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揭示肺結核、肺腺癌及肺結節病的分子病理學相關性和標誌物

2021-01-15 瀟湘晨報

結核病(tuberculosis)是結核分枝桿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傳播較廣、致死率較高的慢性傳染病之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課題組致力於研究Mtb等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近年來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Microbiology和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結核病的致病新機制,為結核病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靶點。

近年來,人們注意到結核感染是引起一系列其他肺部炎症性疾病(如肺癌和結節病)的潛在誘因。肺癌是全球致死率較高的癌症類型,其中,肺腺癌是常見的組織學亞型,結節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導致肺或淋巴結等器官形成與結核病相似的肉芽腫病灶。然而,上述三種疾病發病的分子機制相關性尚未闡明。臨床上部分結核病患者常表現出肺癌或肺結節病的症狀和影像學特徵,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挑戰。近日,劉翠華課題組揭示肺結核、肺腺癌及肺結節病患者的肺組織轉錄表達譜的特徵。研究發現,結核病、肺腺癌和肺結節患者的肺組織中高表達一系列相同的疾病相關分子。其中,肺結核和肺腺癌患者均高表達的基因MKI67被證實是受到Mtb調控進而促進肺腺癌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的重要宿主分子。此外,研究團隊鑑定三種肺部疾病特異性活化的信號通路及標誌物分子。結核病人肺組織的分子特徵提示,結核病的發展、轉歸與骨化(ossification)過程相關。實驗證明,被Mtb感染的巨噬細胞可通過BMP/SMAD/RUNX2信號通路促進自身TNF和iNOS的產生而抵抗感染,並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促進間充質幹細胞的成骨分化過程,從而引起結核病人肺部異位骨化的發生。該研究揭示肺結核、肺腺癌和肺結節病之間的分子病理學相關性及特異性分子標誌物,加深人們對結核病致病機制的理解,並為上述肺部慢性疾病的輔助鑑別診斷提供潛在分子標誌物。

相關研究成果以Lung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s suggest pathogenic links and molecular marker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denocarcinoma and sarcoidosis為題,在線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劉翠華課題組的博士生柴琪瑤、陸喆以及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劉志東為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微生物所研究員劉翠華和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員逄宇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支持。

論文連結

肺轉錄組特徵揭示肺結核、肺腺癌及肺結節病的疾病相關性及標誌物

【來源:微生物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成功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這其中,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的一半。相比於其它肺癌病理類型,肺腺癌中非吸菸人群的比例明顯偏高,發病機制複雜。肺腺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患者的預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 我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為精準醫療提供重要資源和線索
    學界認為,該工作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構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圖和分子亞型特徵,揭示了中國人肺腺癌的分子特徵及潛在預後和診療生物標誌物,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蛋白質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執行者,也幾乎是所有藥物的作用靶點。蛋白質組學,已逐漸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蛋白分子全景
    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的一半。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了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這一成果7月9日在國際學術刊物《細胞》正式發表。
  • 中國科學家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新華社上海7月10日電(記者周琳、蓋博銘)國際學術刊物《細胞》9日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的繪製工作。該工作對於深入了解肺腺癌病理機制以及制定更精準的肺腺癌治療方案等具有科學研究意義。  肺癌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惡性腫瘤。肺腺癌中非吸菸人群的比例明顯偏高,發病機制複雜。
  • 【科普課堂】我國科學家繪製肺腺癌分子圖譜,給蛋白質「畫像」有...
    東西方人群肺腺癌基因背景的巨大差異性,也暗示了兩者差異性的治療策略。因此,全景繪製肺腺癌人群蛋白質分子圖譜,對於肺腺癌病理機制的更深入認識,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與藥物治療靶點的發現,以及實現更精準、更有效的肺腺癌治療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肺腺癌分子圖譜全景 提供早期診斷線索和藥物...
    昨天,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發表由中國科學家完成的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繪製工作。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研究員團隊,聯合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賀福初院士團隊和汪宜研究員團隊,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程書鈞院士、肖汀研究員團隊,上海交通大學李婧教授等團隊,首次從蛋白質水平系統描繪了肺腺癌的分子圖譜,並發現了與患者預後密切相關的分子特徵,特別是發現了中國人群肺腺癌兩個主要基因突變人群的蛋白質分子特徵。
  • 最新研究進展 | 行為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腸道微生物分子
    腸腦連接可能是由胃腸道中產生的各種微生物分子介導的,這些微生物分子隨後會滲透到許多器官,包括大腦。動物模型研究確定了從腸道細菌傳播到大腦的分子線索,這些線索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和/或神經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 《轉》訪臺北醫大何元順教授:乳腺癌分子標誌物開發,精準醫療更上一層樓!
    近些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展,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已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熱點,選擇一個有效的分子靶點(分子標誌物)非常重要。分子標記物在預測乳腺癌治療效果、觀察預後、識別治療風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期,我們邀請到了乳腺癌研究領域的專家何元順教授,請他為我們解讀關於乳腺癌分子標誌物的相關問題,聆聽大咖觀點!1.
  • 我國科學家在肺腺癌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主要的一種病理類型,約佔所有肺癌的一半,其發病率在我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目前,對於肺腺癌分子層面的系統認識主要基於大規模的基因組研究。蛋白質是基因編碼的終產物,是生命活動的直接執行者。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肺腺癌研究,對於肺腺癌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Cell亮點:Steven Carr團隊報導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
    深度揭示腎透明細胞癌特徵)、乳腺癌(Nature發布大規模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子宮內膜癌(2020開年紅!Cell | 貝勒醫學院章冰/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劉濤等解析子宮內膜癌蛋白質組學圖譜)等多種癌症類型,加速我們對癌症分子基礎的了解。
  • 常見腫瘤標誌物檢查四
    常見腫瘤標誌物檢查(四)(十五)糖鏈抗原72.4 ( CA72. 4) CA72. 4是一種高分子量類黏蛋白分子,由乳腺癌轉移癌細胞膜免疫所製備的McAb B723及純化抗原後所製備的第二代McAb CC49所識別,可用於診斷與監視某些上皮腫瘤,特別是胃癌。
  • 什麼是肺腺癌 這症狀竟是肺腺癌
    肺癌是人們經常聽說的一種癌症,那麼,什麼是肺腺癌呢?肺腺癌的症狀是什麼?肺腺癌的發病因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肺腺癌大家應該都不怎麼聽過肺腺癌,其實肺腺癌是肺癌的一種,屬於非小細胞癌。肺腺癌的發病人群主要是女性以及不抽菸的人群。它的發病源是支氣管黏膜上皮,少數起源於大支氣管粘液腺。肺腺癌的發病率比鱗癌和未分化癌低,發病年齡較小,女性相對多見。
  • 蛋白基因組又一力作:揭示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分型及治療靶標
    近年來,經由FDA批准的一些靶向(EGFR抗體)或者免疫療法(PD-1抗體)對復發和轉移HNSCC患者起到了一定的良好效果。在所有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佔比75%左右的HPV陰性群體擁有獨特的分子特徵及較差的臨床預後,而對其系統性的分子層面研究缺仍然相對較少。
  • 肺腺癌發病率佔肺癌總數的40~55%,肺腺癌的知識,您了解多少呢?
    02留意這3種症狀,它們或是肺腺癌引起的1、咳嗽咳血因為肺腺癌也屬於肺癌,所以對於這種疾病出現的症狀和肺癌還是差不多。而肺癌由於其所處的位置和功能的損傷不同,因此所產生的症狀也是不一樣。由於腫瘤大多生長在大支氣管上,刺激性還比較強,故易發生咳嗽。
  • 多種炎症標誌物聯合檢測,是否過度?
    臨床醫生經常同時檢測多個炎症標誌物,那麼對於疾病的診斷和監測,究竟聯合檢測比單一檢測更勝一籌,還是過度檢測?01不同炎症指標的差異表1 不同炎症指標的差異傳統炎症指標缺乏敏感性和特異性,例如不同微生物感染時白細胞計數可以升高
  • 肺腺癌早期治癒率是多少 早期治癒率和它有關
    肺腺癌大家可能了解的比較少,肺腺癌其實是肺癌的一種,它的發病年齡比較年輕,而且多發於女性,這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惡性腫瘤。那麼,肺腺癌早期治癒率是多少?肺腺癌早期症狀有哪些?肺腺癌的發病因素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肺腺癌早期治癒率是多少大家都知道,早期癌症的治療效果比較好,治癒率比較高。那麼,肺腺癌也是的,早期甚至有治癒的可能。
  • 腫瘤標誌物升高=復發?看這篇就夠!
    10)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常見於鱗癌,主要是消化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癌症,如宮頸癌、肺鱗癌、食管癌。11)糖類抗原19-9(CA19-9):消化道腫瘤標誌物,尤其是胰腺癌。12)糖類抗原15-3(CA15-3):乳腺癌血清標誌物。
  • 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血管鈣化等),揭示早期成年人與CVD疾病相關的機體代謝紊亂分子特徵;然後採用彈性網絡,PCA和Cox回歸等統計學習算法建立CVD疾病代謝物風險得分;最後通過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1898名大隊列進一步驗證上述結果。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新冠患者蛋白質分子病理全景圖
    此項研究相當於他們將醫生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細胞組織的變化放大了數萬倍,達到蛋白質分子層面,「看」清楚是哪些分子的改變導致人體器官的病變和衰竭。新冠逝者體內有5336個蛋白質分子發生改變大量臨床診療和研究顯示,新冠病人的肺部等器官產生了損傷。這些損傷背後的分子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