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華語戰爭片的一面旗

2020-08-28 玫瑰不再來

最近國內院線最火的電影莫過於《八佰》了,我也趁著休假的時候去看了這部電影,不得不說,作為華誼兄弟的救命稻草,《八佰》不負眾望,無論是電影的完成度還是拍攝手法,都超過了國內戰爭片的平均水平,也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八佰》採用了依時間線敘事的手法,其中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有著激烈的戰鬥場景,管虎和製作團隊對這段戰鬥的還原度非常高,服化道都屬於國內戰爭片的頂尖水平,鏡頭調度和節奏也恰到好處,和同檔期的戰爭片《1917》相比,戰鬥場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想必所有看過電影的人都會產生很強的臨場感、沉浸感,甚至會被緊張的戰爭場景包圍而有一種窒息感。IMAX攝影機帶來的極致畫面不負震撼的期待。因此,光是衝著精美的戰爭場景,就已經值回了票價。

《八佰》描寫的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論戰役規模,遠不是抗日戰場上最大最重要的一役。但是論對抗日士氣和國際輿論的影響,恐怕無出其右。「八百壯士」以巨大的敵我懸殊兵力,誓死守衛上海最後一道防線的故事,本身就自帶傳奇色彩和英雄主義光環,《八佰》中不時散發出來的那種慷慨凜然、捨身取義的英雄氣節,是《八佰》始終強調的一點。其實八百壯士的故事最早於1938年就被搬上過大銀幕,用以鼓舞全國抗戰士氣。相當於四行倉庫事件之後,就被搬上銀幕,國黨在臺灣省也曾翻拍過,由此可見,《八佰》的民族氣節無關於其他因素,而是中華民族傳承,血肉流動的傳承,喚醒的傳承,如電影片尾那伸出手的無形力量,感受最真切的情感,回歸影像本身,這便足矣。

電影的抱負很明顯,用一個小的固定的空間為切口,既深繪,也廣括戰爭的全景和動勢。像這樣的嘗試在之前的作品中也有,像《拯救大兵瑞恩》就依託約翰·米勒上尉來表現殘酷的戰場,《1917》則更是利用一鏡到底和男主角將觀眾直接帶回了一戰戰場。但導演管虎獨到的一點是,他沒有想當然地把主人公設定為青史留名的謝晉元團長,而是用一個足夠長的篇幅描摹524團的戰士群像。謝晉元只是這個群像當中的一員,甚至都不是著墨最多的那個人。

頗為令人意外的是,管虎著墨最多的,是一群雜兵,一批在四行保衛戰之前臨時被收編進團的散兵遊勇,其中大多是逃兵。這些人當中,包括張譯飾演的「老算盤」,姜武飾演的只會吹牛的老鐵,王千源飾演的神槍手羊拐,以及歐豪飾演的逃兵端午和他年幼的堂弟「小湖北」。這些人在戰鬥開打之後,大多數心裡想的,都是千方百計的逃跑和求存。在他們身上絲毫沒有屬於這個故事的英雄氣概,而是老鼠般的倉皇逃竄。

為什麼是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樣一群有損於「八百壯士」英雄形象的雜兵,來擔當這樣一部電影的主人公?是想要通過他們的反襯,來凸顯正規編制下的524團的戰士們的英勇神武嗎?其實不然,之所以選擇他們,是因為這群雜兵是最接近於普通人的軍人和戰士,只有通過他們,我們這樣未曾經歷過戰爭的普通人,才可能見識什麼是真正的戰爭,才可能跟隨他們,真正的深入戰爭並領略戰爭的殘酷。

這些一心只想逃跑的散兵遊勇,大多因為各種原因,從來沒有拿過槍,更別提扣動扳機殺人。他們不是被臨時徵召入伍的農民,就是隨軍進行文職工作的書生,或者索性就是只圖騙一份軍餉的老兵油子。他們雖然成為了軍人,但是他們從來不懂什麼是戰爭,不懂如何殺敵,甚至不懂如何逃跑。在他們心底,惦記的始終是如何在可怕的戰場上,保住自己的性命。

大量的戰爭電影傾向於描寫戰場上英勇的戰士們,去歌頌那些偉大的將領和統帥們的深謀遠略,然後很容易讓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想當然地把戰爭視為英雄改變歷史、扭轉乾坤的舞臺。但真實的戰爭,可能遠沒有那麼多光環籠罩的瞬間,真實的戰場,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地獄,大多數人可能根本還沒有意識到敵人在哪裡,就已經被子彈打穿。恐懼,才是戰場上的人最直接最本能的反應。

我們像那些雜兵一樣,從一個對戰爭一無所知的普通人,一點點進入這場沒有退路的戰鬥。而那些此前只想逃跑的雜兵,也由此開始一點點被感染,繼而改變,他們逐漸認識到自己早已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他們只能像一個真正的戰士那樣去戰鬥。到最後,他們也真的成為了英雄,成為了「八百壯士」的一員。

整部電影,其實就是帶領觀眾一點點接近和深入戰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我們見證了整個524團是如何在絕境之下,憑藉不可思議的頑強和犧牲,守住了這道防線。我們事無巨細地目睹了作戰的各個環節和慘狀,然後像片中的軍人一樣,開始真正的思考這場戰鬥的價值與意義。

當我們要拍一部名為《八佰》的電影時,我們想紀念的只是這幾百個人嗎?這幾百人真的全是英雄嗎?中國只有這幾百人是英雄嗎?不,當年參戰的無數人裡,有勇士,也有懦夫,有好漢,也有惡棍,而更多的只是普通人,他們會害怕,會有欲望,想回家種地,想有歲月靜好的生活,但他們無路可退,身後就是上海,再往後就是南京,再往後,就是整個中國。

《八佰》在表達和紀念的,是所有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人。幾百人,能映出百萬人,千萬人,億萬人。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置身於那時的上海,又是否能比他們更勇敢?所以,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不在於演員,而在於觀眾,管虎並不滿足於像前輩一樣,用幾個人物向觀眾傳遞某些理念和思想,而是將這個問題交給觀眾們,並讓觀眾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我想,這就是《八佰》的全部意義。

相關焦點

  • 《八佰》華語電影新標杆,你能找出比它拍得好的戰爭片嗎
    ,我覺得《八佰》是完美的。它就是現代國產電影的第1戰爭片,你能挑出一個比《八佰》拍的好的純戰爭片嗎?和《八佰》這種純戰爭片還不完全是同一種類型。《八佰》的電影質量非常非常高,絲毫不遜於那些經典的戰爭片《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
  • 《八佰》破30億進中國影史票房前十華語戰爭片裡程碑國慶檔延續
    《八佰》也挺進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前十,上映以來連破多項紀錄。本片延長上映至10月21日,國慶檔將繼續陪伴觀眾,傳遞頂級華語戰爭大片震撼人心的熱血力量。作為疫情後上映的首部國產商業大片,《八佰》成功為中國電影行業注入活力,拉動大盤迴血,有效加快影院復工,更為電影人提振士氣,鼓舞信心。
  • 《八佰》破30億挺進中國影史票房前十,華語戰爭片裡程碑國慶檔延續熱血
    《八佰》也挺進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前十,上映以來連破多項紀錄。本片延長上映至10月21日,國慶檔將繼續陪伴觀眾,傳遞頂級華語戰爭大片震撼人心的熱血力量。此前本片宣布密鑰延期至10月21日,這也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國慶檔,《八佰》將繼續發力,以平民英雄的熱血勇敢、感人肺腑的家國情懷、業內頂級的幕後製作為觀眾帶來極致觀影享受。
  • 《八佰》是一部最不像戰爭片的戰爭片
    《八佰》出乎我的預料,它真的是一部最不像戰爭片的戰爭片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它是虛擬的人物,卻是真實的事件。然而,看《八佰》全沒有那份痛打「小日本」的快感。電影一開始,便有一群烏鴉在「屍體遍野」的、與天地混為一色的荒山野嶺,「鴉、鴉」的叫個不停。
  • 《八佰》一部讓不輕易動情的你也會淚流不止的戰爭片
    《八佰》在最開始就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上映?改檔!最終又被選為疫情之後影院重新開放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上映影片,這些事實的種種都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就在昨日8月14日網上突然就爆出,電影《八佰》在全國多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八佰》實時票房已超過1000萬元。
  • 一部華語戰爭片火了,《八佰》好在哪?
    華語戰爭片,《戰狼》是無法企及的高度,50多億的票房創造了華語片的記錄。而就在三天前,另一部華語戰爭片上映了,它就是管虎導演的《八佰》。在點映的時候票房就高達1.8億,被稱為&34;,讓人不得不感慨中國電影製作的水準真是越來越高了。
  •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文:田金雙 就管虎這部《八佰》中的影像表達來看,這部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製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主題悲天憫人的大電影。耐人尋味的是,導演管虎這部倍受矚目的電影片名叫《八佰》,而非《八百》,這本身就是在詮釋影片「
  • 打破點映票房紀錄,《八佰》來勢兇猛,成華語戰爭片的裡程碑巨作
    8月21日,由管虎執導,黃志忠、王千源、張譯等人主演的電影《八佰》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銀幕。點映以來,包括21日首映後,電影《八佰》除了票房持續上漲,電影更是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如潮,同時影片中平凡而無畏的戰士們抵抗外辱的決心也點燃了無數走進電影院的觀眾
  • 《八佰》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華語戰爭片的一個新標杆
    下半年,電影行業開始發力,許多積壓的好片一通上映,《八佰》便是其中的翹楚!國內票房破80億!成為2020年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同時也將華語戰爭片的熱度推向了高峰!不好意思,這裡忍不住推廣一下,《鬼滅之刃劇場版》已經破200億日元!暫時排名日本影史第五位。
  • 《八佰》,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
    《八佰》值不值得去看一看? 就像《八佰》裡所描述的那樣,逃兵經歷戰爭成了英雄;自私的商人經歷了戰爭後變賣家財捐款抗日;即便是黑社會,也變成了抗日的中堅力量。(涉及劇透,我就不說太多了,大家可以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 年輕人最不應該遺忘的歷史,《八佰》:華語戰爭片的新標杆
    《八佰》以1937年淞滬會戰時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主題,描寫了「八百壯士」以敵我懸殊的兵力,拼命守衛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整整四天四夜在《八佰》裡,以一批在四行保衛戰之前臨時被收編進團的散兵遊勇著墨最多,因此,觀影時更有沉浸感。
  • 八佰》不止是戰爭片,向死而生,失敗就是勝利
    就管虎這部《八佰》中的影像表達來看,這部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巨製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討人性主題悲天憫人的大電影。耐人尋味的是,導演管虎這部倍受矚目的電影片名叫《八佰》,而非《八百》,這本身就是在詮釋影片
  • 《八佰》首波觀影感受:不完美,但已做到國產戰爭片的極致
    昨晚《八佰》開啟了第一輪點映,藝綻君看完後發現一位豆瓣網友的評價,覺得很符合我的感受:不是《八佰》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但是是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這次中國電影飽受新冠疫情衝擊,《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首部大片,承擔的是救市重任,我們也希望它能夠不負期望。昨晚陳思誠在首映禮上說,《八佰》是一部一定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只有這樣才能知道什麼叫「電影」二字。
  • 《八佰》首波觀影感受:不完美,但已做到國產戰爭片的極致
    ,覺得很符合我的感受:不是《八佰》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但是是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這次中國電影飽受新冠疫情衝擊,《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首部大片,承擔的是救市重任,我們也希望它能夠不負期望。
  • 管虎導演執導的電影《八佰》,難得一見的高質量戰爭片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而成,是由管虎執導,王千源、姜武、張譯等演員領銜主演。不過隨著疫情的好轉,各大影院已經開始陸續營業了,最終《八佰》選擇在今年8月21日上映。《八佰》是一部歌頌英雄的電影,也是一部在殘酷戰爭中展現人性的電影,不僅僅是熱血和催淚那麼簡單
  • 最佳華語戰爭片,配嗎
    ​歷經種種波折,遲到一年多,刪減13分鐘,電影《八佰》終於上映了。先說我的答案:《八佰》對得住「華語戰爭片新標杆」的稱號,但與此同時,電影也有單薄或者說擰巴的地方。艾叔今天就撇開電影之外的爭議,聊一聊這部或許是今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技術層面,《八佰》之精細之細緻之宏大是無可挑剔的。
  • 消費歷史,過度煽情,《八佰》也算國產戰爭片新標杆?
    自去年夏天開始,《八佰》就飽受爭議。各界人士的評價中,有為《八佰》鼓掌的,也有批評導演管虎的。事實上,關於《八佰》中「護旗」片段的爭論,不過是對這部電影非議的衍生評論。因為,如果沒有之前管虎個人的微博事件,觀眾對《八佰》的批評至多會停留在煽情愛國劇的層面,而不會挖的這麼深。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如今,向30億進軍的《八佰》無疑打破了這種怪圈。同樣由管虎執導,旗開得勝的《八佰》能否分給《金剛川》一點票房運氣?三大題材與兩大流變在《八佰》之前,最近上映的戰爭片應該是2019年的《打過長江去》《解放·終局營救》《八子》,但票房都沒有突破5000萬。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這把火燒得夠旺。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類型,琳琅滿目,泥沙俱下。長期以來,抗戰題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譽度,使其很難在市場中突圍。
  • 《八佰》票房持續走高,觀眾:國內最好的戰爭片!
    截至2020年9月22日,《八佰》仍以總票房29.13億的成績拿下本年度全球票房總冠軍,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問鼎全球票房總冠軍,也是本年度單憑地區票房紀錄就拿下全球票房冠軍的影片。可以說,不論是散點式的人物群像,還是身騎白馬的趙子龍,《八佰》在類型敘事中又帶了點管虎反類型的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