教中心校門口,葉先生剛剛把女兒葉奕岑送到。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東壩鄉寄宿學校教師桑丁卓瑪,精心準備每一堂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受到學生的喜愛。這是她在為五年級學生上漢語文課。 ▲課間休息時,桑丁卓瑪主動與同學對筆記,進行心得交流。
  • 《上新了·故宮3》火爆出圈 實現收視、口碑、熱度「三豐收」
    國際在線消息:播出三年,入宮三百餘次,節目三十期,文創三十多件……上周六,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圓滿收官。自開播以來,節目既實現了收視率、豆瓣評分與觀眾口碑的「三豐收」,又探討出了一套年輕態的文化綜藝新玩法,實現將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初衷。
  • 融合科技和教育 中國教育電視臺《夢想課堂》欄目打造「中國夢想...
    「融合科技和教育,打造『中國夢想課堂全息未來教室』,讓國內兒童青少年體驗科技帶來的魅力。」近日,中國教育電視臺《夢想課堂》欄目組走進北京諦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親身體驗全息技術賦能下的科技產品,並就全息技術如何賦能電視節目進行了探討。
  • 「華大雲課堂」:中文教育新嘗試
    ……這樣的話語不時在「華大雲課堂」培訓群裡湧現,時時刷新大家的屏幕。日前,由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和華僑大學聯合主辦的「華大雲課堂」第一期泰國中文培訓班正式開課。來自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的3位老師,以釘釘視頻會議和Facebook直播的方式為泰國中文教師講授了《三種常見在線教學形式》《漢字輸入小技巧》和《漢語語音教學》等課程。
  • 腦頑童輕課「雙師課堂」火了,成為教育機構新方向
    二、雙師課堂優勢在哪裡?  雙師課堂充分結合了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優勢,集中優秀師資教學,還原了線下教學場景,解決了三四線城市師資不足,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核心問題。  三、「雙師模式」或將成為未來教育新方向  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內教育領域最火爆的模式非「雙師課堂」莫屬。在新東方、學而思等教育「巨頭」的引領下,各大中小學課外輔導品牌也紛紛涉足「雙師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