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爭片的意義來講,《八佰》與《1917》《喬喬兔》一樣優秀

2020-09-03 好融藝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戰爭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獨有的產物,雖然它明顯與&34;這個詞彙背道而馳。在整個藍色星球上,我們都未曾見過像人類一樣,在同一物種之間能夠爆發如此殘酷又無意義的戰爭。


時至現在,雖然世界整體處於和平狀態,但依然有地區瀰漫著戰爭的硝煙,依舊有人相信戰爭能解決爭端、獲得徵服。甚至還有人或者國家幻想著能夠在戰爭中獲取什麼益處。



因此,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戰爭、珍惜難得的和平,戰爭題材的影片成為重要的影片類別。或展現戰爭的殘酷,或揭示人性的偉大,或呈現生命的珍貴,戰爭影片一直在提醒著我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



在這其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的影片,如《美麗人生》《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鋼琴家》《敦刻爾克》《鬼子來了》《他們已不再變老》等等。



這些影片用不同的視角,從各個層面對戰爭進行呈現,讓我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戰爭,知道戰爭遠遠不是誰戰勝了誰那麼簡單。


不同時代都有對戰爭的新的講述方式,在這個相對和平的21世紀也不乏優秀的戰爭影片,這裡我們就以內地影院復工後的三部戰爭題材影片為鏡,看看什麼是戰爭。


《喬喬的異想世界》——用童真的幻想揭示殘酷的戰爭



影片由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斯嘉麗·詹森、羅曼·格裡芬·戴維斯、託馬辛·麥肯齊、山姆·洛克威爾等主演,以德國小男孩兒喬喬的視角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生活進行講述。



二戰時期,小男孩喬喬和母親與其他德國人一樣,生活在納粹統治之下。喬喬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團,而他的母親則為抵抗軍工作。


喬喬在腦海裡構建了一個顛覆版的希特勒,這個希特勒富有魅力、天真可愛、是他的好朋友,幫助他解決生活裡的困境。



於是喬喬相信了納粹的宣傳——猶太人都是怪物,但與同時,他不知道的是,母親在家裡藏著一個猶太女孩兒。


偶然地,喬喬和猶太女孩兒艾爾莎相遇了,漸漸地,他發現這個猶太人並不像大家所說的那樣是魔鬼和怪物,並拋棄了內心的仇恨和偏見,明白了德國人和猶太人都一樣這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最後,當戰爭壓回德國本土,在一段接近20分鐘的慢鏡頭裡,喬喬看著周圍的人們一個個投入戰鬥:

訓練營營長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面帶微笑地走向戰場;牧羊人端起了槍;小男孩兒們背著機槍拿著手雷歡呼著衝進槍林彈雨。看著這一切,喬喬不由得說了句:&34;。



這從一個10歲的小男孩的口中輕飄飄地說出的話,也正如所有納粹思想影響的德國士兵所想。此刻他們站在全人類的另一面,他們夢幻地構想的一切全都化成了泡影,麻木地投入這場不知所謂的戰鬥裡。



全片以喬喬的視角對二戰德國的環境進行呈現,用一個10歲小男孩天真的思考對戰爭的荒誕進行了充分展現,雖然沒有一個血腥鏡頭,但足以讓人認識到戰爭的殘酷。


《1917》——一場戰鬥被成功阻止,但戰爭之輪卻依舊向前滾動



影片由薩姆·門德斯導演,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博巴奇等主演,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個英國士兵受令到前線一支部隊傳達停止進攻命令的故事。



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的時候,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命令,需立即趕赴前線,向一支1600的軍隊傳達停止進攻的命令,以免落入德軍早已設好的圈套、全軍覆沒。


兩個士兵史考菲、和布雷克接到命令後,拼力奔赴前線,力圖在第二天天亮前將命令送達,以拯救包括布雷克哥哥在內的1600人的生命。



途中,兩人需要穿過德軍剛剛撤退的戰區,穿過鐵絲網,經過密布的彈坑、焦土中的屍體、德軍撤退時埋下地雷的防區、漂浮著腫脹屍體的河流、滿目瘡痍的村莊,遭遇零散的德國士兵的伏擊。



在經歷重重險阻和生命犧牲之後,史考菲終於將停止進攻的命令傳遞到了前線,阻止了部隊自殺式的向前衝鋒,爭取了喘息之機。



不過讓人絕望的是,史考菲經歷重重險阻和生死考驗送達的停止進攻命令,雖然暫時讓一場進攻的戰鬥停止,但這1600條生命卻遠遠沒能被拯救。


這時傳來的是停止進攻的命令,那麼下一時刻就有可能接到衝鋒的指令,這場戰爭的巨輪依舊會向前滾動,而卷進車輪的,則是無數士兵的生命。



如麥肯錫上校所言:&34;多麼殘酷且悲壯!


八佰》——明知是場自殺式表演戰,士兵們依舊拿命&34;



影片由管虎執導,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杜淳、李晨、俞灝明、魏晨、鄭凱、唐藝昕等一眾國內知名演員出演,根據真實歷史事件&34;改編,講述&34;在四行倉庫發生的為時四天四夜的守衛戰。



這裡,我們不談電影令人矚目的票房成績以及隨之產生各種爭議,畢竟相關的文章已經太多太多,但談論電影本身的卻寥寥無幾。


所以,我們只從電影本身出發,談談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所呈現的戰爭和揭示的主題,以及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獲得哪些思考。



影片與過往的戰爭題材影片略有不同,影片沒有像過往的戰爭題材影片一樣,花太多鏡頭去展現戰爭的宏大和英雄的宏偉,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了堅守四行倉庫的眾多士兵身上,進行了一場群像的呈現。


影片一開始就將鏡頭聚焦在了一群從湖北趕來支援上海的保安團士兵身上,他們來此也並未想過戰爭的危險和殘酷,只是想來上海見見世面,隨後卻被衝散、繼而納入了保衛四行倉庫的隊伍裡。



接著一個個不同的士兵形象相繼被呈現,其中有為了國家捨生取義的、為求一線生機臨陣脫逃的、被戰爭熱情鼓舞前來參軍又被嚇破膽的,也有一開始一心逃跑、但隨後背水一戰的。


對這些不同角色的刻畫,讓我們看到了大家在面對戰爭時的真實狀態,認識到在士兵們成為英雄之前,首先是一個普通的個人。



此外,蘇州河兩岸不同士兵、不同民眾對戰爭的不同態度,同樣引人深思。在這場反侵略性質的戰爭下,有人選擇委屈求全、有人選擇殊死一戰、還有人選擇冷漠無視。



但當子彈和炮火在家門口飛射、爆炸,帶走朋友、親人的生命時,反抗則成了唯一的選擇,誰也無法逃脫。


不過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值得肯定的是,影片並沒有渲染民族仇恨,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表現了戰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以及民族命運的悲壯。


影片帶給我們的,只是對戰爭的抵制、對和平的珍視以及民族的自強,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八佰》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戰爭題材影片。



這三部影片分別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方式對戰爭進行了展現,這讓我們在相對和平的年代裡能夠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無意義,能夠更加珍惜和平。且三部影片都體現了戰爭題材的影片最大的作用——反戰。


因此,我們希望大家在看戰爭題材的影片的時候,能夠更加注重影片本身,認識到戰爭的面目,從而珍惜生命、珍視和平。至於其它的什麼爭論和論戰真的很沒有必要。


最後,Love&Peace!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

相關焦點

  • 《八佰》之前,《1917》是最好的戰爭片
    於是乎,就有了這部非典型意義的戰爭片《1917》。《1917》保持了英語片的最後尊嚴,雖然在最佳影片輸給了韓國電影《寄生蟲》,只是拿了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但還是質量上乘的戰爭片。既然投資不高,就少拍點經典大戰場面,不用一線明星當主演,回到優秀戰爭片的終極主題
  • 戰爭的本相——《1917》《喬喬兔》《八佰》觀影后記
    你的英勇,是他的「表演」《八佰》是一部有爭議的電影。《八佰》有一場戲非常觸動我。這是一般弘揚英雄主義的戰爭電影中很少有的畫面。歐豪飾演的端午,雖然是補充軍,但其實根本沒殺過人。在倉庫裡,他和一群非正規軍一起,被逼著射殺俘虜。
  • 同樣是戰爭片,為何《1917》在國內不是《八佰》的對手呢?
    最近要說國內討論度和話題最多的電影是哪一部,想必我說是《八佰》,沒幾個人會懷疑吧!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段時間,其實除了一部《八佰》,還有一部電影,而且和《八佰》一樣是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便是《1917》,可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的,不管是票房收入還是話題度方面,《1917》似乎都不是《八佰》的對手啊!
  • 同樣是戰爭片,為何《1917》在國內不是《八佰》的對手呢?
    最近要說國內討論度和話題最多的電影是哪一部,想必我說是《八佰》,沒幾個人會懷疑吧!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段時間,其實除了一部《八佰》,還有一部電影,而且和《八佰》一樣是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便是《1917》,可大家也可以看出來的,不管是票房收入還是話題度方面,《1917》似乎都不是《八佰》的對手啊!這不是我瞎說的,從電影票房就可以看出來的,1917的票房累計只有6806萬,首日佔到了6分之一啊!
  • 《1917》與《八佰》:數字背後的血肉與人性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薩姆·門德斯導演的《1917》尚在公映期,管虎導演的《八佰》也登陸院線,兩部戰爭片,成為影院重開的「救市之作」,影迷與觀眾,也均給予了熱情的關注與支持。兩部電影的片名都別具匠心,《1917》的故事發生於一戰期間,《八佰》發生於二戰期間,劇情也與數字有緊密關聯,《1917》講的是兩名士兵要將信送到前線救下1600名將士的性命,《八佰》講的是史稱「八百壯士」(實則400餘人)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在畫面呈現與場面刻畫上,兩部電影異曲同工,都使用了最新的電影攝影理念與技術。
  • 《八佰》|華語戰爭片的一面旗
    《八佰》採用了依時間線敘事的手法,其中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有著激烈的戰鬥場景,管虎和製作團隊對這段戰鬥的還原度非常高,服化道都屬於國內戰爭片的頂尖水平,鏡頭調度和節奏也恰到好處,和同檔期的戰爭片《1917》相比,戰鬥場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 同為戰爭片,好萊塢《1917》為何被國產的《八佰》碾壓成渣?
    但隨著《1917》上映半月有餘、《八佰》超前點映了3-4天,兩部不同國度同為戰爭題材的電影,卻被中國觀眾用腳投票,票房差距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詫的程度。一向驕傲自信的好萊塢傻眼了?WHAT??怎麼會這樣?!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今,向30億進軍的《八佰》無疑打破了這種怪圈。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這把火燒得夠旺。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類型,琳琅滿目,泥沙俱下。長期以來,抗戰題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譽度,使其很難在市場中突圍。
  • 《八佰》華語電影新標杆,你能找出比它拍得好的戰爭片嗎
    它就是現代國產電影的第1戰爭片,你能挑出一個比《八佰》拍的好的純戰爭片嗎?和《八佰》這種純戰爭片還不完全是同一種類型。《八佰》的電影質量非常非常高,絲毫不遜於那些經典的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
  • 《八佰》是一部最不像戰爭片的戰爭片
    《八佰》出乎我的預料,它真的是一部最不像戰爭片的戰爭片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它是虛擬的人物,卻是真實的事件。一般我們的導演拍戰爭片,都是拍有勝利意義的且正向積極的戰爭片,讓我們觀眾看得熱血沸騰的同時,嘴裡還操著粗話——「打他娘的小日本」。那種感覺,用一個字來形容便是——爽。怎麼能不爽呢?從視覺到感覺,爽得裡外通透。看的時候爽,看過之後想起來還是爽,然後將這份爽的感覺講述與他人,就變成了N倍爽。
  • 《八佰》上映前,獲奧斯卡三大獎的《1917》,是今年最好的戰爭片
    PS:《1917》在中國的宣傳語也很有意思-「1917,依舊一起」,很應景。由此看來,《1917》帶給觀眾的視聽享受一定是無與倫比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觀眾把它作為重返影院的首選,是值得期待的。《1917》就是一部為大銀幕而生的作品,體現了現代電影工業之美。
  • 《八佰》不一樣的戰爭片視角,每個人都應該體驗一下
    《八佰 影片展現出了中華民族最為慘痛的一次戰爭災難,以淞滬會戰作為背景,在這部戰爭片裡,管虎的設置不可謂不巧妙,其中的諸多鏡頭都是通過片中人物的主觀視角來呈現的,一邊是壯士們為了保家衛國寧死不屈,另一邊是隔了一條河租界燈紅酒綠、歌舞昇平,這兩種鮮明的對比從電影的一開始貫穿到最後
  • 《八佰》:華誼的年會攢出了一部國內最好的戰爭片
    命運多舛的《八佰》成了疫情後第一部熱映的新片,影片取材於真實的抗日歷史,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仗,11月1日謝晉元奉命撒出四行倉庫後,淞滬會戰結束,上海淪陷。 影片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今天我們不聊此戰的背景和意義,就來聊聊電影本身。
  • 《八佰》VS《1917》,人物塑造上國產電影還差得遠
    《1917》與《八佰》一樣,都改編自歷史現實。《1917》的原型是導演山姆·門德斯爺爺阿爾弗雷德·門德斯的故事。老門德斯是一戰時期英國皇家來復槍步兵團1營的一名傳令兵。在1917年10月,在著名的帕斯尚爾戰役期間,阿爾弗雷德·門德斯所在營接到上級命令,上刺刀,向德軍進攻。他所在的是C連,另外A、B、D三個連隊失聯。
  • 接地氣、合成化,從《1917》《八佰》看戰爭題材影視劇的今天
    解放後,「四個現代化」大政方針指導下的電影業,從《南徵北戰》《火燒圓明園》《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到《八佰》,戰爭影像史和電影藝術史雜糅,和而不同,讓人眼花繚亂。特別是《八佰》中體現的電影現代化,值得一提。
  • 1917比八佰好在哪裡
    在電影院復工後,《1917》和《八佰》同為戰爭類型的作品難免會被拿來比較,在這裡我更推薦大家去看1917。以下內容無劇透,請放心觀看。同樣是在描述戰爭,相比於其他歷史題材的電影,《1917》摒棄了用宏偉的大戰面等視覺衝擊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它把觀眾從觀眾席上拉下來一同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
  • 《金剛川》《八佰》《決勝時刻》《1917》...戰爭題材美術製作內幕解讀
    霍老師首先為大家梳理了2020年優秀電影作品在美術創作上特點。「2020年在疫情影響之下誕生了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比如咱們國內的《八佰》、《金剛川》等等,這些影片帶來了優秀的票房成績。美國的一鏡到底戰爭電影《1917》也十分值得學習。除了戰爭題材影片,《送你一朵小紅花》、《我和我的家鄉》、《奪冠》等等也是非常非常好的作品。」
  • 《八佰》等戰爭片中人的魅力
    電影《八佰》海報電影市場重啟後,《1917》《八佰》上映,戰爭片成為電影界的熱點話題。特別是《八佰》,票房超出各種專業人士的預測,成為今年第一部爆款電影。有人在研究《八佰》為何爆款時,認為它拓寬了戰爭片的邊界,聚焦抗戰危局中一群普通的中國軍人,他們盡一己之力頑強抵抗的精神,猶如「最黑的夜」裡「最亮的光」,深深地感動了觀眾。
  • 《八佰》影評:無奈的鏡頭,反類型的優秀國產戰爭片
    從升旗無歌到結尾的字幕卡,可以很明顯地感到一種無奈的生硬,因此我也沒辦法以一個簡單的分數去衡量現在的《八佰當然,《八佰》仍是一部優秀的國產戰爭片,所謂瑕不掩瑜,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