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董小姐寫了一篇「少東家與掌柜之戰」,當時約定,會在隨後舉出例證。
現在,案例來了。
傳言陳凱要離職中南的消息,一直像一朵烏雲一樣,飄浮在中南置地、職業經理人圈子與獵頭公司的頭頂。
比董小姐更想知道最終答案的,除了你,還有他們自己人。
三四天前,中南置地開一次內部會,有位戰區老大實在忍不住,直接問了這個問題,當著當事人陳凱的面兒。
光是想想當時的場景就很刺激了。
人事傳聞都是花絮,它折射的是,內部困惑和外部困惑一樣多。
老實說,董小姐大半年前就開始關注到這件事。
在關注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個更有意思的話題:職業經理人只是企二代的「階段性老師」。
這個話題有許多共通性,適合諸多房企。於是,我把視線從中南置地移到行業裡,有感而發,寫了一篇:董小姐 | 聊聊我所接觸的BOSS二代們。
今天,先不討論陳凱到底走不走的問題。比此事更吸引我的,其實是:「中南置地正在發生的變化」
2019年一季度快要結束,春光大好。在這個春天裡,中南置地悄悄做了一件事。
董小姐獨家打聽到,2019年3月中旬,中南置地一次性新任命了15位「名譽董事」,各自負責1—3個戰區。
「名譽董事」是一個新發明出來的職位,主要由集團的副總裁級高管、集團分管職能負責人或中心負責人擔任,每一屆名譽董事原則上任期一年;中南所謂的戰區,你可以理解成區域。
「名譽董事」也好,「欽差大臣」也罷,最核心的是他們究竟有無實權,以及背負了何種使命?
中南置地這15名新任名譽董事,職責如下:
1,常務副總裁姚可,負責南京、廣深戰區;
2,高級副總裁辛琦,負責杭州戰區;
3,中南建設副總經理羅俊,負責蘇中戰區;
4,投資副總裁唐曉東,負責京津、武漢、海南戰區;
5,首席戰略官王亞軍,負責蘇南戰區;
6,人資副總裁張寬權,負責環滬、青島戰區;
7,成本副總裁曾志超,負責成渝、昆明戰區;
8,營銷副總裁甘玫,負責浙東、浙南、貴陽戰區;
9,運營中心總經理王曉明,負責長沙、東北戰區;
10,研發中心總經理茅勤,負責合肥、南寧戰區;
11,招採管理中心總經理王彬,負責蘇北戰區;
12,財務中心總經理胡凱,負責濟南戰區;
13,綜合人力中心總經理宮金玉,負責鄭州戰區;
14,信息流程中心總經理劉海默,負責西安戰區;
15,法務中心總經理張菊香,負責海西戰區
「名譽董事」的工作任務有4個:
1、每年要參加戰區年終工作會議,傳遞集團戰略發展目標和文化導向。
我的理解是,這好比集團的傳聲筒。
2、每半年至少要出差去戰區一次,評估戰區的經營管理水平並給出提升建議。
這好比去做地方的督查員。
3、要不定期幫助戰區總裁在集團各中心層面去做資源整合和管理協調。
這好比集團和地方的資源連接器。
4、要支持和關注對應戰區的職能專業建設,輔導職能負責人做好團隊建設和人才管理。
這好比去做地方的專業導師。
15位名譽董事,並非權力很大,明文宣告了幾點權力約束:
1,名譽董事可以參與戰區和集團的關鍵溝通會議,比如戰略規劃會、全面預算會、組織與人才盤點會之類,去支持戰區總裁做出合理的經營決策。但是,這些集團老大不能干涉戰區總裁的管理決策,不錯位,不越位。
2、未經授權,他們不能代替集團對戰區經營管理班子成員提出工作要求。
3,名譽董事的費用預算每人每年有2萬元,歸入團建費,在集團總部報銷,不能以各種形式在對口戰區報銷任何費用。
這份15位名單,傳遞了諸多信號。董小姐談談自己的理解:
一是,中南置地高管的洗牌基本完成,空降部隊是主流,人才呈現出更多外向性。
如今的中南置地高管及重要職能負責人,基本都是外部空降。
大老闆與小老闆的意志體現很充分,借用陳凱之手,許多老臣退回低調的公司背影區,存在感降低。
比如,中南置地首席戰略官王亞軍之前是龍湖戰略中心總經理,高級副總裁辛琦之前是陽光城CFO,在中南置地負責融資的羅俊,之前是中梁CFO等等。
招人的量級也在發生變化。
董小姐打聽到,今年以後,中南置地招城市總會瞄準TOP10房企的總經理,而去年,同樣的職位,招攬對象還只是TOP10的副總哦。
這也意味著,陳凱到崗後的中南置地,管理層基本洗牌了一遍,門生與故吏是典型特徵。
二是,甭管多大官,都得下場撈魚,沾溼雙腳。
很多公司的集團高管,那些副總裁級別的人大多都只在總部高屋建瓴的管一管總條線,把控方向,坐鎮總部資源池。
久而久之,肯定會帶來務虛多過務實的問題。
現在將集團總部的高管們,和每一個區域掛鈎,意味著,從今往後,他們不能只做裁判員,還要為地方爭取更多資源。
所謂名譽董事,就像地方的代言人,集團高管們、各中心老大們也要深入一線,體察民情,感知疾苦與水深火熱,看看自己能為區域做些什麼。
至於最終這套制度設計,會不會在總部與地區公司之間製造出利益裙帶鏈條,評論尚早,但不得不防。
這同時也說明,中南置地之前從下到上的對接機制很不成熟,需要建立溝通和資源渠道。名譽董事就是集團派出來直接和地方掛鈎的粘合劑。
也就是說,以後戰區再做得不好,集團領導們也要擔責任了。
三是,中南置地在走向「類龍湖化」。
集團領導們「下放」了,還有一些沒有「下放」的。
在中南置地總部,目前還有不少碩博士在做研究工作,他們研究公司制度,琢磨公司文化,擅寫PPT,離一線炮火尚遠。
這群人經常被地方詬病過於理論派。
這些高學歷精英,從事的卻多是文化建設工作。企業文化,是陳凱履職中南置地後的首抓工作之一。事實上,陳凱目前在中南主抓的也是文化與制度。
身為總裁的陳昱含,在各個業務條線的存在感正在顯著增強。很務實、有主見,是很多人對她的評價。
根據董小姐持久的觀察,中南置地正行走在類龍湖化的方向上。
比如,陳凱擔任中南置地董事長以後,開始倡導低權力距離,簡單直接的人際關係,去總化,不叫總,叫哥,或者英文名,中南置地每個人幾乎都取了英文名;開始大手筆對外招人,請他們進來重塑公司。
這些和當年的龍湖簡直如出一撤,給人的既視感是,當年陳凱遠離龍湖CEO的權力競賽後,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實現自己當年抱負的平臺,從陽光城到中南,但凡有機會,他就會出手自證:
在陽光城平臺,陳凱兌現了規模增長,拼一口氣,不服不行;在中南,陳凱在他與公司的蜜月期裡進行了大手筆的人事與文化改變。
中南確實已經不是早年的中南了。
中南置地之前是一家很有國營施工企業氣質的公司,給人老牌施工單位的感覺,人和人之間的權力距離感很強。
這大概也是公司現任總裁陳昱含當年想要請人整改中南的起點。
公司文化的變化從很多小細節開始。
中南置地有一個諍行活動,每年搞徒步遠行。把各個戰區的人打散,重組隊伍,一起走個三天,走完80公裡。
中南認為這樣可以培養團隊的合作意識。是真的嗎?歡迎參加過的人來說一說。
無論如何,在沒達到小老闆要求的進入TOP10房企名次之前,現在要給中南置地的變革評分還為時過早。
這一條,也適用於剛剛發生的總部高管「下放」。
只是再長的蜜月都會結束。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中南置地的高層辦公室裡,已經多次傳出了並不和諧的聲音,隨著人事布局與文化的變化,曾經的師徒關係也正在變得不一樣。
如果說,總部的會議室最能窺見權力變化的軌跡,那麼,那些與內部會議有關的細節,正在各個飯局、咖啡館與微信中流傳。
中南置地已經進入20強,位列18名,而陳凱是上海職業經理人圈子裡的頂級明星,擁躉眾多,持續關注ing。
你看好中南置地的新嘗試嗎?歡迎留言告訴董小姐。
號外
號外
董小姐正在籌備一枚新公號
董大小姐
(微信號:Missdongzaici)
不定期
你會在一勺言、照面與董大小姐
讀到董小姐的不同文章
看看你是第幾個關注的朋友
先預約下你的檔期嘍
Coming soon
作者介紹:
前文連結:
一勺言 | 碧桂園2018體檢報告
董小姐 | 鬱亮說了35條管理金句
一勺言 | 總裁的背影與老闆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