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閒法師:想要了卻生死大事 必須研究佛經

2021-01-20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近代高僧諦閒法師(1858~1932)畢生辛勤弘法,誨人不倦,教通三藏,學究一乘,梵行高尚,弟子甚眾,著述宏豐,對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下面這篇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卻言簡意賅,著實振聾發聵。標題所說「研究佛經」,並不同於現代學術研究,而是研讀體究之意,借用佛教用語,就是「信解行證」「信受奉行」。

不讀佛經,不知出生死路。(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鄙人學寡智劣,未能博覽諸書,除佛學外,不敢以臆見妄談。自入道以來,歷三十餘年,不過披閱內典、研窮教乘、精參禪理、兼修淨業而已,所得一知半解,略為諸公陳之——

佛經自漢明時入我中國,歷晉唐宋元及前後五代,千幾百年,依經得悟者,緇素男女何止千萬億數?

其間入道之門不一而足:或看經而識自本心者,或參禪而明心見性者,或持戒精嚴而身得自在者,或念佛發願而臨終坐脫者,聞比比皆有。

凡普天之下,大莫大於生死一關。故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凡是有情,俱所不免。

若欲破此一大關鍵,非勇力修行不可;欲勇力修行,非放下塵緣不可;欲放下塵緣,非達見聞如幻翳、世界若空花不可;欲達幻翳空花,非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可;欲悟唯心唯識,非研究佛經不可。

讀佛經,然後方知唯心唯識;知唯識唯心,然後方達空花幻翳;達空花幻翳,然後始肯放下塵緣;肯放下緣塵,然後始能勇力修行;能勇力修行,然後可以了得大事;了此一件大事,然後可稱雄猛丈夫也。

膚見若斯,幸諸君以證之。

相關焦點

  • 諦閒老法師的一個徒弟死後做了土地公
    倓虛法師以前跟諦閒老法師學教,了解到諦閒老法師收了兩個徒弟,一個參禪的、一個念佛的,其中一個大弟子跟諦老出家了,出家前已經結婚,有個內人,還生了個小閨女,他沒向家人商量他要出家,當然他妻子不願意,諦老法師就收了這徒弟。
  •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的師爺:天台宗四十三祖諦閒老法師
    著名的香港佛教界領袖人物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的師父是著名的高僧天台宗第四十四代祖師寶靜法師,而寶靜法師的恩師又是著名的近代佛門高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師諦閒老法師。諦閒法師出生於大清朝鹹豐年間的一八五八年,俗家姓朱,是浙江省黃巖人,自幼喪父,因家裡貧困,在私塾裡讀書僅數年便輟學,去舅父家裡的中醫藥店做學徒維持生計。
  • 諦閒法師:拜佛時心不誠 拜了也是白搭
    讓我們看看近代高僧諦閒大師的解說。諦閒法師(1858~1932),近代高僧,俗家姓朱,出家後法名古虛,字諦閒,浙江黃巖人。諦閒法師畢生辛勤弘法,誨人不倦,教通三藏,學究一乘,梵行高尚,弟子甚眾,著述宏豐,對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
  • 諦閒、弘一可謂是中國佛教之脊梁,尤其是2人的事跡無不令人敬仰
    如果說,虛雲老和尚是佛界復興禪宗的最高元勳;太虛大師則是佛界改革派的堅定先驅;而諦閒大師也是佛界幾大著名宗派當中復興天台宗的捍衛主將;弘一法師是佛界幾大著名宗派當中復興律宗的最大功臣;他們的不懈努力使漢傳佛教得以流傳至今。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從《文鈔》中對諦閒法師、弘一法師、顯蔭法師的問疾書中,我們或可一窺其貌。一、問疾諦閒法師從1918年(民國七年)首次到揚州藏經院刻印經書到1930(民國十九年)春移錫蘇州報國寺閉關,是印光大師厚德流光,被龍天推出,弘揚淨宗,復興淨宗的十一年。
  • 著書造論誹謗淨空老法師,誹謗會集本,結果得大病幾死,苦不堪言!必須懺悔呀!(圓龍法師)
    有些人名字不提了,著書造論誹謗老法師,誹謗會集本,結果得大病幾死,苦不堪言!必須懺悔呀!會集本《無量壽經》是黃念祖上師提倡的,他老的上師貢噶仁波切那是虹身成就!淨空老法師傳的法非常應機,契合現代人,這也是老法師無偽菩提心的流露,我們必須讚嘆!【圓龍法師,籍貫河北,聽淨空法師講經對佛法生信,後出家於山西五臺山十方堂,在藏地雪域居住修行十餘載,親近過諸多藏傳佛教大成就者。現為四川甘孜州道孚縣大成就金剛上師龍多仁波切侍者。】
  • 歷代高僧:印光大師與諦閒大師 修持上互相激勵
    大約在兩期閉關之間的1900年,印光大師給第一期閉關的侍者融明法師去信,叮囑他要親近淨業知識,「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同時提到:「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定眼一看,明空的碗裡果然還殘留著幾顆飯粒,只得委婉勸說:「師侄,你跟隨我師兄的日子不短了,須知道我師兄最是惜福的,容不得糟蹋半粒糧食,還是聽我師兄的話吧!」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離開普陀山以後,他對自己的生活小事嚴格自律,還逢人讚嘆說:「佛家說:一粒米中能看大千世界。
  • 諦閒法師:因果報應貫通三世 善惡禍福絲毫不爽
    世出世間一切事業,總逃不出因果二字。(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夫世出世間凡百事業,總逃不出因果二字。
  • 佛經末尾的「信受奉行」是什麼意思?了解一下?
    藥師經札記一百零八皆仁法師【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印光法師:仗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有日劫相懸之象
    良以仗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有日劫相懸之象。知好歹者,切不可效已了生死行菩薩道者之志願。必須要決定現生即生西方。待往生後,然後效之,則為有益。未往生即效之,如坯器未燒,一經生死之雨,便成泥土。世每有好說大話者,以佛菩薩之身分自任,但成自誤誤人耳。
  • 《六祖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嗎?怎樣的才能稱為佛經呢?
    這些差別只是分類不同,但不管怎麼樣的歸類,都有一個重點,就是必須由佛印可,那才稱之為經。悟顯法師在《佛經的定義》一文裡說:「所以你要知道,佛經只有佛可以說,其他人說的,都是得佛的印可,並不是說鬼神可以說。鬼神的境界,連三界都尚且出不去;阿羅漢頂多證個偏真涅盤;菩薩有實有權,權教的菩薩尚未見性,實教的菩薩雖然見性,但是未能徹法源底,沒有辦法斷除所有的煩惱,還沒有達到究竟,所說的都不圓滿。」
  • 央視請法師做客演播室談佛 法師全程飈英文 厲害了word法師……
    (訪談全程視頻)小僧止不住的熱血沸騰啊覺得這是大事情啊這是大事情啊這是大事情啊所有堅持修行的人,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基督徒都有超越生死的世界。如佛教徒都想要到達夢想的極樂世界,基督徒想成為伊甸園的一員。請明海法師為我們開示一下。明:佛教教義中的生命形式有5種存在的層級狀態,我們認為基督教有其中的兩個部分:人道和天道。
  • 六個來自佛經的經典寓言
    再到後來,不少中國佛教徒就不辭艱辛,捨生忘死,跋涉萬裡,親自到「西天」——現在的印度去學習和研究佛教,攜回經典,翻譯成漢文。這時翻譯的佛經就更多,質量也更高了。我們都知道「唐僧取經」的故事,那位唐僧唐玄奘在歷史上原是一個真實的、了不起的人物。這種佛經翻譯事業,從東漢時開始,到了唐代,達到極盛,又一直延續到宋代,宋代以後才基本停止了。
  • 印光法師文鈔|關於無所為而為善,乃大聖人之身分的開示
    紀、袁頗相信因果,每記載佛法感應事實,皆不曾潛心研究,故所論多有外行話。袁則初闢佛,而後信佛,信而不能研究修持,所謂聰明文字障也。陳君當有善根發現之一日,未必終於如此也。今有去年與顧顯微居士書(已載文鈔正編卷二),之江報館印出寄來者,以祈覽而取笑耳。此系顧君友人潘承鍔君(二皆蘇州人。顧為寧波黃道尹之西賓,皈依諦閒法師),與顧甚厚。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貞觀元年(627年),法師決意西行。因從中土前往西域,必須要得到皇帝的特許,他二度上表陳情,但沒有獲得批准。但他仍冒險出關,由長安經秦州(今甘肅天水一帶)、蘭州抵達涼州(今甘肅武威)。可是剛到不久,長安的追捕令也緊隨其至。法師唯有晝伏夜行,歷盡艱險,穿過甘肅走廊,抵達瓜州(今甘肅西北部),不顧留難,執意前行。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玄奘法師(602-664),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佛學翻譯家和佛學理論家。他不僅以其豐碩卓著的譯經成果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下了不朽的一筆,而且以其「五種不翻」譯論在中國翻譯史上留下了永恆的一頁。玄奘法師的所謂「不翻」,並非指跳過原文省略不翻,而是指在目的語與來源語之間不需要或不存在完全吻合的對應詞,有時將直接採用音譯,而不採用意譯。因此,「不翻」指的是「音譯」。
  • ➮宏琳法師:予豈好辯哉——寫在<幻住問答>之後的話
    關於南本改治的相關資料,我也不能保守,都提供給您,您可參考: 《北涼譯經論》(杜鬥城 著) 《<大般涅槃經>異文研究》(景盛軒 著)《涅槃經的漢譯及涅槃信仰研究》(郭迎春 著)您可以透徹學習,「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您「充好電」再反對,那時您的文章一定更有煽動力了!
  • 淨空法師:淨宗法門往生淨土就是證果
    第一條,我以前跟章嘉大師、跟方東美先生所學的不承認,叫我要放下,從今天起跟李老師學;第二條,聽講經只能聽他一個人的,任何法師、大德居士經過臺中在這邊講演或者教學不準聽;第三個條件,從現在起你看的文字,無論是世間的、還是佛法的(佛法是指經典),沒有經過他許可不能看。三條戒律。我當時都呆了,完全接受他才收我做學生,有一條不接受,他說你另外找高明,我教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