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紫禁城中御花園·延禧宮·景仁宮·永和宮的前世今生

2020-12-24 歷史趣聞探索
御花園

時代:明永樂

分類:花園

區域:內廷中路

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全園南北縱80m,東西寬140m,佔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簷盝頂式,座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的園林景觀。  御花園主要有三大特色:  其一,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心,兩邊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築近20座,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臺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面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御花園增色不少。  其二,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餘株,散布園內各處,又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  其三,彩石路面,古樸別致。園內甬路均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御花園原為帝王后妃休息、遊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澄瑞亭

園內建築採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簷、上安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築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臺等。這些建築絕大多數為遊憩觀賞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摛藻堂從乾隆時起,排貯《四庫全書薈要》,供皇帝查閱。建築多倚圍牆,只以少數精美造型的亭臺立於園中,空間舒廣。園內遍植古柏老槐,羅列奇石玉座、金麟銅像、盆花樁景,增添了園內景象的變化,豐富了園景的層次。御花園地面用各色卵石鑲拼成福、祿、壽象徵性圖案,豐富多彩。著名的堆秀山是宮中重陽節登高的地方,疊石獨特,磴道盤曲,下有石雕蟠龍噴影壁是順貞門,出此門即是神武門廣場,到達紫禁城北門。南面是坤寧門,通往後三宮的入口。西南角是閬苑右門,由此進入西六宮;東南角是閬苑左門,由此進入東六宮。

齋宮

時代:清雍正

分類:宮

區域:內廷東路

齋宮位於紫禁城東六宮之南,毓慶宮西,為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齋戒均在宮外進行。康熙後期,諸王子儲位之爭激烈,最終皇四子胤禛取得了皇位,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了政敵。胤禛即位後,宮廷內部的鬥爭仍十分激烈,雍正帝為確保平安,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內興建齋宮,將祭祀天地前的齋戒儀式改在宮中進行。  齋宮系前朝後寢兩進的長方形院落。前殿齋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抱廈3間,明間、兩次間開隔扇門,兩梢間為檻窗。殿內正中上懸乾隆御筆「敬天」匾。室內渾金龍紋天花,正中為八角形渾金蟠龍藻井。東暖閣為書屋,西暖閣為佛堂。東西各有配殿3間。正殿左右轉角廊與配殿前廊相連,形成三合院帶轉角的格局。後寢宮初名孚顒殿,後改為誠肅殿,面闊7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殿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各設遊廊11間,與前殿相接。  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大祀前,皇帝致齋於此。遇皇帝宿齋宮,恭設齋戒牌、銅人於齋宮丹陛左側。齋戒日,皇帝與陪祀大臣佩戴齋戒牌,各宮懸齋戒木牌於簾額。齋戒期間,不作樂,不飲酒,忌辛辣。

建築特點

齋宮系前朝後寢兩進的長方形院落。前殿齋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出抱廈3間,明間、兩次間開隔扇門,兩梢間為檻窗。殿內正中上懸乾隆御筆「敬天」匾。室內渾金龍紋天花,正中為八角形渾金蟠龍藻井。東暖閣為書屋,西暖閣為佛堂。東西各有配殿3間。正殿左右轉角廊與配殿前廊相連,形成三合院帶轉角的格局。後寢宮初名孚顒殿,後改為誠肅殿,面闊7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殿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各設遊廊11間,與前殿相接。

主要功能

凡祭天祀地及祈谷、常大祀前,皇帝致齋於此。遇皇帝宿齋宮,恭設齋戒牌、銅人於齋宮丹陛左側。齋戒日,皇帝與陪祀大臣佩戴齋戒牌,各宮懸齋戒木牌於簾額。齋戒期間,不作樂,不飲酒,忌辛辣。

延禧宮

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延祺宮。清代又改名為延禧宮,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延禧宮原與東六宮其它五宮格局相同,為前後兩進院,前院正殿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室內懸乾隆皇帝御筆匾曰「慎贊徽音」,東壁懸乾隆《聖制曹後重農贊》,西壁懸《曹後重農圖》。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為黃琉璃瓦硬山頂。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宮起火,燒毀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僅餘宮門。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宣統元年(1909年)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水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環繞。主樓每層9間,底層四面當中各開一門,四周環以圍廊。樓之四角各接3層六角亭1座,底層各開兩門,分別與主樓和迴廊相通。據《清宮詞》、《清稗史》記載,水殿以銅作棟,玻璃為牆,牆之夾層中置水蓄魚,底層地板亦為玻璃製成,池中遊魚一一可數,荷藻參差,青翠如畫。隆裕太后題匾額曰「靈沼軒」,俗稱「水晶宮」。  事實上,該殿所有構架均為鐵鑄,殿內4根蟠龍紋柱也系鑄鐵鍛造。整座建築大都以漢白玉砌成,很少用磚,外牆雕花,內牆貼有白色和花色瓷磚。因國庫空虛,水晶宮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冬尚未完工,後被迫停建。宣統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還曾下令西苑電燈公所給延禧宮安裝電暖爐、電風扇並添安電燈。  1917年張勳復闢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

景仁宮

景仁宮,內廷東六宮之一。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長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宮。清代沿用明朝舊稱,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先後修繕。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景仁門,門內有石影壁一座,傳為元代遺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宮,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簷角安放走獸5個,簷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鬥栱,飾龍鳳和璽彩畫。明間前後簷開門,次、梢間均為檻牆、檻窗,門窗雙交四花扇式。明間室內懸乾隆御題「贊德宮闈」匾。天花圖案為二龍戲珠,內簷為龍鳳和璽彩畫。室內方磚地,殿前有寬廣月臺。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以旋子彩畫。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後院正殿5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施以,飾龍鳳和璽彩畫。兩側各建耳房。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亦為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景仁宮明代為嬪妃居所。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於此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碩裕親王福全喪,康熙帝為悼念其兄,再次於此宮暫居。其後此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鹹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

所有主人

明宣宗胡善祥: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明成祖選為皇太孫妃。洪熙年間,封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後,冊立為皇后。宣德三年三月(1428年),宣宗以皇后「無子多病」為由,命皇后上表辭位,胡善祥退居長安宮(即今景仁宮),由宣宗賜號「靜慈仙師」。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初入宮時為「佟妃」,之後居住在景仁宮,順治十一年在景仁宮生下了未來的康熙帝。清康熙帝:康熙帝和其兄長、順治帝皇二子福全感情甚篤,康熙帝甚至曾命宮中畫匠,繪製一幅自己和兄長福全共坐桐樹蔭下的畫,以示兩人共老。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過世,康熙帝在喪期以哀沉的心情居住景仁宮致哀。清皇太子胤礽孝聖憲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為雍親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晉封為熹貴妃,但未舉行冊封禮。雍正十三年其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后。卒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東陵。全諡為: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清乾隆朝純惠皇貴妃蘇氏(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漢族平民蘇召南之女,清高宗妃嬪,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質莊親王永瑢、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詔封純嬪。乾隆二年(1737),晉封純妃。十二月初四,行純妃冊封禮。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十四日酉時,生質莊親王永瑢。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純貴妃。十一月十七日,行純貴妃冊封禮。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二十四日,晉封皇貴妃。四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四月十九日,薨,享年四十八。五月,冊諡曰純惠皇貴妃。清乾隆朝穎貴妃巴林氏:穎貴妃(1731年3月7日-1800年3月14日)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鑲紅旗人,都統兼輕車都尉納親之女,乾隆帝嬪妃之一。初進宮時受封為常在,乾隆十三年晉封貴人,乾隆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冊為穎妃。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穎妃在位年久,且七旬,著加恩封為貴妃。」嘉慶年間,稱為穎貴太妃,並和婉貴太妃一同居於壽康宮中,嘉慶五年(1800年)二月十九日去世,年七十。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清嘉慶朝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嘉慶帝元配,道光帝生母。清嘉慶朝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在皇貴妃時期短暫居住過這裡。封后以後搬入儲秀宮居住清鹹豐朝婉貴妃索綽洛氏:左都御史奎照之女。婉貴妃自鹹豐四年十二月,詔封「婉嬪」。鹹豐五年十二月,行冊封禮。鹹豐十一年十月,同治帝晉尊其為皇考「婉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婉貴妃」。光緒二十年甲午五月十七日(1894年)卒。清同治朝敬懿皇貴妃赫舍裡氏、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二人封嬪時曾在景仁宮接冊寶。清光緒朝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從光緒十五年元月(1889年)進宮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被慈禧太后幽禁為止,除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降為貴人並被幽閉,其他時間其寢宮一直為景仁宮。

永和宮

永和宮,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道光帝靜貴妃,鹹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前接抱廈3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簷角安走獸5個,簷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跴鬥栱,繪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後院正殿曰同順齋,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雙交四槅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置風門,次間、梢間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以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後院正殿曰同順齋,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雙交四 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置風門,次間、梢間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以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已改為銅質壓力井。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清康熙朝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烏雅氏,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滿洲正黃旗人,包衣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入宮,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為德嬪。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64歲,九月與附葬於景陵。全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清乾隆朝愉貴妃

愉貴妃(1714年6月15日—1792年7月9日),珂裡葉特氏,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時,入侍藩邸,為格格。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雍正第四子寶親王愛新覺羅·弘曆承帝位;二十四日,初封海常在。乾隆二年五月十二日,晉封海貴人。清乾隆朝愉貴妃

乾隆六年二月初七生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十三日封愉嬪;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愉妃。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七十九,五月二十三日追封愉貴妃,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奉安裕陵妃園寢。

清乾隆朝芳妃

芳妃(?-1801年)陳氏,揚州人陳廷綸(一說陳延倫)之女。乾隆帝妃。生年不詳,生辰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初封明常在。乾隆四十年晉為明貴人。直至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才象徵性地封為芳嬪,並於七日後行冊封禮。在此之前的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臣工們擬了明貴人晉升為嬪的徽號,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由臣工們擬了貴人陳氏晉升為嬪的字樣,乾隆帝在茂、翊、芳三個字裡面選擇了芳字,於是陳氏由明貴人成為芳嬪。嘉慶三年四月十五日,嘉慶三年嘉慶帝奉太上皇敕旨,尊芳嬪為芳妃。稱太上皇芳妃 ,十月行晉封禮。嘉慶六年八月十三日,芳太妃逝世。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園寢。

清道光帝孝靜成皇后

孝靜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清文宗鹹豐帝養母,議政王、和碩恭忠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生母。鹹豐帝即位之後,尊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居綺春園壽康宮,遵照皇太后禮遇奉養。鹹豐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貴太妃病篤時,鹹豐帝感其養育之恩,下詔晉尊康慈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於慕東陵,初諡為孝靜康慈弼天撫聖皇后。經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累加諡,全諡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廟。

清鹹豐帝莊靜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出身滿軍正紅旗,主事慶海之女。鹹豐帝妃嬪,鹹豐二年選秀女入宮,初封「麗貴人」。鹹豐四年十二月,詔封麗嬪。五年五月,生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晉麗妃。十二月,行冊封麗妃禮。鹹豐十一年十月,穆宗晉尊為皇考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十五日卒,時年五十有四,諡曰莊靜皇貴妃。光緒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奉安。葬於定陵妃園寢。

清光緒帝端康皇貴妃

端康皇貴妃(1873年—1924年),即瑾妃,他他拉氏,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是光緒帝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瑾妃有一妹,同為光緒帝妃,即珍妃。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光緒帝的選後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時入選,成為光緒帝的妃子,並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禮,之後分別以瑾嬪和珍嬪的身份入宮。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妹妹珍妃被入選宮中,初封為瑾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妃,光緒二十年因珍妃忤逆太后而受株連,降為貴人;次年復升為妃。

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後,尊其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宣統帝遜位後,小朝廷為之上徽號「端康皇貴太妃」。

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瑾妃病逝於永和宮中,年51歲,並以端康皇貴妃的身份葬於崇陵妃園寢,諡為溫靖皇貴妃。

相關焦點

  • 延禧宮恢復開放 延禧宮是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
    延禧宮恢復開放 延禧宮是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時間:2020-12-23 10: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延禧宮恢復開放 延禧宮是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 延禧宮是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 明清兩朝均為嬪妃所居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火 僅剩下宮門 2020年12月22
  • 延禧宮在哪?延禧宮什麼樣
    魏瓔珞先來說說「延禧」這倆字的意思。「禧」是吉祥的意思。紫禁城紫禁城裡的延禧宮從明朝開始就有了,最早叫長壽宮,後來叫延祺宮,到了嘉靖皇帝時,才改叫延禧宮。延禧宮一直是皇帝的嬪妃們的居所。明朝覆滅之後,清朝全盤接收了明朝的紫禁城。
  • 紫禁城內延禧宮,延禧宮內靈沼軒,美美的水晶宮為何淪為爛尾樓?
    延禧宮「慎贊徽音」匾額並非乾隆所題而是康熙親筆,雖不必和《延禧攻略》較真,但總要知道個出處。永樂十八年,紫禁城剛剛完工,此宮被冠以「長壽宮」的名稱,可能是設計用途與實際用途有差異,作為嬪妃的居住地,這稱謂好像不大合適,嘉靖改「延祺」,清初改「延禧」可以理解為延續、迎納吉祥的意思。
  • 被魏瓔珞帶火的延禧宮,現實中竟是爛尾樓?!卻新晉成為網紅打卡地…
    圖片來源於馬蜂窩用戶@陳曉敏劇中的延禧宮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但窩主今天要告訴大家,現實中的延禧宮其實是長這樣的!與其他宮殿非常不同。最後一次道光年間的大火,更是將所有建築全部燒毀,將整個延禧宮化為瓦礫,後面才在延禧宮原址修建了這座3層的西洋式宮殿,俗稱「水晶宮」
  • 揭秘前世今生催眠之旅
    ……瑟琳娜帶你雲遊前世今生,助你你親眼目睹你的正確答案……帶你進入一段不可思議的前世旅程讓你重溫久遠的記憶—————你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你的使命是什麼你前世的父母是誰他們在今生又是你什麼人你今生的戀人前世與你是什麼關係你今生是否還能再次攜手
  • 前世今生茶館~尋找前世之旅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們希望自己的前世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就在不久之前,我偶爾在某平臺觀看了一部名為《尋找前世之旅》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讓我感受頗深,這裡沒有太多的勾心鬥角劇情,而是通過對前世的解讀來闡述了今生所遭遇的苦難。主人公小隱和師傅開辦了一間名叫「前世今生」茶館,小隱通過穿越時空來幫助前來茶館求助的人,而來的人卻要留下一滴眼淚來當做報酬。
  • 帶你追蹤前世痕跡,了解今生模式
    達摩祖師,面壁創一掌經掌中秘訣,手掐前世今生你的手就是一本無字天書此書法寶,就在掌中故稱一掌經能推生前死後,算三世來由[達摩一掌經]像是一個磁場,一極接著前世,一極接著今生,每個人的心靈盤羅盤在這裡感應著強烈的節奏。
  • 探秘巍巍紫禁城,走進乾隆的秘密花園
    原創 李慧韜 人文清華講壇巍巍紫禁城裡藏著一座「秘密花園」?故宮四大花園為何屬它精美冠絕?但潛心研究寧壽宮花園多年的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淑嫻博士表示,這座花園根本「低調」不起來,寧壽宮還有一個俗稱——「乾隆花園」,它是紫禁城內唯一一個專供皇帝退位後私人使用的帝王花園,是乾隆專為自己打造的。作為清代中期皇家園林中造園藝術和裝飾藝術的代表,它也為透視乾隆的審美理念和內心世界提供了重要入口。
  • 延禧宮火了,故宮院長卻說它是……爛尾樓……
    這不,劇中女主角魏瓔珞居住的宮殿——延禧宮,也成為了故宮熱門景點之一。8月21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趕到故宮時發現,位於東六宮的延禧宮門口已經聚集了大量遊客,一度需要排隊才能進入延禧宮參觀。一名在延禧宮附近值班的故宮工作人員稱,延禧宮在東六宮中屬於比較偏僻的一宮,古代也多次發生火災,並不算很受人「待見」。
  • 600年紫禁城後宮的那些隱藏的參觀攻略
    熟讀歷史的都知道,銅壺滴漏是中國古代記錄時間的主要工具,而在交泰殿的西次間則擺放了一座大自鳴鐘,因為乾隆喜歡拿這個看時間,所以從他以後每日的紫禁城時間就以這個為準了。坤寧宮:皇帝大婚的新房交泰殿的北面就是後三宮之一的坤寧宮,在明朝這裡是皇后的臥室。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喜歡將男女比作乾坤,皇帝是乾,皇后為坤,所以在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宮,皇后住在坤寧宮。
  • 探秘六百年紫禁城的前世今生(1月23日周六/24日周日,單飛&親子)
    2021寒假小先鋒博物館之旅第一站,將從600年紫禁城拉開序幕—不知道你去過故宮多少次?有沒有看過故宮的冬天?冬日靜寂下的紫禁城,紅牆金瓦,別有一番韻味。這裡的每一座巍峨宮殿背後都會有怎樣的故事?見證明清皇家的大事件,大人物,這可非一兩次探訪故宮就能完全領略了解的哦。北京故宮是規模最龐大的中華文化大寶庫,每一次跟隨小先鋒的探訪,都會有新感悟和新發現,了解歷史,從小可以培養孩子一個大格局。
  • 我的前世今生
    我的前世今生我的前世今生電影故事脈絡梳理一油灌車爆炸事件,死傷無數,致使很多家庭破碎。章小敏就是此次事件的無辜之一,她開車趕著回家給將四歲的小女兒慶祝生日,經過某高速公路,不幸遇難。章小敏也無路可逃,她被銬上了鐵鎖,鬼差給了她一張陰陽生死簿,記錄了她今生的生平,她不願離開,她死得太冤了,不甘心,她不想看生死簿,她滿手泥濘的。(她沒有辦法,這是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的)【6】她一路跟著鬼差,到黃泉路上,她看到她前世的媽媽,想跟她一起走,但那都只是前世,過去的前世,前世媽媽帶她找到她前世的緣,和死因,她前世的愛人,道別。
  • 北京一「爛尾」宮院,曾經歷四次火災的延禧宮,已恢復開放
    紫禁城是眾所周知的,因為它是明清時期皇帝居住的地方。12月22日,延禧宮將重新開放。延禧宮是東宮的第六宮之一,在明清時期曾是嬪妃居住的地方。道光二十五年前去世後,由於一場意想不到的大火,這場大火只剩下宮門。宣統元年,在原來的地址建了一座西式建築。
  • 延禧宮是「北京最古老的爛尾樓」?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一番話亮了!
    這不,劇中女主角魏瓔珞居住的宮殿——延禧宮,也成為了故宮熱門景點之一。8月21日下午,有媒體記者趕到故宮時發現,位於東六宮的延禧宮門口已經聚集了大量遊客,一度需要排隊才能進入延禧宮參觀。一名在延禧宮附近值班的故宮工作人員稱,延禧宮在東六宮中屬於比較偏僻的一宮,古代也多次發生火災,並不算很受人「待見」。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解鎖打開故宮新姿勢,解開紫禁城的「驚天謎團」!
    每期節目都會邀請與「故宮」相關的明星,與「故宮兄弟」鄧倫、周一圍一起,進宮識寶,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聯手知名設計師和專業的高級院校合作,根據每期誕生的主題,來設計一個文化創意衍生品。//乾隆的秘密花園//第一期的上新主題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發布,主題為「乾隆的秘密花園」,希望通過對乾隆花園的探尋,感受到乾隆皇帝深沉的內心世界
  • 前世今生因果輪迴
    世界如此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美好的世界裡,人生在世是否真的會有前世與今生。每一個人都在猜想,都在找答案。如果真的有前世,就會想到有沒有來世。前世與今生如果真的還有今生,那麼今生無法報答的恩情等到來世再報 。人世間是如此美好,今生修來的福分是前世的因果。好人必有好報。前世的因果,決定了今生的命運。
  • 《七月半2:前世今生》終極海報 前世冤魂索命
    《七月半2:前世今生》終極海報 前世冤魂索命 今日,片方曝光了電影的終極海報,女大學生面對自己的前世冤魂只能癱坐當場,怨氣逼人的背後是無路可逃的慘劇。終極海報冤鬼現身 詛咒籠罩無處可逃    《七月半2:前世今生》作為鬼節系列恐怖電影品牌的升級之作,力圖帶給觀眾今年暑假真正的驚魂時刻。
  • 故宮延禧宮明日恢復開放!曾經歷四次火災,還曾「爛尾」
    早前,故宮博物院對位於延禧宮院落的靈沼軒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研究性保護工作。資料圖 安旭東攝據悉,延禧宮將於12月22日恢復開放。延禧宮是東六宮之一,明清兩朝均為嬪妃所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火,僅剩下宮門。