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初關於色達的印象,源於數年前不經意間看到的一張布滿"紅房子"的照片,還有照片上的幾句話:
這裡是,傳說中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這裡是,傳說中靈魂棲息的地方;這裡是,今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這裡是——色達!
如此新奇的照片,配上如此誘人的話語,讓歷來喜歡旅行的我心動不已。原本以為,這是國外的一處佛教聖地,後來得知它就在四川甘孜州,於是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親自去看看。
人間佛國,身體在朝聖
這次的川西之旅,終於得償夙願。我們從成都出發,經汶川、馬爾康到色達,全程600多公裡,一路滿懷期待。色達縣地處四川阿壩州、甘孜州與青海果洛州,兩省三州的交界處。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以下簡稱色達佛學院),位於色達縣東南方,距離縣城約20公裡,海拔3600米左右。
抵達色達佛學院,親眼看到漫山遍野的"紅房子"時,真正是從畫境走進了現實,內心無比興奮。
藏傳佛教寧瑪派一有個說法,即"一個人的修行,有些像點點星火,一群人的共修,很有力量,如同熊熊大火。"
色達佛學院創建至今,在近四十年的時間裡,從藏區一個山谷深處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簡直堪稱奇蹟!
如今在色達佛學院研習佛法的僧人和居士,已有四五萬之眾。在群山環繞之中,數以萬計的絳紅色小木屋,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四面的山坡,延綿起伏數公裡,蔚為壯觀。
這些僧舍,是三十多年間,來此學法的僧眾親手建造的住所。其中主要分為扎巴(出家男子稱扎巴)、覺姆(出家女子稱覺姆)及居士三大區域。
低矮簡陋的小木屋,採用的是土木結構,木屋頂上鋪滿著泥土,用來禦寒。木屋內部空間很小,僅能打坐與睡覺。屋與屋比肩而建,只有狹窄的小路相連。
他們懷揣信仰而來,再留下,然後修房屋,打算一輩子不離開的修行者,比比皆是。
沿著主幹道,行走在這一片紅的色達山河中,每一個身臨其境的人,都會感覺自己彷佛真的是進入了佛國世界。
在藍天白雲之下,陽光照耀之中,這萬千僧舍,猶如化身成為了萬千朵閃爍著佛光的蓮花,開滿了眼前的土地,讓人體悟到佛法的無邊偉力。
再看那僧舍之間的山道,從山腳通向山頂,越來越高,盡頭似乎與天相接,如同是通向天堂的階梯。
由於處於高海拔地區,每走幾步都要停下來喘幾口氣,彷佛每走一步都是在負重修行,直至走到頂端,終得大解脫與大自在。
站在觀景臺上,環顧四周,眼前看到的是無盡寬廣的草原、錯亂縱橫的河曲、密布如麻的湖沼、巍峨雄壯的雪山及連綿蔓延的僧舍,讓人的心靈感到無比震撼。
喇榮寺大經堂,如眾星拱月般,座落在色達佛學院的中央,殿堂氣勢雄偉,金碧輝煌,裝飾十分考究。
大經堂是平時僧眾們做早晚課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大經堂外的廣場,則成為僧人舉行辯經活動的去處。
佇立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最中心的三層建築是"壇城",又名曼陀羅。
壇城的外在之意,是指佛、菩薩本尊的淨土宮殿;內在之意,是指眾生心的清靜相。它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具象表達,也是修行者匯聚的中心。
曾有人問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回答是:生生世世,轉山轉水轉佛塔。於是信徒們在這裡磕長頭、轉經筒。下等功德108圈,中等功德1080圈,上等功德10800圈。
就這樣轉啊轉,仿佛轉出了連綿的佛法,點亮了信仰。因為有了信仰,人們的內心便不再恐懼。
而信仰,也是色達佛學院給予每一位信徒的佛法加持。無論是老孺還是幼童,都封印上了今生對佛的虔誠,和來世對自身的祈福。
參悟佛法,靈魂被洗滌
當身心進入這"紅妝的世界",唯有敬畏。因為在這裡,會很真切地感受到人與佛的交融,靈與肉的升華。讓人不禁想起倉央嘉措的詩《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一路行走,時而會遇到迎面走來的扎巴和覺姆。他們大都身著槳紅色的僧袍,目光堅定,臉色平靜。
他們不會刻意迴避外人的眼光,卻也不會主動打招呼,只是默默地走著自己的路,往返穿梭於經堂與僧舍,空氣之中充滿著生機與祥和的氣息。
這些僧眾們正如佛理所說,放下了執念,以一顆赤誠之心,獨自修行。在這裡,寧和地享受著他們的精神信仰與佛國世界,也許這就是他們心中,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所在。
塵世中的我們,早已習慣了,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眼光,片面地去看待那些方外之人,卻時常忘了審視自己。
身處色達佛學院,看到這些不畏艱辛的虔誠修行者,我們不禁要引發關於生命的思考。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一定曾這樣追問過。是財富、權力,或是自我的實現?或許都是,又都不是。
生活充滿未知,今天所擁有的,也許明天就會失去。今天所在乎的,也許明天便會丟棄。我們所知和所能把握的,只能是當我們擁有鮮活生命的當下。
所以,人並不一定非要為生活找到,一個由財富名譽或權力地位所構築的宏大意義,並不是只有具備這種所謂宏大意義的人生才值得活。
每一個平凡而能讓自己心安的時刻,都有著獨特的滋味,而用心體味這種種滋味,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這正如色達佛學院的修行者,每天都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行。他們通過年復一年的學習,使自己對佛法的感悟和修為日益精進,身心日漸平和安然。
反觀身處都市中的我們,每天似乎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為什麼還是常常會感到困惑、迷茫,而無所適從呢?
其實,究其原因,還是因"我執"而迷失"本心"。這正如北宋柴陵鬱禪師,所作的那首直指人心的《悟道詩》: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世俗中的眾生,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其實原本都有一顆明珠般乾淨的心。
只是因為,我們對所擁有的和想要得到的事物,比如房子、車子、財富、名譽、權力、地位等,始終充滿執念。
在這種種欲望的驅使之下,使得那顆原本如明珠般瑩潔透亮的心,被塵埃所蒙蔽,以致逐漸迷失了自我。
因此,只有懂得破除"我執",亦即心中的執念,像這裡的修行者一樣,放鬆下來,重新找到自己的心,拂去上面的汙塵,才能體味蘊含在平和生活中的真意,才能感受到並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幸福。
王小波說:"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的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
只有擁有了這樣一顆光明的自由心,才能不強求別人,不逼迫自己,做到進退自如。
無論身處何境,都能走出困惑與迷茫,朵朵蓮花也會如佛學院這般,靜靜地綻放於自由的心田之上。
結語
在色達佛學院,這片佛國淨土中,邊走邊思考,開啟身體與心靈的對話之門。
我們既要做善良的人,更要做智慧的人。佛法最可貴的地方,不在於它能帶來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它可以帶領我們破除執念與迷惑。
這次川西色達佛學院之行,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固有的人生認知,在給我很大震撼的同時,更給了我巨大的啟發,它讓我明白:
作為一個普通人,既要敢於接受平凡的自我,又要不放棄理想和信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對工作盡職、對生活有愛、對家庭盡責、對朋友有心。
只有真正熱愛生命,才能走出自我設限的焦慮和苦悶,走向光明,獲得身心的寧和,從而獲得愉悅的生命體驗。
如果你來到這處川西秘境,看著眼前用小木屋疊出的世界最大佛學院,你一定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身體在朝聖,靈魂被洗滌!
@風月書旅,旅行自媒體,籤約作者,文化旅行者,自由撰稿人!讀書萬卷,旅行萬裡,@風月書旅,等你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