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戰爭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獨有的產物,雖然它明顯與&34;這個詞彙背道而馳。在整個藍色星球上,我們都未曾見過像人類一樣,在同一物種之間能夠爆發如此殘酷又無意義的戰爭。
時至現在,雖然世界整體處於和平狀態,但依然有地區瀰漫著戰爭的硝煙,依舊有人相信戰爭能解決爭端、獲得徵服。甚至還有人或者國家幻想著能夠在戰爭中獲取什麼益處。
因此,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戰爭、珍惜難得的和平,戰爭題材的影片成為重要的影片類別。或展現戰爭的殘酷,或揭示人性的偉大,或呈現生命的珍貴,戰爭影片一直在提醒著我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
在這其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的影片,如《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鋼琴家》《敦刻爾克》《鬼子來了》《他們已不再變老》等等。
這些影片用不同的視角,從各個層面對戰爭進行呈現,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知道戰爭遠遠不是誰戰勝了誰那麼簡單。
不同時代都有對戰爭的新的講述方式,在這個相對和平的21世紀也不乏優秀的戰爭影片,這裡我們就以內地影院復工後的三部戰爭題材影片為鏡,看看什麼是戰爭。
影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斯嘉麗·詹森、羅曼·格裡芬·戴維斯、託馬辛·麥肯齊、山姆·洛克威爾等主演,以德國小男孩兒喬喬的視角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生活進行講述。
二戰時期,小男孩喬喬和母親與其他德國人一樣,生活在納粹統治之下。喬喬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團,而他的母親則為抵抗軍工作。
喬喬在腦海裡構建了一個顛覆版的希特勒,這個希特勒富有魅力、天真可愛、是他的好朋友,幫助他解決生活裡的困境。
於是喬喬相信了納粹的宣傳——猶太人都是怪物,但與同時,他不知道的是,母親在家裡藏著一個猶太女孩兒。
偶然地,喬喬和猶太女孩兒艾爾莎相遇了,漸漸地,他發現這個猶太人並不像大家所說的那樣是魔鬼和怪物,並拋棄了內心的仇恨和偏見,明白了德國人和猶太人都一樣這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後,當戰爭壓回德國本土,在一段接近20分鐘的慢鏡頭裡,喬喬看著周圍的人們一個個投入戰鬥:
訓練營營長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面帶微笑地走向戰場;牧羊人端起了槍;小男孩兒們背著機槍拿著手雷歡呼著衝進槍林彈雨。看著這一切,喬喬不由得說了句:&34;。
這從一個10歲的小男孩的口中輕飄飄地說出的話,也正如所有納粹思想影響的德國士兵所想。此刻他們站在全人類的另一面,他們夢幻地構想的一切全都化成了泡影,麻木地投入這場不知所謂的戰鬥裡。
全片以喬喬的視角對二戰德國的環境進行呈現,用一個10歲小男孩天真的思考對戰爭的荒誕進行了充分展現,雖然沒有一個血腥鏡頭,但足以讓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
影片由薩姆·門德斯導演,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博巴奇等主演,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個英國士兵受令到前線一支部隊傳達停止進攻命令的故事。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的時候,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命令,需立即趕赴前線,向一支1600的軍隊傳達停止進攻的命令,以免落入德軍早已設好的圈套、全軍覆沒。
兩個士兵史考菲、和布雷克接到命令後,拼力奔赴前線,力圖在第二天天亮前將命令送達,以拯救包括布雷克哥哥在內的1600人的生命。
途中,兩人需要穿過德軍剛剛撤退的戰區,穿過鐵絲網,經過密布的彈坑、焦土中的屍體、德軍撤退時埋下地雷的防區、漂浮著腫脹屍體的河流、滿目瘡痍的村莊,遭遇零散的德國士兵的伏擊。
在經歷重重險阻和生命犧牲之後,史考菲終於將停止進攻的命令傳遞到了前線,阻止了部隊自殺式的向前衝鋒,爭取了喘息之機。
不過讓人絕望的是,史考菲經歷重重險阻和生死考驗送達的停止進攻命令,雖然暫時讓一場進攻的戰鬥停止,但這1600條生命卻遠遠沒能被拯救。
這時傳來的是停止進攻的命令,那麼下一時刻就有可能接到衝鋒的指令,這場戰爭的巨輪依舊會向前滾動,而卷進車輪的,則是無數士兵的生命。
如麥肯錫上校所言:&34;多麼殘酷且悲壯!
影片由管虎執導,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杜淳、李晨、俞灝明、魏晨、鄭凱、唐藝昕等一眾國內知名演員出演,根據真實歷史事件&34;改編,講述&34;在四行倉庫發生的為時四天四夜的守衛戰。
這裡,我們不談電影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以及隨之產生各種爭議,畢竟相關的文章已經太多太多,但談論電影本身的卻寥寥無幾。
所以,我們只從電影本身出發,談談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所呈現的戰爭和揭示的主題,以及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獲得哪些思考。
影片與過往的戰爭題材影片略有不同,影片沒有像過往的戰爭題材影片一樣,花太多鏡頭去展現戰爭的宏大和英雄的宏偉,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了堅守四行倉庫的眾多士兵身上,進行了一場群像的呈現。
影片一開始就將鏡頭聚焦在了一群從湖北趕來支援上海的保安團士兵身上,他們來此也並未想過戰爭的危險和殘酷,只是想來上海見見世面,隨後卻被衝散、繼而納入了保衛四行倉庫的隊伍裡。
接著一個個不同的士兵形象相繼被呈現,其中有為了國家捨生取義的、為求一線生機臨陣脫逃的、被戰爭熱情鼓舞前來參軍又被嚇破膽的,也有一開始一心逃跑、但隨後背水一戰的。
對這些不同角色的刻畫,讓我們看到了大家在面對戰爭時的真實狀態,認識到在士兵們成為英雄之前,首先是一個普通的個人。
此外,蘇州河兩岸不同士兵、不同民眾對戰爭的不同態度,同樣引人深思。在這場反侵略性質的戰爭下,有人選擇委屈求全、有人選擇殊死一戰、還有人選擇冷漠無視。
但當子彈和炮火在家門口飛射、爆炸,帶走朋友、親人的生命時,反抗則成了唯一的選擇,誰也無法逃脫。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值得肯定的是,影片並沒有渲染民族仇恨,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表現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以及民族命運的悲壯。
影片帶給我們的,只是對戰爭的抵制、對和平的珍視以及民族的自強,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八佰》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戰爭題材影片。
這三部影片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方式對戰爭進行了展現,這讓我們在相對和平的年代裡能夠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無意義,能夠更加珍惜和平。且三部影片都體現了戰爭題材的影片最大的作用——反戰。
因此,我們希望大家在看戰爭題材的影片的時候,能夠更加注重影片本身,認識到戰爭的面目,從而珍惜生命、珍視和平。至於其它的什麼爭論和論戰真的很沒有必要。
最後,Love&Peace!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