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20
電視劇《溫州一家人》
登陸山東影視頻道
《闖關東》《鋼鐵年代》《老農民》......多年來,高滿堂創作的劇部部「刷屏」。他稱,他的文根和血脈在山東,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感情,也非常有靈感。
魯劇為啥拍一部,火一部,部部精品?
為山東創作多年,高滿堂認為,魯劇有著「大視野、大格局、大能量、大希望」的特點。他認為,魯劇視野大,涉及全國各地的題材,比如《鋼鐵年代》是寫鞍山的,《溫州一家人》寫溫州的,在這點上應該發揚,不小家之氣,有大胸懷。
「魯劇的格局和氣場非常大,它不是小情小愛,不是我們司空見慣了的那些狗血故事,而是講了很多令人敬仰的人物。」高滿堂說,這些優點都應該保持。在高滿堂眼中,魯劇講究大能量,它向人們展示了正確的歷史觀、正確的現實觀、正確的審美觀。「我覺得它還崇尚英雄主義,魯劇是很崇尚英雄主義的,在這點上也是一個大的能量。」
溫州人敢為人先,敢闖、敢試,永不言敗,他們戀鄉不戀土,走南闖北、築碼頭、打天下。哪裡有溫州人哪裡就有市場,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溫州人。他們以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勞精神,創造了市場經濟的先發優勢、零資源優勢。
《溫州一家人》善於講故事,注重給故事一個好的形態。周萬順一家人,既有「家」的形式,但這個家已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家」 。
改革開放之初,周萬順頗有遠見地把只有13歲的女兒阿雨送到義大利去留學闖蕩;而他果斷賣掉瑞安老家的房子去溫州揀廢品、賣鞋子;妻子趙銀花從一粒鈕扣中看到了商機,跑到蘇州去揀鈕扣,賣殘次鈕扣,到最後包銷蘇州瀕臨倒閉的國營鈕扣廠的鈕扣;麥狗先是跟著父親揀垃圾、賣皮鞋,最後遠走東北開眼鏡店。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都在淘第一桶金。在義大利的阿雨歷經千辛萬苦克服了語言不通、人生地疏的困難,端盤子、當童工、做縫紉。周萬順在擺地攤賣鞋時被城管追得滿街跑,還因鞋廠老闆的事被牽連進了拘留所。趙銀花跟著丈夫吃盡苦頭,最後到了片瓦無存的境地。
但是溫州人是永不言敗的,正是在這些難以想像的坎坷中,他們成為敢立潮頭的改革開放的先行者,造就著人生的輝煌。
作為一部溫商傳奇,溫州式商情與溫州式親情的交織,《溫州一家人》稱得上是一部內容承載了厚重、形態獨特的改革題材創新力作。
今天19:20
電視劇《溫州一家人》
登陸山東影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